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中考语言赏析--田文华.doc_第1页
如何做好中考语言赏析--田文华.doc_第2页
如何做好中考语言赏析--田文华.doc_第3页
如何做好中考语言赏析--田文华.doc_第4页
如何做好中考语言赏析--田文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做好中考语言赏析语言赏析类阅读题是指对阅读文段的语言进行赏析、品位的试题,这是中考阅读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语言赏析的题型 中考语言赏析题的题型主要有:1.用词赏析。赏析句子中词语运用之妙,如2006年安徽省课改区中考试题第11题:第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2.段落语言整体赏析。赏析一段文字或整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如2006年广东省中考试题第12题: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3.选择性赏析。从给出的几个句子中选择一个句子,进行赏析,入2006年南京市中考试题第19题:文章对老师有多处精彩的描写,请从本文两个划线的句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4.比较性赏析。给出文中的一个句子和另外一个意思相同、说法不同的句子,进行比较,评出优劣,如2006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第23题: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个句子表达效果更好?请说出理由。5.提示性赏析。从给出的几项赏析中选出正确的一项,或是填空形式的赏析,如2006年兰州市中考试题第16题“品味第段文字,回答问题”就是填空的形式。 二、语言赏析的步骤 (一)明确语言赏析的方向。要赏析的语言一般都有一定的特色,我们在赏析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赏析对象的特点,这就是语言赏析的方向。通常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考虑:1.词语的使用是否准确、生动;2.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如衬托、讽刺、欲扬先抑、前后照应、多感官描写景物、拟人手法、第二人称的运用等;3.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等;4.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如记叙中的议论、抒情、描写等。 (二)语言的主要特点或作用 1.词语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幽默风趣、朴素、含蓄、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准确严密(尤其是说明文)等。 2.写作手法:衬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讽刺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前后照应使故事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多感官描写景物使描写的景物具体生动可感,吸引人。拟人手法 全篇运用拟人。将某种事物人格化,更容易抒发作者的情感,文章的主题也更鲜明,读者也易理解和接受。如雨说。第二人称的运用全篇采用第二人称“你”,读来就似作者与自己面对面交流一般,亲切随和,容易获得认同感。如你一定会听见的。3.修辞手法:比喻刻画人物或事物的形象,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理。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事物人格化,从而收到形象生动的效果。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鲜明而强烈的印象。排比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引用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4.表达方式:记叙文中的议论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记叙文中的抒情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各种描写塑造人物性格,呈现具体场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三、语言赏析的答题模式 语言赏析的答题,可以按以下模式进行:(1)句子特点(选取用词、写法、修辞、表达方式中的一个方面);(2)分析句子特点的具体体现(根据各类句子所体现的特点来谈);(3)表达效果分析(结合文章内容和上下文说出产生的效果)。通俗地说就是从以下四步入手分析,即:(1)怎样写的;(2)写得怎样;(3)写出了什么;(4)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x=K例如:湛蓝湛蓝的天幕之下,那片坦荡无垠的玫瑰红,红得那么娇艳,那么剔透,那么珠光闪烁。这句话的赏析可以分解为(1)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2)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美;(3)写出了在湛蓝的背景下,红海滩的色彩之美;(4)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要将这四点组合成句,就能使自己的回答趋于完美这个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增强了语势,写出了在湛蓝的背景下红海滩的色彩之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等)。四步法赏析是建立在对文章及语句本身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在具体赏析时,一定要真正地分析句子,理解句子的意义和作用,不可完全套用公式。答题还要注意语言的连贯,要表达出自己对句子的真切体会。真诚希望同学们在阅读时能做到笔随心动,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鉴赏能力。四、语言赏析的例句解析(一)、词语1、形象生动例句: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解析:“翩然”一词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小燕子轻盈飞舞,活泼伶俐的情态,透露出喜爱之情。2、幽默风趣例句: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解析:“降格为货”幽默风趣的写出了那位老先生的好心肠,也尽显了老王当时的可怜境遇。3、准确严密例句: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解析:“几乎”一词强调我国的石拱桥分布范围很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如果去掉,就不够准确严密。4、叠词运用例句:慢慢地,红光扩展到半空中,树梢上冒出了一段红艳艳的圆边儿,它向四周蔓延着,逐渐变成了镰刀形,接着又一纵一纵地向上爬着,不一会儿,露出半个通红通红的圆脑袋,就像被什么东西缀着一般。