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副词“再” 与泰语副词“---”“----”对比研究.doc_第1页
汉语副词“再” 与泰语副词“---”“----”对比研究.doc_第2页
汉语副词“再” 与泰语副词“---”“----”对比研究.doc_第3页
汉语副词“再” 与泰语副词“---”“----”对比研究.doc_第4页
汉语副词“再” 与泰语副词“---”“----”对比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语副词“再” 与泰语副词“?”“?”对比研究 【摘 要】文章立足于汉泰语言事实,将汉语副词“再”与泰语副词“?”、“?”的语义和句法功能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析汉语副词“再”与泰语副词“?”“?”在构建句法结构时展现的功能的异同,包括使用条件的限制、语法意义的差别等。总体而言,汉语副词“再”与泰语副词“?”、“?”之间的差异要大于它们之间的共性,因为它们本身所属语言不同,具体表现在各自语言当中的布局或者承担的功能也不尽相同。 【关键词】副词;再;? ? ;对比 在汉语中,副词“再”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在构建短语、组建句子时,“再”出现的频率都很高,而且语义非常丰富,用法也比较多样;而在泰语中与之相对应的副词“?”“?”也同样也在其语言中占有一席之地。朱德熙先生曾经指出,特点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够显现出来,如果没有什么比较也没有什么特点可言。汉泰副词的研究源远流长,但是大多属于本体研究,缺乏进行跨语言之间的对比性的研究。因此,本文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汉语副词“再”与泰语副词“?”“?”的语义、语法结构的特点,主要从义项归纳、使用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便能够区分它们在语义和句法功能等方面的共性和差异。 一、汉语副词“再”和泰语副词“?”“?”的语义对比 (一)汉语副词“再”和泰语副词“?”的语义对比 汉语副词“再”在句子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再”的义项也很丰富,吕叔湘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将“再”的义项归纳为: (1)表示一个动作(或一种状态)重复或继续,多指未实现的或经常性的动作。以下此义项称为“再1”。如: 例1:我们必须要努力、努力再努力。 (2)表示一个动作将要在某一情况下出现。以下此义项称为“再2”。如: 例2:明天再去吧,今天先把要用的资料看一看。 例3:先把这个事情问清楚,然后再做出处理决定。 (3)表示程度增加。以下此义项称为“再3”。如: 例4:还可以画得比这个再漂亮些。 例5:把友谊长存比作松树常青,是再恰当不过了。 (4)和否定词合用表示动作不重复或不继续下去。以下此义项称为“再4”。如: 例6:她决定再也不去那家花店了。 (5)另外,又。以下此义项称为“再5”。如: 例7:我校就此事再一次发表声明。 例8:只有这个办法能解决问题,此外再没有别的办法了。 泰语中副词“?”的使用频率同样也很高,在苏维.希兰亚甘(? ?)的泰语词典(?)中将副词“?”的义项归纳为: (1)?,继续。以下此义项称为“?1”。如: 例9:我还想再做这件事。 ? (我 想 做 事 这再) (2)?,重复,反复。以下此义项称为“?2”。如: 例10:请再唱一次这首歌给我们听。 ? (请 唱 歌 这给我们听再次一) (3)?,增加。以下此义项称为“?3”。例如: 例11:这幅画再画大一点儿好吗?我看不见。 ? ? (画 幅 这画 大 再 点可以吗 我看 不见) (4)?,另,又(不同于上一次、上一回的)。以下此义项称为“?4”。例如: 例12:这是我们想解释的另外一条。 ? (这是 另 条 一 我们想 解释)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汉语副词“再”和泰语“?”划出的义项并不完全相同,“再1”与“?1”的意义基本对应,“再5”与“?2” 的意义基本对应,“再3”与“?3”的意义基本对应,“再4”与“?4”的意义基本对应,可见汉语副词“再”和泰语“?”在意义上并不完全对应,“再2”与“?”的意义并无对应项,那么“再2”的意义在泰语中应该如何作出解释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泰语副词“?”