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樱桃番茄为材料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酵母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B. 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C. 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D. 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生长繁殖【答案】D【解析】果酒发酵的最适温度是18-25度,果醋发酵的最适温度是30-35度,因此果酒发酵所需最适温度不是最高。,果酒发酵的最适温度是18-25度,果醋发酵的最适温度是30-35度,因此果酒发酵所需最适温度不是最高。;先制酒再制醋,故先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再供氧进行果醋发酵;自然发酵中,可能带有的杂菌 较多,产品品质不一定更好;加大接种量,所需菌种数量较多,发酵速率快,也可抑制杂菌生长。【考点定位】考查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知识,属于考纲理解层次,难度中等。2.下列关于“腐乳的制作”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加盐主要是为了调节水分,利于毛霉生长B. 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乳酸杆菌C. 加料酒主要是为了灭菌,避免腐乳变质D. 实验室制作的腐乳不宜直接食用【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腐乳的制作的原理、流程、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加盐的作用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同时还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A错误;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B错误;加料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C错误;实验室制作的腐乳不宜直接食用,因为容易受到污染,D正确。3.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B. 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C. 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D. 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便于记录【答案】D【解析】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当压力表的压力降到零时,打开排气阀,打开盖子,如果提前打开排气阀,锅内压力突然下降,灭菌容器内液体会冲出容器,造成污染,A错误;倒平板时,培养皿盖打开一缝隙,不能放到一边,B错误;接种时,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冷却后挑取菌落,不能趁热挑取,以免杀死微生物,C错误;由于平板倒过来放置,则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D正确。4. 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B. 转换划线角度后需灼烧接种环再进行划线C. 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D. 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周观察一次【答案】B【解析】可以直接在锥形瓶可灭菌,然后再分装到也灭菌过的培养皿中,如果分装到培养皿中再灭菌,不便移动操作;接种环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就需再进行灼勺灭菌;微生物培养一般不需要光照条件;根据不同的微生物,间隔观察时间不同,如也可能每天定时观察。【考点定位】考查微生物培养相关知识,属于考纲理解层次,难度中等。5.下列关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 酵母菌和菜花均可作为提取DNA的材料B. DNA既溶于2 mol/L NaCl溶液也溶于蒸馏水C. 如缺少鸡血,实验材料也可以用猪血代替D. DNA溶液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加热,冷却后变蓝【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原理、流程、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酵母菌和菜花均含有DNA,均可作为提取DNA的材料,A正确;DNA既溶于2 mol/L NaCl溶液也溶于蒸馏水,B正确;由于猪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因而没有DNA,所以如缺少鸡血,实验材料不能用猪血代替,C错误;DNA溶液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加热,冷却后变蓝,D正确。6. 下列关于加酶洗衣粉的叙述,正确的是A. 高温易使酶失活,因此冷水洗涤去污效果应该比温水好B. 洗衣粉中表面活性剂对碱性蛋白酶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C. 在 pH 低于7. 0 的自来水中,碱性蛋白酶依然能起作用D. 洗衣粉中酶主要是通过快速分解溶在水里的污渍发挥作用【答案】C【解析】高温易酶失活,但低温下酶活性低,所以冷水洗涤去污效果比温水差;洗衣粉中表面活性剂对碱性蛋白酶有抑制作用;pH低于7.0的自来水中,碱性蛋白酶活性降低,但依然能起作用;洗衣粉中酶能快速分解污渍,从而发挥作用。【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加酶洗衣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7.苯酚是工业生产排放的有毒污染物质,自然界中存在着降解苯酚的微生物。某工厂产生的废水中含有苯酚,为了降解废水中的苯酚,研究人员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了只能降解利用苯酚的细菌菌株,筛选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为土壤样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使用平板划线法可以上获得单个菌落B. 如果要测定中活细菌数量,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C. 图中培养目的菌株的选择培养基中应加入苯酚作为唯一碳源D. 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和培养器皿进行消毒处理【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使用平板划线法可在所示的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A正确;为选择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来测定中的活细菌数量,B正确;培养并筛选能降解苯酚的微生物,图中培养目的菌株的选择培养基中应加入苯酚作为唯一碳源,C正确;为了避免杂菌污染,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和培养器皿进行灭菌处理,D错误。