解析:“慢慢、红艳艳、一纵一纵、通红通红”这些叠词的运用,形成一种舒缓委婉的音律美,清新自然,如临其境,给人以美感。5、通俗易懂例句: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子就是克隆猴。解析:“猴毛变猴子”将非常深奥难懂的克隆这个科学概念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解说,容易让人接受。(二)、写作手法1、讽刺例句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解析:这里运用了讽刺的手法,作者对当时还留着长辫子的清朝留学生的发型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之后,用“实在标致极了”进行评价,看似对清朝留学生的赞叹,实是用反语对他们的怪异发型进行讽刺,揭露和批判他们落后的思想行为的丑恶至极。例句2: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解析:这里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胡屠户对女婿细致入微的关切照顾,讽刺了胡屠户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丑恶嘴脸,语言辛辣幽默。2、衬托例句: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摄氏度。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解析:此处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作者用罗布泊过去优美的环境衬托今日已成戈壁滩的罗布泊,突出今日罗布泊的恶劣和恐怖,表达作者对罗布泊这座仙湖消逝的深深的遗憾之情,同时唤起人们保护环境的热情。3、欲扬先抑例句: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解析:此处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写“我”对阿长的讨厌和后文她给“我”买山海经让“我”感激不尽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我”对阿长的感激之情。4、前后照应例句: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结尾哎!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解析:这里运用了开头和结尾前后照应的手法,使文章的结构严谨,突出了对父亲的深切思念之情。5、多感官描写景物例句:“吹面不寒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触觉)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嗅觉)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听觉、视觉)解析:这段春景描写运用了多感官描写景物的手法,作者抓住景物特征,从触觉、嗅觉、听觉和视觉多个感官来描写景物,使作者笔下的常见景物更显得具体生动,吸引人,而且更加容易引发读者想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6、象征例句1: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解析:此处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句子中的“火焰”不仅是指点着的蜡烛的火焰,它还象征着永远不会熄灭的红军烈士之光和两国人民的深深的战斗情谊,而且还寄托着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真挚的哀思。简短的两个字却包含了如此之多的丰富内涵,引发读者自觉地去思考、去感悟、去品味,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例2:海燕中的海燕象征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表现出作者对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的热切期盼。例3:雷电颂中的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抒发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例4:星星变奏曲中的星星象征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寄托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执着追求的理想。(三)、修辞手法1、比喻例句: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陨落了。解析:此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伏尔泰比作一颗巨星,生动形象的突出了伏尔泰在人类历史上的非凡地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2、拟人例句: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解析: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头发”、“轻触”、“她的头发”和“梳掉”将蒲公英人格化,使文章的语言生动风趣、优美形象。3、夸张例句: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解析:这里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突出托尔斯泰的眼睛富有感情,给读者留下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例句: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呀!解析:这里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一连运用三个“我思念那”,句式整齐,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抒发了对伟大的人民群众的深切思念。5、对偶例句: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解析:这里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形式整齐,音韵和谐,“有绝活的”和“没能耐的”两种生存方式互相映衬,互为补充,写出了天津码头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突出体现对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6、对比例句: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解析:这里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将企鹅蠢笨胆怯的形象与海燕的伶俐勇敢进行对比,鞭挞企鹅的惊慌失措的同时,反衬出海燕非凡的勇气和威猛的形象,作者对海燕的赞美也溢于言表。7、反复例句: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解析:这里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将“劈吧”进行反复,强烈的抒发对黑暗的愤激及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富有感染力。