的义项。 (二)汉语副词“再”和泰语副词“?”的语义对比 泰语中副词“?”的出现频率同样也很高,在苏维.希兰亚甘(? ?)的泰语词典(?)中将副词“?”的义项归纳为:?,表示首尾呼应,表示动作是后来进行的,同时又可以分为两种: (1)再,以下此义项称为“?1”,例如: 例13:先想好了再动手干。 ? (想 好 先 了 再 动手干) (2)才,以下此义项称为“?2”,例如: 例14:他问了才说。 ? (他问 了 才 说) 通过分析泰语副词“?”的义项,我们得知,“再2”与“?1”的意义基本对应,都表示一个动作将要在某一情况下出现,是未来会发生的一种情况。 二、汉语副词“再”与泰语副词“?”“?”的句法功能对比 汉语是孤立语,形态变化较少,而在这样的语言状态下,汉语副词被看做是缺乏形态变化的典型词类,马建忠在马氏文通首次将副词的概念引入到语法研究中,而对于汉语副词的语法功能,语法学家的看法都比较一致,认为汉语副词具有纯状语性。汉语副词“再”和其他副词一样,基本用途是用作谓词性偏正结构里的修饰语状语,主要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也经常修饰具有动词性或形容词性的短语。同时,汉语副词“再”还和其他副词一样,具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不能够单独成句。如果单独从语法层面来看的话,汉语副词是绝对不能够与名词进行组合而形成名词性的短语来在语言单位中进行使用的,汉语副词“再”也是一样。 在上文中,为了方便对比研究,笔者已将“再”分为“再1”、“再2”、“再3”、“再4”和“再5”,将“?”分为“?1”、“?2”、“?3”和“?4”,同时将“?”分为“?1”和“?2”。下面就分别进行对比: (一)“表示一个动作(或一种状态)重复或继续”的“再1”与“?1”对比 “再1”要用在动词前面,而“?1”要用在动词后面,如: 例15:我喜欢这首歌,请妈妈再唱一遍。 ? ? (我喜欢 歌 这 妈妈 请 唱 再 遍 一) 例16:我想再喝一杯。 ? (我 想 喝 再 一 杯) 从句法位置上看,“再1”与“?1”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存在差异,从句法成分上看,“再1”在句子中具有唯状语性,“?1”通常用在动词后面,也是做状语,泰语的状语主要由形容词、副词、介词、动词、数量词、指示代词等语言单位来充当,而“?”在副词当中属于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充当状语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例16,我们发现,“再1”与“?1”都能和能愿动词“能、想、要、愿意、会”等连用,但是句法位置又有所不同。“再1”常常用在能愿动词和谓语动词之间,为“能愿动词+再1+谓语动词”的格式,而“?1”则是用在能愿动词和谓语动词之后,为“能愿动词+谓语动词+?1”的格式,这两个格式都表示要求或希望已经结束的行为再来一次,而且语音停顿也略有不同,在汉语中,在运用“能愿动词+再1+谓语动词”的格式时,通常是在谓语动词后有短暂的停顿,而在泰语中,在运用“能愿动词+谓语动词+?1”的格式时,通常是将谓语动词与?1分开,在其间有短暂的停顿。下面以例16划分停顿: 我想再喝/一杯。 ?/? (我 想 喝 再 一 杯) 同时,“再1”有时候也能用在能愿动词前面,如: 例17:你再想吃这种点心就不容易了。 在例17中,“再1”位于能愿动词之前,在这里,“再1”除了表示有一种重复的意义以外,还含有假设的意味,后面常用“就、都”呼应,而且无论在句中是否运用表示假设的连词,对句意的表达影响都不大。 而“?1”在与能愿动词一起出现在句中表示假设时,其句法位置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依旧以上例17进行分析: 你再想吃这种点心就不容易了。 ? ? (如果你 想 吃 点心 种这再 不是事 容易) 从例17我们可以看出,“?1”在与能愿动词一起出现在句中表示假设时,不仅仅是位于能愿动词和谓语动词之后,而且还有谓语动词所支配或关涉的对象位于谓语动词和“?1”之间,“?1”的句法位置变化较大。 (二)“表示另外,又”的“再5”与“?2”对比 含有追加和补充的意思,“再5”与“?2”都要放在数量词的前面,如: 例18:再一次感谢老师们。 ? (感谢 老师们 再 一次) “再5”和数量词位于动词前,组成状语来修饰动词,表示动作的一种状态,构成偏正结构,而“?2”则位于动词以及动词支配和关涉的宾语后,同样也是做状语,但是构成的是主从结构。 