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及其对翻译的启示_孙华祥.pdf_第1页
关联理论及其对翻译的启示_孙华祥.pdf_第2页
关联理论及其对翻译的启示_孙华祥.pdf_第3页
关联理论及其对翻译的启示_孙华祥.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外语教学2001年第2期 总第83期 关联理论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孙 华 祥 摘要 关联理论是一种新兴的认知语用学理论 它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自然语言的交际与认知 在关联理论的 框架下 翻译是一种认知 推理活动 是一种涉及到大脑机制的交际行为 因此 尽管翻译是 宇宙历史上最为 复杂的现象 却能够受到关联理论许多有益的启示 翻译是一种涉及到原文作者 译者和译文读者三方的交际 活动 要进行翻译 译者首先要在具体语境中对原文进行正确的理解 而所谓的翻译对等 只能是某种程度上的 语用等效 关键词 关联性 交际 翻译 启示 中图分类号 H 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2643 2001 0220027204 1 引言 翻译是 宇宙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现象 Richards 1953 所以两千余年的翻译历史中有关翻译的论述有如汗牛充栋 这些翻译观往往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都未能对翻译的本质 作出整体的 全面的认识和反映 近年来 研究 话语理解 的学者们热衷于从认知角度看待自然语言的交际 Thomas 1995 2 D Sperber和D Wilson则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出 发 在他们出版的专著 关联性 交际与认知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1986 1995 中提出了与交际 认知有关的关联理论 relevance theory 这一认知语用学理 论体系不以规则为基础 rule 2based 也不以准则为标准 maxim2based 而是仅仅以几个简单的看法为依据 所以一 经出现 立即给西方语用学界带来巨大影响 作为西方近年来极具影响力的认知语用学理论 关联理 论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语用学领域本身 甚至蔓延到了 翻译领域 这一现象不足为奇 因为综观翻译历史就可以发 现 无论是严复的 信达雅 还是傅雷的 神似 无论是钱钟 书的 化境 还是Humphrey的 信与雅 elegantiae sed fi2 delis 还是Schopenhauer的 转灵 transference of soul 虽 然各种翻译观点众说纷纭 但有一点是共通的 那就是无论 哪一家翻译理论 都主张翻译的前提是必须对原文语言进行 正确的理解 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正是一种关 于自然语言的认知与理解的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要正确理 解自然语言就要寻找关联 就要依靠推理 这样 关联理论 就有可能为解释翻译现象和指导翻译实践构筑一个理论上 的框架 赵彦春 1999 甚至认为 关联理论虽然不是翻译理 论 但它可以有效地解释翻译活动 指导翻译活动 并且成为 奠定翻译本体论和方法论的基础 2 关联理论的基本观点 关联理论是一个以认知科学为立论基础的关于言语交 际的理论 它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自然语言的交际与认知 其形成基于如下的事实 何自然 1997 A 听话人从每个话语的语言解码中获取信息时 可能 会对话语作出多种理解 即明说的内容 语境和各种暗含的 结合 可以对话语产生不同的理解 B 听话人不一定在任何场合下对话语所能表达的全部 意义都得到理解 C 听话人往往用一个单一的 十分笼统的标准去理解 话语 D 这个标准足以使听话人排除其它的理解 而只认定 一种是唯一可行的理解 这个用以排除其它理解的标准就是关联性 根据D Wilson 2000 本人对关联性的定义 关联性是 输入到认知 过程中的话语 思想 记忆 行为 声音 情景 气味等的一种 特性 当输入内容值得人们去进行加工处理时 它就具有关 联性 根据上述事实 关联理论认为 