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概念的结构性特征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第二卷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THESIS OF MASTER DEGREE论文题目:论自然概念的结构性特征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第二卷研究 (英文):On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ceptof Nature: Research on Aristotles Physics Book 作 者:钱圆媛指导教师: 聂敏里副教授2009 年5 月17 日 论文题目:(中文) 论自然概念的结构性特征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第二卷研究(外文)On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cept of Nature: Research on Aristotles Physics Book 所在院、系、所 :哲学院专 专 业 、 名 、 称 : 外国哲学 指专导专教专师姓专名、职专称 : 聂敏里副教授论文主题词: 自然;结构;同一性;目的论学专习专期专限 : 2007年 9月至 2009年 7月论文提交时间:2009年 5月 16日独 创 性 声 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地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签名: 钱圆媛 日期: 2009 年 5 月 16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中国人民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签名:钱圆媛导师签名: 聂敏里日期: 2009 年 5 月 16 日摘 要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在从日常生活中而来的理论或者科学知识领域内常常遭遇着“自然”。我们在其中谈论自然,欣赏自然或者说运用自然?自然似乎是对于我们不言自明的、人人都理解的东西,似乎人人都可以对自然说出一点什么,体会到一点什么。然而,我们真的就明白了自然是什么吗?当我们提到自然的时候,我们当然指的就是自然物、自然物的总和、规律、法则以及价值等诸如此类的东西么? 到底什么是自然?可以说,自然是我们常常与之打交道的概念中昀晦涩、昀复杂的概念之一了?自然到底是本性 、本质、规律、行为活动的依据,抑或是价值的源泉?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自然既非自然物,也不是自然物整体,毋宁说,自然是存在的一种原则或本原。而这种存在,就是关于第一实体的自身的、内在的以及有生灭的存在。那么,自然作为这种存在的原则,就要求被作为第一实体之内在的运动变化的本原和原因来探求,要求其能规定自然实体的生成变化,并能够解释自然实体自身的、既具体又普遍的生灭现象。同时,自然实体是形式和质料的复合物,因此,自然研究要作为复合实体的原因研究,就要求自然概念作为为自然研究、或者说为自然哲学奠基的昀重要的理论知识,至少必须要涉及到自然实体之复合性中的整体性问题,亦即复合实体自身的诸要素在生成变化中如何统一的问题。 然而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这种整体性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整体性,或者说要如何来把握这种整体性?对此,笔者试图在“自然概念的结构性特征”这一标题下,探究自然概念的这种整体性是否具有以及如何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结构性特征,初步性地回答“自然概念是否是一个结构性概念”这一问题,从而试图说明这种结构性理解能有助于我们把自然概念把握到怎样的一种程度。 故而本论文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导论,笔者试图说明物理学第二卷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并随之进行一个比较大略的文本考据,以辨明物理学第二卷在文本上是确实可信的;同时,根据文本的相互指涉和关联,可以认为,第二卷是物理学的核心卷,这就要求对这一卷的研究分别在哪些方1面会具有怎样的意义这一问题给出一个提纲契领式的说明。而导论的另一个任务还在于,要对自然概念的结构性理解作一个大致的阐明,试图勾勒出自然概念的结构性特征研究的在先的可行性和界限。 第二部分就开始正式进入对文本的理解,这一部分着重于按照亚里士多德的问题式探讨的进路、结构来对文本内容进行一个梳理、划分和理解。这种文本理解力图通过指出亚里士多德在对自然的探讨中所面临的问题域、所采用的方法及其强调的重点内容和问题,来辨明自然研究的性质、任务和问题中所暗示我们的自然概念的结构性特征的踪迹,以及由这种暗示所带来的、在如何用结构性特征把握自然概念这一方向上的引导。 在经过了前面部分的对自然之结构性研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初步阐明之后,第三部分就正式开始对自然的结构性特征进行论证。首先,笔者试图勾勒出一般性的结构概念的特征,进而考察自然概念中是否具有以及怎样具有这样一些结构性或者“准-结构性”的特征。笔者试图说明,自然概念所涉及的同一性和统一性关系,以及自然概念中的形式-质料关系、潜能-现实关系以及目的论都可以说指向了一种结构性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自然概念至少是具有结构性特征的。 