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表示“另外,又”的“?2”可以直接和名词连用,这与“再5”在句法结构和使用条件上有较大差异。从严格意义上说,汉语副词是不能直接与名词连用的,虽然随着使用条件的变化,也渐渐出现了一些程度副词、否定副词与名词直接连用的情况,但是“再”仍然不能直接和名词连用,而“?2”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有时可以直接与名词连用,尤其是在口语交际中。如: 例19:还缺几个人?? (还缺 几人) 两个人。? (再两 人) 在类似的条件中,“?2”通常可以省略。 (三)“表示程度增加”的“再3”与“?3”对比 在表示程度增加时,“再3”通常是用在形容词前,而“?3”通 常是用在形容词后,我们通过上文的例11来分析: 这幅画再画大一点儿好吗?我看不见。 ? ? (画 幅 这 画 大 再点可以吗 我 看 不见) “再3”表示程度增加时,还可以下列格式出现: (1)(比)+再3+形容词,在“形容词”后常有“一些、一点儿”。对应的“?3”格式为:形容词+(比)+?3,在“?3”后常有“?(些)”。如: 例20:我们可以做得(比他们)再好一些。 ?(?)? (我们 可以 做 得好(比 他们)再些) 例21:还可以打扮得(比她)更漂亮些。 ?(?)? (可以 打扮 得漂亮(比她)再些) 通过对比以上两种格式,我们可以看到,在强调程度增加的意义时,“再3”处在句中位置,位于形容词之前,而“?3”处在句末位置,位于形容词之后。 (2)“再3”+形容词,相当于“无论多”,表示让步假设。此格式无对应的“?3”格式。如: 例22:(即使)家里情况再差,我们也不怕。 ? ? (无论情况 家庭差到 程度 哪 我们也不怕) 由此可见,表示程度增加的“再3”和“?3”虽然在语义上基本相同,但是“再3”所表示的程度增加还可以表示让步假设,句中表假设的连词可以省略,不影响句意的表达,而“?3”则不能表示假设。 (四)“和否定词合用表示动作不重复或不继续下去”的“再4”与“?4”对比 汉语“再4”与否定词连用时,位置相对比较灵活,既可以放在否定词的前面(“再4”+否定词),也可以放在否定词的后面(否定词+“再4”)。例如: 例23:说了一句话,不再说了。 说了一句话,再不说了。 “再4”与否定词位置的变化,会引起语义的变化,否定词+“再4”,表示动作不重复或不继续下去;“再4”+否定词,则含有较强的主观色彩,表达的语义也更加坚决,“再4”在这里有些绝对、断然的意味。 而“?4”只能放在否定词的后面。如: 例24:我保证今后不再骂孩子了。 ? (我 保证 今后 将不骂孩子再继续) “?4”与“否定词+再4”中的“再4”所表达的意味相近,“再4+否定词”的“再4”与“?4”使用条件不尽相同。 (五)“表示一个动作将要在某一情况下出现”的“再2”与“?1”对比 “再2”既可以表示动作将在某一时间出现,也可以表示动作将在另一动作结束后出现,在句中的位置通常是处于动词之前,而“?1”同样也是处于动词之前,表达相同的意思。如: 例25:下午再去吧,饭店肯定开门了。 ? ? (下午 再 去 吧 饭店 开 肯定) 例26:他打算工作了再考虑买房问题。 ? (他 打算 工作 了 再考虑问题买房) “再2”与“?1”的使用条件也基本相同,都位于动词之前,都做状语。 根据相关统计,副词的平均出现频率仅次于动词和名词,也就是说,副词的活动能力是很高的,汉语副词“再”与泰语副词“?” “?”是在汉泰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三个副词,它们的高活动能力势必会给语言学习者带来一些困扰,使语言学习者在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中容易产生偏误。通过对比分析汉语副词“再”与泰语副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期望能够为对外汉语教学、翻译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 马建忠.马氏文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 史锡尧.“再”语义分析并比较“再”、“又” J.汉语学习,1996(2). 4 广州外国语学院.泰汉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5 ? ? ?M.?.2004. 6 ? ? ?-?M.?,2000. 作者简介:李华维(1987.06- ),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