要正确理解自然语 言 就要在接受自然语言信息的过程中通过语境来寻找信息 的关联 也就是作出语境假设 寻找关联的过程 是一个认 知与推理的过程 是一个付出努力的过程 根据话语与语境 的关联情况进行推理并付出努力 其目的是为了求得语境效 果 从而达到交际的成功 作为研究自然语言的交际与认知的理论 关联理论认为 言语交际具有两种模式 语言交际的代码模式 code model 主要解决句子的意义 认为实现交际的条件是交际双方的 互知 mutual knowledge 这种互知与一般意义上的共知 shared knowledge 有所不同 共知是交际双方的共有知识 72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即不受语境假设影响的那部分共有知识 而所谓的 互知 则 指语言交际过程中随着交谈内容的变化 交际双方必须随时 互相知道每一项有关的语境信息 因此 共知是静态的 互 知则是动态的 然而实际上 要求交际双方互知一切有关信 息几乎是不可能的 正因为如此 Sperber和Wilson 1986 提出了另一个语言交际模式 推理模式 inferential model 语言交际的推理模式把言语交际看成是一种认知 推 理的 互明 过程 也就是说 A用一句话向B明白地表达了 自己的意图 B听到这句话也就明白了A的意图 这就是一 种 互明 只有实现这种 互明 即交际一方的意图被交际 的另一方所识别的时候 语言交际才会获得成功 因此关联 理论的语言交际观认为 语言交际会同时涉及两种模式 即 代码模式和推理模式 其中 认知 推理过程是基本的 编 码 解码过程则附属于认知 推理过程 互明 过程中的 认知原则是关联理论的一条重要原则 这一原则认为 人类 的认知倾向于同最大程度的关联性相吻合 Sperber 为进行加工处理所付出的努力越少 关联性就 越强 3 关联理论对翻译的启示 关联理论产生之前 各种翻译观点采用静态描述的方法 descriptive approach 来建构自己的翻译理论 翻译一直被看 作是一个原文作者与译者之间的 二元 过程 这种二元论 忽视了译文读者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 由此创建的翻译理 论只能是片面的 赵彦春 1999 称之为 瞎子摸象 式 在 关联理论的框架之下 对翻译活动所进行的解释是一种动态 阐释的方法 interpretive approach 所谓动态是因为 关联 理论的翻译观 Gutt 1989 1999 认为翻译是一种推理过程 是一种涉及到大脑机制的言语交际行为 verbal communica2 tion 这就从根本上抓住了翻译的本质特性 翻译是交际 的 语用的 作为交际的翻译 一方面需要推理模式 另一方 面又涉及到代码模式 原文作者和译者构成第一轮的交际 双方 译者和译文读者构成第二轮的交际双方 其认知结构 和认知环境都是游移不定的 译者和译文读者推理时所依据 的最佳关联 对文本认知所涉及的最大关联也有所不同 这 就对翻译活动产生了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 翻译是一种三元关系 关联理论的翻译观是关联理论对翻译的一个重要贡献 在关联理论的视野中 翻译是语言使用的一种方式 是一种 言语交际行为 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方式 它要牵涉到 三个文本 其一 原文作者和译者构成了交际的双方 原文作 者把文本输入给译者 其二 译者通过推理形成图式文本 与 译文读者构成交际双方 其三 译者把图式文本传递给译文 读者 形成译语文本 至此交际完毕 在此交际过程中 译者 的翻译只是一种中间行为 译者一方面要付出努力寻找原文 的最佳关联 形成对原文的认知与理解 同时要把自己对原 文的认知与理解以最佳关联的方式传达给译文读者 译者 和原文作者的认知结构和认知环境有所不同 他从原文和语 境中通过寻找关联而获得的语境效果与原文作者力图实现 的语境效果也就有所不同 这样一来 原文所蕴涵的信息和 译文所传达的信息之间就不可能完全对等 此外 译文传达 出来的信息内容是由译文的读者去理解的 译文读者的认知 结构和认知环境是独立于译者和原文作者的认知结构和认 知环境之外的 于是 译文读者的认知不可能完全等同于译 者的认知 而译者的认知也不可能完全等同于原文作者的认 知 翻译是一种牵涉到原文作者 译者和译文读者三方的三 元关系 而不是仅仅牵涉到原文作者和译者双方的二元关 系 理清翻译活动中的三元关系 对于建构一个完备的翻译 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从翻译作为一个完整的交际过程来讲 译文读者不应再是被忽视的一方 而是一个与原文作者以及 译者平分秋色的第三方 只有同时考虑到原文作者 译者和 译文读者三方的翻译理论才有可能是本质的 