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13-15.ppt_第1页
发展经济学13-15.ppt_第2页
发展经济学13-15.ppt_第3页
发展经济学13-15.ppt_第4页
发展经济学13-15.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放条件下的经济发展问题 章 第十三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 学习目标 1 掌握基于比较优势的几种贸易理论2 了解对外贸易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3 了解新贸易理论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定位的关系4 掌握经济发展中的几种典型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 InternationalTrade 又称对外贸易 ForeignTrade 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通常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 国际贸易如何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 结构和特征 这也就是传统学说关于 贸易是增长的发动机 TradeasanEngineofGrowth 的争论 第二 国际贸易如何改变一国国内的收入分配以及不同国家的收入分配 贸易是否是招致国际和国内收入平等和不平等的力量 换句话说 贸易的利益或损失是如何分配的 第二 在什么条件下 贸易能帮助发展小国家取得他们的发展目标 第四 按照过去的经验和对未来发展情景的判断 发展中国家府应采取外向型政策 Outward lookingPolicy 还是内向型政策 1nward lookingPolicy 很显然 由于发展中国家在资源禀赋 经济和社会制度以及增长潜力等方面各不相同 我们对上述问题 难以有统一的答案 但却值得我们经常加以考虑和探讨 13 1贸易与经济发展 基于比较利益的观点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 包括古典经济学的 比较利益理论 TheoryofComparativeAdvantage 利新古典经济学的 要素禀赋贸易理论 FactorEndowmentTradeTheory 前者认为 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在于各国各种产品的相对成本产生差异 而后者认为各国各种产品的相对成本产生差异的原因在于各国资源禀赋各不相同 这两者都是基于比较利益观点的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利益论是19世纪由大卫 李嘉图 DavidRicardo 首先提出的自由贸易模式 其精髓在于证明 如果一国所有产品的劳动成本比另一国高 但只要这些产品的劳动成本相对于其贸易伙伴随言 其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那么该国就能通过专业化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而从贸易中获利 简而言之 两国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 实际上是 两害相较取其轻 两利相较取其重 我们可以通过表13 1来弄清楚比较优势原理 A国在X Y两种商品生产上的成本分别为2小时 件 4小时 件 而B国在X Y两种商品生产上的成本分别为3小时 件 5小时 件 这样 B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都比A国的劳动成本高 劳动效率低 因而B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 而A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 按照亚当 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 A B两国是无法开展贸易的 表13 1比较优势原理 然而 从表13 1可以发现 A国生产X商品的劳动成本是B国的2 3 而它生产Y商品的劳动成本是B国的4 5 由于2 3 4 5 说明A国生产X商品绝对优势较大 而生产Y商品绝对优势较小 因此 A国生产X商品具有比较优势 而生产Y商品则处于比较劣势 同样 B国生产X商品的成本是A国的3 2 而生产Y商品的成本则是A国的5 4 由于5 4 3 2 说明B国生产Y商品绝对劣势较小 而生产X商品绝对劣势较大 因此 B国生产Y商品具有比较优势 而生产X商品则处于比较劣势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 如果A国专业化生产并出口X商品 进口B国的Y商品 B国专业化生产并出口Y商品 进口A国的X商品 则A B两国都能从贸易中获得利益 李嘉图的理论考虑的主要是劳动成本 即以单要素相对成本的高低决定贸易和分工的模式 这对解释当今一些国际贸易模式仍然具有有效性 当然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 这种缺陷主要表现在 一是李嘉图虽然正确地指出了劳动生产率差异时引起国际贸易的原因 但他并没有进一步解释造成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二是李嘉图的理论只考虑了一种生产要素 劳动力对生产成本的影响 没有考虑其他要素在决定产品成本和价格方面的作用 李嘉图的这种观点只有在要素比例不变的生产中才能成立 而在很多产品的生产中要素比例是可变的 三是李嘉图的理论假定成本不变 生产函数时线性的 因而推理出各国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完全专业化的生产 而现实中 生产的机会成本也可能是可变的 因而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分工进行的专业化生产可能不是完全的 四是李嘉图的理论没有考虑需求方面的原因 因而也就不能确定均衡的贸易价格或贸易条件 要素禀赋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的 要素桌赋贸易理论 是20世纪初赫克歇尔 E1iHeckscher 和俄林 BertilOhlin 提出来的 他们在对各国比较利益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之后指出 