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文观止》文白对译十五则.doc_第1页
高考语文《古文观止》文白对译十五则.doc_第2页
高考语文《古文观止》文白对译十五则.doc_第3页
高考语文《古文观止》文白对译十五则.doc_第4页
高考语文《古文观止》文白对译十五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资料 古文观止文白对译十五则 注:题目没设答案,可从译文中找出。近几年各省自主命题,有些省份开始从古文观止中找材料来命制试题,要特别注意。(一)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注:睥睨( ):城上的矮墙。梁():屋梁。堡坞:堡垒。中州:中原。1.解释加点实词的意义。(1)有积石横当其垠(2)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3)而列是夷狄(4)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2.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投以小石(2)益奇而坚(3)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2)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参考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爬过黄茅岭而下。有两条路:一条向西延伸出去,沿路寻找,没有什么收获;其中另一条稍偏北又转向东,朝前行走不超过四十丈,山路中断,被河流分开,有一座石山横亘在路边。小山上面,有些石头像城墙上的矮墙形状,有的石头像屋梁;小山的侧面突出的一座堡垒,好像有门。朝里看很黑,投进一颗小石子,洞中好像有水声。发出的声音清脆响亮,很久才停止。绕着它,可以走上去,可以望得很远,山上没有土,在石缝中长着嘉树美竹,看上去格外奇特且结实。它们长得疏密相间,高低相衬,好像是能工巧匠设置的一样。 唉!我怀疑造物主的有无已经很久了。到这里,我才越相信它是的确有的。可是,又责怪它不在中原创造美景,却设置在这边远的地方,经历了千百年也没有一次机会向人们展现它的优美的姿态,因此劳作而没有作用。神灵不应该这样,那么,神灵果真没有吗?有人说:“这是用它来安慰那些有贤才,却辱没在这里的人。”有人说:“它的地气灵秀,不创造伟人,却偏偏创造这美景,所以,楚国南边缺少人才而多怪石。”这两种解释,我都不信它。(二)管仲论 苏 洵 管仲相威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威公何人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 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邪?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邪?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注:威公:即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竖刁、易牙、开方:桓公的三位宠臣。五公子:即桓公五子,武孟、元、潘、商人、雍。简公:齐简公。鲍叔:即鲍叔牙,春秋时齐国大夫。少正卯:春秋时鲁国大夫。1.解释加点实词的意义。(1)管仲相威公(2)讫简公(3)彼固乱人国者(4)顾其用之者,威公也(5)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6)夫齐国不患有三子2.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其祸蔓延(2)盖必有所由起(3)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4)因威公之问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2)仲之疾也,公问之相。(3)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参考译文: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排斥夷狄,直到他死,齐国富强,诸侯不敢背叛。管仲死后,竖刁、易牙、开方被桓公重用,桓公在动乱中死去,五个儿子争着要继承君位;从此,祸乱不断扩大,直到简公时候,齐国没有安定的一年。 功业的成就,并不是在成就的那一天成就的,必定有它的起因;祸乱的发生,并不是在发生的那一天发生的,必定有它的迹象。所以齐国的安定,我不认为是管仲的功劳,而认为是鲍叔的功劳;到了动乱的时候,我不认为是竖刁、易牙、开方的罪过,而认为是管仲的罪过。为什么呢?因为竖刁、易牙、开方三个人,他们固然是扰乱国家的人,但是任用他们的是齐桓公。