8.在分离、纯化大肠杆菌实验中,划线接种(甲)、培养结果(乙)如下图。叙述错误的是A. 接种前应对培养基进行髙压蒸汽灭菌B. 连续划线的目的是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C. 接种过程中至少需要对接种环灼烧5次D. 甲中a区域为划线的起始位置【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一般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A项正确;菌液经过连续划线,菌液中的菌体会越来越少,最终会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B项正确;每次划线前后都需要将接种环灼烧灭菌,因此按照图中划线顺序(dcba),整个划线过程需要对接种环灼浇5次,C项正确;每次划线的菌种来自上一区域的末端,因此划线的起始区域菌落最多,由图乙可推知,图甲中的d区域菌落多,为划线的起始位置,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9. 关于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配培养基、倒平板、接种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B. 倒平板时,倒入的培养基冷却后盖上培养皿的皿盖C. 划线接种时,灼烧接种环后立即进行再次划线D. 划线接种结束后,需将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配培养基不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A错误。倒平板时,应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B错误。划线接种时,灼烧接种环冷却后进行再次划线,C错误。划线接种结束后,需将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D正确。考点: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10.关于腐乳的制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毛霉是参与豆腐发酵的主要微生物B. 现代食品企业是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毛霉C. 家庭生产腐乳都是在夏天进行的D. 加盐、酒及辛香料等腌制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腐乳的制作的原理、流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制作腐乳时,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毛霉、酵母、曲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A正确;现代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到豆腐上,这样可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B正确;豆腐上生长毛霉的适宜温度为1518,因此家庭生产腐乳应在春天或秋天进行,C错误;加盐、酒及辛香料等腌制,都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避免豆腐腐败变质,D正确。1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和消毒,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 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B. 任何消毒方法一般都不能消灭微生物的孢子和芽孢C. 灼烧法灭菌主要对象是金属器具,也可以是玻璃器具D. 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和紫外线灭菌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灭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A正确。消毒是使用较为温和的理化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B正确。灼烧法灭菌主要对象时金属器具,也可以是玻璃器具,C正确。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法、干热灭菌法和高压蒸汽灭菌法,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灭菌和消毒方法,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2.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与下列哪项原理无关A. DNA在0.14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低B. DNA易被龙胆紫溶液染成紫色C. DNA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加热后产生蓝色D. 加入95%的冷酒精,DNA会从溶液中析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原理:(1)DNA粗提取的原理:DNA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当NaCl溶液的浓度为0.14mol/L时,DNA溶解度最低;DNA不溶于酒精(特别是95冷却酒精);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原理。(2)DNA的鉴定原理:在沸水浴条件下,DNA遇二苯胺呈现蓝色。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原理。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13.如图表示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与此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过程都可发生在酵母细胞内B. 过程均需有氧气参与,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C. 酒精发酵期需要“密封”,发酵过程中有较多气泡生成D. 酒精发酵后期只需通入大量无菌空气或氧气即可进行醋酸发酵【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细胞呼吸及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详解】过程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果酒发酵),表示醋酸发酵过程,因此都可发生在酵母细胞内;发生在醋酸菌细胞内,A错误;过程均需有氧气参与,不需要氧气的参与,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B错误;酒精发酵是利用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原理,因此酒精发酵期需要“密封”,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酒精和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有较多气泡生成,C正确;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因此在酒精发酵后期,除了需通入大量无菌空气或氧气外,还需将发酵温度由酒精发酵时的1825提高到3035,才可进行醋酸发酵,D错误。