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渗流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日期: 成绩 : 班级: 石工1205 学号: 姓名: 教师: 同组者: 实验七 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粘度法一.实验目的学会一种测定分子量的方法二.实验原理由于聚合物具有多分散性,所以聚合物的分子量是一个平均值。有许多测定分子量的方法(如光散射法、渗透压法、超速离心法、端基分析法等),但最简单、而使用范围又广的是粘度法。由粘度法测得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叫粘均分子量,以 “ ” 表示。粘度法又分多点法和一点法1. 多点法 多点法测定聚合物粘均分子量的计算依据是:= (7-1)式中: 特性粘数;K, - 与温度和溶剂有关的常数; - 聚合物的粘均分子量。若设溶剂的粘度为,聚合物溶液浓度为 c(100mL 所含聚合物的克数表示)时的粘度为,则聚合物溶液粘度与浓度间有如下关系: (7-2) (7-3)以SP /c,Inr/c 对 c 作图,外推直线至 c 为 0(参考图 71)求,即 (7-4) 图 7-1 特性粘数 的求法由于 k、是与温度、溶剂有关的常数,所以对一定温度和特定的溶剂,k、有 确定的数值。例如,30时,以 1mol/L 硝酸钠溶液作溶剂,用粘度法测定聚丙烯酰胺 粘均分子量的经验式可表示如下: (7-5)即: (7-6)因此,只要测定不同浓度下聚合物溶液的粘度,即可通过上述的数据处理,求出聚合物的粘均分子量。2. 单点法 对低浓度的聚合物溶液,其特性粘数可由下式计算: (7-7)实验时,只要测定一个低浓度的聚合物溶液的相对粘度,即可由式 77 求得所试样的特性粘数。本实验采用如图 7-2 所示的乌氏粘度计测定聚合物溶液在不同浓度下的粘度。 这种粘度计的具体用法参考下述步骤。图 7-2 乌氏粘度计1,2,3支管;5,8,9玻璃管;4,6刻度;7毛细管三.仪器与药品1仪器 乌氏粘度计,秒表,吸耳球,恒温箱,移液管,容量瓶。2 药品 聚丙烯酰胺(工业品),硝酸钠(分析纯),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打开温度控制仪电源,将温度调节为30。调节电动搅拌机调速开关,使搅拌机以适当的速度匀速转动,使玻璃缸中各处水温均匀。(2)玻璃缸中水的温度升至30后,将乌氏粘度计固定在铁架台架子上,使粘度计上端玻璃球浸没在水中。调整乌氏粘度计,使其在水中垂直。注意,在调整的过程中,不要使乌氏粘度计碰到搅拌棒或者玻璃缸璧,以免破碎。(3)用量筒量取 1mol/L 硝酸钠溶液15ml,由支管 3 加到已洗净、烘干的粘度计的球 9 中, 然后将粘度计固定在已调至 30的恒温槽中,恒温约 15min,即可按下述方法测定:先 用左手的拇指和中指将粘度计的支管 1 捏住,用食指将支管 1 的管口堵住,然后用洗耳 球从支管 2 的管口将溶液吸至刻度 4 以上的粗直径部分,在将食指松开的同时将洗耳球 从管口移开,这时球 8 中的溶液因支管 1 通大气即迅速流回球 9,而支管 2 中的刻度 4 以上的溶液则通过毛细管 7 慢慢流回球 9,用秒表测定溶液液面经过刻度 4 与 6 所需要的时间。重复数次,取平均值,作为 1mol/L 硝酸钠溶液的液面流经粘度计 4 与 6 两刻度的时间 t0。测定后,将粘度计的溶液倒出回收。(4)用量筒量取0.01g/100mL 的聚丙烯酰胺溶液10mL左右,经支管 3 加入已洗净、烘干的粘度计的球9 中,用洗耳球将溶液吸至刻度线6以上,然后松开胶皮管,用洗耳球将溶液吹下,重复此操作三次,对乌氏粘度计进行清洗。清洗结束后,将溶液倒入废液回收瓶中进行回收。(5)用量筒量取0.01g/100mL 的聚丙烯酰胺溶液15ml经支管 3 加入已洗净、烘干的粘度计的球9 中, 然后将粘度计固定在已调至 30的恒温槽中,恒温约 15min后,按上述方法测定聚丙烯酰胺溶液的液面流经粘度计 4 与 6 两刻度的时间 t1,重复3到5次,取平均值。r(6)全部测定结束后,将球 9 的溶液倒出,先后用自来水、蒸馏水洗净,然后烘干,备下次使用。五、数据处理计算各溶液的浓度c及(即)及(即)的数值1.以、对c作图,将直线外推到浓度为0处,从两直线的交点求的。2.由计算聚丙烯酰胺的粘均分子量。3.用最后一点(溶液浓度最稀的点)的粘度,用一点法求出特性粘数,并与外推求 得的特性粘数作比较,说明一点法是否适用。溶液时间实验数据1mol/l硝酸钠t075.12s75.21s75.16sPAM 0.05g/100mlt81.04s80.91s81.08s数据处理过程:平均时间: to=(to1+to2+to3)/3=75.16st=(t1+t2+t3)/3=81.01s=1.557,sp=(t-to)/(cto)*c=0.0778,=1.4984= (sp+lnr)/2c=1.5272再由公式(6)即可求出 =2.6422105六.思考题1 总结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方法,并说明各方法的适用范围。答:测定聚合物分子量的方法,主要有粘度法、光散射法、渗透压法、超速离心法、端基分析法等,其中粘度法最简单,适用范围最广,光散射法适用范围较窄,主要适用于分子量较小的聚合物,渗透压法的主要用途是求人工合成的高聚物大分子或天然产物的摩尔质量,超速离心法只能测分子量大的物质的分子,端基分析法对所测得分子要求较高,因此适用范围较窄。所以,粘度法时最常用的:测定聚合物分子量的方法。2 粘度法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时为什么要加硝酸钠?用其他的盐可以否?答:在低浓度下,聚合物高分子链因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使分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长江师范学院《管理技能与创新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桂林旅游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苏州城市学院《书法(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东华理工大学《汽车发展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届四川省新高考教研联盟高三上学期八省适应性联考模拟演练考试(二)历史试卷
- 合肥城市学院《建筑施工安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考试历史试卷
-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高分子材料改性原理及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林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化工制图与AutoCAD》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华东交通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正常人体结构题库(含答案)
- 透明质酸注射美容记录
- 2023全国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技术规程
- 播音主持外部技巧:停连重音语气节奏课件讲义
- 山东省莱芜市高职单招2023年综合素质练习题含答案
-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案例分析
-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查房 课件
- 《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 湘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
- GM/T 0107-2021智能IC卡密钥管理系统基本技术要求
- GB/T 9441-2009球墨铸铁金相检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