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中学语文教学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改革的背景1.参与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种新的挑战,当今世界各国都把改革和发展教育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首要战略对策,把搞好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看成是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保证。有人说:“21世纪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美国20XX年教育战略提出,要使学生在中学毕业时有能力在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和地理学科方面能应付挑战,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参与广泛经济领域的竞争,使他们成为享有尊严和满意生活的公民”。英国1999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提出四项发展目标(精神、道德、社会、文化),六项基本技能(交往、数的处理、信息技术、共同操作、改进学习、解决问题)。日本20XX年即将实行的新课程,力求精选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和提高国际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掌握本质的基本内容和个性发展创造宜人的教育环境,鼓励每所学校办出特色和标新立异。韩国1997年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实验、学习、讨论、自由活动、社会服务等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各国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是:(1)调整培养目标,使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2)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使现在的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3)课程内容进一步关注学生经验,反映社会、科技的最新进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4)发挥评价在促进发展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的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2.提高国民素质的迫切要求我国确定了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这对于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培养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就必须建设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面向振兴行动计划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的陆续出台,标志着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这次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1)面向全体面向全体,就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只关注少数“尖子生”。有人曾经问哈佛大学的校长,哈佛大学建校350年来,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哈佛大学校长回答说:最值得骄傲的,不是培养了6位美国总统,不是造就了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是全美国500多家特大型一半以上的经理是我们哈佛的学子,最值得骄傲的是哈佛的教育:它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让每一个从哈佛走出来的人都创造成功。(2)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求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学生不仅仅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在智力、道德、审美等方面也获得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即各方面充分发展而又有独创性、独立、自由的个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3)主动发展主动发展,就是在整体提高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我国基础教育的现行课程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存在不少弊端,主要表现为“繁、难、偏、旧”。“繁”,就是过分强调学科体系,导致课程内容繁多、重复,有些内容甚至带有浓厚的繁琐哲学和形式主义色彩,不必要地加上一些形容词、名词,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难于理解,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难”,就是课程要求过高,教材难度过大,有些学科的内容过深,不符合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学生难于理解,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偏”,就是偏于知识传授,偏到考试科目上,考试出偏题、怪题,各学科缺乏,忽视了基础教育广而博的特征。“旧”,就是课程内容陈旧,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不能及时反映科技、经济、社会的新知识和新进展。纵观国际性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特别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这一实际出发,必须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培养目标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二)改革的目标1.总目标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精神,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1)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2)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3)民主和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4)社会责任感。(5)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6)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7)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8)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2.具体目标(1)培养目标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爱因斯坦说:“什么叫素质?当我们把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之后,所剩下来的才是素质。”(2)课程结构的改变: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计基础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强调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可选择性。(3)教学内容的改革:改变教学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促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美国国际教育中心主任萨达特说:“我们应该教我们七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天都来问老师一句话,现在教给我们这些东西,我们将来哪一天还有用?”(4)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变教学中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别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无数事实证明,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过的才真正学得会。(5)评价制度的改革:改变评价制度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作用。(6)课程管理的改革: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过于死板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体系,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三)改革的进展1.现行课程计划和语文教学大纲的修订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2.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修订高中语文新教材,1997年秋季开始在江西省、山西省、天津市开展试验,20XX年在原试验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一次全面修订,修订后的高中语文教材已于20XX年秋季起在全国推广使用,目前正在逐册替换过去的高中语文教材。