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第三章自然灾害与环境 课时2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学习目标定位1 能列举我国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和川滇地震滑坡 泥石流多发区的灾害类型 2 学会分析我国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和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主要灾害的成因 自主学习区 互动探究区 内容索引 自我检测区 自主学习区 一 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1 位置 黄土高原区地处 地区 2 环境特点 本区东部 南部为我国重要的 区 西北部为 交错地区 从东南至西北 自然环境由半湿润地区向 地区递变 过渡地带 的气候和盆地边缘的活动断层与本区自然灾害的发生密切相关 3 主要的自然灾害 水土流失 由于黄土 大部分地方植被稀少 黄土裸露 加之暴雨较多 冲刷强烈 容易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 由水土流失引起的 是本区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 此外 滑坡 病虫害及地震等也是本区重要的自然灾害 黄河中游 农业 农牧 半干旱 干旱 不稳定 干旱 质地疏松 干旱 暴雨 1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何有利影响 2 人为因素是如何影响地质灾害的 思考 答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造成黄河含沙量大 在黄河入海口处淤积 形成黄河三角洲 从而增加土地面积 答案 答案人为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严重 一方面是因人类的过度开发使一些坡地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现象加剧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泥石流经常发生区域的人口和财产不断增加 导致了地质灾情日益严重 二 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1 位置 本区位于 的东南边缘 2 滑坡 泥石流多发原因 大部分地区山高谷深 东南部多 深谷和盆地 本区降水 由于植被破坏严重 降雨引起的 泥石流规模大 活动频繁 3 地震多发原因 本区地震活动 频度高 危害大 地处我国的南北地震带和 带上 构造运动活跃 青藏高原 高原 滑坡 丰沛 强度大 青藏高原边缘地震 3 试解释我国西南地区暴雨 滑坡 泥石流分布的区域相关性 答案我国西南地区水源充足 降水丰沛 多暴雨 西南多山地 地形复杂 构造活跃 地表不稳 暴雨使岩体疏松 在重力作用下下滑 极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滑坡 泥石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它们发生的时间规律与西南地区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 因此在同一个地区 暴雨可以引发滑坡 泥石流 形成灾害链 答案 思考 互动探究区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结合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点一黄土高原灾害多发的原因 1 图示主要是 灾害多发区 2 本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3 该区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干旱 水土流失 暴雨 滑坡 病虫害及地震等 答案 答案过渡地带不稳定的气候和盆地边缘的活动断层 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灾害多发的原因 小老树是指树龄虽小 但长势已经显著衰弱的树 具体表现为树体小 短枝多 枝细弱 叶片小 落叶早 果实小等 读下图 完成 1 2 题 1 图示小老树主要分布于a 内蒙古高原b 华北平原c 黄土高原d 河西走廊 答案 2 造成小老树现象的原因 主要是a 土壤贫瘠b 气候不适c 地形崎岖d 河流过少 解析从图中可知 小老树的分布区比较集中于黄土高原 一般在湿润地区对应的植被是森林 而在半干旱地区树木的成长是困难的 往往形成低矮的小老树 从另一个角度讲 气候是影响植被生长的第一环境要素 解析 答案 读右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从图中可以看出 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 在川 滇 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 滑坡 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 导致这三种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 探究点二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现代地壳活动强烈 地震频发 震级高 由于地壳活动强烈 山体中断裂发育 岩石破碎 风化严重 干湿季分明 暴雨集中 2 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 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 由于人类对植被破坏会导致地质灾害日趋频繁 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会造成 地质灾害 的发生 3 当今世界 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增高的原因有 泥石流 滑坡 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 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破坏日益严重 答案 做好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 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 