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协作过程基础的经济学理论分析.doc_第1页
社会协作过程基础的经济学理论分析.doc_第2页
社会协作过程基础的经济学理论分析.doc_第3页
社会协作过程基础的经济学理论分析.doc_第4页
社会协作过程基础的经济学理论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协作过程基础的经济学理论分析文献综述随着16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发展,在17世纪形成的古典经济学中,亚当斯密提出由于人追逐利益的天性和理性的行为使得社会运作井然有序,并且在这一过程当中,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19世纪,马歇尔开创的新古典经济学派提出用均衡价格论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价值论,捍卫自由放任的经济形式。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政府干预的机制流行,认为只有政府通过收入分配政策才能刺激有效需求从而达到充分就业。三种经济理论分别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着主导角色,但同时也不断地出现经济危机等问题。怎样的机制才能更有效地使社会经济发展一直是经济学家们争论的焦点。因此,了解和借鉴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对今后的经济运行机制设计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一、 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流派回顾西方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的西欧,过去的三四百年间,西方主流的经济学理论经历了不断的发展、更新和完善,各主要流派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立场对经济理论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性质、不同内容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种流派:(一)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经济学之父” 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简称国富论)提出与当时公认流行的观点不同的观点,在斯密生活的时代,人们认为是统治者精心策划,才能避免社会混乱和贫困。而斯密认为在井然有序的经济社会生活中,我们享受着各种商品和服务,这种社会协作不是靠着政府的力量,而是由于人本身利己逐利的天性和理性的行为才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协作关系。在国富论前三章中,斯密通过大量的举例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人都存在利己心,因为利己出现了物物交换,逐渐形成劳动分工,劳动分工使人类的禀赋差异变得更有用,劳动分工所带来的熟练程度的提高、时间的节约和机械的发明导致了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在治理很好的社会中出现普遍富裕。交换、劳动分工等这些现象的形成背后是基于人性的利己心和理性经济人的行为假设。“所有的社会现象均源自于个体的行为和互动,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基于他们的额外收益和成本进行选择”1。因为资源的稀缺性,理性的经济人个体会在他们的目标和计划之间权衡取舍,不断优化,同时给他们带来多种选择,不断变动的净收益,使得不同个体之间可以相互协作。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同时,阐述了他对政府职能的观点,他主张自由经济,但并非无政府主义,只是政府不能干预的经济运行,政府的职能只是通过建立法律框架和游戏规则来保障经济的自由运行。(二)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在198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中对其新古典经济学核心学说价格均衡理论进行了论证和引申,取代了古典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他认为,市场价格取决于供给需求双方力量的均衡,当供求双方力量同时起作用并达到均衡时的商品价格即为市场价格。同时,他独自开创了边际效用理论,效用实际上是对人性中的欲望和需求的间接衡量,因为不能直接衡量欲望,所以只能通过欲望引起的外部现象进行衡量。除了效用,马歇尔还引入了需求弹性、消费者剩余等等可以用以量化和计算的概念,强调边际模型、局部静态均衡模型的使用,不仅由消费者的边际效用推导出了需求曲线,还由生产成本推导出了生产者的供给曲线。(三)凯恩斯为代表的凯恩斯主义与古典经济学家和新古典经济学家不同,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反对完全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凯恩斯在其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中提出建立在三个基本假设的古典学派的就业理论无法包括全部的失业情形。这三个基本假设“一是实际工资等于现行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二是严格意义上说,不存在非自愿性失业,三是在产量和就业量处于任何水平的情况下,总需求价格总是等于总供给价格的”2。凯恩斯认为,在有效需求处于一定水平时,非自愿性失业是存在的;而且单纯的价格机制无法解决失业问题。凯恩斯的就业理论是基于他所创的有效需求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超过商品的供给,资本家会增加雇用工人,扩大生产;反之。因此就业量取决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点,因为在短期内,产量变动不大,所以总供给是基本稳定的,所以就业量实际就取决于总需求,这个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凯恩斯进一步提出,仅靠自由放任的经济机制无法增加有效需求,只有依靠政府的强行干预,通过收入分配政策才能刺激有效需求从而达到充分就业。二、 对各流派经济理论的评价及个人观点(一)古典经济学派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的前提是对人性中的利己心的分析,并认为利己心指导人类的行为,人们在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以后作出选择,当每一个人都这样做的时候,反而达到了很意外的井然有序的社会协作,并且增加了社会利益。利己心导致了交换、分工、专业化生产从而导致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社会变得富裕。亚当斯密认为自由放任的市场机制有着“看不见的手”可以使整个社会达到均衡,“虽然斯密本人未作说明,但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基本意思恐怕是指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每个经济人的行动都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他们的行为受到利益的驱动和指挥,这样做时,却达到了一个他本意要达到的目的,即社会的利益”3。但后来的事实很清楚地告诉我们,自由放任的市场机制存在着“竞争失灵、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失灵、不完全市场、失业”4等六种市场失灵,使得市场的效率降低,更为严重的是导致像1929年至1933年的大萧条。亚当斯密的理论看似很完美,基于人性的分析也是很有逻辑,但自由放任的市场机制出现的种种问题很大程度是因为将政府排除在经济运作外5,还是跟人性中的利己心的局限有关系?(二)新古典经济学派马歇尔所开创的新古典经济学派实际是对斯密的古典经济学理论数量化的科学,用各种指标和数量模型解释了古典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在经济学原理的开篇说道,“经济学既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6,马歇尔继承了边沁(Jeremy Bentham)的“苦乐主义”,确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行为的动机,包括追求满足的动力和避免牺牲的阻力,并用货币衡量动机所带来的结果,从而间接地衡量动机的大小。通过“均衡”的概念,马歇尔论证了自由放任、完全竞争的经济机制是最有效的经济机制,“看不见的手”能够实现要素和产品最有效的配置。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没有关于价值的论证,他的理论和古典经济学派的最大一点差异在于此,意味着他的理论没有涉及价值本质和起源的探讨,而只是单纯地研究流通领域的数量关系。马歇尔是古典经济理论的集大成者,并没有革命性地开创全新的思想体系,他的核心是证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机制是一种最合理的机制,它可以自动地保持均衡。他将经济学从古典经济学时期中的“政治经济学”发展成了新古典经济学中“经济学”,真正地成为了一门类似于物理学的自然科学。(三)凯恩斯主义凯恩斯背离了传统经济学分析的思维方式,认为自由放任的经济机制无法解决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而商品总需求,即有效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通过政府的干预可以增加社会的有效需求,增加就业,从而使经济增长。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使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的美国得到了经济复苏,同时也为战后各国所采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增长,增加了就业,但在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的滞涨同样使这些国家陷入了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是革命性的理论,几乎颠覆了传统经济学的理论思维方式“把注意力集中在厂商和居民中的单个经济决策上,凯恩斯把分析的重点放在诸如投资和工资等总量的相互关系上”7。但后期出现的经济危机说明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是存在缺陷并且一味地遵循最终会使经济陷入恶性循环。很明显,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是在特定的历史经济背景下产生的,对于解决经济危机是有帮助的,但它好像不完全适用于复苏过程或者复苏以后的经济体。参考文献1保罗海恩(Paul Heyne)等.经济学的思维方式(The Economic Way of Thinking)2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3保罗海恩(Paul Heyne)等.经济学的思维方式(The Economic Way of Thinking)4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公共部门经济学(Economics of the Public Sector)5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经济论述中的模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