有了帝舜这才知道流放四个坏人;有了孔仲尼这才晓得除去少正卯。那齐桓公又是什么样的人呢?但是使齐桓公能够信用这三个人的却是管仲啊! 管仲病重的时候,齐桓公询问他接替相位的人。在这个时候,我认为管仲将会推举天下的贤人来回答,可是他的话却不过是说“竖刁、易牙、开方三个人的行为不近人情,不能信用”罢了。唉!管仲认为只要他一句话,桓公就真的不用那三个人了吗?管仲和桓公相处多少年了,也知道桓公的为人了吧?桓公是个音乐在耳朵中不能停止,女色在眼睛里不能断绝的人,如果没有这三个人,就没有什么办法满足他的欲望。起初他们不被重用的原因,只是有个管仲罢了,一旦没有了管仲,那么三个人就可以弹去帽子上的灰尘互相庆贺了。管仲认为自己快要死时说的话,可以束缚桓公的手脚吗?其实齐国不怕有这三个人,就怕没有管仲。有了管仲,这三个人不过是三个普通的人罢了。否则,天下像这三个人一样的人物难道还少吗?就是桓公侥幸听信管仲,杀掉这三个人,但是其余的那些人,管仲能够一一除去他们吗?哎!管仲可以说是不懂得治本的了!假如乘桓公询问的时机,推荐国内的贤人来替代自己,那么管仲虽然死了,齐国却不能说没有管仲那样的人。为什么要怕这三个人呢?不说他们也行啊。(三)方山子传 苏 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遂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时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注:光、黄:即光州和黄州,治所分别是今河南潢州和湖北黄冈。朱家、郭解:均为西汉时游侠,事见史记游侠列传。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和行为。岐亭:镇名,在今湖北麻城西南。方山冠:汉朝祭祀宗庙时乐师所戴的帽子。唐宋时隐士戴此帽。勋阀:功勋。傥:通“倘”,或许。1.解释加点实词的意义。(1)晚乃遁于光、黄间(2)见其所著帽(3)过岐亭,适见焉(4)见方山子从两骑(5)往往佯狂垢污2.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以此驰骋当世(2)因谓之方山子(3)过岐亭,适见焉(4)俯而不答,仰而笑(5)鹊起于前3.翻译下列句子。(1)闾里之侠皆宗之。(2)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3)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4)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参考译文:方山子是在光州和黄州之间山里隐居的人。他年轻时向往并学习汉朝侠客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讲义侠的人都敬重他。年纪渐渐大了,改变从前的志向和行为,努力读书,想凭借这条道路在当世大干一场,可是始终碰不到机会。到了晚年,就隐居在光州和黄州之间山里的一个名叫岐亭的小镇上。住草屋,吃蔬菜,不与社会接触。放弃原有的车子和马不坐,毁坏原有的帽子和衣服不穿戴,平时总是步行往来山中。山里的人没有谁认识他,看见他戴的帽子方方地耸起,而且很高;猜测说:“这莫非是古代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吧!”因此都叫他方山子。 我降职调到黄州,路过岐亭镇,刚巧碰见他。吃惊地说:“哎呀!这是我的老友陈慥季常啊,为什么在这里?”方山子也吃惊地注视我,问我为什么到这里来。我把缘故告诉了他。他低着头不回答,接着抬起头来大笑,招呼我住宿在他的家里。他家里空空的,只看到周围有四堵墙,可是他的妻、儿和奴婢都有自得其乐的神气。我既惶恐地觉得他很奇怪,又想到方山子年轻时纵酒任性,喜弄刀剑,用钱如同丢弃粪土那样。十九年前,我在岐山下看见方山子带领两个骑马的仆人,自己挂了两袋箭,到西山打猎游玩。一只喜鹊在前边惊飞起来,方山子叫骑马的仆人追上去射它,没有射中。方山子猛抽坐骑独自奔驰出去,一箭就射中了那只喜鹊。于是,他就在马上跟我谈论用兵的方法和古往今来成败的道理,自以为是当代杰出的人才。到今天已过去多少日子了,但精明强悍的神色,还在眉目之间隐隐显露,难道他真正是个在荒山里隐居的人吗? 方山子家里世代有功勋,应当得到庇荫做官,假如能够让他从事政事,那么现在已经是个有名望、有地位的人了。再说,他的家原在洛阳,花园住宅宏伟华丽,跟公侯的府第一样。在黄河北岸还有大片土地,每年可以收取千匹丝织品,也足够他享受富裕快乐的生活。他都放弃不要,偏偏来这荒山里受苦,这难道是一个不自得其乐的人能够这样的吗? 我听说光州和黄州之间多奇人逸士,他们往往装疯,弄脏自己,不能够见到他们的真面目。方山子或许见过他们吧!