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楚辞屈原的生平和创作 楚辞 渔父 赏析 楚辞 之名 首见于 史记 酷吏列传 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 其本义泛指楚地的歌辞 后成为专称 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 关于 楚辞 西汉末 刘向辑录屈原 宋玉的作品 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 书名即题作 楚辞 是 诗经 以后 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 关于 楚辞 采用楚国方言 记载的是楚国的地理 描写的是楚国的风物 富有地方特色 构思奇特 想象丰富 善于运用比喻 夸张等手法和神话故事 表现思想感情 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楚辞的特点 句子参差不齐 形式活泼自由 多用 兮 字 语句曼长流利 灵活多变 有停顿 有延伸 委婉而多情致 结构宏大 篇幅较长 楚辞的特点 现存的歌辞 较早的有 孟子 中记录的 孺子歌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我足 论语 中的 楚狂接舆歌 楚狂接舆 歌而过孔子曰 凤兮凤兮 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 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 不得与之言 刘向 说苑 所载 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 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 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 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 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悦君兮君不知 屈原 约前340 前278 名平 字原 战国后期楚国丹阳 今湖北秭归县 人 出身贵族 生平 一个家世 帝高阳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生平 怀王初年 任左徒 三闾大夫等职 后怀王信谗 流放汉北 顷襄王继位 再度放逐沅湘一带 秦兵攻破楚都 屈原怨愤绝望 自投汨罗江 两次流放 屈原的作品大部分写于两次放逐的生活中 凡二十三篇 离骚 天问 招魂 九歌 十一篇 九章 九篇 作品 他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真挚的爱国情怀 创造了 楚辞 这一新的诗体 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浪漫主义伟大诗人 作品 1953年 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波兰哥白尼 英国莎士比亚 意大利但丁 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端午亦称端五 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 的意思和 初 相同 称 端五 也就如称 初五 端五的 五 字又与 午 相通 按地支顺序推算 五月正是 午 月 又因午时为 阳辰 所以端五也叫 端阳 五月五日 月 日都是五 故称重五 也称重午 迄今为止 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在民俗文化领域 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 俗说屈原投江以后 当地人民伤其死 便驾舟奋力营救 因有竞渡风俗 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 但多为蛟龙所食 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 外缠彩丝 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楚辞 渔父 赏析 一 渔父 之谜 作者 关于 渔父 的作者 历来说法不一 最早认定为屈原作的 但此说漏洞颇多 近人一般都认为此文并非屈原所作 郭沫若说 渔父 可能是深知屈原生活和思想的楚人的作品 屈原赋今译 写作背景 两种说法 一种就是在怀王的后期 屈原被流放到汉水流域的时候 在汉水下游的某个地方写的 另一种说法就是到了顷襄王的时候 也就是说到了屈原的晚年 在汨罗江附近 行吟泽畔 写的是洞庭湖湖畔 在这个地方写的 文本 屈原既放 游于江潭 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 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 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 是以见放 渔父曰 圣人不凝滞于物 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 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 何故深思高举 自令放为 屈原曰 吾闻之 新沐者必弹冠 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 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 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 鼓枻而去 乃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 遂去 不复与言 译文 屈原被放逐之后 在江湖间游荡 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 脸色憔悴 形容枯槁 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 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 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 屈原说 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 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 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 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 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 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 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 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 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 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 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 屈原说 我听过这种说法 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 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 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 我宁愿投身湘水 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 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 渔父微微一笑 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 口中唱道 沧浪水清啊 可用来洗我的帽缨 沧浪水浊啊 可用来洗我的双足 便离开了 不再和屈原说话 第一部分 屈原出场 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环境以及主人公的特定情况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 在这部分中 渔父上场 并开始了与屈原的问答 第三部分 重点写渔父 听了屈原的再次回答 渔父 莞尔而笑 不再答理屈原 兀自唱起 沧浪之水清兮 的歌 鼓枻而去 这部分对渔父的描写十分传神 屈原不听他的忠告 他不愠不怒 不强人所难 以隐者的超然姿态心平气和地与屈原分道扬镳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 沧浪之水是比喻天下的整体局势 水清 是比喻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