葡萄熟了-作文站-课件_第1页
葡萄熟了-作文站-课件_第2页
葡萄熟了-作文站-课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葡萄熟了- 作文站- 课件葡萄熟了金秋,正是农家流金淌银的季节。来到辽宁省自然保护区青龙河源头的凌源市刘杖子乡,就像进入了葡萄的世界。眼前的大片农田,沟沟岔岔,河岸两旁,山坡上,农舍的房前屋后,宽阔的柏油路两侧,到处都是一架架挂满穗大色紫味甜的葡萄。长长的葡萄园子里,每隔十几米就有一间为看护果实而建的小棚子,与架上的葡萄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淳朴的农民们在弥漫着葡萄香气的园子中辛勤地劳作着。被葡萄园包围着的小山村,描红涂绿的新楼房、砖瓦房依山傍水,透露出一股农家生活所特有的富足。刘杖子乡位于凌源市西部山区,是青龙河的发源地之一。这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以沙性土壤居多,水源条件好,极适合葡萄的生长。以葡萄栽植为主,唱活这台山乡致富曲是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分不开的,百姓们常说:党的改革开放的春天推动了辽西革命老区的山区建设和生态富民工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当地党委结合实际,将大面积发展葡萄生产作为富民产业来抓。乡村出人出工在规划好的地块上为群众挖上栽植沟,又无偿出资从外地购进优质葡萄苗。乡村党员干部领着群众去外地参观考察葡萄2 / 3生产,学习先进经验。又树立起几个靠栽葡萄率先发家的典型户作为样板。几年时间,全乡的葡萄由小面积栽植开始向大田扩展。形成了以环绕国道 101 线、锦承铁路线及乡道两侧的 10 公里长的葡萄带,在短短的十几年内便建成了今天这个总面积 5000 多亩的“大葡萄园” 。成为有名的葡萄之乡,农民们靠栽葡萄走上致富的道路。现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农民们又建立起葡萄科技研究会。专业技术人员从大到苗木的引进,葡萄园的规划设计,小到栽植的深浅、施肥、打药、嫁接及各环节的管理技术手把手的指导群众。他们每年还将专门研究葡萄的专家教授请进园子,为农民们现场讲解、传授最新的先进管理技术。在省市科技部门的指导帮扶下,又建立起葡萄高科技示范园区。如今他们又从省果树研究所购进无核白鸡心、京玉、玫瑰香、红提等早、中、晚熟的高产、高效优良新品种,对原来的葡萄园进行改造、更新换代。由于掌握了技术,农民的科技管理水平上去了,加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小区气候,成就了这里的葡萄产业。农民种葡萄由最初的每亩地收入两、三千元,达到现在的七千多元,有的每亩地还收入上万元。葡萄,真正成为富民富乡的“朝阳产业”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下,昔日保守的农民开始变3 / 3得精明了,他们认定种葡萄是走向小康之路的一条捷径。以葡萄为原料的饮料厂、果脯厂、罐头厂相继建成,他们将各种系列产品注册上商标,打上绿色产品标识,远销北京、上海、沈阳等十多个城市,小葡萄进入了大超市。刘杖子乡还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绿化千佳村”和辽宁省“绿化先进乡” 。全乡森林覆盖率达到 80,这在自然环境恶劣的辽西山区,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山乡人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绿色文明、生态文明。而这背后是滚滚的财源,可观的效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那是一种怎样诱人的前景啊。刘杖子乡的葡萄出了名,每到秋季收获的季节,来自省内外的客商们将刚刚采摘下的新鲜葡萄一车车运走,销往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及东北三省(区)各地市场。近几年果农们又建起葡萄鲜储窖,将采摘下的新鲜葡萄储藏起来,春节再上市,价格成倍增长,既解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