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例报告及随访管理.ppt_第1页
艾滋病病例报告及随访管理.ppt_第2页
艾滋病病例报告及随访管理.ppt_第3页
艾滋病病例报告及随访管理.ppt_第4页
艾滋病病例报告及随访管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一 病例报告报告标准报告要求报告内容二 随访管理随访要求随访内容三 死亡报告 四 质量控制与管理审核查重补报五 信息统计与上报六 信息安全管理七 病例报告主要问题八 HIV检测份数表的填报 一 病例报告 报告标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报告要求报告时限报告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艾滋病性病相关信息附卡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004 艾滋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2005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2006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报告标准 指感染艾滋病病毒 HIV 后 尚未发展到艾滋病阶段的患者 1 成人及15岁 含15岁 以上青少年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 HIV抗体确证实验阳性或血液中分离出HIV毒株 有急性HIV感染综合征或流行病学史 且不同时间的两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2 15岁以下儿童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 小于18个月龄 为HIV感染母亲所生 同时HIV分离试验结果阳性 或不同时间的两次HIV核酸检测均为阳性 第二次检测需在出生4周后进行 18个月龄以上儿童 诊断与成人相同 依据 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 WS293 2008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 2009年版 标准报告如有修订 执行新版本 艾滋病病人报告标准 艾滋病病人是指感染HIV后发展到艾滋病阶段的患者 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 1 成人和15岁 含15岁 以上青少年 HIV感染和CD4细胞 200 mm3 HIV感染和至少一种艾滋病指征性疾病 C组临床表现 2 15岁以下儿童 HIV感染和CD4细胞 25 11月龄 或 20 12月龄 35月龄 或 15 36月龄 59月龄 或 200 mm3 5岁 14岁 HIV感染和至少伴有一种小儿艾滋病指征性疾病 F组临床表现 依据 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 WS293 2008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 2009年版 标准报告如有修订 执行新版本 C组临床表现该组临床表现为艾滋病指征性疾病 包括 a HIV消耗综合征 b 肺孢子菌肺炎 c 食管念珠菌感染 d 播散性真菌病 球孢子菌病或组织胞浆菌病 e 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 近6个月内 2次 f 慢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口唇 生殖器或肛门直肠 超过l个月g 任何的内脏器官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h 巨细胞病毒感染性疾病 除肝 脾 淋巴结以外 i 肺外结核病 j 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k 反复发生的非伤寒沙门菌败血症 l 慢性隐孢子虫病 伴腹泻 持续 1个月 m 慢性等孢子虫病 n 非典型性播散性利什曼病 o 卡波西肉瘤 p 脑或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q 浸润性宫颈癌 r 弓形虫脑病 s 肺外隐球菌病 包括隐球菌脑膜炎 t 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u HIV脑病 v 有症状的HIV相关性心肌病或肾病 F组临床表现该组临床表现为艾滋病指征性疾病 包括 a 不明原因的严重消瘦 发育或营养不良 b 肺孢子菌肺炎 c 食管 气管 支气管或肺念珠菌感染 d 播散性真菌病 组织胞浆菌病或球孢子菌病 e 反复发作的严重细菌性感染 如脑膜炎 骨或关节感染 体腔或内脏器官脓肿 脓性肌炎 肺炎除外 f 肺外结核病 g 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h 慢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口唇或皮肤 持续1个月以上 i 任何的内脏器官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j 巨细胞病毒感染 包括视网膜炎及其他器官的感染 