14.游离酶与固定化酶比较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两者都要在一定的温度、pH等条件下才具有较高催化效率B. 前者在催化后会发生化学性质改变,不可反复使用,后者化学性质不变,可反复使用C. 前者在反应中与底物和产物混合,后者不与底物接触,可反复使用D. 前者专一性强,催化效率高,后者则相反【答案】A【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固定化酶的优点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两者都要在一定的温度、pH等条件下才具有较高催化效率,A正确;前者在催化后,其化学性质不改变,不可反复使用,后者化学性质不变,可反复使用,B错误;前者在反应中与底物和产物混合,后者也与底物接触,可反复使用,C错误;前者与后者都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D错误。15.某学者欲研究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中细菌数量,并从中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菌种B. 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C. 利用平板划线分离法对细菌进行计数D. 称取和稀释土壤样品时应在火焰旁【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纯化微生物的两种常用的接种方法、微生物的分离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能稀释分散菌种,以达到分离纯化目的菌的目的,但平板划线法不易分离出单个菌落,不能对目的菌进行计数,而稀释涂布平板法能使单菌落分离,便于计数,A正确,C错误;使用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筛选,能将分解石油的细菌筛选出来,B正确;称取和稀释土壤样品时应在火焰旁,以防止杂菌污染,D正确。16.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多步连续催化反应方面优势明显B. 固定化酶的应用中,要控制好pH、温度和溶解氧C. 利用固定化酶降解水体中有机磷农药,需考虑酶的专一性D. 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糖类既是反应底物又可提供能量【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固定化细胞固定的是一系列酶,因此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多步连续催化反应方面优势明显,A正确;酶的活性受pH和温度的影响,所以固定化酶的应用中,要控制好pH、温度,但不需要控制溶解氧,B错误;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利用固定化酶降解水体中有机磷农药,需考虑酶的专一性,C正确;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将糖类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中,进而用于生命活动,可见,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糖类既是反应底物又可提供能量,D正确。17.在DNA提取实验中有三次过滤:(1)过滤用蒸馏水稀释过的鸡血细胞液 (2)过滤含粘稠物的0.14mol/L NaCl溶液(3)过滤溶解有DNA2mol/L NaCl溶液以上三次过滤分别为了获得( )A. 含核物质的滤液、纱布上的粘稠物、含DNA的滤液B. 含核物质的滤液、滤液中DNA粘稠物、含DNA的滤液C. 含核物质的滤液、滤液中DNA粘稠物、纱布上的DNAD. 含较纯的DNA滤液、纱布上的粘稠物、含DNA的滤液【答案】A【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操作流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该实验中有多次过滤,第一次是用12层纱布过滤用蒸馏水稀释过的鸡血细胞液,收集含有核物质(DNA)的滤液;第二次是用34层纱布过滤含黏稠物的0.14mol/L的NaCl溶液,获得纱布上含DNA的黏稠物;第三次是在DNA初步提纯时用2层纱布过滤溶解有DNA的2mol/L NaCl溶液,得到含有DNA的滤液。综上分析,A正确,B、C、D均错误。18. 下列关于腐乳制作过程中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先将豆腐切成块放在消毒的笼屉中,保持温度在1518,并且有一定湿度B. 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C. 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D. 卤汤中香辛料越多,口味越好【答案】D【解析】腐乳制作时,先将豆腐切成块放在消毒的笼屉中,保持温度在1518,并具有一定湿度,便于毛霉生长,A正确;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铺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因为越接近瓶口,杂菌污染的机会越大,B正确;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同时使得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C正确;卤汤中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能防腐杀菌,但不是越多口味越好,D错误。【考点定位】腐乳的制作【名师点睛】腐乳的制作过程主要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1、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1518,并保持在一定的湿度约48h后,毛霉开始生长,3d之后菌丝生长旺盛,5d后豆腐块表面布满菌丝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2、加盐腌制: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高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加盐研制的时间约为8d左右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同时,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3、加卤汤装瓶: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的酒可以选用料酒、黄酒、米酒、高粱酒等,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香辛料种类很多,如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可据个人口味配置卤汤;4、密封腌制。19.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酿制苹果醋的基本流程图和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 过程要清洗灭菌以减少杂菌的污染B. 过程加入蛋白酶可以提高苹果的出汁率C. 过积发酵瓶中留1/3的空间可防止发酵时培养液溢出D. 