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沼泽地”.doc_第1页
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沼泽地”.doc_第2页
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沼泽地”.doc_第3页
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沼泽地”.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沼泽地”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高频率使用的教学方式。但在一些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教师仅仅将“小组合作学习”当做“体现课标精神”的标签,追求教学的“时尚”,不管需要不需要,应该不应该,合适不合适,一概用上。殊不知,过滥、过度、过于花哨的小组合作学习充斥着课堂,就像“沼泽地”一样,表面绿意融融,实则有害无益。下面是笔者在听课中见到的一些小组活动现象,值得我们深思。一 小组合作学生迎合教师“克的认识”教学片断: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称一称2分硬币的质量,活动要求是:请同学们在天平左边的托盘里放硬币,砝码放到右盘中,组长主持这次“称一称”的活动,称完后,组内同学轮流把这枚硬币放到手里掂一掂,交流一下感觉。小组合作活动开始,一学生在天平的托盘里放了一枚2分硬币,组长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放入右盘中,这时,天平上下摇摆。组长面对着天平,她迫不及待地用手去扶平,到最后,指针是停下来了,但不是停在中央。她马上就说:“是1克。”另外几个学生坐在旁边,把头探过来一瞧,连连点头:“是1克。”听课教师提醒他们:“走过去看呀!”但他们只是看看听课教师,始终没有离开自己的座位,而是根据讲课老师的要求开始掂一掂这枚2分硬币。这种合作交流,仔细分析学生合作发言,不难发现“热闹”之下掩盖着做作的成分,充满着迎合教师的味道,学生的真正收获并不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究其原因,教师安排的组长一般是优生,在组内有较高的威信,其他同学对他的话有一种盲从的心理,而聪明的组长又为了迎合教师,热心安排组内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以赢得教师的称赞。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合理安排小组成员,让小组具有积极向上的氛围,同时组内成员应实行组长轮换制,使每一位成员都有机会担任组长,进而理解其他成员的感受和体验。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合作中要求人人参与、全程参与、实质性的参与,而不是少数尖子生某一环节的参与、形式的参与。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不仅在乎内容的正确与否,更要在乎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二 小组合作时间不足,虎头蛇尾“圆的周长”教学片段:教者试图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测量几种圆形物体(茶叶罐、1元硬币、铁丝圈等)的周长和直径,通过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合作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最后推导出计算圆周长的公式。小组活动开始后,教师可能怕超过预定的时间,完不成预定的教案,一再催促学生,原本有条不紊的同学逐渐忙乱,在读秒声中仓促完成了任务,最后的研究结果误差较大,偏离了预设的教学目标。这样,一节设计理念不错的课例因为没有充裕的合作时间而遗憾地收场了。因此,在每一节课中,都要尽量做到不浪费时间,该用的时间再少也不要吝啬,尽可能保证学生在小组合作研究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三 小组合作缺乏引领,活动效率低教师在教学苏教版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认物体后的“有趣的拼搭”中的“滚一滚”内容,教师只注意给学生准备小黑板、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黑板上把这些物体滚一滚。结果小组合作(四人小组内合作)之后交流时,学生根本无法达到设计这一小组合作的目的和要求。分析原因,主要是教师指导不够,在滚之前教师没有规定黑板的斜度,没有说明滚的距离和怎样操作、怎样观察。所以斜度不够的小组里这些物体难滚,过斜的小组里学生又难以看清,滚的距离不同又难以比较,所以很难发现:球滚得最快且可向各个方向滚,圆柱滚得也快,但只能向一个方向滚,长、正方体向下滑得慢等。结果小组交流时学生无话可说,不能说到点子上。因此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注意根据情况作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在学生合作交流中教师不应袖手旁观,可深入一组参与讨论,也可巡回组间了解合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局面。也许,问题的思维含量太高,学生一时难以企及,那么,教师就要及时给他们架好梯子;也许,学生会“纵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那么,教师可适时“抛砖”,从而引出学生话匣子中的颗颗“珍玉”。四 小组合作内容没有研究价值,走过场一位教师在教学“质数和合数”这节课时,首先让学生分别写出112各数的约数,再把它们归三类,通过观察、分析,概括出质数和合数的定义,然后针对“1”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为什么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其实,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是数学上的规定。这样的问题没有探讨价值,并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才是好的教学,教育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设置的问题应尽量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不能总在低水平上重复,必须有一定的难度,既要使学生能够达到而又不能轻易达到。五 小组合作缺乏规范,乱某些课堂的活动现象:小组讨论时,学生未经独立思考便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高见,各说各的。全班交流时,“老师,我来,我来”喊声震天,未被叫到者则垂头丧气,不再听讲。在某些课堂中,我们常会看到上面的现象。然而,有些教师却认为这是课堂“活”的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