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复习要点(学法分析) 2017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复习要点(学法分析)一、断句解读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文章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二、考点解析2004年,断句被列入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作为一项能力来考查,2005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试题中也出现了给文言文加标点的题目,2005、2006全国高考有多个省市考了文言文断句。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古书中记录断句不当而造成理解错误的例子。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一足,一只脚。笔者注),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三、高考试题回放(1)用“/”给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3分)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 参考答案:(1)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2006年高考广东语文卷第题)从试卷的得分情况可以看出,考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较差,这实质上是缺乏文言文的语感。缺乏语感的原因无疑是平时只做题不读书,诵读得太少,而没有必要的积累。语文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靠积累,靠感悟,靠熏陶,对文言文的学习更应如此。四、方法指津不少考生畏惧文言文断句题。那么,给文言文断句有没有规律可循呢?其实,给文言文断句有时是有方法可循,有关键可抓的。请大家先记住下面的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熟读精思会大意,抓住特征把句断。先易后难细分辨。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领起议论与感叹。特殊句式相呼应,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位置有规律,语法结构相关联。并列对比与排比,对应整齐可研判。1熟读精思会大意,抓住特征把句断。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考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看到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段,首先要速读全文,把握大意,理清内容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层次,然后根据平日掌握的文言文知识,按照一定规律断句。2先易后难讲效率,对话最易被发现。在大致掌握文章的主要意思之后,凭语感把自认为最有把握的先断开,缩小范围。难于判断的句子,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虚词、对话、结构、句式等),对话的语段因为有“曰”“云”“言”“对曰”等标志,是最容易把句子断开的。3常用虚词是标志,领起议论与感叹。文言文中的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特别多,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是断句的重要标志。掌握大纲必考的18个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是断句的考点,也是答题的关键: 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 句首的独立叹词:“嗟夫、嗟乎、呜呼”前后都可断句;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例如清人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这段文字相当典型。全段共有十七个句子,用了十七个标点符号。其中成为断句标志的句末语气词共十一个(“乎”“矣”“也”“焉”“哉”),连词和凝固结构共三个“则”“而”“然则”),代词两个(“之”),句首语气词(“岂”,也有人称之为情态副词)一个。当然,我们在抓虚词标志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一句,“乎”用在句中同“于”,是介词,词性变了。“也”,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点断,也可不点断。4特殊句式相呼应,固定结构莫拆散。(1)常见文言文的习惯句式:“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有者”(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者)“见于”(吾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国)“为所”(吾属皆且为其所掳)等,可以帮助断句。(2)文言文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拆散,可减少断句失误。如“所以”“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5词性位置有规律,语法结构相关联。利用语法知识,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分析断句。主、谓、宾与修饰成分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断句。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推断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的关系,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另外,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如掌握了文言语序规律,就会为准确标点文言文奠定基础。可见,语法分析能够帮助准确断句。6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7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对应,讲究互相照应,好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常常是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例如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8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题目做完后,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要求,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如果内容不合情理,就有可能点错。例如:“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资治通鉴卷十六)这段话中,虽然每句话本身都讲得通,但“争投水死者十余万”一句有悖情理:营垒崩溃,打了败仗,弃甲逃命的兵士,为什么“争投水死”呢?他们争着投水,是为了活命,而不是自杀。因此,正确的标点,应在“争投水”后加上一个逗号。9.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方法只是登堂入室的阶梯,有了它还不能确保走进科学的殿堂,因为进入本身是需要行动的,也就是需要自身的能力。能力从何而来?以课本为本,掌握实词、虚词、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熟读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养语感。此外,就像古人说的“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要适当做一些专题练习。这样,正确断句的能力就会在阅读中形成,在实践中成熟,在运用中提高。怎样给文言文断句(2)(一)通文意例、给下列文言文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解析首先要读懂全文,了解大致内容。叙述性文章,要弄懂基本情节;人物对话,要弄清谁与谁对话,讲的什么话。说理性文章,弄明白谈了哪些问题,表明的观点。在此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例文字是个记叙性的语段,通读全文,可知大致情节是说有个宋人向子罕献玉,子罕婉言谢绝了他的好意,据此,通过分析名词和动词,我们可在“宋人得玉”“献子罕”“子罕受”“献玉者曰”“子罕曰”之后分别断开,双方对话内容的部分亦如法分析。具体答案如下:“得玉,子罕。受曰:“玉人,宝也,献之。”曰:“为宝,为宝。与我,宝也。其宝。”(二)抓标志给下列各句文言文加上恰当的标点:例、今君则欲逮臣先恐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例、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例、闻公正直乃今见之故以相赏解析在通文意初断句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提高自己的断句的能力。