新生儿期除外 k 慢性隐孢子虫病 伴腹泻 1 慢性等孢子虫病 m 有症状的HIV相关性心肌病或肾病 n 卡波西肉瘤 o 脑或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p 弓形虫脑病 新生儿期除外 q 肺外隐球菌病 包括隐球菌脑膜炎 r 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s HIV脑病 采供血机构报告 2006年版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应对献血人员进行登记 发现HIV抗体检测两次初筛阳性结果的 应按传染病报告卡登记的内容 在本规范报告时限内 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报告要求 传染病报告卡 及 艾滋病性病附卡 需统一格式 可采用纸质或电子形式填报 内容完整 准确 填报人签名 其中纸质报告卡要求A4纸印刷 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 字迹清楚 通过电子病历 电子健康档案自动抽取的电子传染病报告卡交换文档 应当使用符合国家统一认证标准的电子签名和时间戳 暂不符合的须打印成纸质卡片由填卡医生签名后进行保存 报告时限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乙类传染病报告的要求 应在诊断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发现漏报的感染者或病人应及时补报 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 http 10 249 1 170 用户登录地址 省级及以下用户登录地址 http 10 249 1 170 VPN http 1 202 129 170 电信 http 124 127 202 205 电信 http 111 207 225 135 联通 域名 用户权限管理系统 http 10 249 1 170 UAAMS VPN 传染病报告卡 患者姓名 身份证号 性别 出生日期 年龄均根据身份证判断 现住址等患者个案基本信息填写必须详细准确 以便于随访管理 14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工作单位 填写患者的工作单位 学生或托幼儿童须填写其所在学校及班级名称 传染病报告卡 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报告时在羁押场所内需填写羁押场所地点 现住址详细地址 除必须填写省 市 县 乡 镇 等信息外 还要详细填写村 组及社区 门牌号等详细信息 详细地址不可手动更改地区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重点内容提示 病例分类 符合HIV抗体确认试验 替代策略阳性或核酸检测阳性判断标准上报的HIV感染者病例或艾滋病病人均选择 实验室确诊病例 发病日期 HIV感染者填写首次发现抗体阳性的初筛检测日期 艾滋病填写本次就诊日期 诊断日期 填写接到确认 替代策略 核酸 检测阳性报告单的日期 死亡日期 病例的实际死亡时间 新确认的感染者或病人在检测前发生死亡 确认试验日期可以用本次采血日期 传染病报告卡艾滋病性病附卡 疫情报告时 如果报告 采血浆 和 输血 血制品 母婴传播 职业暴露 途径感染 应满足其途径感染的报告要求 传染病报告卡艾滋病性病附卡 核酸检测阳性 为2014年新增选项 传染病报告卡艾滋病性病附卡 重点内容提示 非婚异性性接触史 指与非婚异性性伴 不包括固定的同居异性 的性接触经历 a 商业异性性接触史 指与非婚异性发生商业性性接触的经历 卖淫 嫖娼 b 非商业异性性接触史 指与非婚异性发生非商业性性接触的经历 一夜情等 注意 首次随访过程中需要了解该信息 2014年新增选项 可单选 或同时选 传染病报告卡艾滋病性病附卡 重点内容提示 艾滋病实验室检测结论的填写 可以根据实验室检测情况选择确认结果阳性 替代策略检测阳性 核酸检测阳性 为2014年新增选项 关于核酸诊断 1 18个月以下的婴幼儿如HIV抗体确证试验阳性 不作疫情报告 如做了早期核酸诊断可以报告疫情 2 成人核酸诊断报告在单纯HIV抗体检测结果不能进行明确的诊断的情况下 如在感染早期或疾病终末期出现抗体不确定反应时 可以进行核酸诊断 并进行疫情报告 二 随访管理 22 随访权限由县疾控中心下放到乡镇级用户 由县区级业务管理员登录权限系统 将 HIV AIDS直报 角色分配给已经建立好的乡镇级用户 乡镇级功能授权完成 注 系统授权 随访授权给乡镇级用户 一定要在完成县区级直报用户所属机构的所属地区设置为乡镇级之后操作 否则用户权限会放大 23 随访权限下放到乡镇级用户 查询 HIV AIDS直报 角色县区级业务管理员登录权限系统 点击功能菜单的 角色操作 查询条件设置 所属业务系统 选择 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 角色名称 填写 HIV AIDS直报 如下图 24 随访权限下放到乡镇级用户 为乡镇级用户赋 HIV AIDS直报 角色 25 随访工作要求 随访执行单位应在网络直报日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首次随访 以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每6个月随访一次 艾滋病病人每3个月随访一次 随访内容包括 咨询 发放安全套和宣传材料 生活救助和社会支持 每年至少开展一次CD4细胞检测和结核病筛查 每年至少对非阳配偶 