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题库_第1页
新闻学概论题库_第2页
新闻学概论题库_第3页
新闻学概论题库_第4页
新闻学概论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学概论第 1 页新闻学概论题库一名词解释1、第四媒体:即通过因特网传送文字、声音、图像的新闻传播工具。长处:信息量大,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信息符号,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短处:权威性低,可信度弱,独创性欠缺,信息泡沫。2、整体真实:要求新闻报道从事实的总体上和内在联系中去把握事实。3、新闻:主要有两种定义。其一,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其二,王中: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4、制造舆论:指的是舆论控制者将自己的意见反复宣传而冒充为公众的意见。5、新闻专业理念:新闻媒介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循客观、真实、全面、公正的原则。6、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8 年 10 月在北京大学成立,是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也是中国新闻教育的发端。会长由蔡元培担任,由留美归国的徐宝璜教授和著名记者邵飘萍任导师。毛泽东曾入第一期培训班学习。7、新闻指导性:就是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8、受众:在传播学上,受众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在大众传播领域,受众指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9、舆论: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10、通讯社:专门搜集和供应新闻稿件、图片和资料的新闻发布机构,有“ 消息源”之称。11、新闻体制:包括新闻事业的所有制形式、新闻事业的构成、决策机构的构成和国家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12、新闻传播效果: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的实际影响。13、新闻事业:是指各种新闻传播机构及其各项信息传播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的总称。15、宣传价值:指事实本身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16、广播: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的新闻媒介。17、突发性新闻:突发性新闻是对出乎人们意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18、意见领袖:是二级传播理论“大众传媒意见领袖一般受众” 的构成部分。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关系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意见并可以对他人施加影响的人是意见领袖。19、新闻法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取法律形式管理本国媒介。主要有三种形式:以立法形式正式颁布的新闻法;以最高法院和上级法院的判例为标准来审理新闻案件,即判例法;有些国家没有单独成文新闻法,而是把相关条文写入了宪法、民法等其他专用法律条款中。20、受众权利:受众不仅是信息传播的接受着,在国家社会生活中,在法律意义上,受众又是公民,享有作为公民的法定权利。新闻传播学要注重受众作为公民在信息传播领域里应有的权利。具体包括知情权、表达权、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等。新闻学概论第 2 页21、信息:广义指所有对象在想互关系作用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狭义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即不确定性的东西。一般信息指与人类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22、报纸:以刊登新闻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大众发行的印刷品。23、新闻敏感: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人物、事件、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24、约翰弥尔顿:英国政论家,著有论出版的自由,这是言论出版史上自由主义的里程碑,和后来密尔的论自由一道,被视为报刊出版自由理论的经典文献。根据其著作引申出了意见自由市场 和 自我修正理论 。25、硬新闻:关系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政局变化,市场行情,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等的决策提供依据。26、知情权: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特别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27、新闻要素:5 W28、宣传: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其基本职能是宣传一种观念。29、深度报道:指通过系统的背景材料客观地解释、分析、较为全面地展示新闻内涵的一种报道形式。31、新闻真实性:指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事件、经过都经得起核对。32、新闻学: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为研究对象,研究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新闻工作规律的一门科学。其研究重点是新闻事业产生与发展的特殊规律,新闻事业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名词解释2.舆论监督:指公众通过新闻媒介,对国家党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决策和行为以及社会上一切违背法律和道德规范行为所实施的监督。3.新闻理论: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它从新闻实践中抽象出来,又指导新闻实践。5.