过程需要关闭发酵裝置的充气口并适当提高温度【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的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详解】过程要清洗,以洗去灰尘并减少杂菌的污染,但不能灭菌,A错误;由于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所以为了使过程得到更多的苹果汁,可以在过程过滤之前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苹果泥,B错误;过程为利用苹果汁酿制苹果酒的过程,酵母菌的代谢活动会产生的大量CO2,发酵瓶中留1/3的空间可防止发酵时产生的CO2造成培养液溢出,C正确;果酒制作选用的菌种为酵母菌,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过程为果醋发酵,起作用的菌种为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醋酸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因此需要将发酵装置的充气口开关打开并适当提高温度,D错误20.酶的固定化是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科研人员用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以研究固定化酶的相关性质和最佳固定条件。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如图甲、乙、丙为部分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由甲图可知,固定化酶比游离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更强B. 由乙图可知,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C. 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酶一般可重复使用3次,之后若继续使用则酶活力明显下降D. 固定化酶的酶活力较高,主要原因是增加了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制备和应用固定化酶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详解】由甲图可知,当温度变化时,游离酶的酶活力比固定化酶变化明显,说明固定化酶比游离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更强,A正确;乙图曲线表明: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此时的酶活力最高,B正确;丙图显示:固定化酶的活力随使用次数的增多而下降,且在使用3次以后,若继续使用则酶活力明显下降,C正确;固定化酶的优点是:不溶于水,易于产物分离,可反复使用,能连续化生产且稳定性好,D错误。二、多项选择题21.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与自然发酵相比,人工接种菌种不易被杂菌污染B. 较高温度和密闭环境有利于果醋的发酵C. 盐的用量、酒的种类和用量、温度等均会影响腐乳风味D. 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微生物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都是细胞质基质【答案】BD【解析】与自然发酵相比,人工接种过程中利用了严格的灭菌措施,可以防止其它杂菌污染,且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A正确;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而醋酸菌是嗜氧菌,也是嗜温菌,因此果醋发酵温度较高,且发酵过程要特别注意氧气供应,B错误;腐乳制作过程中,添加的料酒、香辛料和盐等均具有调节腐乳风味的作用,所以盐的用量、酒的种类和用量、温度等均会影响腐乳风味,C正确;参与果酒制作的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真核生物,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是需氧型原核生物,参与腐乳制作的毛霉是需氧型真核生物,所以果酒制作的微生物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果醋制作的微生物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而腐乳制作的微生物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D错误。【考点定位】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名师点睛】解答该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pH最好是弱酸性。2、醋酸菌好氧性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3、豆腐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都是大分子有机化合物,难以消化、吸收,毛霉、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下,豆腐转变成腐乳。22.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PCR过程一般经历下述30多次循环:90-95使模板DNA变性、解链55-60复性70-75引物链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在细胞中也可利用解旋酶实现B. 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的C. 延伸过程中需要热稳定DNA聚合酶催化不同核糖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D. 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酶的最适温度较高【答案】ABD【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内DNA复制过程、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变性过程中,DNA双链解开,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在细胞内也可利用解旋酶实现,A正确;引物是一段能够与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片段互补的单链DNA片段,所以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的,B正确;延伸过程中的原料为四种脱氧核苷酸,需要热稳定DNA聚合酶催化脱氧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C错误;细胞内DNA复制是在生物体内完成的,所需酶的最适温度是生物体的体温,而PCR技术的温度是不断循环变化的,涉及到的最低温度为55、最高温度为95,因此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酶的最适温度较高,D正确。23.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对该实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0、240和250,取平均值233B. 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0C. 设置对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D. 