固定性伴进行一次检测 提供转介服务 每次随访需填写 个案随访表 并进行网络直报 随访管理工作标准化流程单 1 登录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统 了解辖区感染者 病人情况新报告转入需要随访的感染者 病人信息 随访管理工作标准化流程单 2 完成随访 提供随访干预 咨询 提供CD4检测 提供配偶 固定性伴检测 提供结核病筛查 逐项填写并核实随访表 登录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统 上报个案随访表 随访管理工作标准化流程单 3 转介服务本地服务平台 HIV AIDS同意并在医学转介卡上签字 与拟转介单位随访协调员联系 按需求提供HIV AIDS资料及档案 抗病毒治疗机构 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 结核治疗机构 机会性感染治疗机构 母婴阻断机构 针具交换点 性病治疗机构 保存转介卡底联 转介成功后从服务平台收回转介卡回执联 随访管理工作标准化流程单 流出本地 HIV AIDS同意在流入地接受随访并在转介通知单上签字 与流入地随访单位联系 将转介通知单邮寄或传真至流入地随访责任人 流入地随访单位通过邮寄或传真返回接受通知单 变更现住址 向流入地随访单位提供流出HIV AIDS资料及档案 注意保密 随访管理工作标准化流程单 4 归档感染者 病人随访管理资料 建立一人一档 将纸质个案随访表 CD4检测单 配偶检测单 转介单等归档 既往报告病例随访管理流程图 38 首次随访 个案流调 一 随访要求1 负责单位和人员2 完成时间3 随访方式 二 随访内容1 咨询2 信息收集 随访要求 1 负责单位和人员感染者和病人的首次随访由报告地的随访执行单位负责完成 随访责任人由随访执行单位指定的专职人员担任 2 完成时间结合阳性告知工作完成首次随访 网络直报病例后10个工作日内将随访信息上报至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 如果发现异地病人在首次随访时已离开当地 报告地的随访执行单位负责通知现住址所在地的随访执行单位协助完成 并按时网络直报 3 方式原则上首次随访 随访人员要与感染者或病人本人进行面对面的随访 如感染者或病人为未成年人 可以与其监护人进行随访 如感染者或病人死亡可以与其家属进行随访 随访内容 1 咨询 1 医学咨询 了解身体状况 告知未来可能出现的症状等 给予必要的医学指导 帮助感染者 病人正确认识艾滋病 树立生活的信心 2 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 建立安全行为习惯 包括杜绝无保护性行为 不注射毒品等 特别是单阳家庭 说明保护配偶免于感染对于保护家庭的重要意义 对注射毒品者提供美沙酮治疗相关信息咨询 并提供转介 提供当地针具交换信息 3 政策信息咨询 艾滋病防治相关政策 包括免费提供抗病毒治疗药物 免费提供母婴阻断药物 定期提供随访咨询 免费提供CD4检测 单阳家庭配偶定期提供免费HIV抗体检测等 强调故意传播艾滋病将承担的法律责任 2 信息收集 1 核对信息在对报告的感染者或病人进行首次随访时 需要注意核实 传染病报告卡 及 艾滋病性病附卡 信息 尤其要注意核实患者姓名 性别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 现住地址 疾病名称 接触史 传播途径等信息填报是否准确 发现信息有误 现住址发生改变时 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 同时保留纸质痕迹资料 并通过网络记录病例个案相关变更信息 2 收集信息 3 录入信息 订正信息 在对报告的感染者或病人进行首次随访或后续随访时 发现 传染病报告卡 信息有误 诊断状态发生变更 现住址变更时 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 并通过网络记录病例个案相关变更信息 订正信息 1 错误信息订正年龄与职业 传播途径 采血浆 输血 血制品 母婴传播 等逻辑关系如10岁以下性途径 吸毒途径职业暴露的报告 艾滋病职业暴露鉴定的相关要求 订正信息 2 现住址订正在首次流调或随访过程中发现病例现住址改变时 需要订正 直接查询到该病例 利用 订正 功能将该病例的传染病报告卡中的 现住详细地址 进行修改通过添加随访表 在随访表的 现住址 填写更新的地址 将自动更新传染病报告卡中的现住址信息 推荐使用 如果不知道病例去向地的详细地址 不能订正 现住详细地址 将病人转出 3 病程阶段订正 HIVAIDS须通过添加随访表的相应信息实现 不得修改该病例的 传染病报告卡 4 病程阶段订正 AIDS改为HIV如果网络报告时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错报为艾滋病病人 目前网络报告系统不允许从艾滋病病人订正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需要将该情况说明书面报告给省级疾控部门核准后 进行订正 AIDS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后情况好转 CD4上升 不得将病程阶段修改为 HIV 订正信息 三 死亡报告 进行首次随访或后续随访时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死亡 须及时进行死亡报告 感染者或病人发生死亡 无论是否是由于艾滋病导致死亡均须报告 在进行病例死亡报告时 均须在随访表中填写死亡日期 主要死因 死亡地点 死亡信息来源等相关信息 填写后的死亡日期将在传染病报告卡中自动更新 