(四)泷冈阡表 欧阳修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 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 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活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列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又十年,修为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枢密,遂参政事。又七年而罢。自登二府,天子推恩,褒其三世。盖自嘉祐以来,逢国大庆,必加宠锡。皇曾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曾祖妣累封楚国太夫人;皇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大、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祖妣累封吴国太夫人;皇考崇公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皇妣累封越国太夫人;今上初郊,皇考赐爵为崇国公,太夫人进号魏国。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积善成德,宜享其隆。虽不克有于其躬,而赐爵受封,显荣褒大,实有三朝之锡命,是足以表见于后世,而庇赖其子孙矣。”乃列其世谱,具刻于碑。既又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熙宁三年、岁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月五日乙亥,男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知青州军州事妆管内劝农使、充京东路安抚使、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修表。1.解释加点实词的意义。(1)俾至于成人(2)不及事吾姑(3)吾之始归也(4)尝夜烛治官书(5)此死狱也(6)修泣而志之,不敢忘(7)祖妣累封吴国太夫人(8)虽不克有于其躬2.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2)汝其勉之(3)始得赠封其亲(4)修以非才(5)是足以表见于后世(6)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1)毋以是为我累!(2)吾何恃而能自守邪?(3)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4)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5)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6)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7)俭薄所以居患难也。(8)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参考译文:我很不幸,出生四岁就失去了父亲。母亲自誓守节,处境贫苦,自食其力,边抚养我边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母亲告诉我说:“你父亲做官,清廉并喜欢施舍,喜欢结交朋友,他的俸禄虽然少,经常不让有余钱,说:不要因此成为我的累赘!因此,他死的时候,没有留下一间屋子可以避风雨,一垅地可以种庄稼,让我们靠它为生。我凭借什么来使自己苦守呢?我对你父亲的事,略知一二,希望指望你了。 自从我做你家的媳妇,已经赶不上侍奉婆婆了,但知道你的父亲是能孝养双亲的。你失去父亲时,年纪很小,我不能知道你一定有所建树,但我知道你的父亲是有后代的了。 我刚嫁到你家时,你父亲脱去母亲的孝服刚过了一年。每逢过节时祭祀,就一定会哭着说:死后祭祀的丰盛,总不及生前奉孝的微薄!偶尔喝点酒,就又哭泣说:过去经济上常常不够,如今有多余,但怎能奉养双亲呢!我开始看见一两次,以为是刚刚脱了孝服偶然这样。可是他后来经常这样,直到他去世前未尝不这样。我虽然没赶上侍奉婆婆,但因此知道了你的父亲是能够孝养双亲的了。 你父为官时,曾在夜里点烛批阅案卷,经常停下来叹气。我问他为什么,他就说:这是一件死罪的案子,我想减免他的死罪,却没有一点儿办法。我说:生机能找到吗?他说:想找到他的生机而找不到,那么死者与我都没有遗憾了;何况真有求而可救的啊!因为有时能找到一线生机,所以知道不去寻找生机却判他死刑是会有遗憾的。常常为罪犯寻找生机,还有因失职而处死的,可是世上为官的人却常常在寻找判处死刑的依据呢。回头看到乳母抱着你站在身边,于是指着你叹气说:算命先生说我到戌年将死,假如他的话说对了,我就等不到看见儿子成人了,以后把我的这些话告诉他。 他平时教育其他子弟,经常用这些话,我耳朵听熟了,所以能够详细地讲啊。他在外地做事,我不知道;他在家里,没有什么浮夸做作,他的作为就是如此,这是真正从内心发出的啊!唉!他的心是重在仁的方面啊!这就是我知道你父亲必定有好后代的原因。你好好努力吧。 