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实施一些预防措施等 4 如何做好地质灾害的防御 答案 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最为集中的原因西南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 其中川 滇是地震 滑坡和泥石流最为严重的省区 成因上可分为两大方面 1 自然原因 地质条件上 地处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震带上 构造运动强烈 多地震 容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地貌上 类型多变 地势起伏大 大斜坡多 易发生滑坡 气候上 受西南季风及地形影响 降水丰富 多暴雨 久雨天气 极易发生泥石流 2 人为原因主要包括 开垦 开矿 开发山区造成严重的植被破坏 建筑物 人口 财产等趋于密集 建设者的防范意识和防范措施不到位 读 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 完成 1 2 题 1 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 不合理的是a 位于板块交界处 现代地壳活跃b 地形复杂 山体坡度大c 干湿季分明 暴雨集中d 温差较大 岩石破碎 答案 解析西南地区纬度较低 气候湿润 温差较小 解析 2 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例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a 地震b 泥石流c 洪涝d 塌方 答案 解析破坏植被 使地表稳定性下降 易诱发泥石流灾害 解析 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 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区 滑坡 泥石流多发的原因 地震多发的原因 位置 主要灾害类型 灾害多发的环境原因 位置 自我检测区 3 1 2 3 4 5 1 我国四大高原中 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 云贵高原b 黄土高原c 青藏高原d 内蒙古高原 解析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答案 解析 2 下列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发生原因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a 地形破碎 坡陡沟深b 土质疏松 植被稀少c 长期人为不合理地利用土地与资源开发d 全年降水丰富 且时间分布均匀 解析黄土高原降水总量少 但降水集中在夏季 且多暴雨 对地面冲刷强烈 容易引起水土流失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3 我国是多灾害的国家 下列地区中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频发的是a 内蒙古高原b 云贵高原c 山东丘陵d 华北平原 答案 解析 解析云贵高原地势崎岖 气候干湿季分明 暴雨多 又处于板块挤压碰撞地带 地壳运动活跃 岩石破碎 故崩塌 滑坡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都比较多 1 2 3 4 5 答案 解析 4 下列关于川滇地区的说法 正确的是a 该区山高谷深 全部属于青藏高原的一部分b 该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是地质灾害c 该区受东南季风影响大 降水丰富d 该区的泥石流容易引发地震等灾害 解析川滇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是地震 滑坡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 2 3 4 5 1 2 3 4 5 5 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我国2014年6月29日20时到6月30日20时的全国降水量分布图 部分地区出现了日降水量超过50mm的暴雨天气 中央气象局根据降雨量发布了地质灾害预警 注 预警级数越高 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越大 1 2 3 4 5 1 简述本次地质灾害预警地区的分布特征 答案分布特征 都分布在日降水量大的地区 降水量大且集中的地区 都分布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 地形崎岖的地区 分布较分散 或都分布在30 n以南或分布在具体位置如云南西北部 西藏东南部 浙江西南部等 答案 解析 解析读图 本次地质灾害预警地区都分布在日降水量大的地区 一般是降水量大且集中的地区 都分布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 容易形成洪水灾害 分布较分散 主要分布在30 n以南地区 如云南西北部 西藏东南部 浙江西南部等 解析a地的等级高于b地的原因 读图 a地位于横断山区 山高谷深 地势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职业经理人行业趋势分析技巧试题及答案
- 营养教育在学校的重要性与实践方法试题及答案
- 考前准备2024西医临床考题及答案
- 空气科学考试题及答案
- 知识产权重大案例分析的考试试题及答案
- 期末解刨学试题及答案
- 药品流通渠道管理试题及答案
- 水库移民面试题及答案
- 图书管理员文化传承与发展试题及答案
- 西医临床知识运用试题及答案总结
- 2024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物理试题和答案
- 新版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题库
- 内蒙古建筑图集 DBJ-T 03-76-2018 自保温砌块建筑构造图集
- 企业规范化管理与标准化建设
- 物流营销与客户关系 习题答案 张广敬
- CHT 8023-2011 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处理技术规范
-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
- 幼儿园中班韵律《阿凡提寻宝记》课件
- 海面之下:海洋生物形态图鉴
- 手卫生与无菌操作
- 质量经理能力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