统计某一稀释度的5个平板的菌落数依次为M1、M2、M3、M4、M5,以M3作为该样品菌落数估计值【答案】BD【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统计菌落数目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样品中的细菌数时,为了保证结果准确,在每一个梯度浓度内,至少要涂布3个平板,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记数,求其平均值,再通过计算得出土壤中的细菌总数,A正确,B、D错误;设置对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C正确。24.科研人员比较了单独固定的云微藻和与芽孢杆菌混合固定的云微藻的增殖变化,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实验中固定云微藻和芽孢杆菌的常用方法是包埋法B. 混合固定时云微藻增殖快,与芽孢杆菌线粒体产生的CO2有关C. 实验时间内混合固定后云微藻增长较快,可呈“J”型增长D. 第8天,混合固定的每个颗粒中含藻细胞数约为8107个【答案】BCD【解析】云微藻、芽孢杆菌为单细胞,故固定化云微藻、芽孢杆菌常用的方法为包埋法,A正确;混合固定时云微藻增殖快,与芽孢杆菌产生的二氧化碳有关,但是芽孢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B错误;根据图示显示:有限环境中,云微藻数量呈“S”型增长,C错误;第八天,混合固定的每个颗粒中含藻细胞数约为810710=8106个,D错误。25.下列验证某种加酶洗衣粉,需要的最适温度实验不正确的是()A. 取一系列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水,加入相同的污物及等量加酶洗衣粉,看哪一个温度中酶的效果最好B. 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加入不等量洗衣粉,看哪种效果好C. 将加酶洗衣粉加入30水中发现不如在45的水中洗涤效果好,说明45为最适温度D. 将加酶洗衣粉与普通洗衣粉分别加入37的水中洗涤同样的污物,发现加酶洗衣粉效果好,说明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为37【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根据探究实验满足的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据此解答解:A、验证某种加酶洗衣粉需要的最适温度实验,实验变量为不同的温度,同时要满足单一变量原则,A正确;B、不同温度的水中,加入不等量洗衣粉违背了单一变量原则,B错误;C、将加酶洗衣粉加入30水中发现不如在45的水中洗涤效果好,可以说明加酶洗衣粉在45时比30时洗涤效果好,但不能说明45为最适温度,C错误;D、比较加酶洗衣粉与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但不能得出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加酶洗衣粉相关的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三、非选择题26.苹果醋具有营养丰富,增强机体免疫力,护肤养肝等多种功效。以鲜苹果汁为原料利用发酵瓶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简图如图1,请分析回答:(1)过程甲中使用的微生物是_,发酵温度控制在1825,经过1012天后,样液中是否产生酒精,可以用_来检验。(2)利用鲜苹果制作果酒的原理(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3)过程乙中使用的醋酸菌可以从食醋中分离纯化获得。图3操作是分离纯化过程中利用_法进行接种,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有下列哪几项?_(填序号)。每次划线前和结束时都需要灼烧接种环;灼烧接种环后,待其冷却后再划线;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划线;最后一次划线不能和首次划的线相接触。(4)为了保持菌种的纯净,对于长期需要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_的方法。(5)某同学尝试自己利用图2装置制果醋。制作过程中进气口应_;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这样做的原因是_。【答案】 (1). 酵母菌 (2). (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3). C6H12O62 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4). 平板划线 (5). (6). 甘油管藏 (7). 充入空气 (8). 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解析】【分析】据题文的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详解】(1) 过程甲为果酒发酵,使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橙色的重铬酸甲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因此,样液中是否产生酒精,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来检验。(2) 果酒发酵是利用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原理,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3) 依图3呈现的接种环可知:其接种微生物的操作方法为平板划线法。在该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每次划线前和结束时都需要灼烧接种环,以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污染培养物;灼烧接种环后,待其冷却后再划线,以避免高温导致菌种死亡;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划线,以保证每次划线菌种来自上次划线末端;最后一次划线不能和首次划的线相接触,以达到得到单菌落(分离菌种)的目的。(4) 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5) 利用图2装置制果醋,因发挥作用的菌种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制作过程中进气口应充入空气。为了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流程、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等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纯化培养的方法及保存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问题情境,从题意和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27.下面是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步骤,请回答下列问题:酵母细胞的活化配制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1)在_状态下,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活化就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重新恢复_状态。活化前应选择足够大的容器,因为酵母细胞活化时_。