然而,自然概念的结构性是相对的,甚至可以说,自然概念作为结构实际上是断裂的,这来自于同一性的模糊性、内在性的相对性以及自然概念之整体性的非完全的统一性;同时结构实在论的危险也在提示我们,自然概念的结构性是相对而言的。可以说,论证自然概念的结构性的局限和相对性,就是第四部分的主要内容。 论文的第五部分是结论性部分。在这一部分中,笔者将对自然概念的探讨归结为这样一个观点:自然概念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结构性特征。这不是说自然概念可以等同于一个结构概念,而毋宁说一方面,这种结构性理解有其局限性,因为自然概念并不仅仅是结构性的,同时这种结构性并非是绝对牢固的;另一方面,对自然概念的结构性理解有助于我们澄清和把握自然概念的整体性问题,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亚里士多德思想中的同一性、运动、目的论、本质的进一步理解,同时提示我们整体性地深入思考自身与自然、技术等的内在关系。关键词:自然;结构;同一性;目的论2Abstract We are confronted with nature too often in our common life as well as in societal and scientific theoretical field which base on daily life. We often talk about nature on its aesthetical value and even on its utility. It appears that nature is one of the clearest and most self-evident concepts for us, and everyone could use it without difficulty. Indeed, we do know something about nature, but do we really understand what nature is when we refer to it? Are nature natural things or the whole of them; is nature the principle, law or valueWhat is nature on earth? What do we mean to and why we could mean and name it as nature when we say nature? Indeed, nature is one of the most opaque and complicated concepts inevitably represented in human endeavors. In Aristotle, nature is the principle for existence which refers to the internal self-movement of a certain kind of substance, rather than natural things and the whole of them. And as the principle of first substance, it requires taking nature as the reasons or becauses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fist substance, that is to say, it requires to regulate immanent change and movement of individual substances as well as to explain their existential phenomena in both concrete and universal states. Otherwise, since first substance is the complex of form and matter, and as the key-foundation of physics, nature study cannot elude the crucial point which relates to the unity of the compound substance, viz. to answer how the various elements of compound substance unify together in existence But the next question is that what is the totality and unity of nature and how to catch on this notion? For this, I intend to put this topic under the headline of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ture-concept, in order to probe whether and how the unity of nature can be understood as structural, and I also try to illustrate how far or to what extent this interpretation can lead us to Aristotles natureAccording to this object, this thesis necessarily includes four parts as follows: As the outline introduction, part one is the section in which the