手抄新闻:手抄新闻公开发行,也定期邮寄订阅读者,手抄新闻者集采写编于一身,是世界上第一批真正靠新闻维持生计的职业工作者。盛行于 1417 世纪欧洲的一种初级新闻传播媒体,是今天印刷媒体的雏形,最早在意大利出现并兴起。6.合理想象:是从已知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7.群体传播: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8.人际传播:即个人对个人的传播。最常见的是两个人面对面交谈,还包括言语传播、文字传播、体态语言传播、信号传播。亲身传播的最大特点是有明确的传播对象,属于定向传播。好处是信息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快、 ,可以迅速调整传播内容和方法;不足之处是传播面窄、传播速度慢、保真度差。9.延缓性新闻:是对逐步发生变化的事情的报道。10.大众报纸:面向普通市民,廉价,内容以趣味为主,通俗易懂新闻学概论第 3 页11.大众传播: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12.高级报纸:注重准确性与权威性;关注重要的公共事务和公共利益的新闻;处理社会新闻慎重,注重言论;追求有益、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新闻;受众为政界、知识界、工商界精英人群。13.电视: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播声音、图像以及文字的新闻媒介。14.新闻失实:指在新闻报道中具体事实与客观实际有不符之处,即新闻报道中的五要素经不起考验。15.新闻选择:指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新闻选择仅是对事实的选择。16.新闻价值:指事实本身所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即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 18.非故意性失实19.故意性失实20.新闻事业的战斗性21.新闻他律22.新闻自律23.本质真实24.时评25.新闻可读性26.魔弹论27.新闻媒介28.新闻伦理29.核心受众30.新闻本源31.新闻自由32.受众定位33.邸报二、简答+论述题论述题1、新闻要素内容有哪些【内容:主角 发生的事情 发生的地点 发生的原因 发生的时间+作用:有利于记者在采访时迅速弄清每一个事实要点;有利于记者迅速抓住新闻重点;有利于明了新闻体裁的要义】2、简析通讯社的功能和作用【功能:专门搜集和供应新闻稿件,图片和资料的新闻发布机构,有消息源之称3、简析媒介定位要考虑的因素4、新闻媒介搞好宣传的原则5、简析电视媒介传播新闻信息的长处和短处新闻学概论第 4 页6、当今世界新闻体制主要是7、论述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进步性和局限性8、新闻选择的主要标准有哪些9、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内涵10、新闻事业的群众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1、简析新闻媒介的商业化运作模式的特点12、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13、初级信息传播趋势是什么14、试述增加新闻信息质量的措施15、简述新闻法规的三种形式16、信息的特点17、简析当代经济对大众媒体的决定性影响18、简述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19、试述新闻媒介的受众享有的权利及保障措施20、试析马克思的名言“ 在资本主义社会,出版自由直到现在仍是资本的无上特权”21、简析新闻专业理想22、大众传媒影响作用国际关系的表现方面23、如何辩证的看待当前的新闻娱乐化倾向24、结合实际谈谈新闻工作者需要具备的素质25、目前世界新闻理论大致有哪些类型26、简析新闻传播效果的三个研究阶段27、媒介的文化功能28、简述媒介生态环境对媒介发展的意义29、试述虚假新闻的表现、危害及产生根源,及遏制措施1.新闻的五要素2.受众对于新闻媒介的决定性影响3.大众报纸的主要特征4.试论如何完善社会主义新闻自由5.新闻价值的新鲜性的体现方面6.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困境7.新闻舆论监督开展的积极意义8.试论如何利用新闻有效从事宣传9.新闻记者是无冕之王10.在新闻实践中如何贯彻党性原则11.新闻和宣传的区别于联系12.制约新闻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3、我国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14、新闻媒介从事新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新闻学概论第 5 页15、趣味性信息包括的方面大致有哪些16、广播媒介传播新闻的长处和短处17、通过媒介传播搞好舆论导向的具体措施18、简述新闻价值要素接近性的具体内涵19、记者的职业特征有哪些20 托马斯杰斐逊对新闻自由的理论和实践贡献21、新闻写作多用动词的好处22、简析新闻业产生的动力23 报纸媒介传播新闻的长处和短处24、新闻价值显著性的具体内涵25、简述媒介和舆论的关系26、网络媒介传播新闻信息的长处和短处27、有偿新闻的表现和危害28、我国新闻文化传播的方针和要求29、简述新闻媒介进行社会教育的特点30、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的主要内容31、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一章 新闻起源1.请举例并说明传播公开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的重要作用、价值、意义。答案新闻不同于内部情况和机密情报,也不同于私人信函,它必须面向社会,公开传播,这是新闻固有的特性。藏于密室,秘而不宣,或只能让少数人知道的东西,即使再新鲜、再及时,也只能算作秘闻或是情报,而不能成为新闻。新闻以满足社会信息需求、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为目的,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桥梁和纽带,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而公开传播则是满足社会信息需求的前提。所以,新闻一经产生,就必然是公开的,具有一种天然的扩散性。公开传播既是新闻的基本特征,也是新闻传播活动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传播公开这一特征使新闻具有一种强大的张力。新闻必须把触角伸向大千世界的每个角落,最迅速、最广泛地面向社会公众,力求最大限度地让社会闻知,为尽可能多的受众所接受和共享。受众面愈广,关注程度愈高,愈能实现其新闻价值,传播效果也愈显著。