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法制史第一章夏商朝代-司法制度夏代的监狱:据传在舜时,刑官皋(go)陶曾建造监狱-“皋陶造狱”俗称:“夏台”或“均台”商代的司法制度司法机关与审判活动 司法审判:传说影响最大的为“神兽断狱”说。舜位时,皋陶任“士”,即法官,执掌刑法,是中国古代第一位法官。“敬鬼神,畏法令也”,商代统治者神权法思想浓厚监狱 名称:“羑(yu)里”即“牖里”。监狱的形象的“字”:圉(y)、囚第二章西周时期-司法制度主要司法机关 特点:周王掌握最高司法审判权,还没有出现专职司法官。西周早期“三有司”:司徒、司马、司空,司政不分;中晚期出现“司寇”,是司空的兼官,并未独立主要诉讼制度 诉讼程序:1、起诉-向官府提诉,交诉讼费 2、审理-“五听”审法: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 3、判决-要用法律依据或依据判例监狱制度 最著名的是所谓的“圜(yun)土”之制,建成圆形土墙,将人囚禁在内第三章春秋战国-司法制度春秋时期 司法权下移至诸侯,各诸侯国的司法组织名称不一:卫国、虞国设有“司寇”;宋国“大司寇”、“小司寇”;楚国“司败”晋国“尉氏”。特点:霸主代替了昔日周天子的地位,并且审理各诸侯国争诉讼案件战国时期 司法审判权相继由新兴地主阶级掌握。各诸侯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司法组织。除各国君有最高审判权外,还在中央设专门的司法机构:秦国设有-廷尉,楚国-廷理,齐国-大理,魏国-司寇。地方司法审判权由郡县行政长官兼理。审判过程的记录称“爰(yun)书”第四章秦代-司法制度司法机关 最高司法审判机关:“廷尉”,(最高司法审判权还是在皇帝手中)。廷尉的主要任务:一是负责审理由皇帝审理的案件,二是审理地方移送的重大和疑难案件。秦始皇“昼断狱,夜理书”,说明皇帝兼理司法的封建司法体制在秦代已确立。地方司法审判由郡守、县令或县长兼理,显示了行政权与司法权不分的制度特色。郡的专职司法官叫“决曹掾(yun)”,最终决定权在郡守那里主要诉讼制度 依据诉讼主体的地位可划分两种:一是官吏代表官府对犯罪提起诉讼(相当于今天的公诉);一是当事人直接对犯罪起诉(自诉)。 秦律有“公室告”(即控告主体对家庭外的犯罪控告)和“非公室告”(对家庭内部的,此种控告,官府不予受理)之分。 审判程序:首先,听口供,并笔录,受理者各自陈述 -其次,就受审者自相矛盾处讯问,记录辩词-对多次改变口供、态度不老实的施以刑讯。审讯完后判决,并宣读判决书(“读鞫(j)”),若认罪服法,则执行;若其喊冤,可提出再审的请求(“乞鞫”)监察制度及其影响 中央监察机关:御史台。(西周时御史的职责是掌管文书,秦时御史成为纠察百官的最高监察官吏)。御史之长:御史大夫;其下设御史中丞-掌管朝廷图书,监察朝廷违法官员。在地方负责监察的官员:监御史(隶属御史台,不是地方官)-察举各地的违法事宜第五章汉代-司法制度主要司法机关 中央审判机构组成:皇帝、丞相、御史大夫和廷尉,皇帝有最高审判权和最后裁决权。 西汉初丞相和御史大夫曾有审判权;廷尉在两汉一直是中央的司法审判长官,职责是审理刑狱-一方面审理皇帝制诏的案子,另一方面审理地方上送审的疑难案件。 地方司法机关是郡、县二级,郡守、县令兼理司法。郡设决曹掾,是专职的司法官吏,但最终由郡守裁决。司法长官(低到高):县令(地方基层)-决曹掾(郡)-州(郡之上,地方)-廷尉(中央)诉讼制度 1、告劾 即起诉,包括两个方面:“自诉”和“公诉”。一般要逐级告劾,但蒙受冤狱,也可越级上书中央司法机关申冤,这叫“诣阙上书”。出现越诉行为一是地方司法机关判案不公;二是地方官吏互相推诿,不负责任;三是被告人权高位重或案情重大。诣阙上书制度的确立,对纠正地方司法不公、减少冤假错案、缓和社会矛盾等有一定积极意义。 2、逮捕 官府接到告劾后,对被告进行逮捕。对象是平民的犯罪者,被告发即刻逮捕;对贵族官员,若要逮捕要先奏请皇上,即所谓“有罪先请”。 汉统治者大力提倡以德从事调解而达到息讼的目的。 3、鞫狱 即进行审讯和判决。司法官对被告宣读判词,叫“读鞫”;若被告对判决不服,请求复审,叫“乞鞫”。 4、覆案 又称“覆治”、“覆考”,均指复审案件而言。覆案乃秦制,汉代接承。汉代中央机关接到不服判决的上书后,成立专案组对该案进行复查。