8、设问例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那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解析:这里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作者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增强了说明文的趣味性。9、反问例句: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解析:这里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发了傅雷对儿子的理解与关切之情,增强了句子的感染力。10、引用例句1: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解析:这里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用杜牧的诗句,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例句2:站在历史的海岸慢溯那一道道历史的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解析:这里运用“暗引”的手段,灵活巧妙地引用名言佳句,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文章语言熠熠生辉。(四)、表达方式1、记叙文中的议论例句: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解析:在记叙文的结尾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了火焰的内涵,突出了红军烈士之光和两国人民的深深的战斗情谊永远不会熄灭,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真挚的哀思永远不会熄灭,升华了主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2、记叙文中的抒情例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解析:在记叙文的结尾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了“我”对阿长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升华了主题,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3、记叙文中的各种描写(1)环境描写例句1: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晴明得好,只是酷热难行。解析:此处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杨志一行押送生辰纲的背景,为后文故事的发生、发展埋下伏笔。例句2: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解析:此处描写了杨志一行押送生辰纲路途上的炎热难耐的恶劣环境,推动了后文杨志和众军汉矛盾激化这个情节的发展,也烘托出了杨志粗暴野蛮和急功近利的性格特征。例句3:他(老头子)狠狠的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解析:此处环境描写的是老头子痛打鬼子之时他所见的芦花荡美丽的芦花,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芦花的美丽与朝气,实则是用此景物来烘托老头子痛打鬼子之时轻松、畅快和自豪的心情。例句4:方场上散布着几辆烧毁了的坦克和铁甲车,有德国人的,也有我们的。解析:这里对当时方场上的环境进行描写,可以说既是自然环境,也是社会环境,除了交代当时苏联红军作战的阵地,也渲染了当时残酷而紧张的战争氛围。(2)肖像描写例句: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滚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解析:此处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对老王的病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突出了老王的可怜,也更表现了老王在这种情况下给“我”送来香油和鸡蛋的难能可贵。(3)神态描写例句: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解析:此处用“强笑”来描写“我”当时的神态,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出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鸡蛋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4)动作描写例句:最后,她总算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然后,她双手捧起弹坑四周的浮土,一捧一捧慢慢地放在死者身上。 解析:这里对老妇人移动和掩埋苏联红军烈士的动作进行了着意描绘,突出了她行动的缓慢与艰难,也就更突显了老妇人埋葬苏联红军烈士的不易,那么,老妇人身上所体现的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的感情也就越发的崇高、热烈和真挚。(5)语言描写例句:“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解析:这是范进在找胡屠户借钱考举时,胡屠户对范进进行的极其尖酸而刻薄的辱骂、讽刺和回绝,胡对范的轻视和唾弃尽显其中,这和后文范进中举后胡的巴结恭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胡屠户嫌贫爱富和趋炎附势的丑恶面目。(6)心理描写例句: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解析:这是大菱负伤后老头子的一段心理描写,刻画了老头子深深自责、内疚和惭愧的心理活动,体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核心性格。五、语言赏析的实战练习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也许古人创作文句就是这样,看见什么就说什么,并不需大力咬文嚼字。所以,今人反倒要艳羡那恰到极处的好。“灼灼”二字,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深刻到难于磨灭的地步。读这诗,甚至只要读起头一句,已教人分辨不清,这艳得难舍难收的是桃花,还是那艳如桃花。既然“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把以灼灼状桃花之鲜,看作是思考千年也难易一字的佳构”,那么,请你结合上段内容说说“灼灼”一词到底好在哪里。(2分)注:本题选自2007年湖北省宜昌市语文中考试卷。赏析: 2、我也曾仔细地观察过这纤细的小草,它的根扎得并不很深,但须根极多,密密麻麻地紧紧抓住海滩的泥土,这样,大海无论是惊涛拍岸还是轻柔的摩挲,它都会紧贴在那里,待海潮退去后,继续从容娴静地显露出它的殷红。赏析: 3、这一望无际的空旷之中没有花香,没有鸟语,只有点缀其间的簇簇芦苇在秋风之中诉说着它们苍凉的妩媚,就连不时掠空飞过的鸥鸟也是静静的,不出声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