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主要在于孝顺;做有益的事虽然不能普及万人,但重要的是心注重在仁上。我不能教导你,这是你父亲的愿望啊。”修流着泪记下这些话,不敢忘记。 先公从小就没了父亲,努力学习,咸平三年考中进士,做道州判官,又做了泗、绵二州推官,又做过泰州判官,享年五十九岁,安葬在沙溪的泷冈。我的母亲姓郑,她的父亲名德仪,世代是江南名族。母亲为人恭俭仁爱有礼,最先封为福昌县太君,后来进封为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从家境贫穷的时候,就以勤俭节约来治家,以后常常不让开支超过平常的用度,说:“我儿子在社会上不能随便应和人家,省吃俭用是度过困境的好方法。”后来修降职到夷陵县,母亲说说笑笑,像往常一样,说:“你家本来贫苦,我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已经习惯了。你能安于这种处境,我也就安心了。” 自先公逝世,过了二十年,修才领到俸禄来奉养母亲。又过了十二年,升了官,在皇帝身边任职,方才得到皇上的恩典追赠和加封自己的尊亲。又过了十年,修做了龙图阁直学士、尚书省吏部郎中,留守南京。母亲因病在官邸逝世,享年七十二岁。又过了八年,修凭着拙才,升任枢密副使,于是参与国家政事。又过了七年,免去官职。自从进入二府,皇上推恩,封赠我的三代。自从嘉祐以来,每逢国家有大庆,一定给予赏赐。曾祖父连续追赠到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曾祖母接连加封到楚国太夫人;祖父连续追赠到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祖母连续加封到吴国太夫人;先父崇国公连续追赠到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先母连续加封到越国太夫人;当今皇上第一次举行祭天仪式时,先父被赐爵为崇国公,先母进封号为魏国夫人。 在此时,小子修哭泣着说:“唉!做善事没有得不到回报的,只是迟速有一定的时间,这是合于情理的。我的祖先,积善成德,应当享受那隆厚的回赠。虽然他们不能亲身享有,可是被赏爵位,接受封赠,贵显光荣,嘉奖广博,确实有三朝皇帝的恩赐之命。这就足以显示到后代,来庇荫他们的子孙了。”于是修列我家家谱,一一都刻在碑上。随后又记录了先父崇国公的遗训,先母的教导和对修有所期望的事,一并列在墓碑上,使后世人了解小子修的德行浅薄,才能少有,却碰上时机,窃取高位,而侥幸地保全大节,不辱没先辈,是有原因的。 熙宁三年,岁次庚戌,四月初一半酉,十五日乙亥,儿子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兼兵部尚书、知青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史、充京东路安抚使、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十二百户,修谨撰墓表。(五)书洛阳名园记后 李格非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殽、黾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唐贞观、开元年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有千余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蹴,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俱亡,无余处矣。予故尝曰:园囿之兴废,洛阳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囿之兴废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自为之,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得乎?唐之末路是已。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2)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囿之兴废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3)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自为之,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得乎?唐之末路是已。参考译文:洛阳处在全国的中心,挟着殽、黾的险要,处于秦、陇的要害,通往赵、魏的交通要地,是天下一定争夺的地方。天下无战争时便罢,一旦有战争,洛阳必定首先遭遇战祸。所以,我曾说过:洛阳的盛衰,是天下太平或动乱的征兆。 唐朝贞观、开元年间,公卿贵族在洛阳修官邸的号称一千多家。