毋庸讳言,过去一段时期内,我国媒体由于对新闻这一特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人民的知情权尊重不够,使人民群众获取新闻信息、知晓社会事态的渠道不够畅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化,对政务、党务、社会重要事务以及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报道日益公开透明,人民的知情权愈来愈受到尊重,新闻报道的公开度和公信力日益的提高。在 2008 年四川汶川的抗震救灾报道中,我国新闻媒体以前所未有的时效性和透明度及时公布地震灾情和抗震救灾情况,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为鼓舞广大干部群众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评价和国际社会的好评。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对于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必须不断提高公开度和透明度,充分尊重公民的知情权,满新闻学概论第 6 页足人们的信息需求。越是开诚布公,越能取信于民,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越能在道义上舆论上占据有利地位,实现及时有效的舆论引导。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迅速兴起,新闻传播公开的特征表现得更加明显。这些新媒体由于其操作使用的广泛性、便捷性,以及专业性、职业性的淡化,几乎可以全方位、全天候地传播信息,表现出巨大的优势。例如,在 2007 年 10 月 15 日党的十七大开幕当天,各网站共登载相关消息、通讯、评论等 6 400 多条,音视频报道 250 多条、时长 92 600 分钟,图片800 余幅,发送手机新闻报道 280 多条。仅 15 日上午 4 小时内网站点击量就超过 2.5 亿次,其中海外浏览量 5 000 万次。网络媒体对党的十七大广泛公开的报道被网民誉为: “中国互联网站为十七大召开铺上了红地毯。 ”当然,公开不是绝对的、不受限制的。社会主义新闻宣传要做到公开、透明、开放,但绝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越是公开透明,越要加强管理,把公开透明和有效管理统一起来。什么事能报道、能公开,什么事不宜报道、不宜公开,必须考虑传播后的社会效果,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既不能把本应公开传播的新闻当作内部情况加以限制,也不能违背法律、政策和党的宣传纪律,泄露党和国家的机密;既要做到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但也不能要求事事公开,处处透明。在军事方面、外交方面、政治方面、经济方面、科技方面等,都有一些东西属于国家机密,不能见诸报纸、广播、电视。这在任何国家都是如此。什么可以透明,什么不能透明,透明到什么范围和层次,都要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为标准,要看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政局的稳定、经济的稳定、人心的稳定。第二章 新闻真实通过案例分析,怎样理解新闻报道中的公正原则?案例:2008 年 4 月 1 日至 5 月 3 日,北京 2008 年奥运会火炬境外传递,所到之处,受到当地民众特别是海外华人的热烈欢迎。然而,在西方一些主流媒体上,却很难看到这些热烈欢迎奥运圣火场面的报道以及为奥运精神欢呼的人群。4 月 6日,BBC(英国广播公司)在直播伦敦圣火传递时,画面上充斥着“藏独”分子攻击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言行;4 月 7 日,圣火在巴黎传递,法国解放报不仅对“藏独”分子企图暴力抢夺中国残障运动员手中的火炬视而不见,反而发表言论大肆攻击中国;圣火在旧金山传递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一名主持人竟然无端辱骂中国人民是“一帮暴民和匪徒” 。在此期间,在法新社、路透社、美联社的网站上,在 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BBC、美国之音的报道中,人们看到的是反华势力和“藏独”势力的言论,诬蔑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报道和评论比比皆是,却极少能看到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人反对“藏独” 、支持奥运的信息。答案这些事实再次说明,西方一些媒体受其意识形态支配,在报道中国问题时,常常是出于政治利益、价值观的某种特殊需要,表现出政治偏见。所谓公正,是指新闻报道应秉持公平的、平等的态度。报道事实时,不能以一己之剩或一己之见决定取舍。当人民群众对所报道的事实以及对事实所作的评论出现意见分歧时,应尊重新闻学概论第 7 页他们表达意见的权利,保持公正的立场。为此,在新闻报道中,要注意: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为受众提供真实、客观、全面的新闻信息。报道事实时,不能凭报道者的主观意愿;当人民群众对报道的事实及对事实的解释有不同意见时,要认真地、耐心地听取不同意见,尊重他们发表意见的权利,尽可能采取平衡报道的方式反映不同意见,充分反映民情民意。在报道重大突发事件,特别是群体事件时,要多方面听取意见,认真审视大局,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对事实的报道之所以提出公正的要求,是因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应当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受众既然是新闻媒体服务的对象,当新闻报道引发受众的争议时,尊重和维护新闻接受者的权益是新闻媒体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新闻报道者掌握着新闻传播的资源,在选择事实、解释事实和发表意见时,不能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人民的利益。要正确处理报道者和受众之间、受众相互之间出现的矛盾,始终坚持新闻报道的公正立场和态度。新闻报道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已成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普遍遵循的一条原则。全面、客观、公正虽有各自的内涵和要求,但三者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完全孤立的事件,而总是在全局、整体中存在着,在事件与事件的相互联系中不断发展变化,没有对客观事实的全面把握和真实报道,自然谈不上什么客观与公正;只有坚持客观报道,坚守公正立场,才能自觉地、准确地把握事实,并做出真实、全面的报道,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新闻报道要全面、客观、公正,这是新闻传播内在规律的要求。