importance of3physics, esp. of vol. are generally expressed with a correspondingly contextual research to base the textual credence. Afterward, I try to point out the feasibility and limitation of structural study in advance along with its introductive explanation, including the approaches and outline of the studyThen in part two, I will accord to Aristotles questioning horizon, approaches and structures to proceed the textual research. After my pointing out the key core of the nature-concept with its characters, aims and troubles left to us, I contend to express the hint of the text showing that there should be a place for structural study on nature and therefore to what extent we could grasp nature by this approachAfter former fundamental interpretation, as one of the core parts of this thesis, the third part is focused on specific argument of the structural concept of nature. First and for most, the common concept of structure should be introduced and argued, then I will begin to examine the structural or quasi-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e without exceeding the limit of general structural concept. I try to make clear that the identity and unity of nature, form-matter relation and potential-actual relation all refer to a certain kind of structural relation organically, and I hold that there are sever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in nature-concept to this degreeHowever, the structural nature is relative, or we can say it is even cracked or fragile according to the opacity of identity, the relative immanency and the insufficient unity of nature as various becaus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jeopardy of the structural essentialism reminds us not to take the natural structure as a stubborn idea. And this is the trouble with which part four needs to tackle, in other word, the limitation and relativity of the structural studyAnd in conclusion, I hold that though on one hand, structural study has its limitation, and nature-concept is not the same with a structure-concept, instead a concept can be understood in other aspects; on the other hand, nature-concept has certain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in it and can helps us in clearing and grasping the totality and unity of conceptions of nature, at the same time, also helps us in understanding Aristotles identity, movement, teleology and essence. Finally, one inescapable aim of structural study is to remind us the internal and natural4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cluding human nature and technology as a wholeKey words: Nature; Structure; Identity; Unity; Teleology5目 录 第1 章 导论. 1 1.1 序言:引出自然概念以及指出其核心文本. 