等到全国离乱,紧接着就五代的残酷战争,那些池塘竹树,被兵车践踏,荒废成为土堆空地;高亭大榭,被战火焚烧,化为灰烬。与唐朝一起灭亡,没有留下丝毫痕迹了。所以,我曾说过:园林的兴废,是洛阳盛衰的征兆。 全国的治乱,从洛阳盛衰的征兆中可以知道;洛阳的盛衰,从园林兴废的征兆中而知道。那么,名园记的写作,我难道是白费气力了吗? 唉!公卿大夫们正在朝廷做官,放纵个人的私心,自私自利,而忘了国家的治乱,要想在退官以后享受这份乐趣,能做到吗?唐朝的灭亡就是如此。(六)超然台记 苏 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饣甫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以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乌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予自钱塘称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囿,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威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大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疏,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注:饣甫糟啜醨(),吃。糟,酒渣。啜(),饮。醨():淡酒。中:内心。盖:遮盖。乌:怎么。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2)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3)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参考译文:凡是物都有可以观赏的地方。只要有可以观赏的地方,就都有可以令人欢乐的地方,并不一定要怪异、特殊、雄伟和美丽的东西。吃酒渣,喝淡酒,都可以因此使人醉;吃果子、蔬菜甚至草根、树皮,都可以因此使人饱。如果把这类事物扩大一下,那么我到哪里会不欢乐呢? 人们要追求幸福却推开灾祸的原因,是由于幸福可以使人欢乐,灾祸可以使人悲伤。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事物中可以满足我欲望的却是有限的。美好、丑恶的辨别在心里斗争,舍弃、求取的选择交错在面前,那么可以使人欢乐的事物常常会很少,可以使人悲伤的事物却往往会很多。这就叫做追求灾祸,推开幸福。追求灾祸,推开幸福,难道是人之常情吗?那是因为有什么外物蒙蔽了他们!他们活在“物”内,却不是在“物”外。物原来没有大小之分,如果从它的内部来看它,那是没有不高而且大的。它依仗它的高大来对我,我就会时常眼花心乱,是非难辨,似乎在缝隙中看打架,又怎么看清胜败的所在呢?因此,美好、丑恶的念头交错产生,忧愁、欢乐的情绪就会出现,能够不令人非常伤心吗? 我从钱塘改任胶西,放弃了坐船的舒适,却来适应乘车骑马的劳累;离开了装饰漂亮的宅子,却来托庇在粗陋的房屋里;背离了有山有水的美好景色,却行走在种桑麻的野地里。刚到的时候,接连几年没有收成,盗贼满野,案件很多,厨房里却空空荡荡,每天只能吃到杞菊之类。人们当然怀疑我不快乐。在这里过了整整一年,我的面貌却更加丰满,白发日渐黑起来。我喜欢这里的风俗淳朴,这里的官吏和百姓也习惯于我的愚拙。在这时候,我就派人整理这里的园子,打扫这里的庭院,采伐安丘、高密两地的树木,来修补破旧败坏的地方,只作简单修缮的打算。园子的北面,有一座依着城墙建筑的高台,已经破旧了,稍微修葺了一番,让它焕然一新。我时常和客人们一起登台观览,在那里放纵意志,尽情享受。向南面眺望马耳山和常山,它在云雾中忽隐忽现,若近若远,也许那里有隐居着的君子吧!那东面就是庐山,是秦代卢敖避世的地方。向西面望是穆陵,隐约地像座城,姜太公、齐桓公的遗迹还有存在的。向北面低头看到潍水,感慨地叹起气来,想到韩信的功业,悼念他的没有好结果。这座台高而且稳固,深广而且轩敞,夏天清凉,冬天温暖。碰上降雨、下雪的早晨,或者清风明月的夜晚,我未曾不在那里,客人们未曾不随着我去。时常采园里的菜,捉池中的鱼,酿高粱酒,煮糙米饭来吃,还赞叹着说:“游览得多么快乐呀!” 我的弟弟子由,刚巧在济南,听到这件事就作诗歌诵它,并且给这座台起了个名字叫“超然”,来表示我随便到哪里没有不欢乐的,因为我能够逍遥在“物”外的呀!(七)苏秦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府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扺掌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以忽乎哉?” 注:羸滕履(),通“缧”,缠绕。滕(),绑腿布。(),草鞋。黧():黑色。纴:织布机。阴符之谋:太公吕尚的兵书。摩:接近。燕乌集阕:宫殿名。1.解释加点实词的意义。