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高管腐败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摘 要:近几年,中国许多国有企业面临高管腐败的问题,这成为公司治理中的一大难题,不仅造成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且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近年来许多国有企业高管腐败案件呈现出“窝案”、“串案”的形式,高管腐败也呈现出各种不同原因。为了遏制高管腐败,需要企业和国家有关部门共同努力,改善公司治理。 关键词:高管腐败;国有企业;公司治理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4-0133-02 1 高管腐败是公司内部的毒瘤 对于高管,公司法第217 条规定:“高级管理人员,是指公司的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指定的其他人员。”目前在中国,高管腐败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损害了一部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近几年高管腐败问题层出不穷,尤其是许多垄断行业的高管腐败案件呈现出“窝案”、“串案”的形式。从近期查处的情况看,往往是一个单位内多人合伙,或领导贪污、挪用,有关人员群起效尤,或内外勾结,共同犯罪,在调查的过程中往往发现腐败现象呈现链状趋势,有时甚至牵涉到整个管理层。有些公司高管为了避免直接的钱权交易,还采取了许多新的形式掩人耳目,为自己谋取利益。 例如,中石油黑龙江销售分公司原总经理王贤泸、中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一建公司原总经理顾满林等,多位中石油下属公司高管因涉嫌贪污已被司法机关查处。首都机场原董事长、总经理李培英贪污8250万元、受贿2661万元,被判处执行死刑。2009年至今,中国移动已经有7名高管落马。高管频频落马与查处使得投资者对于企业发展信心大失,同时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风波。这些垄断行业的高管腐败现象的出现,向公司治理问题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2010年初,国家审计署对中国人寿进行审计时查出47名新华人寿高管购买天价保险,其中前老总孙兵退休后每月可入账11万元。虽然此事已被审计署叫停,但是,由于违约,公司已经为此付出了3500万元的代价。 据披露,2003年1月到2007年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调查国有企业案件71507件,涉及企业高管19698件。 清华大学教授任建明做过统计,表明贪污、挪用和为特定关系人非法牟利是当前国企人员腐败的最主要手段,此类案子占国企腐败案中80%以上。某些国企高管滥用手中职权,私吞国有资产,利用关系,为自身带来好处。比如原中国银行副董事长刘金宝,给两个“企业家朋友”放贷款高达18亿元,给国家造成5.45亿元损失;深圳石化原董事长陈涌庆让亲信把持企业重要位置,携款潜逃和走私,涉案金额上亿元,更把2亿多元工程交给熟人来做,以此获取个人利益。 针对目前高管腐败现象丛生,国家及公司内部颁布了相应的法律及规则,但有些公司高管还是铤而走险,为了个人利益损害相关者的利益,损失了企业乃至国家的资产。企业高管大都有良好的教育知识背景,下面就高管为何腐败进行分析。 2高管腐败原因分析 2.1法人治理结构缺陷 法人治理结构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是明确划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权力、责任和利益以及相互制衡关系的一套制度安排。通过这样的制度安排,可以形成企业清晰的利益机制、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有效进行。也就是说,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能够有效防止企业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的行为,制度越完善,监督力度越强,违法行为就会更多地被遏制;相反,如果治理结构存在制度缺陷,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滥用职权就有可乘之机。 虽然形式上,国企一般也设置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并界定了各自的权力,但事实上股东大会不能按时召开,董事会尤其是一把手可凌驾于股东会之上,或完全操纵股东会,有的企业甚至不设股东会,监事会受董事会的控制,无法真正行使监督权,纪检、审计、工会等部门不能发挥作用,必然导致企业内部机构虚设化和企业决策程序形式化,为个别人把集体决策变为独断专行创造了条件,更为一部分人在企业资金使用、产品购销以及子公司管理等重要环节和重大事项上搞暗箱操作、大肆损公肥私打开了方便之门。 2.2体制机制不健全 公司法规定,董事长应该由股东大会选举,总经理应由董事会选出。而在中国,许多公司出现了“一股独大”的现象,而公司的高管也是由董事长直接任免的,企业的整个权力也因此掌握在董事长或以董事长为核心的极少数人手中,董事长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使得公司董事会的决定成为个人意志的体现,大股东通过董事会以及经理层实行对公司的控制,受贿、贪污、挪用公款,各种利益输送皆成举手之劳,严重的损害了中小投资者以及国家的利益。更有一些国有企业,一人独揽决策与经营大权,利用职务进行腐败,致使国有资产损失严重。