新确认的感染者或病人在检测前发生死亡 确认试验日期可以用本次采血日期 死亡分类填写 死因分类主要分为 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 艾滋病无关死亡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毒副反应 及 无法判定 4大类 按法定死因确定机构或部门 如医院 公安部门等 确定的死亡原因填写 如无上述依据 按随访时向病例亲属或知情人等了解死亡相关信息填写 只有在传染病报告卡的疾病名称或个案随访表的病程阶段为艾滋病状态时 依据死因判断标准为 艾滋病相关死亡 才能报告 艾滋病相关死亡 四 质量控制与管理 一 审核 二 查重 三 补报 审核 1 审核时限 上报24小时内完成 2 审核内容 1 是否符合报告标准须根据病例的确认 替代策略 核酸 报告单 并结合病例的流行病学史 判定是否符合报告标准 2 核对信息的真实性和逻辑性尤其是核实患者姓名 性别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 现住地址 疾病名称 接触史 传播途径等信息填报是否真实准确 注意填报信息的逻辑性 查重 查重时限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人员 须每个工作日对病例进行查重 查重方式进入 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 在HIV AIDS病例报告模块的浏览状态下 用 查重 功能 选择 姓名 和 身份证号 为查重条件进行病例查重 有两张或两张以上的姓名和身份证号均相同的病例报告卡的病例即为重报病例 后报告的 传染病报告卡 即为重卡 重卡的删除与恢复 发现重复病例应及时与其相关现住址管理单位核实 确认为重复病例后 按照 先报保留 补全资料 删除后报 的原则 对后报告的 传染病报告卡 进行删除 如果信息不一致 要注意更新先报告卡的个案信息 确保该卡信息完整准确 再删除后报告卡 删除后报告卡时 请注明删除原因 重卡 并填写先报告卡的卡片ID 对于能确定现住址在本地区 正在随访管理及治疗的病例 不管先报后报 都应主动要求重复对方将现住址转过来 补全信息后删除后报病例 重卡只能由原报告单位 报告地或现住址所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删除 已完成报告的病例 在删除时不能物理删除 仅仅是进行了删除标记 不纳入统计 若发现确为误删 可以进行恢复 病例恢复可由该病例的原删除单位 报告地或现住址所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恢复 补报 各级疾控中心每月从确证实验室获得核查期间内的所有阳性HIV抗体确证检测报告单或确证试验记录 查看是否上报至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 如发现本辖区内漏报病例 应及时与责任直报单位核实后进行网络直报补报 五 信息统计与上报 艾滋病病例报告统计根据统计目的不同 可以分别按现住址 报告地和户籍地统计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 当目的在于了解艾滋病疫情情况 了解艾滋病随访 干预 治疗等工作开展情况时 按照现住址统计 当目的在于了解艾滋病疫情报告工作 病例发现工作等情况时 按照报告地统计 当目的在于了解民政救助等工作情况时 按照户籍地统计 六 信息安全管理 一 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使用专网或虚拟专网进行网络报告 并逐步覆盖辖区内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二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辖区内信息系统用户与权限的管理维护 制定相应的制度 加强对信息系统帐号的安全管理 责任报告单位应当建立痕迹管理制度 任何建立 修改和访问的用户都应通过严格的电子认证实名身份鉴别和授权控制 做到其行为可管理 可控制 可追溯 三 信息系统使用人员未经许可 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 发现帐号 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 应立即采取措施 更改密码 同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四 艾滋病信息报告 管理 使用部门和个人应建立数据使用的登记和审核制度 不得利用艾滋病数据从事危害国家安全 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不得对外泄露艾滋病病人的个人隐私信息资料 七 病例报告主要问题 报告问题报卡问题传播途径误报 2020 3 14 57 报告问题 个别地区误将HIV误报为AIDS 个案随访表缺乏CD4细胞检测结果或艾滋病指征性疾病支持 2020 3 14 58 报卡质量问题 错项 姓名 身份证号 传播途径等误报 漏项 身份证号 非婚异性性接触史 母婴传播病例阳性母亲ID号等未填 逻辑错误 艾滋病 无CD4检测或临床表现结果支持 既往采血浆及输血 血制品无相关证明材料 18个月以下儿童确证方式非核酸检测等 2020 3 14 59 传播途径误报 既往采血浆及输血 血制品 无相关证明材料 采血浆 必要条件 1980年及以前出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