全面的 而不 82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再是 瞎子摸象 式的 启示之二 翻译的前提是在原文语境中正确理解原文 关联理论强调语境效果 翻译既然是一种交际语用行 为 也要通过寻找关联来获得最佳语境效果 只有找到了原 文与语境的关联 译者才有可能对各种有关联的信息进行综 合性的认知和推理 把原文作者企图实现的用意 亦即原文 作者力图明确的事物用明确的方式再现给译文的读者 由 于人们的相互理解靠的是一种 互明 只有实现了交际双方 的互明 即交际一方的交际意图被交际的另一方所识别的时 候 交际才能获得成功 那么翻译能否成功 必将取决于原 文作者与译者之间 译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明示 推理活 动能否获得成功 也就是说 首先取决于译者能否按照原文 作者的明示 通过努力寻找到最佳关联 这就说明翻译的前 提是在原文语境中正确地理解原文 即通过对语境的分析 找出原文与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 理解原文的语境效果 比 如 莎翁笔下的哈姆莱特有以下著名的独白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Whether tis nobler in the mind to suffer 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 Or to take arms against a sea of troubles And by opposing end them To die to sleep No more and by a sleep to say we end The heartache and the thousand natural shocks That flesh is heir to Tis a consummation Devoutly to be wished To die to sleep To sleep perchance to dream Ay there s the rub 对于这段独白 很多译家在翻译时都缺乏对其所在语境 的正确理解与分析 对原文中the question的理解则尤为欠 缺 因而在译文的表达上就都有些值得商榷之处 有人认为 the question指的是下面whether or 的问题 这显然是 错误的 从原文的具体语境来看 哈姆莱特当时想自杀 这 是他所面对的总的问题 裘克安 2000 认为 此句有六个音 步 question读三个音节 表示迟疑 在舞台上发声缓慢 行末 停顿 和下面并不直接连接 哈姆莱特在停顿之后 转而想 到活怎么个活法 死又会是个什么样子 活有两种活法 死后 也会有两种结局 鉴于此 朱生豪将此句译为 这是一个值 得考虑的问题 不对 方平在 新莎士比亚全集 里将此句 译为 这是个难题啊 也不对 虽然卞之琳与梁实秋的 这 是问题 比较好 孙大雨的 问题的所在 也更好 我们还是对 裘克安的 问题就在这里 持有更多的认同 活着 还是不活了 问题就在这里 活的话 心态哪样高尚 是忍受 恶劣命运的投石和飞箭 还是拿起武器对付如潮的灾难 用对抗制止他们 死的话 睡着了 再没有旁的了 就说我们用睡眠结束 肉体所继承的心痛和千百种 天然的震惊 这样的一个结局 是人们所馨香祷祝 死了 睡着了 睡着了 也许会做梦 啊 这就麻烦了 启示之三 翻译的对等只能是某种程度上的语用等效 60年代 奈达率先提出了翻译的等效理论 并对翻译的 两种对等形式进行了区分 认为翻译对等包括形式对等 for 2 mal equivalence 和动态对等 dynamic equivalence 关联理 论认为 从本质上来说 翻译是交际的 语用的 由于语用学 是 推断语言在语境中的意义的学问 Fasold 1993 119 要 从语用语言学和社交语用学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所以关联理 论指导下的翻译实际上是一种语用翻译 语用翻译自然要 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 分别研究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 效的问题 语用语言等效与奈达 1964 所提倡的动态对等翻译 dynamic equivalence translation 不无共通之处 动态对等认 为 译文对译文接受者所起的作用 应与原文对原文接受者 所起的作用大体相等 Jin and Nida 1984 77 强调 最切 近目的语信息的自然对等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in