不同的新闻观对如何把握和理解客观公正,自然有不同的看法,集中表现在对新闻事实的选择和评论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公开申明,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必须站在最大多数人民利益的基础上,并把是否符合最大多数人民利益作为评价新闻报道是否客观公正的根本标准。而资产阶级的新闻观标榜的“超阶级” 、 “超党派” 和纯粹的“客观公正” ,实际上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做到。西方媒体新闻报道的立场是由其阶级利益、财团的利益决定的。第三章 新闻价值怎样理解和应用“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取向” ?答案新闻媒体要对新闻价值的选择和呈现作出准确的判断,必须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是有机统一的整体。马克思主义在核心价值体系中处于统领地位,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揭示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是国家和民族奋力前进的向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与时新闻学概论第 8 页俱进、开拓创新的力量源泉。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融合,应当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可以说,这四个方面把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统一起来,把政治与伦理、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是一个结构完备、逻辑缜密的科学体系。我国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要充分认识自己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责任,努力把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日常新闻报道中,形成有利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闻价值取向。不仅党报、党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奏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旋律,而且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也要发挥自身优势,共同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合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覆盖到所有的节目时段、版面栏目、网站页面,不仅新闻报道、专题节目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且所有娱乐类、体育类节目以至各类广告也要遵循和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新闻价值取向,既是新闻工作的政治原则,也是新闻工作的价值尺度。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要自觉坚持并全力实现这一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第六章 新闻宣传通过案例分析并说明新闻宣传应该注意什么?案例:1989 年 1 月 16 日至 2 月 2 日, 经济日报以香香臭臭话广东为开篇,推出了一组反映部分沿海省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形势的专题系列报道。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先后刊登了该报记者采写的穷穷富富话江西 、 高高低低话北京 、 进进退退话上海 、 大大小小话浙江 、 虚虚实实话安徽 、 真真假假话福建 、 上上下下话山东 、 多多少少话天津 、 快陕慢慢话江苏等,最后以风风雨雨话龙年作为收篇。答案新闻宣传要力戒虚夸,防止片面性虚夸和片面是影响新闻宣传效果的重要原因。这在以往我国新闻宣传工作中有过教训。因此,力戒虚夸、防止片面性是增强新闻宣传效果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新闻宣传之所以能够为人们所接受,能够产生一定的效果,原因就在于它能向人们提供真实可信的各种新闻信息和事实材料,从而为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提供可靠的依据。如果它向人们提供的是虚假的、夸大的或片面的新闻信息和材料,那么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而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新闻宣传防止虚假、浮夸和片面,既涉及思想认识,又涉及工作方法。这里重点论述防止片面性的问题。新闻宣传中的片面性,是相对全面性而言的,主要是由新闻工作者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造成的。因此,要防止和克服新闻宣传中的片面性,就需要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去观察、分析和报道事物,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整体出发,辩证地、历史地描述事实,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完整面貌。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另一面,防止用绝对的、片面的方法看待事物和描述事实,防止出现非正即反、非白即黑、非对即错的新闻学概论第 9 页认识偏颇。历史地描述事实,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近发生的事物,即要把现实中的新事物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放在发展的过程中,考察其演变轨迹,分析其变化原因,对事物的原貌,真相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如实地进行报道,防止用孤立的、静止的方法看待事物,描述事实。与此相反,有些人习惯于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按照既定的观念和目标去观察事物、诠释事物和报道事物。他们总希望客观事物能按照自己主观认定的形式存在,按照自己主观的愿望发展。例如,有些人喜欢带着预先设定的报道“框架”下去找例子,此为“背靴找脚” 。