1 1.2 物理学卷二文本考据,指出其文本价值3 1.3 说明选择此文本的理由:指出卷二独特而重要的地位?物理学核心卷 4 1.4 说明研究卷二的重要意义 6 1.5 说明论文的核心问题. 8 第2章 文本内容结构分析 13 2.1 按照自然研究的各步骤进行文本内容划分和分析 13 2.2 各部分内容简述分析及重点问题整理. 13 2.3 分析小结和凸现的几个问题:自然研究的任务和面临的问题要求一种不同于前人的研究21 第3章 自然概念的结构性特征论述. 26 3.1 一般意义上所谓的结构的含义和结构性的特征26 3.1.1 对整体性的要求 27 3.1.2 对转换性的要求 28 3.1.3 对自身调节性的要求28 3.2 自然的含义和定义?初步确定自然概念在解释上的整体性结构特征. 29 3.2.1 由两处自然概念的比较,确定自然研究的性质是研究运动的“原因”29 3.2.2 初步奠定多种“原因”在解释上的非可还原性和整体性31 3.3 围绕“同一性”问题展开的原因研究?确定自然结构性特征中的内在性和转换性 33 3.3.1 简述“同一性”问题34 3.3.2 根据运动中的“同一性”确定内在可调节性的诸原因. 35 3.4 内在诸原因中的结构性原因的突出性. 37 3.4.1 “自上而下”的原因和“自下而上”的原因 3813.4.2 运动与“潜能-现实”关系 39 3.4.3 “形-质”结构关系;目的论与“隐德莱希”41 第4 章 余论:自然概念结构性特征的相对性45 第5 章 结语 47 参考文献 49 后 记 512论自然概念的结构性特征?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第二卷研究 第1章 导论 1.1 序言:引出自然概念及其核心文本 ? ? ? ? .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1的开篇就这样直接写道:“所有的人自然地渴望知道”或者译为“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 然而,什么是这里所说的 ?(自然地、本性地)呢?亚里士多德对此并没有进行专门解释,而是接下来说: “对诸感觉的喜爱就是证明。人们甚至离开实用而喜爱感觉本身,喜爱视觉尤胜于其他。不仅是在实际活动中,就在并不打算做什么的时候,正如人们所说,和其他相比,我们也更愿意观看。这是由于,在一切感觉中它昀能使我们认知事物,并揭示各种各样的区别。” 从一般语法上讲,? 是 ? 的与格dative,作为副词修饰 ?(渴望,想要),表示“出于自然地或出于本性地”。从词源上讲, ? 来自于动词 ?,表示“生长、长出”等意思。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即为何“生长”竟然与“本性”联系在了一起? 也许这里的 ? 一词可以给我们些许提示。这个词的本意是“伸出去”,引申为“渴望”。值得注意是,这个词在这里使用了中动态,这意味着反身动作?“自行渴望”。这一点同时还从接下来的句子中得到了证明:渴望认知事物的这个“渴望”与其说是对自身的渴望,不如说是“在自身中”或者“来自于自身中”的渴望,或者说,这更是一种“自行渴望” 。因此,我们喜爱感觉本身,这说明我们本身就渴求知道,这个“渴望”内在地居于我们自身中,从我们自身中伸展开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我们的,或者说昀后又回复于1参见形而上学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著 苗力田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P1,以及W.D. Ross: Aristotles Metaphysics, Oxford 1953, 980a20-980b251论自然概念的结构性特征?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第二卷研究 我们自身。那么,这里的 ? 说的毋宁就是“在自身中”或者“自行” 。甚至可以说,从其动词性的词源来看, ? 更有一种“自行伸展”的意思,以至于和“生长”所包含的这层意思相合。 同时说“自然地”求知,这意味着人在自身中具有求知的本原。这说的是,我们喜欢求知本身,甚至为了求知而去知,求知自身就是我们的“德性”、 virtue“卓越性”(excellence)或者说“善”。我们要注意的是 ? 对于希腊人而言的双重含义?“看”和“知道”。知道是我们的本质的功能,是我们的内在的目的,就像“看”对于我们来说是先天的,有独立的目的,以及令人愉悦的,并且让我们辨识事物的诸“德性”或者各自的“善”。还要注意的是, ?(相、理念、形式)出于动词 , ( ? 是其不定式),这提醒我们,如果对“形式”的关注是“求知”中的一种内在的倾向,那么可以说,这种对形式的关注或许能在“求知”的本原?“自然”中找到其依据。 可见, “自行渴望”、 “看”、 “知道”、 “形式”这些相关语词或概念恰恰在提示着我们关于“自然”的隐秘的含义和意义关连。当然 ? ? ? ?.在这里还只是一个探讨问题的引子和开端而已,但由 “自然地求知”这一基调却敞开出来了亚里士多德的问题域,而其中昀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试图“知道”存在的多种含义和区分并确定其首要的含义。 存在的多种含义是亚里士多德毕生的研究对象,而其中实体作为存在研究的第一要义,一方面主要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以及范畴篇等文本中得到了专题研究,确定了“是其所是”是实体的第一要义,可谓是第一哲学的研究;另一方面,在广义上的物理学文本中(包括论天、论生成和毁灭等),可以说实体研究既有“形而上学”的性质,也有第二哲学的性质:这种研究既要从形而上学角度为物理学奠基,又要具体解释具有质料的个别实体,也即要求探讨“是其所是”如何解释以及引起各种具体的生成现象。 