初中教材是在原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修订后的教材已于20XX年秋季起在全国多数地区推广使用,目前正在逐册替换过去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3.新课程方案的制订与实验(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制订)。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正在研制之中,计划于20XX年正式出台。(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编写。初中语文有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三套实验教材。20XX至20XX年:完成新课程体系的制订、实验和修订;20XX至20XX年:逐步在全国推行新课程方案。二、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一)历史的回顾我国的语文教育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汉民族语文教育,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是,古代的语文教育基本上是经学和科举的工具和附庸,并不是一门独立的科学。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新政”,实行改革。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但并没有实行。直到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才正式推行,这是我国近代第一个较为系统完备的学制。从此,语文才成为学科意义上的独立学科。语文学科成立百年来,人们对“语文”二字的含义,有“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文文学”“语言文化”等多种理解,这源于人们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地位认识,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也是从认识到实践总是左右摇摆不定的老问题。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四种:工具论、人文论、素养论、语感论。“工具论”认为语文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课的任务就是进行语言知识教学,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课文只是例子。“人文论”认为语文这个工具不同于一般的生产、生活工具,它是人们思想、情意、社会文化的负载工具,人文性才是语文的本质属性。语文课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语言的学习、感悟,培养情感,陶冶审美情操,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给学生“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素养论”认为语文不仅有工具性,也有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主张“文道统一”,文中有道,道中有文,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教学上,要“带学生在文章里走一个来回”,就是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里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运用的。语文课的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感论”认为培养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但究竟什么是语感,语感有哪些特征,语感与语文能力、语文知识是什么关系,以及怎样培养语感等,目前还停留在研究、探索阶段。吕叔湘先生在1978年3月16日人民日报上发表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他说:中小学语文教学是个老问题,也是当前不容忽视的一个严重问题。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中学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大家都知道,但是对于少、慢、差、费的严重程度,恐怕还认识不足。十年的时间,2700多个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此后,在吕老的号召下,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进入了一个反思、改革、实验、探索的新阶段。1979年12月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时,吕先生被推举为理事长。当时大家都在积极探索这样一个问题:即语文教学有没有捷径可走,怎样用较少的投入得到较大的回报,如何克服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问题,这就是语文教学的科学化问题。20多年来,我国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为我国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全国各地成立了许多语文教学研究的群众性组织,出版了难以计数的研究论文和专著,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专家。可以说,语文教学研究日趋活跃,研究阵地日益扩大,研究队伍不断壮大,思想活跃,论者辈出,各有所见;研究内容广泛,探索多向,呈现出多视角、多侧面、多层次的特点。但总的说来,大多数研究还停留在教学经验总结的层次上,语文教学的理论研究亟待深入。(二)国外的观照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改革本国的中小学母语教学,虽然各国对有关中小学母语教学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远未取得一致,但以下几个总的趋势是应该引起注意的。1.教学观念:语言的实际运用与文学文化熏陶并重文学教育、情感熏陶是“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国家语文教学的主流。过去一般认为是所谓“绅士教育”所必需的,现在人们更倾向于这是一个人和谐发展的需要。美国是最注重“实用”的国家,但一直没有放弃文学教育。英国牛津英语教程编入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俄罗斯的中小学语文教材是俄语文学分编,文学教育占有很大的比重。法国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给文学作品以重要地位”“法国文学应该是首选对象”“给学生提供法国文化的要素”。近年来,国外又有强调语言实际运用的趋势。一方面,这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那种单纯培养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语文教学同样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并不是对立的,必须把语言的实际运用与文学熏陶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这是各国语文教学的共同要求。2.培养方向:智力发展与个性发展并重发展智力是各国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近年来,语文教学强调个性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特别是欧美各国。如英国的作文教学,从表达自己的思想到文艺批评与欣赏,都强调把掌握自我表达、培养个性和独创性作为本国母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日本提出国语科是一门以培养性情和人品为目标的学科,“通过语文教育培养丰富的人性”。3.教材编写模式:由分科逐渐趋向综合各国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模式,主要有综合型和分编型两种。前者如日本、德国等,后者如美国、法国等。英国则两种模式都有。日本的国语教材不下十几种,都是综合型的。俄罗斯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仍沿用前苏联的做法,分俄语与文学两种。可以说,综合型和分编型各有优点。分编型教材提供对事物细节的认识材料,综合型教材则提供对事物结构的认识材料,这两者对学生的语文学习都是不可缺少的。但从近年来总的趋势看,人们比较倾向于综合型教材。4.训练体系:以阅读、写作为中心从各国的语文教学实践来看,听、说教学很不系统,阅读和写作教学仍然占据主体地位。阅读和写作在教材中的地位各国也不尽相同。有的以阅读为中心,有的以写作为中心,但多数国家都把阅读训练放在最重要的地位。日本是“阅读中心”,阅读占总课时的80%,写作仅占20%。法国基本上是“写作中心”,阅读教材只是写作训练的素材。5.阅读教材: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密切结合如何培养语文能力,怎样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现在各国的认识也开始渐趋一致,即知识与能力出现逐渐整合的趋势。美国中学语文界认为,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仅仅强调培养语文能力还是不够的,必须充分考虑到教学的长远需要,重视系统知识的教学,否则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日本语文界普遍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要将语言知识体系与语言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进而培养、转化为语文能力。6.