如云铜集团在1995年至2006年长达11年时间里,邹韶禄身兼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三职,除了在工程承包、土地使用权转让、干部任用中受贿外,还大肆弄权。他多次未经任何程序,同意余卫平将云铜集团巨额资金无偿转借其他企业或垫款以及提供担保等,至案发时未收回的资金达近9亿元。 2.3职务消费制度缺陷 我国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职务消费是非常庞大的,且具体职务消费额度难以确定、职务消费与企业生产成本之间界限不清的特点,这就很容易导致消费过度,致使产生奢侈浪费等现象。职务消费的漏洞,也容易导致一些经营管理人员从中渔利。有些企业的高管人员就利用这一漏洞,以招待费名目,乱报销,公车私用,把公费旅游巧妙地隐藏在公务活动之中去报销等。特别是职务消费如果被摊入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之中,这会产生个人消费成本化,侵蚀企业的资产,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2.4公司内部监督缺位,法律惩治力度低 从众多的案例来看,高管腐败都发生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时间拖得越长,腐败金额也逐年上升,这说明,监管部门没有发挥相应的职能,及时发现问题,这种监督的迟缓性助长了高管腐败的强度,这些拥有完整公司架构的企业中,现有公司治理机制对高管的内部监管形同虚设,无效且缺位。同时,高管腐败的代价低,过低的违规成本成为高管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对于公司治理问题出台的法律规范不少,但是法律的执行力度不够,而且大多数停留在经济惩罚上,缺乏足够的刑事惩罚,上市公司高管违规往往只是通过公开谴责或者罚款方式进行惩罚。这使得高管对于腐败产生了一定的侥幸心理,不利于有效的防治企业高管腐败问题。 2.5垄断行业容易滋生高管腐败 近几年,垄断型国企的腐败似乎呈上升趋势,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民航、中国移动都发生了高管腐败的案件,且表现为“串案”、“窝案”的形式。垄断型国企高管一般拥有较多的资源以及权力,外界其他企业很难与之抗衡,而且监督和制约不到位,在拥有绝对权力优势并且监管缺位时,有些高管经不住诱惑,容易滋生腐败。 2.6 高管腐败的心理因素 企业高管腐败过程中往往存在三种心理,分别是补偿心理,侥幸心理以及从众心理。有些高管认为自己对企业有付出,依靠正当的工资收入,仅仅能够维持正常的消费水平,而无法与其所处的地位相匹配,只有靠一定程度的灰色收入才能予以补偿。于是在这种思想和心理的支配下,他们将各种灰色收入看作是正常的和不可避免的。侥幸心理个体明明知道行为本身是属于违法乱纪的,并且一旦败露将受到严厉的制裁,但仍然寄希望于侥幸过关而不被发现。侥幸心理的产生,主要来源于以下三种情况:一是过往的经历中,有过违法行为未被发现;二是周围的群体中有违法行为而未被惩处的情况,形成了一定的替代强化;三是其职权的合法身份可以掩盖其违法的行为。而从众心理是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有些并无腐败意向的人也跟随周围的人一起腐败。这是有些高管腐败的心理因素。 3改善公司治理,遏制高管腐败的途径 3.1优化董事会结构,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督。 优化董事会的结构,一方面要优化内部董事的结构,给予职工代表一定的比例,充分体现民主管理的特性;另一方面要增加外部董事的比例,如国有资产代表、法人机构代表及有关专家等,以制衡董事会和总经理的权力。上市股份公司必须设独立董事,独立董事的责任一方面突出了董事之间也具有相互监督职责,另一方面在董事会决断过程中如果内部董事因利益冲突而无法独立行使决策时,独立董事可以组成特别委员会,经董事会的授权,客观公正地行使相应的决策权,以此保持整个董事会决策的有效性和适当性。 3.2实行透明性原则 国企董事会与大股东、管理层关联度太高直接影响董事会的独立性。不仅执行董事和外部董事的提名权掌握在大股东手中,独立董事的提名也都来自大股东和管理层。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建议在国企上市公司中实行公开透明的董事、独立董事选聘制度。董事或独立董事换届选举时应对董事、独立董事、监事、独立监事的提名人、提名理由向全体股东有明确的说明并对独立董事、独立监事的职位需求和任职条件做详细的阐述。同时在独立董事和独立监事的选举应采取差额选举和累积投票的方式。同时,建立严格的会计制度,对所有交易信息进行披露,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监督,对于高管的资金流入流出有所掌握,能够有效的遏制高管腐败现象。 3.3优化股权结构,合理分散股权 合理分散股权,保障中小股东的权益。目前我国国企股权相对集中,主要是掌握在国资管理部门或其设立的持股机构手中,这使得股东大会极易为少数股东操纵,而其他股东不关心企业经营情况。这样,大股东将会为了增加自身利益,不顾企业长远发展和其他小股东的利益,损害企业利益,造成“内部人”控制的局面。合理分散股权,要加快实施国有股减持、国有资产变现和开放投资限制等措施,鼓励更多的非国有法人资本、境外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向国有企业,降低企业中国有资本持股比例,促进公司股权多元化,加强外部机构对经营者的监督。另外,合理分散股权,还要求给予职工一定的股份,使其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相连,促使其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并激励其去监督经营者的行为。 3.4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及其经营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能够揭示企业的违法乱纪行为,维护企业的经济秩序,有一定的制约作用。