这种人常常不顾实际,违背常理,随意摘取事实,任意曲解事实,有时甚至会有意隐瞒或编造某些事实,以维护其既定的观念,实现其主观的意图。他们往往用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形而上学方法去看待事物、报道新闻,其结果必然导致脱离实际,违反常规,歪曲事实,报道失误。要防止和克服新闻宣传中的片面性,还需要新闻工作者有宏观意识和大局观念,对整个新闻宣传要作统筹考虑和整体安排。特别是在形势急剧变化、发生意外情况,或是社会上形成某种敏感思潮、群众中产生某种异常冲动的时候,尤其要沉着冷静,从容应对。凡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想想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真有道理,不能人云亦云,轻易盲从,更不能头脑膨胀,一哄而上,争相炒作。要善于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全方位、立体式地去反映事物。这就需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适时调整和变换思维方式,多方面、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反映问题。这样,就可以防止和避免片面性,向受众提供社会现实生活和周围客观世界的真实、客观、全面、立体的生动景象。第七章 新闻舆论导向结合现实分析坚持舆论导向的重大意义是什么?答案新闻媒体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反映、表达和引导舆论。新闻媒体作为重要的舆论工具,是上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服从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同时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阶级,任何一个政党要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都必须重视新闻舆论导向。社会主义新闻媒体担负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的重要使命,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具有重大意义。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关系党和人民的福与祸。当代社会,新闻舆论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把握引导得好,可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起重大促进作用;把握引导得不好,就可能涣散人心,激化矛盾,干扰大局,影响稳定,给事业带来不利影响。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2008 年 6 月,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 ”这些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导向的极端重要性。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教训看,错误的舆论导向起了推波助澜的恶劣作用。21 世纪初,一些国家和地区相继发生了“颜色革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国家的执政党在西方国家的压力下丧失了对本国舆论的引导能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吸取这些国家的教训牢牢把握新闻媒体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新闻学概论第 10 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新闻舆论历来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能不能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直接关系党对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把“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说明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交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而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社会的和谐,离不开思想的和谐、舆论的和谐。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历史性变革,既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也是思想矛盾的凸显期,思想理论领域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处理社会问题和思想领域问题的难度在加大。在深化改革过程中,一些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日趋突出,由此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日益增多,以致重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容易引起人们情绪上的波动和思想上的困惑,若不及时正确引导,甚至有可能被敌对势力利用。舆论引导工作是疏导和理顺群众情绪、调节和化解社会矛盾、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有效手段。只有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发展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主流舆论,做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人心的舆论工作,才能正确引导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有效疏导和理顺群众情绪,调节和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国家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舆论氛围。谈谈什么是硬新闻和软新闻?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参考答案:硬新闻,即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政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等。