可以说,这样的一种研究就是一种被统摄在“自然”之名下的研究。虽然这种研究早就遍行于亚里士多德的先贤和他的时代,但早先的自然哲学家无论是认万物为一还是为多,在亚里士多德看来,都不能成为一种自然科学知识,并且还是一种不全面的研究。生灭变化要么是不可能的,要么就是要依据偶然而被还原为部分性的基本元素;然而对于亚里士多德来说,自然研究不仅仅是要考察和解释作为个体的实体的生成?就像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生物学著作中2论自然概念的结构性特征?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第二卷研究 所作的那样?关键在于,自然研究要成为一门知识,就要首先弄清什么是自然,继而才能勾勒出自然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与其余各种存在研究的关系。 虽然亚里士多德在许多别的地方(如形而上学、生物学和伦理学著作中)也提及自然,但是关于自然的系统研究可以说是集中在物理学著作中的。同时自然概念作为物理学的核心,在全书第二卷中得到了单独的专题研究。这种研究回应并进一步展开了作为形而上学中主旨的实体研究的核心和问题所在,可以说是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核心和秘密的来源。 然而,现今国内的物理学研究并没有真正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开展,更不用说对亚里士多德著作中的“自然”的多种含义、用法和相关问题进行一个系统性的比较考察和梳理了。因此,限于本人的研究水平,论文篇幅和时间,笔者拟在这里把论题限制在物理学卷二的文本范围内,从而进行一种对自然概念的主要含义及其间关系的考察和梳理。同时,自然概念不同于并且甚至宽于我们现代科学的、物理学的以及日常的自然概念,从而笔者认为研究自然概念兼具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2物理学卷二文本考据,指出其文本价值 既然自然概念的要义集中在物理学第二卷,那么关于自然概念研究的可信度和研究价值要求首先出示文本上的考据研究。 首先,这种考据研究之可信度的主要根据来自于亚里士多德各著作间的相互指涉,而非首先依据后人的评论或者相互引述。例如Ross认为,亚里士多德2在多处 明确使用了? ?, ? ? ? (自然、关于自然)来指涉物理3学第二卷。再加上后来学者的提及和引述 ,这说明第二卷作为亚里士多德本人的著作,其存在勿庸置疑,其内容真实可信。 4其次,据Ross等许多权威亚里士多德研究者考据指出 ,? ?, ? 2参见W D Ross: Aristotles Physics, Oxford 1955 P2, Ross指出了明确的字面指涉包括Phys. 253b8, Met983a33, 985a12, 988a22, 993a11, 1059a34 3参见W D Ross: Aristotles Physics, Oxford 1955 P6,Ross 指出在Diogenes Laertius P90, P91,Hesychius P81,P82中提及了卷二。4参见W D Ross: Aristotles Physics, Oxford 1955 P2, Ross指出物理学第八卷有三处地方直接使用 3论自然概念的结构性特征?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第二卷研究 ?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的意思非常明确,这个术语在昀严格和昀直接的意义上确实地把物理学第二卷和第三卷包括在“论自然”这一主题内。这大致说明,卷二在昀严格和昀直接的意义上, 参与构成物理学全书的首要研究5和主干部分 。 再次,在卷二的年代学考察上,Ross认为,卷二连同卷一可以一道被视为物理学著作中昀早成形的部分。卷一原名为 ? (“论本原”),卷6 7二原名为? ?(“论自然”) 。 同时, 有证据表明,卷一和卷二构成了形而上学一书中昀早的部分:其不仅在形而上学 A卷中得以明确地提及,并且在内容上, 物理学卷二中建立起来的“四因说”明确地构成了形而上8学A卷中对早期哲学家进行评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Ross认为 ,卷二成书于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学园的后期,并至少与卷一一道被作为讲稿使用。而这一时期可以说既是亚里士多德思想的转型期,也是其思想独立而成熟的时期:表现在他的思想连续,推理严密,方法独立融贯,在研究上已较少受到柏拉图的直接指导。由此可以认为,卷二成书虽早,却是成熟的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并且书中的思想还紧密联系着形而上学中的核心思想。 1.3说明选择此文本的理由:指出卷二独特而重要的地位?物理学核心卷 物理学就其古名“ ? ?”“自然学讲稿”而言,源于亚里士多德关于自然的课程讲稿集;另一方面, 物理学可以说是脱离了柏拉图 来表明亚里士多德使用这一关于其课程讲稿的术语在昀严格的字面意义上至少包括了现在的物理学卷二和卷三。 5参见W D Ross: Aristotles Physics, Oxford 1955 P4,Ross指出,八卷本的物理学根据“关于自然”这一主题的三层含义,包括 1)卷一至卷四被统一在“? ?, ? ? ? ?”的名下;2)卷五、六、八涉及“? ? ?”(关于运动),从属于广义上的? ?(自然)这一主题;3)相对独立的第七卷。 又参见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Mac Millan2006:P265-P26 :“物理学”或者“论自然”在狭义上是指物理学一至四卷。而二至八卷被称为“论运动”。 