通过内部审计发现企业内部的违规违纪现象,保护国家的财产和企业的利益。披露经济活动资料中存在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对于会计人员与某些高管勾结作假帐的行为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为了适应WTO环境下的新形势,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内部审计人员有必要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内控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审计,风险审计及计算机审计,揭示并建议改正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失控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3.5加强法律制裁力度 事后处罚不力,违规成本低也是导致高管腐败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除了在经济上进行赔偿外,应该加强法律的制裁力度,提高腐败成本。2009年7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下称规定)。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国企领导人员的范围,包括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含国有独资金融企业和国有控股金融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的领导班子成员。根据规定,除国企高管的配偶和子女外,其近亲属和共同利益关系人也被纳为反腐之列。 旨在遏制国企高管“裙带关系”腐败的新规定,突破了原有的查究范围,将“特定关系人”纳为反腐败对象之一,将“特定关系人”框定为与国企高管近亲属以及其他共同利益关系的人。 促使企业反腐败能得到根本的解决。 3.6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在企业内部建立反腐倡廉的企业文化,建立相互监督的体制,确立和宣传正确的管理理念,必须加强道德规范和法律制度建设,形成一种反对腐败行为的道德和法制环境, 在企业内部形成反对腐败行为的共鸣。 3.7完善公司激励制度 健全合理的激励制度能引导管理人员去创造价值,而不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增加个人收益并损害股东利益。 可以为高管设置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将薪酬与个人的绩效相联系,适当提高薪酬。同时推进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适合国企特点的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办法,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些年来,有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实行市场上公开招聘高管和企业内部选拔的制度,不仅引进了一批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还提高了公司内部员工的积极性,起到互相监督的积极作用。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将有关人员的个人利益和公司的长远利益联系在一起,有效的防治企业高管人员进行腐败。 参考文献 1 ?吕济庆.从“问题高管”谈公司治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5,(14):126-128. 2 ?周新德.我国上市公司“问题高管”现象产生的原因与治理对策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5(4):11-12. 3 ?陈平平,张文贤.论国企高管职务消费的财务监控J.生产力研究,2008,(19):137-139. 4 ?杨丽媪.高管“腐败成本”需加大J.中国经济周刊,2005,(13):30-31. 5?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废旧混凝土回收合同范本
- 魄罗皮肤管理项目介绍
- 雕塑保护方案模板范本
- 防爆柜使用规范
- 塑胶场地施工方案及合同
- 2025至2031年中国注射用氨苄西林舒巴坦钠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西安工商学院《商务谈判与销售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草原鹰巢安装施工方案
- 《经理的职责》课件
- 兰州钢结构阁楼施工方案
- 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母港
- 第三章 液压机ppt
- 眼科护理中的病人安全与风险管理
- 统编版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课件
- GB/T 14713-2023旋切机通用技术条件
- 无脊椎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 电缆敷设培训课件
- 植被恢复安全施工方案
- 2024年员工考勤表(通用版)
- 2024年高考作文热点新闻素材积累与运用
- 《公共装置艺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