春秋决狱 “春秋决狱”是指用儒家经典春秋中所体现的道德精神指导司法审判,反映了儒家伦理思想对汉代司法领域的渗透。“春秋决狱”主要代表人物是董仲舒。 春秋经义的主要内容是亲属相隐、尊敬尊长、原心定罪(最为重要的内容,汉儒把它当成司法审判的基本原则)。秋冬行刑 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人提出了“赏以春夏,刑以秋冬”的主张。战国时的黄帝内经是道家黄老学派的代表作,主张“春夏为德,秋冬为刑,先德后刑以养生”,并认为“先德后刑,顺于天”。董仲舒也提出“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录囚制度 “录囚”指上级司法机关对在押囚犯的复核审录,以检查下级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审判是否有失公正,并纠正冤假错案。 意义:平凡一些冤假错案,有利于提高地方司法官明法慎刑的自觉性,改善司法状况,并对后世的司法实践产生了积极地影响。监察制度的发展 西汉初,中央监察权:御史大夫;西汉末,御史台为中央监察机关,长官:御史中丞;汉武帝时中央监察官:司隶校尉,与御史中丞、尚书称“三独坐”。 对地方的监察:汉初设丞相史,汉武帝设刺史第六章三国两晋南北朝-司法制度(一)司法机关的沿革与变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基本承袭汉制,在此基础上也有发展。中央审判机关仍为廷尉(仅孙吴称大理,北周称大司寇)。 魏明帝时在廷尉下设“律博士”,负责教授法律知识以提高司法官吏的专业素质和审判水平。北齐改廷尉称为大理寺,并增加了属吏,律博士一增到四人,规模扩大。 尚书台下有专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事务兼理刑狱的机构,长官称:尚书-统领下属“六曹”。中央行政机关兼理司法事务制度日趋完善。 地方,司政合一,随着中央司法权的加强,地方的逐步受到限制。(二)诉讼制度的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诉讼制度一方面继承秦汉司法成果上有发展,另一方面统治者为在分裂动乱中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统治秩序,缓和阶级矛盾又建立一些新制度,这对隋唐以至后代司法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影响。 1、死刑奏报制度的建立 中央对司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2MM格法玻璃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过滤槽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木材采购合同协议范本下载
- 2025至2030年中国组合螺钉旋具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碾米设备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位器式位移传感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消防腰斧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新建轻质砖墙体施工方案
- 齐河简易轻钢房施工方案
- 梁平酒店铝单板施工方案
- 新时代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XX社区为例
- 《西方经济学》说课
- 安标受控件采购管理制度
- 《针灸神奇作用》课件
- 美国医疗的社会变迁
- 亚低温的治疗与护理
- 2023全新混凝土罐车运输安全协议
- 防高坠自查自纠台账
- 市政工程消耗量定额 zya1-31-2015
- 汽车托管租赁合同
- 国家开放大学《土木工程力学(本)》形考作业1-5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