the target language 即在词汇 语法 语义等语言学的不同层 次上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 只求保存原文的内容 用译文中 最切近而有最自然的对等语将这个内容表达出来 以求等 效 为了求得这种等效 除了上面提到的必须注意原文的 语用用意 注意从原文的角度看待原文在语境中的意义之 外 还必须选择合适的译文语言形式来表达原文的意向或语 用用意 Ouch Isn t that a little steep for a room this size 这样的疑问句式的语用用意并非表达疑问 而是表示肯 定 按照关联理论的语用翻译观就要翻译成 哎哟 才这么 大一间房 这么高的房租未免太贵了 社交语用的等效翻译是指为跨语言 跨文化的语际交际 服务的等效翻译 如前所述 原文作者 译者以及译文读者 的认知结构和认知环境都是相对独立的 译者的认知不可能 完全等同于原文作者的认知 译文读者的认知也不可能完全 等同于译者的认知 因此 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之中 虽然对 等效的追求是必须的 或者至少是可取的 但是真正的等效 并非能够完全达到 换言之 所谓的翻译对等 只能是某种 程度上的语用等效 翻译的原则与翻译的策略会因翻译目 的的不同而不同 这样一来 翻译有时需要在译文中首先是 在意义上 其次才是在风格上再造出与原语信息最切近而又 92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自然的对等信息 而有时候则需要把风格看得与意义同等重 要 甚至比意义更加重要 以德国诗人Christian Morgenstein 的诗为例 Ein Wiesel sass auf einem Kiesel inmitten Bachgeriesel Morgenstein本人曾经声言他这首诗的主要意图是传送 诗中诙谐的韵脚 playful rhyme 根据关联理论 翻译是一 种明示 推理活动 推理包括从交际者的明示中确定其交 际意图 这样 Max Knight提供的下列几种译文 转引自赵 彦春 1999 因为力求体现原文的风格 都能再现交际者特 定语境中的交际意图 都可以被认为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等 效 尽管它们当中有的译文的内容已经与原诗毫不相干 aA weasel perched on an easel within a patch of teasel bA ferret nibbling a carrot in a garret cA mink sipping a drink in a kitchen sink dA hyena playing a concertina in an arena eA lizard shaking its gizzard in a blizzard 在关联理论指导下 社交语用的等效翻译还可强调原文 精髓 力求体现原文的文化背景 例如 I learned a great many words that day I do not remember what they all were but I do know thatmother f ather sis2 ter teacherwere among them words that were to make the world blossom for me Like Aaron s rod with flowers Helen Keller The Story of My Life 那一天我学了很多新词 也记不清都有哪些词了 但是 其中肯定有 母亲 父亲 姐姐 老师 后来就是这 些词把一个美好的世界展现在我的面前 就像 圣经 上说的 亚伦的杖开了花 一样 庄绎传1999b 12 上例原文中的 Like Aaron s rod with flowers 是一个典 故 出自 旧约 民数记 第17章第8节 西方人 尤其是基 督教教徒对此都很熟悉 所以原文不需要注明出处 但译文 却加上了 就像 圣经 上所说的 几个字 清楚地表达了原语 的文化背景 避免了对 圣经 不熟悉的中国人看到译文时会 不知所云 4 结语 作为一种新的语用学理论 关联理论是一种强有力的理 论 可以对言语的交际与认知作出有力的解释 翻译也不例 外 关联理论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言语的交际与认知 认为 要正确理解自然语言 就要在接受自然语言信息的过程中通 过语境来寻找信息的关联 作出语境假设 然后再根据话语 与语境的关联情况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