(2)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是_。(3)如果海藻酸钠浓度过低,形成的凝胶珠所包埋的酵母细胞数目_。(4)观察形成凝胶珠的颜色和性状,如果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_;如果形成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说明_。(5)固定化细胞一般采用包埋法固定,原因是_。【答案】 (1). 缺水 (2). 正常的生活 (3). 体积会增大 (4). 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5). 较少 (6). 固定化酵母细胞数目较少 (7). 海藻酸钠浓度偏高,制作失败 (8). 细胞个体大,不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解析】【分析】据题文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酵母细胞的固定化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1) 微生物在缺水的状态下休眠。活化就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加入水会使酵母细胞活化。酵母细胞活化后体积会增大,所以活化前应选择足够大的容器,以避免酵母菌溢出容器外。(2) 实验成败的关键是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形成凝胶珠。 (3) 如果海藻酸钠浓度过低,形成的凝胶珠所包埋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如果海藻酸钠浓度过高,则不易与酵母菌混合均匀。(4) 观察形成的凝胶珠的颜色和形状,符合要求的包埋酵母细胞的凝胶珠应为淡黄色半透明状,并具有一定的弹性。如果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固定化酵母细胞数目较少;如果形成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说明海藻酸钠浓度偏高,制作失败。 (5) 由于细胞个体大,难以吸附或结合,而且不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所以固定化细胞一般采用包埋法固定。【点睛】理清用包埋法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流程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据此,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28.洗衣粉是生活的必需用品。某实验小组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3组实验。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记录。请回答下列问题:(提示:血渍富含蛋白质污渍)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和_。(2)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_。 (3)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 (4)如果甲、乙和丙3组均在水温为80时洗涤同一种污渍,请比较这3组洗涤效果之间的差异并说明理由:是否有差异_,理由_。 (5)添加蛋白酶的加酶洗衣粉不适宜洗涤下列哪些衣料_。 棉织品 毛织品 腈纶织品 蚕丝织品 涤纶织品 锦纶织品 (6)该加酶洗衣粉用后要彻底洗手,其主要原因是_。【答案】 (1). 洗衣粉有无加酶 (2). 不同温度 (3). 专一性 (4). 蛋白酶 (5). 蛋白酶和脂肪酶 (6). 没有差异 (7). 因为高温使酶失活 (8). (9). 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能催化分解蛋白质,从而损伤皮肤【解析】【分析】本题以反映实验结果的表格信息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1)由题意“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和“不同温度下清洗”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洗衣粉有无加酶和不同温度。(2) 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的酶的种类不同,导致洗涤效果有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3) 丙组为对照组。表格信息显示:随着水温的升高,甲组去除血渍的时间明显比丙组短,但去除油渍的时间与丙组无明显差异,说明甲组洗衣粉含有蛋白酶;乙组去除血渍和油渍的时间均明显比丙组短,说明乙组洗衣粉中加入了蛋白酶和脂肪酶。(4) 如果甲、乙和丙3组均在水温为80时洗涤同一种污渍,因高温(80)导致酶变性失活,所以这3组洗涤效果之间没有差异。(5) 所示的毛织品和所示的蚕丝织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均较高,使用蛋白酶会导致蛋白质被催化水解,进而损坏衣料,因此不适宜用添加蛋白酶的加酶洗衣粉洗涤。(6) 由于该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能催化分解蛋白质,从而损伤皮肤,所以用后要彻底洗手。【点睛】依据题意准确定位实验目的(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以此为切入点,依据实验设计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和表中呈现的信息找准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进而围绕“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酶的专一性”等相关知识,对各问题情境进行综合分析解答。29.实验人员从环境中分离获得白腐菌,以白腐菌的菌丝或孢子制得固定化白腐菌凝胶颗粒。各取25个两种凝胶颗粒分别处理50 mL染料废水,实验结果如下图1。进一步研究不同数量的凝胶颗粒处理50 mL染料废水结果如图2。据图分析回答:(1)从野外采集白腐菌前,先向待采集土壤喷洒适量的染料废水的目的是_。某同学在进行白腐菌分离纯化实验时,划线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它划线上有菌落。造成第一条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将收集到的菌丝或者孢子加入到适量的海藻酸钠溶液中混匀,抽取5mL混合液,滴加到CaCl2溶液中,该过程中CaCl2溶液的作用是_。(2)现要处理100L皮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染料废水。从实验结果分析,应选用_凝胶颗粒,添加_个凝胶颗粒后,保持_天以上,以达到最好的净化效果。(3)与向染料废水中直接接种白腐菌相比,在工业生产中使用固定化白腐菌凝胶颗粒的优点主要是_。【答案】 (1). 使分解染料的白腐菌富集 (2). 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 (3). 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 (4). 与海藻酸钠反应形成凝胶球(凝固剂) (5). 固定化白腐菌孢子(或孢子) (6). 60000 (7). 10 (8). 可以反复利用【解析】分析】由题意和图示呈现的信息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固定化酶、纯化微生物的方法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1)为了使分解染料的白腐菌富集,从野外采集白腐菌前,需先向待采集土壤喷洒适量的染料废水。