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 硬新闻主要有两个要求: (1)硬新闻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在有些场合下,可以说失之分秒,差之千里,需要不惜工本,采用一切先进技术; (2)硬新闻的另一个要求是报道尽可能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软新闻,即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使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或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软新闻的发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软新闻的公开发表也没有时间的紧迫性,它耐“压”,早一天迟一天往往无碍大局。 然而,软新闻很讲究写作技巧,须用生动活泼的文笔来写,写出情趣来,即人们常说的“散文笔法”。三、材料题:【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你认为邓连军被免职,记者是否完成了报道任务?2请谈谈环境新闻报道的社会功能。材料:2013 年 4 月 4 日,央视新闻 1+1播出的地下水变红,谁该脸红?!曝光了河北沧县小朱庄地下水被污染事件。该地地下水被爆呈铁红色,近 800 只鸡饮后死亡,村民多年来只能引用桶装水生活。对此,当地环保局局长邓连军面对央新闻学概论第 11 页视镜头说:“红色的水不等于不达标的水,比如说咱放上一把红小豆,煮出来的饭也可能是红色的。”这一雷人答复迅速成为网络关注的焦点,引来众多网友“炮轰”,并将其称之为“红豆局长”。4 月 5 日,邓连军被免职。有网友戏称,当地村民应该用红水煮一碗红豆汤送别局长。参考答案:1新闻记者的报道职责与任务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三个方面:敏锐地去发现事实;忠实地报道事实;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 央视新闻 1+1实际上是一种调查新闻,调查新闻需要记者有敏锐的触觉去发现社会的负面东西,并进行揭露。上述材料中,新闻 1+1曝光了河北沧县地下水被污染事件,就是记者先有新闻敏感去发现新闻线索、挖掘新闻事实,然后去采访调查,对事情进行如实报道。记者将当地环保局长“红色的水不等于不达标的水,比如说咱放上一把红豆,煮出来的饭也可能是红色的”这种说法如实地展示在观众面前,是忠实地报道事实。记者的报道和揭露是舆论监督的最好体现,揭露当地污染事件既是表达党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又是维护人民利益的表现。邓连军的免职与记者的报道不无关系,可以说,记者在这次报道中很好的完成了报道任务。 2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人们对环境的关注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环境新闻逐渐成为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等之外的一个独立新闻类型。我国对环境新闻的研究只有短短十几年时间,对环境新闻的定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是它“聚焦于人与自然的矛盾及其产生的社会问题,重在将人类环境的现状告知受众,引起社会的关注。具体来说,环境新闻报道的社会功能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向公众通报环境变动的事实以引起公众的警醒。向公众通报环境变动的事实是环境新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环境问题事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当出现环境问题时,民众应当有知情权,此时环境新闻报道便是满足受众知情权的需要。 第二,舆论引导和监督的功能。舆论引导和监督是我国媒体的一个重要功能,与受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新闻当然也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和舆论监督的重任。环境污染问题是典型的负面新闻,如果媒体一味报道危机的严重程度,势必会造成受众的心理恐慌,同时让受众产生对自然无能为力的悲观情绪,造成社会的混乱与不安。媒体在报道环境污染事件时,不仅要对问题的现状进行描述,还应将报道的重点放在为解决危机所做的努力上。此外,环境新闻报道是对政府和企业等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的相关者进行监督的有力工具。 第三,促进环境的法制化进程。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要靠法制。环境新闻除了“将影响我们地球和我们生活的事实清晰地表达出来传达给公众”之外,还肩负着一项社会功能,那就是督促有关部门出台相应的治理环境的措施,促进环境建设的法制化进程。媒体关注环境问题带来的灾难是必须的,但是在关注环境危险性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它所带来的机遇,机遇就是促进相关法律的建成和完善。 第四,宣传科学发展观。环境新闻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形成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倡导经济、生态、社会的共同发展,强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强调人的发展与自然保护的协调统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环境新闻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同时,环境新闻也承担着宣传科学发展观的重任。【二】请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如下两个问题:问题一、谈谈你对某门户网站的标题各地语文课本删除大量经典文章,鲁迅作品大撤退的看法。新闻学概论第 12 页问题二、你认为该新闻事件传播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材料如下:2010 年 9 月 6 日,北京的编剧刘某看到凯迪论坛上一个帖子各地教材大换血,来看看被踢出教材的课文的主帖只有一句话:“各地教材大换血,将网络文章、武侠小说引入教材,撤换掉一批经典课文。”帖子后面便是被换掉的课文题目及配图,于是,他就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上写了一条博文:开学了,各地教材大换血,看看被踢出教材的课文:孔雀东南飞、药、阿 Q 正转、纪念刘和珍君、雷雨、背影、狼牙山五壮士、鲁提辖醉打镇关西、朱德的扁担等。