各国各种产品的相对成本产生差异的原因 在于各国资源禀赋各不相同 按照赫克歇尔 俄林理论 简称H O理论 一国在密集使用其相对丰富的要素的产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因此 在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时 该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密集使用其相对丰富的要素的产品 H O理论在探讨比较利益时 考虑了多种生产要素 劳动 资本等 它以比较机会成本为基础 修正和完善了比较利益理论 成为被广泛接受的国际贸易理论 1949年 萨缪尔森 PaulA Samuelson 在 再论国际要素价格均等化 一文中 1 对要素价格均等化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论证明 他指出 在 定条件下 各国要素价格将通过贸易实现均等化 从而形成了完整的 赫克歇尔 俄林 萨缪尔森模型 我们也可以用该模型来分析经济增长对贸易模式的影响 以及用它来分析贸易对一国经济结构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按照要素桌赋理论 贸易的产生不是因为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劳动生产率 而是因为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要素菜航 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 资本要素相对便宜 该国就在密集使用资本要素生产的商品成本较低 因而具有比较优势 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 劳动要素就相对便宜 密集使用劳动要素生产的商品成本较低 具有比较优势 各国按照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 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 都将能从贸易中获利 要素禀赋理论有两个员基本的假设 一是不同商品要求不向的要素比例进行生产 也就是说 商品可以按生产中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 区分为劳动密集型商品 资本密集型商品等 二是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要素票赋 也就是说 按照各国要素供给的相对比例 国家可以划分为资本丰富的国家 如美国 和劳动丰富的国家 如印度 这种新古典白内贸易理论的主要结论是 如果各国按照各自的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参与自由贸易 就都能从贸易中获利 除了要素禀赋决定比较优势和贸易模式这一结论外 要素禀赋理论还认为 第一 由于机会成本递增 与古典贸易理论假定机会成本不变不问 一国不可能完全专业化生产一种商品 第二 假定世界各国的生产技术完全相同 自由贸易不仅导致各贸易国商品比价一致 而且导致各国要素价格均等化 第三 由于各国更密集地使用其相对丰富的要素进行生产 使得相对丰富要素的所有者的报酬相对增加 这在劳动相对丰富的发展中国家 就是劳动的报酬相对增加 第四 贸易能刺激经济增长 1 P A Samuelson InternationalFactor PriceEqualizationOnceAgain EconomicJournal June1949 pp 181 197 贸易利益在贸易理沦中 贸易利益不是以赚取外汇的多少来衡量的 而是以贸易所产生的国内产出和实际收入的增加来衡量的 一般认为 得自贸易的利益 可以区分为静态利益 StaticGains 和动态利益 DynamicGains 两类 贸易的静态利益是指来自于按比较利益参与国际分工的利益 动态利益则指贸易对生产可能性的影响 规模经济 国际投资 技术知识的转移等 都是动态利益的例子 此外 贸易也能给剩余商品提供出路 VentforSurplus 它能使未被利用的生产要素得到利用 也使得一国能从国外购买商品 这有两方面的意义 第一 如果不发生国内替代 进口能解除生产瓶颈的约束 第二 进口作为对国内生产的替代 比国内生产更有效率 贸易的静态利益是以比较利益法则为基础的 如图13 1所示 A B两国贸易前的国内消费受国内生产的限制 分别处于其生产可能性曲线与其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A和A 当两国按照比较优势开展贸易后 如果国际贸易价格线为T T 该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即为贸易商品的相对价格 该价格处于两国国内商品比价之间 则两国新的消费点分别为E和E 即位于其社会无差异曲线与国际贸易价格线的切点 显然 两国新的消费点均位于其生产可能性曲线之外 这在无贸易条件下是不可能达到的 因此 国际贸易扩展了一国消费可能性 此外 或许更为重要的是 参与贸易使一国专业化生产其最有效率的产品 这种国际分工的结果使得世界生产增加 世界福利增加 如果两国比较优势完全相同 就不存在贸易的静态利益 贸易的原因就在于获得规模经济和其他动态利益 贸易的静态利益 贸易的主要动态利益在于 出口市场能扩大 国生产者的总体市场 在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况下 得自贸易的总体利益会超过资源配置的静态利益 由于规模报酬递增 任何国家 不论其贸易条件如何 都能从贸易中得利 希克斯 JohnHicks 认为 1 如果不强调规模报酬递增与资本积累的紧密关系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规模报酬递增 我们就无法理解国际贸易现象 对一个没有国际贸易的小国而言 投资于先进生产设备将受到限制 分工也将受到市场的制约 但如果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贸易 就有实现工业化和脱离传统生产方式的希望 市场越大 由于规模报酬递增 积累资本就越容易 此外 贸易的动态利益还包括刺激竞争 获得新知识 新观念 传播新技术 以及可能伴随资本流动 增强专业化分工 导致更迂回的生产方法 改变态度和制度 或者说 动态利益就是向外移动牛产可能性曲线 导致社会更高的福利水平 1 JohnHicks EssaysinWorldEconomics Oxford ClarendonPress 1995 pp 181 183 13 