写作教材:文体训练与能力训练互相补充近年来,国外写作教学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如注重实用,与现代社会交际特点相适应,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写作训练与学生心理能力同步发展,等等。美国的写作教学基本上是文体训练体系,比较重视对文章结构的指导;俄罗斯的写作教学是先叙述文,然后是议论文和创作文;英国的写作教学基本上是能力训练体系。(三)这次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这次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主要是针对目前中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即教材、教法和考试诸问题。1.教材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选文陈旧,缺乏时代气息。比如,20多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而现行教材不可避免地还留有过去那个时代所特有的某些痕迹;有些课文的价值导向与现行的政策法规相抵触,等等。二是按照比较复杂的记叙、比较复杂的议论、比较复杂的说明这样一个编排模式,导致一批文学作品被编进了记叙文单元,议论文、说明文选进了一些缺乏美感,或艺术价值不高,难以吸引学生的文章。三是对有些作家作品的评价和分析,语言学界、文学界和语文教育界已有了公认的新的研究成果,而语文教材没有及时吸收,导致对某些课文的解读和分析在理论上的滞后,有的甚至不够准确,等等。另外,过去的中学语文教材还有过分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脱离学生的实际、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脱离社会现实生活,小学、初中、高中没能很好地衔接照应等等弊端。2.教学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不少问题,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状况,集中表现为“三多三少”:一是教师讲得太多,而学生读得少,写得少。不少教师认为我不讲你就不懂,其实多数时候并不是这样。教师讲得过多,必然占用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时间,而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没有一定量的积累是不行的。有一定量的积累,才能形成语感,才会有丰富的语言材料,写作时才会“为有源头活水来”。只着眼于个别“范例”的咀嚼显然是不够的。二是教师讲课时分析太多,而对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所作的指导太少。教学程式化、刻板化,枯燥乏味。一篇课文,往往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生字生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一路讲来,搞架空分析,把活生生的文章搞得支离破碎,有的专家称之为“碎尸万段”的讲法;有的甚至要生背字词解释、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等,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三是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太多,而用于课外阅读、写作及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太少;语文教学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把语文课变成了纯技术、操作性的训练,而且太多太滥。各种各样的教辅读物、练习册满天飞,题海战术,有些题目稀奇古怪,令学生无所措手足。还有猜谜语式是非题、判断题,更是令人莫名其妙。结果是,学生对语文学习失掉了兴趣,导致教学效率低下,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苦不堪言,社会怨声载道。3.考试考试问题很复杂,尤其是高考,受国家整个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和制约。应该明确指出的是,在现阶段,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既然是选拔,当然就免不了有淘汰,有竞争。直接受高考影响的还有中考。因为在不少地方,中考的竞争程度不亚于高考,考上高中,尤其是考上重点高中,等于一只脚已经迈进了大学的门槛。这种选拔制度决定了考试问题的复杂性。当然,高考、中考应该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在内容和形式上深化改革,但高考“指挥棒”的作用短期内恐怕难以取消。有人列举一些专家教授或作家做不出高考试题,就说高考题如何如何难。我们认为,大学教授或作家做不出高考题既说明不了他们水平低,也不能证明高考试题难。衡量一份试题的难易程度,关键是要看是否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合格的新生,看是否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稳定、改革和发展,看试题的效度、信度和区分度,而不能看什么人能否答得出来。近几年的高考实践证明,今天的高中生与几十年前的中学生相比,无论是知识面,还是语文能力,都不可同日而语。另外,中学教育主要是给学生打基础的,基础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要求广而博。大学教授可能对他所从事的专业具有深厚的学养,但也决不会是全知全能的,即使是语言文学方面的专家也是这样。(四)语文教育讨论北京文学1997年第10期发表了一组“忧思中国语文教育”的文章。从此,社会上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中小学语文教育大讨论。这次讨论的主要情况,反映在以下三本书里:一是王丽编的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二是孔庆东、摩罗、余杰主编的审视中学语文教育(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三是钟晓雨主编的问题与对策: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这次讨论,涉及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教育理念、教材、教学、评估与考试等等,对中小学语文教学形成一定的冲击,甚至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普遍参与。其中有不少很好的意见和富有建设性的建议,这对进一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但也有一些观点是我们所不能同意的。比如有的说语文教育“误尽苍生”“祸国殃民”“50年来的语文教育就是在用流氓的语言培养奴隶和奴才”等等。有些文章就教材选文的思想倾向提出非议。总的看来,尽管这次讨论中有一些偏激甚至错误的言论,但多数同志都是出于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关心、支持,实事求是地分析中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不少富有建设性的建议。这些作为这次讨论的积极成果,已经化为语文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为人们普遍接受,并将对今后的语文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三、树立新的语文教育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既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培养,也包括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的养成和提高。识字写字是基础,阅读是学生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尊重学生多样的阅读趣味,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2.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1)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省常德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
- DB11T 1126-2014 实验动物垫料
- 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国家随机监督抽查计划
- 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 职业学院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吊椅缆车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人工日光浴晒黑服务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Unit 1 Section B (3a-SC)随堂练习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Section A 单词短语专练(2课时)
- 基因疗法研究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中国联通LAN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二年级上册连续加减括号混合竖式计算180题
- 中间表模式接口相关-住院与his-adt方案
- 临床PCR检验的室内质控方法课件
- 拉曼光谱简介课件
-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优质课课件
- 非线性电路分析基础讲解课件
- 高中通用技术-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优质课课件
- 第四单元课文复习(课件)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 2023年广东南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作文讲评-“忘不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