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七下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例分析.doc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七下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例分析.doc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七下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例分析.doc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七下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例分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6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例分析 一、学情分析七年级教材的课外古诗词都是好诗,却令教师和学生均感到棘手。因为古诗词的语言简练、诗的形象抽象和诗的意境优美,而且诗歌在表达的主题和感情上往往显得丰富而含蓄。初一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对语言文字的鉴赏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对古诗词诗的语言句子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因而常会导致对诗歌的主题意思、主题和感情的把握不准确。语文教师如何在这一新辟的领域贯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一教学目标,教学中怎样去实施能力培养,历来也是一个难点。种种原因造成了课外古诗词成为“教还是不教”的困局。二、教材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段七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词共8课,第六单元课外篇目有泊秦淮、贾生、过松原晨炊漆公店、约客。泊秦淮杜牧(803年约852年)唐代著名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作者档案年文馆校书郎。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杜樊川”。后人因称他才华横溢,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写作背景种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说,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后庭花曲。贾生: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这首诗作于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的时候。诗人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故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更被外放做官。作者途经松原时,见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 群了这首诗。约客:前两句交代了当时的环境和季节时令。“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描绘了一幅江南夏雨图。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诗歌赏析后两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三、设计思路传统的诗歌教学方法侧重于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在传承的基础上力求走出一条新路。从基础的诵读入手,整体把握诗歌表达的内容,根据语文美育的审美心理过程,采用审美激趣、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想象四步教学法进行教学。结合最大的教学亮点 画诗互动的教学策略,本模块现代诗的教学大体遵循的思路为:以画激趣 以读入境 以品会意 以画怡情。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的目标积累字词、不断丰富语言材料的知识与能力。 朗读的知识与能力。积累名句的知识与能力。 感悟和运用语言、丰富并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积累一些诗歌常识,了解一批着名诗人及其代表作。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激发学习现代诗的兴趣,树立学好现代诗的信心。整体感知内容,对全诗主旨、结构、语言作概貌式粗线条般的认识,不涉及局部作细节分析。研讨赏析体验。这一步是能否完成一首诗歌主要教学任务的关键,必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拓展延伸反思,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用绘画的形式丰富诗歌的意象、意境,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陶冶情操。这一步重在训练学生创新能力,让他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文学到生活、由鉴赏到创作,以此实现学习活动的升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热爱生命,热爱自然,尊重善待他人,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五、教学策略1.加强朗读训练。朗读是加深对诗歌意思和感情的体会,并直接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重视“读一读,写一写” “读一读,写一写”,是识字和写字,读音要准确,写字要规范,还要练习书法。“读一读,写一写”,又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可以不断丰富语言。2.整体把握诗歌表达的主要内容与感情。这些诗歌主题相当集中、明确是它们的共同特点。 通过整体把握理解诗歌表达的主要内容与感情,防止理解上出现的偏差,真正达到欣赏诗歌的目的。3.品味语言。诗歌语言新颖、凝练,不拘泥于通用的语法规范、逻辑结构,写景抒情能直入人心。尤其是初一级阶段,学生还较难体会到语言的精妙之处4.发挥想象力,调动形象思维。诗中的世界已不同于实际生活中的客观世界,它们总是要经过诗人有意无意的“改造”,并投上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中的感情色彩。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用画的形式还原出诗歌的意象、意境,进入诗中的世界,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陶冶情操。 六、教学反思课后,我们全组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认真的评议和研讨。大家普遍感到,本节课抓住了古代诗歌鉴赏的牛鼻子一一语言。通过对语言的品味,带动了对古代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怍者观点态度等内容的鉴赏,几乎涵盖了古诗鉴赏的各个要素与环节,可渭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的课删繁就简,重点突出。教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筛选、整理与加工,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创造性。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所有内容都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与激发下自我体会、自我揣摩、自我感悟出来的。 教者自己也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形成了这样几点认识: 一、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由于所涉及的语言因素较多,所以只能采取重点突破的方法,“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这样,一些常见的有关知识,就不再作为教学的内容。 二、本节课的教学,虽然接触的是形象化的诗歌语言,但由于学生相关知识与能力的欠缺,所以,真正在课堂实施时,难免走上抽象、空洞分析的道路。这需要教者因材施教,点拨引导,深入浅出,化难为易,以求教学效率的优化。本节课之所以受到学生的欢迎,得益于此。三、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