(1)乃夜发书(2)简练以为揣摩(3)期年(4)故苏秦相于赵(5)四拜自跪而谢(6)何前倨而后卑也2.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2)去秦而归(3)嫂不为炊(4)妻不以我为夫(5)乃夜发书(6)以季子位尊而多金3.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1)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2)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以忽乎哉?参考译文:苏秦劝说秦王上书多次,可是他的主张依然没有被采纳。穿的黑貂裘衣坏了,百斤资金用完了,一切费用都没有了。苏秦只好离开秦国回家去。缠着绑腿,穿着草鞋,背着书箱,挑着行李,面貌憔悴,脸色黑黄,一副羞愧的样子。他回到家里,妻子没有从织布机上下来,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不和他说话。苏秦伤心地叹了口气说:“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自己的罪过啊。”于是,连夜打开书籍,摆出了几十个书箱,终于找到了姜太公的兵书阴符经,伏案诵读,选择厄要点,精读熟习,并仔细研究。读书困得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流到脚跟。他自言:“难道还会有游说君王不能叫他拿出金、玉、锦绣,取得卿相尊贵的地位呢?”一年以后,他的策略研究成功了,他说:“这次真的就可以游说当今的君主了。” 于是苏秦来到燕乌集阙宫,在华丽的宫殿里拜见了赵王并劝说赵王,拍手而大谈他的谋略。赵王听了十分高兴,封他为武安君,将相印给了他。并且给他兵车一百辆,锦绣绸缎一千匹,白璧一百对,黄金一万镒,紧跟在他的身后。约定合纵之术而拆散连横之策,以此来制约强大的秦国。所以,苏秦在赵国做相,那函谷关紧紧关闭。 苏秦准备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他的父母听到消息以后,打扫房屋,清扫巷道,摆下酒席,请来乐队,到郊外三十里远的地方去迎接他;回到家里,他的妻子侧着眼睛不敢正视他,嫂子像蛇那样趴在地上走路,并对他拜了四拜来谢罪。苏秦问:“嫂!你为什么以前那么傲慢而现在这样谦卑呢?”嫂说:“因为您的地位尊贵,并且很有钱。”苏秦叹息说:“唉!一个人贫穷的时候,父母都不认儿子,一旦富贵了连亲戚都害怕,人生活在世上,对权势、地位、财富怎么可能忽视呢?”(八)伯夷叔齐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租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注:西伯:周文王姬昌,西方诸侯的首领。木主:木牌位。1.解释加点实词的意义。(1)怨是用希(2)睹轶诗可异焉(3)左右欲兵之(4)武王已平殷乱(5)天下宗周(6)而伯夷、叔齐耻之(7)以暴易暴兮2.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盍往归焉(2)以臣弑君,可谓仁乎(3)扶而去之(4)及饿且死(5)不知其非矣(6)命之衰矣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求仁得仁,又何怨乎?(2)盍往归焉!(3)我安适归矣?参考译文: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旧仇,怨恨因此很少。”“追求仁,而得到了仁,还有什么怨恨呢?”我悲伤伯夷、叔齐的意愿,看到他们散失的诗,觉得惊讶,他们的传记上说: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让叔齐继位,等到父亲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遗命。”于是逃走。叔齐也不肯继位而逃走了。孤竹国人立了国君的第二个儿子。这时伯夷、叔齐听到西伯姬昌最能敬养老人,说:“何不去投奔他呢!”到了那里,西伯已经死了,周武王载着西伯的牌位,称他为文王,向东讨伐商纣。伯夷、叔齐拉住武王的马缰绳劝阻说:“父亲死了不埋葬,就去大动干戈,能说是孝吗?作为臣子去杀君主,能说是仁吗?”武王左右的人要杀掉他们,姜太公说:“这是忠义之士。”扶起他们就走了。武王平定了殷朝之乱,天下归附周朝,可是伯夷、叔齐认为这很可耻,坚持节义,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采薇菜来吃。等到饿得快死了,作一首歌,歌词说:“登上那西山啊,采山上的薇菜。用暴虐去取代暴虐啊,还不知道自己的罪过。神农、虞、夏时代很快地消逝啊,我归向那里呢?唉,只有死去啊,生命快衰亡了!”于是,饿死在首阳山上。由此看来,他们是怨恨呢,还是不怨恨呢?(九)赵威后问齐使 国策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撤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1.