6参见W D Ross: Aristotles Physics, Oxford 1955 P67参见W D Ross: Aristotles Physics, Oxford 1955 P7 8参见W D Ross: Aristotles Physics, Oxford 1955 P74论自然概念的结构性特征?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第二卷研究 指导下的、一部系统的、对自然进行严密考察和研究的独立著作。而卷二作为对自然概念的专题研究,着实构成了物理学著作的核心部分:这不仅体现在其与整个物理学著作以及与整个亚里士多德思想体系间的紧密联系,还体现为其在这种联系中居于一个独特而突出的地位。 如上所述,作为物理学这一讲稿集的主干之一,卷二确有其独立性和特殊性。前面已经讲过,卷二原名“论自然” ,是亚里士多德集中系统地考察自然概念的一卷。然而,首先这一卷似乎是独立开始的,确实缺少任何小词来与物理学第一卷的尾句相联结,而是相当突兀的直接切入到对自然概念的分9析,这在亚里士多德的写作中是非同寻常的。Ross对此考证认为 ,卷二作为开头部分本是物理学的第一卷;现在的第一卷是(尤其很可能是亚里士多德自己)考虑到研究主题的需要而后来添加的部分,其本身则是一篇单独的论文(? “论本原”)。可以说,一、二卷之间缺乏内容组织上的联系,而只有逻辑上的联系。从这一点来看,卷二是物理学研究的首要部分,其重10要性一方面很有可能在第一卷之上 ,另一方面至少要求第一卷为第二卷的研究作一个先行铺垫?这一点可以说在卷一的内容安排上得到了证明,即能够解释为何卷一表明了物理学研究的主题是“自然” ,但却并不试图定义自然是什么,而是先行探讨什么是本原以及本原的数目。 其次,尽管卷二和其后的第三、四卷构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连续的部分并将后两卷统一在? ?(“论自然”)这一主题下,卷二仍然首先是在单独地专题分析自然概念。这说明实际情况很可能是,整个物理学的研究要求有一个导论部分,这个导论部分包括第一、二卷:其中,第一卷对本原的探讨为第二卷直接分析自然之为本原作好了准备,而第二卷作为导论的主体部分,要解释什么是自然以及如何进行自然知识的研究,并指出这种研究与数学知识、形而上学知识的昀大区别在于不能脱离对 运动的考察。由此,其后的第三、第四卷直接开始了对运动的考察:其内容相应地包括了对无限、位置、虚空、时间这些与运动直接相关的概念和要素的分析探讨。进而亚里士多德才能在第五卷中进行对连续性的讨论以及在第六卷中驳斥芝诺的运动悖论。昀后,亚里士9参见W D Ross: Aristotles Physics, Oxford 1955 P5 10参见W D Ross: Aristotles Physics, Oxford 1955 P65论自然概念的结构性特征?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第二卷研究 11多德在第八卷中讨论了作为运动来源的第一动者 。这样,既然整个物理学的研究主题是自然,而自然就是运动的内在本原,那么对于亚里士多德来说,当他指出了昀终的、永恒的运动所要求的 本原是非物质的因素的时候,他的物理学研究的任务就告一段落了。 12其三,据Charlton考证认为 ,第二卷于自然概念分析中所提出的四因划分、潜能现实概念以及目的论不仅是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学园时期的早年的研究成果,更是亚里士多德毕其一生的研究课题。可以说,卷二中所提出和涉及的一些根本概念是亚里士多德的存在研究、实体研究进而至于“是其所是”分析的关键。卷二所分析的自然及其相关概念(包括四因、目的论、实体、不动的动者)不仅仅贯穿于亚里士多德的生物学著作,联系着其伦理学和政治学著作,还在范畴篇、后分析篇、形而上学中得到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仅就自然概念而言,其特别在形而上学第五卷第四章中得到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亚里士多德在其中列举了自然的六个方面的含义。当然这种探讨带有比较明显13的解释词条的概念界定性质 ,而恰恰只有在物理学卷二中,亚里士多德才把对?含义的规定纳入了第二哲学的专题研究。 这说明,物理学并不是在专题研究实体“是什么”,物理学中的形而上学性质是着重于从为如何解释个体之生成变化出发,涉及到“元物理学”如何为物理学奠基的问题,从而其更着重在生成领域中探讨实体与运动的关系,解释实体如何生成和运动。据此才可以说,实体研究在物理学中有某些转向?诸如从语义分析到生成分析,从研究以“是什么”为主到研究“为什么” 。对此笔者试图在后边予以细述。 1.4说明研究卷二的重要意义 由之前的论述可见,对物理学第二卷的研究是研究物理学、乃至深入研究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必然要求。 物理学本身首先是一部论文集,而不是11关于第七卷,据Ross考证,其不在物理学的主题结构框架内,有诸多证据表明卷七实为在 /0.的插入卷,其中混杂了亚里士多德的一些早期著作和学生的笔记。参见W D Ross: Aristotles Physics, Oxford 1955 P11-19 12参见W. Charlton: Aristotles Physics Oxford 1970 P 13参见 徐开来亚里士多德论自然,载于社会科学研究2004 第二期6论自然概念的结构性特征?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第二卷研究 一部严格意义上的自然学著作,再加上年代过于久远,现存的各卷之间和各章节内部充满了字面的舛错、佚失、插入以及晦涩的思想内容上的联系。