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标志断句法。文言文的这些标志常常包括:、表对话的字眼,如“曰”,“云”,“言”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且大多用冒号顿开。象刚才例中的“献者曰”,“子罕曰”以及这里例“曰”字的后面都要停顿,后面“曰”的内容一般要加双引号。、发语词和句首助词,如夫、盖、初、唯、斯岂,以及表敬副词窃、请、谨、敢,这些词常用在一句话的开头,有领起全句的作用,其前自可断句,如例“夫诱道争远”的“夫”为发语词,它的前面就应点断。、语气词也、矣、乎、哉、与(欤)耳(尔),邪(耶),焉等常用在句末,其后往往能断句。如例“伤人乎”中的“乎”为疑问语气词,后应点断,而不能误读成“伤人乎不”。、感叹词呜呼、嗟夫、噫、噫嘻、悲夫等常放在句首,一般可在它们前后点断。、复句中的关联词:苟、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若夫、至于、已而、且夫、乃夫、于是、至若、若、故、是故等大至用在一句话的开头,在这些关联词前可点断。如例应在“故以相赏”前断句,而不能误断成“见之故,以相赏”。以上三例具体答案为:、臣,臣。远,也。、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直,之,赏。(三)懂常识例:给下列文句加上恰当的标点:、洪于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败将妻子出、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凡他官入院未除学士谓之直院学士俱阙他官暂行文书谓之权直解析许多词语的意义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断句时,须注意这些特殊的词汇现象。例,这段文字写臧洪守东郡,在粮尽援绝的情况下,叫部下将士和百姓弃城逃命,断句时应注意这段话中的复音词“无事”,它是“没有必要”,“犯不上”的意思,如果误解成现代汉语的“无事生非”就很可能把句子断错。此外,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也有助于我们正确断句,如例中的“少小”指“少年时代”,这是古人常用词语,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就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之句,懂得这点就不能将标点在“少小”之后,否则就不象话了。再如例,这句话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是说彗星在西方出现,一共16天,不是说夏太后死在16日那天。因为古人一般是以干支纪日的,比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石钟山记),在史记中,数字与“日”连用总是说多少天,而不是说某月某日,因此这句话就不能在“十六日”前点断。例出自袁枚的黄生借书说,“省记”是把它清楚地记在脑子里的意思,过去中了进士的人,他的名字就上通到朝廷上,叫做“通籍”,“通籍后,俸去书来”是说通籍后俸禄可以买书,知道这点文化常识,就不会在“通籍”与“后”之间误点了。同样例中的“学士”“直院”“权直”是宋代翰林的官制。宋代翰林学士掌管起草制诰诏令,别的官到该院未被任命做学士时,叫做“直院”,该院一时缺官员而暂由别的官掌管文书,叫做“权直”,若不懂这点,很容易赞成误断。以上各例答案为:、大义,不死,此祸,未败,出。、相与。说,采。 、日。死。、览,记。后,来,满。、院,学士,直院。俱阙,文书,权直。这种以古文化常识帮助断句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常识避误法”古文化常识内容较多,涉及到古人的衣食住行礼等各方面高考一般考查中学课本里学过的内容,因此,我们在复习中要做有心人,将课本上出现的文化常识熟记于心。这样才能从容应试。(四)知语法例:给下列文句中加上标点符号:10、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11、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妻 (下拜地时以额触地,古代人的一种礼节)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12、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患之至也13、且夫天者气邪体也解析语句总是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起来的,语法就是组词造句的规则。不通语法,自然也容易弄错句断。文言文的语法有其独特的体系,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断句时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等现象,还要留心文言文的句式规则,这些句式一般都有明显标志,掌握它们可帮助我们断句。这种断句的方法称之为“语法定夺法”。现在我们看例10,是省略句,出自鸿门宴。省略有承前省,蒙后省,这里到底是“以撞卫士,仆地”还是“以撞,卫士仆地”呢?联系前文“交戟之卫士欲止不纳”,“撞”的宾语在这里承前省略了,可补“之”代卫士。若断成“以撞卫士,仆地”,则“仆地”的人到底是谁?樊哙还是卫士?很难搞清,容易造成歧义。例11、12是两个倒装句,11中的“仁夫,公子重耳”是主谓倒装,12中的“君臣是忧”是宾语前置句,“是”是提宾标志,明白这两点就不会把句子误断成“夫公子重耳。”“是忧患之至也”了。固定结构也是一种句式,其主要形式有如何,奈何,奈何,若何,谁者,何焉不,得无乎,不亦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等,掌握它也可帮助我们断句。如例13是个选择性的问句,这种句子往往用“邪”字和“也”字相呼应,如韩愈马说中的“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译成现代汉语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呢,还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呢?”选择问句前一个分句后用“,”后一个分句未用“?”,原文标点成“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误),知道这点,我们点断该句就比较容易了。以上各例具体答案为:10、撞,仆地。11、曰:“仁夫,重耳!不拜,后也,拜。”12、不恤,忧,也。 13、者,邪,也?(五)明修辞例:给下列文句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14、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15、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解析古人写文章常常运用一些修辞技巧来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因此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对偶、排比、互文、顶真、层递、反复等常用文言文辞格,并以此作为断句的依据,这种方法我们姑且称为“修辞辐射法”。如例14,我们只要抓住对偶句式,例15只要抓住排比句式的特点,就不难得出如下答案:14、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遣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15、者,根本;者泉源;者,德义。这些方法使用时并非单一的,有时要交叉用到多种方法。如要点例1,既要通文意,又要抓“曰”“故”“若”等标志,还要注意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这样的对比句式,才能将标点准确,因此,要点好文言文的标点,必须从上述五方面进行通盘考虑,推敲,除此外还要多读文言文,以增强语感,提高点断能力,否则难免挂万漏一。文言文口诀断句法(3)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章法内容全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各类设备采购协议总览
- 2024年新公司聘用劳动协议样式
- 2024年场地调查委托协议模板
- 2024届安徽江南十校高三数学试题毕业班4月质量检查试题
- 2024年劳务合作及就业保障协议
- 化信息技术硬件采购协议范本
- 2024年智能设备部署与维护协议
- 2024年蔬菜产业链战略合作协议
- DB11∕T 1603-2018 睡莲栽培技术规程
- 2024专业新风系统安装服务协议模板
- 摊位入股合同范本
-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基础知识点复习提纲
- 续保赠送活动方案
- 安全隐患排查检讨反思
- Advanced Operations Research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上海大学
- 音乐鉴赏(西安交通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主题班会-期中考试动员
- MOOC 数据挖掘与python实践-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4)辅警招聘公安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夸美纽斯完整版本
- 社会主义发展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