解释加点实词的意义。(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2)书未发(3)是其为人也(4)何以至今不业也(5)振困穷,补不足(6)是助王息其民者也(7)胡为至今不朝也2.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舍本而问末者耶(2)乃进而问之曰(3)至老不嫁,以养父母(4)上不臣于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2)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3)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4)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参考译文:齐王派使者去看望赵威后。信还没有启封,威后问使者说:“年成好吗?人民好吗?齐王好吗?”使者不高兴,说:“下臣奉命出使赵国,现在您不问齐王却先问年成和百姓,岂不是把卑贱的放在前面,而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威后说:“不是这样。如果没有好年景,哪里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哪还会有君?所以,问候时,难道抛弃根本而问末枝吗?”于是又进一步问他说:“齐国有个隐士名叫钟离子,他好吗?这个人做人,有粮的人给吃,没粮的人也给吃;有衣的人给穿,没衣的人也给穿。这是帮助国君抚养百姓,为什么到现在还没让成就功业呢?叶阳子好吗?这个人为人,怜悯鳏寡的人,体恤无依靠的人,赈救贫困的人,补救贫穷的人。这是在帮助君王养活人民,为什么到现在还没让他成就功业呢?北宫氏的女儿婴儿子好吗?她摘掉耳环等饰物,到老不嫁,来奉养父母。这是带领人民来尽孝心的人,为什么至今不让她入朝呢?这两个贤士没有成就功业,一个孝女也没有入朝,齐王凭什么来治理齐国,做百姓的父母呢?於陵人子仲还在吗?这个人为人,在上对不起国君,在下不能治理家庭,也不和诸侯交往。这是带领百姓无所作为的人,像这样的人,至今为什么还不杀掉呢?”(十)祭石曼卿文 欧阳修 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欧阳修,谨遣尚书都省令史李敡,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曰: 呜呼曼卿!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 呜呼曼卿!吾不见子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其轩昂磊落,突兀峥嵘,而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不然,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燐飞萤,但见牧童樵叟,歌吟而上下,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踯躅而咿嘤?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安知其不穴藏狐貉与鼯鼪?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 呜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畴昔,悲凉凄怆,不觉临风而陨涕者,有愧夫太上之忘情。尚飨!1.解释加点实词的意义。(1)而吊之以文(2)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3)意其不化为朽壤(4)不然,生长松之千尺(5)今固如此(6)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2.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以清酌庶羞之奠(2)生而为英,死而为灵(3)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4)生长松之千尺3.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1)吾不见子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2)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畴昔,悲凉凄怆,不觉临风而陨涕者,有愧夫太上之忘情。参考译文:大宋英宗治平四年七月某日,具官欧阳修,特派尚书部省令史李敡到太清,用美酒佳肴来祭奠,在亡友曼卿的墓前举行祭祀,并且写了祭文来悼念他,祭文写道: 唉,曼卿!