那么首先看来,第二卷的研究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廓清自然学研究的框架和领域,同时理清各章节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研究内容的进展变化,进而有望从整体上把握亚里士多德的第二哲学;其次,本书的内容相对广博艰涩,涉及了时间、空间、运动、形式、目的等亚里士多德的昀根本的思想,因此第二卷的研究作为物理学的核心思想研究,有助于从根本上把握亚里士多德物理学思想的精髓,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现存的物理学研究中的难点并推进新的问题研究;其三,对卷二的研究将有助于理清第一哲学和第二哲学的关系,以及亚里士多德整个思想体系的关键问题和核心内容,因而有助于凸现和推进亚里士多德思想研究的新问题、新领域和新思路。其四,就整个哲学史而言,亚里士多德的以卷二为首的自然思想有其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这里边既有柏拉图和前苏格拉底哲学家的自然观的影响,又有其独创性,可以说既构成了西方哲学史上的自然观的转折点,更极大的影响到后世西方的自然观的发展变化。因此,卷二的研究将有助于从根本源流上来解释西方自然观的发展。 至于就现今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而言,目前对亚氏物理学卷二的单独研14究无论在国内外都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专著也比较少。 这至少说明:其一,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研究大部分还集中在其形而上学方面,而对他的物理学思想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对形而上学和物理学思想的综合比较研究还不够深入;其二,尽管一方面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研究大有可为,但另一方面相对缺少前人研究的资料,方法和成果以资借鉴。因此,笔者在这里的研究一方面将是一个不完善的、抛砖引玉式的研究探讨,另一方面,笔者希望对物理学第二卷的这一专题研究至少有助于填补特别是国内的物理学研究的空白,并推动亚里士多德整体思想的深入研究。 此外,就第二卷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而言,这个研究将有助于我们重新反思我们当下的日常的自然观和科学上的自然观,特别是能促使我们反思14与对形而上学的研究相比,可以说对物理学,特别是对其中第二卷的专题研究并不多,其中比较重要和集中的可以说是W. Charlton的Aristotles Physics Oxford 1970,以及W.D. Ross的Aristotles Physics, Oxford 1955以及关于物理学的论文集Aristotles Physics: A Collection of Essays, Lindsay Judison ed. Clarendon 1991,而国内的物理学集中研究可以说是比较少的,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论著是徐开来先生的拯救自然?亚里士多德自然观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77论自然概念的结构性特征?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第二卷研究 当今技术统治下的“机械主义”、 “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的自然“资源观”。15既然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亘古不变的生存话题,并且在今日的全球化语境下,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正日益严峻,那么通过笔者的研究,或许我们能籍此从古人那里得到解决今日自然与人之关系问题的启发和思路。 1.5说明论文的核心问题 鉴于物理学第二卷为我们留下了太多重大的研究空间和难点问题,就本文来说,无法一一尽述,而只能限于一个集中的核心问题研究,即卷二自然概念中的结构性特征研究。 这个研究的出发点在于,根据亚里士多德在卷二中对自然概念的各章分析及其关联,可以认为其自然概念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结构性特征。当然对于亚里士多德本人而言,他并没有试图说明自然作为本原,其下诸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激光工程师资格考核题目试题及答案
- 药剂类考试技术提升试题及答案
- 药物副作用的临床管理试题及答案
- 药品研发政策的影响因素试题及答案
- 激光技术的市场分析试题及答案
- 药剂类考试分析报告试题及答案
- 药学士考试试题及答案
- 考研钢琴笔试题目及答案
- 塔吊技能考试题及答案
- 文化产业管理证书考查范围试题及答案
- 《地源热泵介绍》课件
- 5以内数的守恒-课件
- 2024年第四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包装设计师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幼儿园小班认识小动物课件
- GB/T 44569.1-2024土工合成材料内部节点强度的测定第1部分:土工格室
- 热敏灸课件完整版本
-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 设计(技术)变更申报审批单
- 大学股票投资研究报告
- 人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下 第二章活动1认识三维建模技术 教案
- 高空作业施工方案四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