纯化菌株时,通常使用接种环进行划线,如果在第一划线区域划线后,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就在第二划线区域进行划线,或者是在从第二划线区域划线时,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导致可能出现的现象是: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第二划线区域所划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他划线上有菌落。在以白腐菌的菌丝或孢子制得固定化白腐菌凝胶颗粒的过程中,CaCl2溶液的作用是与海藻酸钠反应形成凝胶球(凝固剂)。(2)图1和图2显示:在处理时间相同或处理时使用的凝胶颗粒的数量相同的条件下,使用固定化白腐菌孢子(或孢子)的凝胶颗粒的脱色率明显高于使用固定化白腐菌菌丝(或菌丝)的凝胶颗粒的脱色率,而且第10天时的脱色率接近100%。可见,选用固定化白腐菌孢子(或孢子)的凝胶颗粒,而且净化时间需要保持10天以上,才能达到最好的净化效果。依题意和分析图2可知,当使用的固定化白腐菌孢子的凝胶颗粒达到30个时,处理50mL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已达到最大值,据此可推知:处理100L废水,需要添加(100100030)5060000个的凝胶颗粒数。 (3) 使用固定化白腐菌凝胶颗粒的优点主要是可以反复利用。【点睛】理清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微生物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用包埋法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流程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明确图1和图2的横、纵坐标的含义,对比分析图1和图2中的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导致2条曲线出现变化的原因,进而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3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世纪中期,法国的酿造业曾一度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葡萄酒变酸、变味的怪事。经研究,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发现,导致生产失败的根源是发酵物中混入了杂菌。(1)中国的传统发酵技术源远流长,是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其中制作果醋的微生物主要是_。(2)从资料中看出,防止杂菌污染是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在无菌技术中,对操作者用酒精擦拭双手属于_,对金属用具、玻璃器皿、培养基等要进行灭菌,其中,培养基只能用_灭菌(A.高压蒸汽B.干热C.灼烧D.巴氏)。(3)通常在某一环境中的微生物有多种并混合在一起,若要对某种微生物进行纯化,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_。平板划线法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4)某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_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_的利用率。【答案】 (1). 醋酸菌 (2). 消毒 (3). A (4). 稀释涂布平板法 (5). 灼烧 (6). 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7). 溶解氧(氧气) (8). 营养物质【解析】【分析】由题文描述可知:该题综合考查学生对果醋的制作、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1) 制作果醋,使用的微生物主要是醋酸菌。(2) 在无菌技术中,对操作者的双手需用酒精擦拭进行消毒;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应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3) 纯化微生物时最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操作时,对接种环需进行灼烧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其目的是: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4) 由于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溶解氧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所以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果醋的制作原理、纯化微生物时常用的两种接种方法及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消毒和灭菌的区别以及使用范围等相关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结合问题情境,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31.人们使用含三丁基锡、三苯基锡等有机锡化合物油漆涂于船只、海洋建筑物等的表面,有效防止了海洋生物附着生长,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油漆中的有机锡可释放入海,对多种生物造成毒害。现欲从海洋底泥中分离分解三丁基锡的微生物。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获得能降解三丁基锡的微生物菌种,可在被三丁基锡污染的海洋底泥中取样,并应选用以_为碳源的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除含有碳源外,培养基还应含有_、_、无机盐和蒸馏水等。(2)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有两种,但只有_可用于微生物的计数,运用该方法计数的结果往往比实际数目_(填“高”或“低”),原因是_。在平板划线操作中,接种环在使用前要先灼烧,其目的是_。(3)将获得的3种待选微生物甲、乙、丙分别接种在含少量三丁基锡的相同培养液中培养(培养液中其他营养物质充裕、条件适宜),观测从实验开始到微生物停止生长所用的时间,甲、乙、丙分别为33小时、15小时、46小时,则应选择微生物_作为菌种进行后续培养。【答案】 (1). 三丁基锡 (2). 氮源 (3). 琼脂 (4). 稀释涂布平板法 (5). 低 (6). 有的菌落是由2个或2个以上的菌种形成 (7). 杀灭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8). 乙【解析】【分析】据题文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微生物的纯化培养与分离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1) 为了获得能降解三丁基锡的微生物菌种,就要人为提供有利于该微生物生长的条件,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因此应选用以三丁基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