生为英才,死为神灵。人同万物一样有生有死,死后又回到了无物的境地,活着只是暂时形体的存在。不和万物一起毁灭,却卓然不朽的,是留传后世的声名。这是自古圣贤,无不如此,那记在史册的人,如太阳、星星一样明亮。 唉,曼卿!我很久没见到您了,似乎还能看到您的平生。那轩昂磊落的气度与胸襟,那崇高的品德和灵秀之才气,虽埋在地下,想它们不会化为腐壤,而是变为金玉的精英。否则,就会长出千尺的苍松,九茎的灵芝。为什么您的墓前一片荒烟野草,荆棘纵横,阴风凄厉,寒露降下,磷火闪闪,流萤点点,只见牧童、樵夫在上下唱歌,以及那些惊慌的鸟兽徘徊悲鸣?现在已经这样,经历千秋万岁以后,怎么会知道在墓穴中不会藏着狐貉和鼯鼪呢?这种情况自古圣贤都如此,难道没看到那重重叠叠、连接不断的旷野和荒凉的坟墓吗! 唉,曼卿!盛与衰的道理,我本来就知道是这样。但是感念过去,心中悲凉凄怆,不觉临风落泪的样子,在能够忘情的圣人面前深感惭愧!曼卿,请您来享用祭品吧!(十一)喜雨亭记 苏 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注:汉武得鼎:据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汉武帝元狩七年夏六月,得宝鼎于汾水上,遂改年号为元鼎元年。叔孙胜敌:春秋时鲁文公十一年冬,鄋瞒族侵犯鲁国,文公命叔孙得臣率兵抗御,在蒻地大败敌军,获敌军首领侨如。叔孙得臣为了纪念胜利,给儿子起命为“侨如”。扶风:即凤翔府。雨麦:即下麦雨。龙卷风把地面的麦稻带到空中随雨落下。忭():快乐。荐:通“”。屡次。襦:短袄。1.解释加点实词的意义。(1)亭以雨名,志喜也(2)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3)雨麦于岐山之阳(4)而吾亭适成(5)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6)今天不遗斯民2.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亭以雨名,志喜也(2)忧者以喜(3)丁卯大雨,三日乃止(4)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5)岁且荐饥(6)其又可忘耶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2)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3)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参考译文:亭子用“雨”命名,是为了记一件喜事。古代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人或事物,表示永不忘记。例如周公得到了周成王送给他的一株长得特别茁壮的禾,就用它命名自己的文章;汉武帝获得了宝鼎,就用它命名自己的年号;叔孙得臣战胜敌人,俘虏了敌方国君,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自己的儿子。他们的喜事大小不等,可是他们表示永不忘记是完全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修建了一座地方官住的房屋,在厅堂的北面造了一座亭子,又在它的南面开凿了一个池塘,引水进来,种植树木,把它作为休息的地方。这年的春天,在岐山的南面天上落下许多麦子,经过占卜,那卦辞说年成很好。后来整个月不下雨,百姓正为此担心。过了三个月,到四月初二才下雨;十一日又下雨,百姓还以为不够;十四日下大雨,下了三天方才停止。官吏在官厅里一起庆贺,商人在市场上一起歌唱,农民在田野中一起欢欣鼓舞,忧愁的人因而喜悦,患病的人因而痊愈,而我的亭子刚好在这个时候落成。 这样,就在亭子上设宴,我向客人劝酒并且问道:“再过五天不下雨,可以吗?”回答道:“再过五天不下雨,就会收不到麦子。”“那么,再过十天不下雨,行吗?”回答说:“再过十天不下雨,就没有稻禾。”如果既收不到麦子,又收不到稻子,会接连发生灾荒,案子就会不断多起来,盗贼就会更加猖獗,那么我和诸位先生虽然想悠闲自得地在这座亭子里游乐,怎么能够做到呢?现在,老天爷不忘记这里的百姓,刚开始干旱,就把大雨赐给他们,而且使我和诸位先生能够一道悠闲自得地在这座亭子里喝酒取乐,都是雨的恩赐呀,难道可以忘记吗? 我既用它命名亭子,又接着歌唱它,说:“假若老天爷下珍珠,身上冷的人不能够拿它做衣服;假若老天爷下宝玉,肚里饿的人不能够拿它当粮食。一场雨下了三天,是谁的力量?百姓说是太守,大守不敢据为己有。把它归功于皇帝,皇帝说不对。把它归功于上天,上天不认为这是自己的功。把它归功于太空,太空深远昏暗,不能够明白表示。于是,我就用它来命名我的亭子。”(十二)范仲淹设义田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显贵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西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