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一)》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一)》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一)》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学思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探究、记录、归纳、列表等方法解决数学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好处。 2、能运用一定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归纳整理、探索规律的能力。 3、进一步体验用数学的思想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并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难点: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回忆数学思想方法,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趣的数学趣题,你还记得吗?预设:1、鸡兔同笼;2、烙饼问题;3、抽屉原理还记得我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吗?预设:1、数形结合;2、列举;3、假设;4、化繁为简总结: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有条理地思考,简捷地去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一些有趣的题目。(板书课题)二、探究学习例1 (课件出示例题)6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8个点呢? (一)尝试探究,探索规律请同学们认真审题,尝试独立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和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解决的。1、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搜集素材。2、 学生汇报自己的思路。 先展示错误的答案,没有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同学评议) 再展示正确的答案,学生自己说出自己的思路,其他同学补充。 预设:(1)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先画图再数线段的条数。 (2)运用化繁为简的思想,先从两点连成一条直线开始,逐渐发现规律。(二)展开讨论,总结规律师:如果点数不断增加,我们需要一直连下去吗?那我们一起来找找看点与线段之间有没有规律可循。1、 团结起来力量大,4人一个小组展开讨论。2、 交流汇报(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教师把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在2个点的基础上,每增加一个点,这个点就可以和前面已有的每个点都连成一条线段,所以前面有几个点,就会增加几条线段。例如:当第3个点出现后,这个点只能和前面已有的2个点连成2条线段,所以3个点连成的线段总条数就可写出算式1+2,即从1开始前2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抽生回答:4个点连成的线段总条数为什么只从1连续加到3而不加到4呢?5个点连成的线段总条数为什么只从1连续加到4而不加到5呢?3、 只看算式,你能发现几个连续自然数的个数与点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吗?讨论后小结:连续自然数的个数比点数少1。4、 现在大家能用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直接计算出6个点、10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20个点呢?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写出6个点、10个点、20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的算式并快速计算。(交流汇报,师简单介绍省略号的用法。)5、 小组讨论n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又该怎样表示?重点引导学生总结:因为连续自然数的个数比点数少1,比n少的数即是(n-1),所以n个点连成的线段条数就是1+2+3+4+(n-1)。6、 师小结:今天我们发现的点与线段之间的规律就可以用算式来表示。7、 现在老师还有一个疑问想请教你们:刚才很多同学在计算10个点、20个点连成的线段时,那么多个连续自然数相加,你们用的是什么好方法那么快就算出了答案?以10个点为例说说。8、 师引导学生找出并板书计算n个点连成线段条数的另一个算式:n(n-1)/2。9、 教师说明:今天我们发现的点和线段之间的规律用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计算。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接受挑战,用我们今天所学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信心吗? 基本练习: 1、足球邀请赛队如下:日本、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每两个球队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踢几场球? 2、每两个人握一次手,4个同学一共要握几次手?(学生相互握手)全班同学又该握几次呢?用哪种方法能快速解决这一问题?(4)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全班同学团结协作,用了从简单问题入手找出规律,并学会了用规律解决问题,这是数学的发现,在数学上像这样有规律的问题还有很多,让我们继续探索吧!三、探究学习例21、创设活动情境。六年级有三个班,每班有2个班长。开班会时,每次每班只要一个班长参加。第一次到会的有ABC,第二次到会的有BDE,第三次到会的有AEF。请问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师:读完题目,你有什么感觉?(生自由说,师导出可用列表法)2、 提出研讨问题。默读题目,小组内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汇报: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板书:列表分析)出示表格。ABCDEF第一次111000第二次010110第三次100011可以用什么方法把题意给整理、表示出来?如:用数字“1”表示到会,数字“0”表示没有到会。3、 引导提问。(1) 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看,你可以看出什么?(A只可能和D、E或F同班)(2) 从第二次到会的情况看,你可以判断出什么?(A只可能和D或E同班)(3) 从第三次到会的情况看,你可以判断出什么?(A只可能和D同班)4、 那么B、C分别和谁同班?(B只可能和F同班,C只可能和E同班)小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还有不同的推理方法吗?你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吗?不管用什么方法,我们最后的结论是什么?(相同)5、 巩固练习。独立完成做一做,交流各自的思路。王阿姨、刘阿姨、丁叔叔、李叔叔分别是工人、教师、军人。王阿姨是教师;丁叔叔不是工人;只有刘阿姨和李叔叔的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