9 月 8 日,某媒体报道了这条微博,题为网友热议高中课本大“变脸”。随后,某门户网站置顶推荐了这篇新闻,并把标题改为各地语文课本删除大量经典文章,鲁迅作品大撤退,该消息被众多媒体转载,引起全国性的关注。发帖人刘某解释说,“其实这些课文只是各个地方被更换课文的集合,不是某个版本的课本全部删除掉了这些文章,而且有些文章只是从必读换到了选读,并非踢出教材,还有些是去年就换掉了,但是一条微博就只能发 140 个字,我就没法说得很清楚了。”参考答案:1本题要求针对某门户网站标题进行分析,可从“标题党”这一角度分析,答题要点如下: (1)标题党的含义:标题党是互联网上利用各种颇具创意的标题吸引网友眼球,以达到各种目的的一小撮网站管理者和网民的总称。其主要行为简而言之即发帖的标题严重夸张,帖子内容通常与标题完全无关或联系不大。无中生有、断章取义、偷梁换柱、移花接木是传播者惯用手段。 (2)标题党的危害:断章取义、扭曲事实的标题有违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原则,造成了新闻行业的恶性竞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公众的知情权;破坏了社会信任,进一步放大了隔阂与断裂。利用已有的社会矛盾,添油加醋,不断刺激公众情感,不仅是在消耗媒体自身的公信力,也是在放大社会矛盾,不利于整个社会信任的重建。2传播过程主要包括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和反馈五个要素,考生可以从这五个方面对新闻事件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传播过程中,新闻事件的主要传播者网络媒体是主导者,因此要对事件中网络媒体传播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主要分析。【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湖北省荆州市电视台荆州新闻联播由就职于香港卫视的俄罗斯籍女主播伊丽莎维塔播新闻,如果你是观众,谈谈你收视后的感受。(本题 15 分)2010 年 12 月 6 日、7 日,湖北荆州新闻联播 由就职于香港卫视的俄罗斯美女伊丽莎维塔主播。12 月 9 日,微博上热传俄罗斯美女伊丽莎维塔的播音照片,这位金发碧眼的姑娘字正腔圆地播报“荆州百货业发展难题”等新闻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因为该段视频的走红,网上掀起一场是否应该启用外籍主持人播报新闻联播的大讨论。不少网友表示,外籍人对中国国情了解不透彻,找他们主持中国时事新闻不太适合,也不地道。有网友则表示,认为这是一种创意。 “别总是太严肃不创新,应该多找些新意才能吸引观众。 ”记者致电湖北荆州电视台,总编室负责人朱永胜表示,请外籍美女担任主播,并非为了炒作。朱永胜介绍,伊丽莎维塔,长在北京,所以汉语非常流利。因荆州电视台和香港卫视之间有合作,作为交换学习内容,安排她客串了两天主播,节目新闻学概论第 13 页播出时间是 12 月 6 日和 7 目的晚上 7 点 32 分,每期节目 15 分钟。交流活动结束后,伊丽莎维塔已离开荆州。据了解,目前国家广电总局并无明确规定是否允许外籍人士担任地方新闻节目的主播。(据中国新闻网、北京晨报)【参考答案】:视频中,一位金发碧眼的俄罗斯美女字正腔圆地播报“荆州百货业发展难题”。初次看到外籍主持人用流利的中文播报新闻,给我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也引发了我的思考。 为什么这位金发碧眼的姑娘播报中国新闻会引起那么多的关注呢?首先,传统上来说,中国的新闻联播节目都是由国内主持人播报的,电视界并无外国主持人用中文播报国内新闻的先例。因此,荆州电视台这次请俄罗斯籍女主持客串新闻主播,自然会很快引起观众的注意。其次,在视频中,我们看到,与一般的外国人说中文总有口音不一样,这位俄罗斯籍女主持人的普通话非常标准,甚至比很多中国人的普通话还要好。一个外国人能把中文说得这么好,还主持国内的新闻联播节目,这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惊奇感和新鲜感。也难怪有网友认为这是一种创意。“别总是太严肃不创新,应该多找些新意才能吸引观众”,一些网友如是说。 诚然,荆州电视台的这一做法给观众以强大的新鲜感,但我认为,启用外籍主持人播报新闻联播节目还是慎重为好。首先,外籍主持人对中国的国情了解不透彻,找他们主持中国时事新闻不太合适,也不地道。中国的国情的复杂性,连很多国人都未必了解透彻,更何况外国人。而且,中外的价值观也存在很大差异,外籍主持人并不能真正站在中国的立场上播报中国新闻。其次,所谓任用外籍主持人播报中国新闻联播是一种创新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我们看到,这位俄罗斯籍主持人播报的中国新闻内容与国内主持人并无不同,只不过因为她金发碧眼才引起观众注意,因而这种注意必定是短暂的。真正能够长久吸引受众注意的是传播内容,而不是传播者的外在形象。甚至可以认为,荆州电视台这一做法有炒作的嫌疑。我认为,新闻联播节目想办法吸引观众注意固然是好的,但不能拘泥于诸如采用外籍主持人这种表面创新形式。真正的创新是在新闻的表现形式和新闻的内容上的,只有采用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播报与公众生活、公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新闻内容,才能真正长久地获得关注的注意力模拟试题【一】河 北 大 学 课 程 考 核 试 卷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 考核科目 新闻学概论 课程类别 必修课 考核方式 闭卷 卷别 A 一、名词解释( 共 25 分,每题 5 分)1、舆论 2、新闻真实性 3、宣传 4、受众 5、新闻体制二、简答题:(共 40 分,每题 10 分).1、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2、新闻价值的五要素是什么,3、受众对于新闻媒介有哪些决定性的影响,4、大众化报纸的特征。新闻学概论第 14 页三、论述题:(共 15 分,每题 15 分)谈谈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四、材料题:(共 15 分,每题 15 分)结合实例论析新闻失实。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 10 分,每空 1 分)1、私营媒介、国营媒介 2、进行宣传 ;舆论监督; 传播知识 3、突发性新闻 4、新闻价值、宣传价值 5、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二、名词解释:(共 20 分,每题 4 分)1、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2、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 3、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4、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5、新闻体制:媒介机构的隶属关系、传播宗旨、管理方式和经营运作模式,其核心是资产的所有权和新闻报道的支配权。