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文言文提纲.doc_第1页
八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文言文提纲.doc_第2页
八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文言文提纲.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桃花源记1. 以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2. 乃大惊: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园与世隔绝的久远3. 皆叹惋:为桃园以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园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4. 主题、为什么虚构这个理想社会:这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渴望摆脱剥削压迫、追求幸福、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5. 桃花源是虚幻的,是作者理想中的美好社会,所以是不存在的陋室铭1. “陋室铭”与“何陋之有”矛盾吗:不矛盾,一、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意,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2. 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平乐道的情趣3. 从山水写起,目的是写陋室,却先用水作比喻,引出要写的内容,为下文做铺垫(设喻引题)比兴4. “何陋之有”:引经据典,说明“有德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作者高洁傲岸和安平乐道的情操。5.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概括全文主旨,“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文,是全文的核心,“惟”字强调语气。 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彩6. 刘禹锡: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志趣高洁、清高孤傲 7.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爱莲说1. 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又突出的表达了文章的主旨2. 两个“独”字,都表现出遗世独立,绝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由于陶渊明爱“菊”有所不同3. 君子: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赏,正直,行为端正,声名远播,流芳百世,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不可玷污核舟记1. 奇巧:制作的原料小 制作题材广 达到的效果(形似、神似)2. 为什么详写苏东坡:东坡居中,雕刻精细,所以作者就写的细腻,其他人就稍简略。主题是“大苏泛赤壁”,所以苏东坡是主要人物3. 引用苏轼的名句:暗示作品中的主人公正游于赤壁之下 可让人感知苏轼当年游赤壁时的优美环境,领略特殊氛围4. 写作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5. 舟子的神态:一舟子显得悠闲自在,另一舟子显的专注、从容自若 营造愉悦、轻松、自由自在的气氛 (更能突出泛舟的主题)6. 字的颜色不一样:两色对照鲜明,可见雕刻家细心7. 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更好地突出雕刻家技艺高超 (小计全核舟的人、物、文字的数目,赞叹核舟者的雕刻技艺)8.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照应开头“能以径寸之木”大道之行也1. 第一句: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2. 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人人都能够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望岳1. 由望岳而生登临峰顶的意愿,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的雄心,显示出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诗中热情的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2. 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荡胸”:心情的激荡 “决眦”:眼界的开阔 “阴阳割昏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山势之高峻3. 尾联:不仅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还是诗人要攀登人生事业的顶峰的誓言。4. “岱宗夫如何”: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5. “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 “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6. 颈联: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春望(借景抒情)1. 首联(望中所见的荒凉) 铺垫 颔联(借花鸟抒感伤情)2. 状况:国破家亡、战火不断、民不聊生、妻离子散3. 自身状况:稀疏短发、欲不胜簪、顿觉衰老4. 思想感情:忧国伤时,思家悲己5. 中心: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春天荒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的感情,反应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6. 首联: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石壕吏1. 老妇的话共分三层:战争惨烈 家境困难 自请服役(暗示掩护老翁和儿媳的心理)2. 主题: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