三、简答题:(共 40 分,每题 10 分)1、 (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2 分)(2)进行宣传,整合社会。(2 分) (3)实施舆论监督。(2 分)(4)传播知识,提供娱乐。(2 分 ) (5)作为企业,赢得利润。 (2 分)2、 (1)时新性。包括时间新和内容新。(2 分)(2)重要性。事件和当前社会生活和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2 分)(3)接近性。包括地理上接近和心理上接近。(2 分)(4)显著性。包括名人、胜地和著名团体、单位的动态。(2 分)(5)趣味性。奇事趣闻,富有人情味和高尚的生活情趣等。(2 分)3、 (1)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2.5 分)(2)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2.5 分)(3) 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2.5 分)(4)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2.5 分)4、大众化报纸的特征: 强调报纸是“独立舆论”。(2 分)实行企业化管理。(2 分)以市民为读者对象。(2 分)追求趣味性。(2 分)文体简洁,以新闻报道为主。(2 分)四、论述题:(共 15 分)结合实际谈谈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1)热爱党和人民,热爱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有在新闻岗位上为宣传真理、捍卫真理,为维护党和人民利益忘我奋斗的献身精神。(3 分)(2)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十分熟悉党的方针政策。(3 分) (3)乐于深入实际,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3 分)(4)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专业知识。(3 分)(5)有熟练的新闻业务才能。(3 分)(注:此题为发挥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五、案例分析题:(15 分)(1)新闻真实性与新闻失实的含义。新闻真实性指的是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新闻学概论第 15 页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3分)(2)分析案例的失实表现形式: 无中生有,凭空捏造(1 分) 添枝加叶,层层拔高(1 分)要件残缺,隐瞒事实(1 分)偷梁换柱,移花接木(1 分)因果不符(1 分)(3)分析实例性质和原因:故意性失实(2 分) 非故意性失实(2 分) (4)结合实例分析避免新闻失实的对策。(3 分 )(注:此题为发挥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二】河 北 大 学 课 程 期 末 考 核 试 卷20162017 学年 第二学期 2016 级;新闻传播专业(类)考核科目:新闻学概论;课程类别必修课;考核类型考试;考核方式闭卷;卷别 B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1舆论2新闻价值3报纸的二次售卖4接近权二、观点辨析题(以下观点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1凡是世界上,新发生的与人类生活有关的事实与现象,都是新闻。2新闻选择的最终标准是受众所构成的媒介市场。3新闻的客观性就是报道完全符合客观事实。三、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1新闻与宣传的联系与区别。2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属性是否等同于有偿新闻?3简述你对当前娱乐新闻的看法。四、论述题(每小题 15 分,30 分)1何谓传媒市场细分?联系实际谈谈我国传媒市场细分的现状。2试评价 1978 年来中国的新闻改革。五、分析题(20 分)根据所学的新闻理论知识,分析当前中国传媒由“信息为王 ”向“故事为王” 方向发展的利弊得失。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新闻学概论第 16 页1舆论答: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舆论具有公开性、公共性、紧迫性、广泛性和评价性等特性。2新闻价值答: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这些特殊素质的共同特征就是能够引起广大受众的共同兴趣,能为广大受众所关注。3报纸的二次售卖答:报纸的二次售卖是指报纸既向读者出售新闻媒介内容,又向广告主出售广告版面。第一次销售中,将报纸卖给读者,读者购买的是信息,这一次销售的是信息的实效性,落脚点是发行量。第二次销售把读者卖给广告客户,广告客户购买的是读者的注意力,这一次销售的落脚点是广告量。4接近权答:接近权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媒应该向受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这个新的权利概念出现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并在西方国家产生了普遍的社会影响。其核心内容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二、观点辨析题(以下观点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1凡是世界上,新发生的与人类生活有关的事实与现象,都是新闻。答:题中所述观点有误。(1 )新闻不是“ 事实”、 “现象”,而是“ 事实”或“现象”的信息。(2 )新闻只是“ 为受众所关注”的事实信息,不一定是“与人类生存有关”。 “与人类生存有关”。中说明了新闻的重要性,而没有包括显著性、趣味性、接近性。(3 )新闻可以定义为:新闻是被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为受众所关注的事实的信息。2新闻选择的最终标准是受众所构成的媒介市场。答:(1)传者中心论、受者中心论都是不全面,不科学的。传者与受者的关系是互动的,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2 )传者具有传播渠道优势,是“把关人”,但传者的新闻选择也要受到一些标准的制约。(3 )受众并非完全被动,长期的反馈行为影响了传者的新闻选择。受众已成为新闻媒介的积极参与者。3新闻的客观性就是报道完全符合客观事实。答:(1)新闻的客观性是指新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报道的特性,包括内容和形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