2对外贸易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新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关于贸易与发展问题的结论是 第一 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贸易能扩大一国的消费可能性 增加世界产出 为参与贸易的国家提供在世界范围内获取稀缺资源和进人世界市场的可能性 没有贸易 穷国的经济将不可能增长 第二 在要素自由流动的条件下 贸易将使得各国要素价格均等化 贸易有利于促进国内和国际平等 提高贸易各国的实际收入 使得各国和世界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第三 通过促进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的发展 贸易有助于一国实现经济发展 第四 在自由贸易中 国际价格和成本决定着一国为了使其国民福利最大化的贸易量 各国应遵循比较优势原则 而不要试图干预自由市场的运作 第五 要促进增长和发展 就要采用外向型的国际政策 在任何情况下 封闭或半封闭的政策 相对于无限制的自由贸易而言 都是缺乏效率的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结论 是从一系列隐含的或明确的假定中推导出来的 这些假定 通常与现实的国际经济关系相互矛盾 自由贸易仅仅存在于经济学家的图形和模型中 现实世界则充满着各种各样的保护和非竞争性定价 因此 我们有必要分析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基本假定 并结合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对其进行批判性考察 这就是我们下面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关于解说发展中国家贸易的理论一般认为 新古典贸易理论有6个基本假定 第一 各国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都是固定不变的 生产要素充分就业 不存在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第二 生产技术固定不变 古典理论 或生产技术相似 且可以为所有国家所获得 新古典理论 而且 这种技术扩散对所有国家都有好处 消费者偏好固定不变 且不受生产者的影响 第三 在国内 生产要素在各部门之间完全自由流动 经济整体存在完全竞争 不存在风险或不确定性 第四 政府不干预国际经济活动 自由自主的生产者为追求成本最小化或利润最大化而开展贸易 国际价格由供求的力量决定 第五 各国在任何时候都处于贸易平衡状态 所有经济都能随国际价格的变动而作出及时调整 第六 每个国家得自贸易的利益都能惠及其所有国民 以下我们逐一考察这些假设 然后对其某些假定进行批判性考察 并介绍几个与之不同的有关发展中国家贸易的理论 1 贸易与资源增长 南 北不平等贸易模型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 都不像新古典贸易理论所假定的那样 是固定不变的 相反 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源都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积累 贸易通常是不同国家生产资源不平衡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 因此 相对要素禀赋和比较成本并不是给定不变的 相反 它们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中 而且 这种变化是由国际分工的性质和特征所决定的 而不是相反 在穷国与富国的不平等贸易中 这意味着 任何初始的资源禀赋不平等 都会因为按照要素禀赋理论所建立的贸易模式开展贸易而更趋恶化 特别是 如果富国 北方 因为历史的原因 相对富有资本 企业家能力 熟练劳动等关键性生产要素 那么 它们持续密集使用这些要素专业化于加工品生产 就能为其进一步增长创造必要的条件和刺激 相反 发展中国家 南方 拥有过剩的非熟练劳动供给 专业化生产密集使用非熟练劳动的产品 其世界需求前景和贸易条件都极为不利 就会发现它们被困于停滞的 持久的 非生产性的非熟练劳动比较优势产品的生产活动中 静态效率变成了动态无效率 累积的过程使得不平等贸易关系更趋恶化 贸易利益大量向那些富人分配 从而进一步恶化发展中国家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不发达状况 南 北贸易模式 North southTradeModel 特别强调富国与穷国之间的贸易关系 而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其原理具有普遍适用性 迈克尔 波特 MichaelE Porter 在其名著 国家竞争优势 一书中认为 1 标准贸易理论只考虑了未开发的实物资源和非熟练劳动这些基本要素 而对那些更专业化的 拥有训练有素 具有专门技能和知识资源的工作人员等这类先进要素 如政府 私人研究机构 主要大学 主要的产业协会等 标准理论则未予以考虑 波特指出 发展中国家的中心任务 就是要从那种自然资源 廉价劳动 本地要素和其他基本资源优势等这类要素驱动的国家优势中解脱出来 因为这种基本要素优势 只能提供脆弱的 转瞬即逝的出口能力 而且 这种出口不能经受汇率和要素成本的波动 许多这类工业通常也是不具有增长势头的 因为发达经济中资源密集的工业衰落了 其需求趋于更复杂化 因此 创造先进要素应当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 1 MichaelE Porter 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s NewYork FreePress 190 pp 675 680 2 失业 资源非充分利用与剩余的出路贸易理论传统贸易理论假定充分就业 而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失业和就业不足 从这一实际出发 我们可以得到两点结论 第一 未被利用的人力资源创造了一种可能性 即通过为出口市场生产本地没有需求的商品 可以以很低的甚至零成本扩大生产能力和GNP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 国际贸易的剩余的出路理论 Vent for surplusTheoryofInternationalTrade 这一理论首先由亚当 斯密提出 而后由缅甸经济学家迈因特 HlaMyint 用于解释发展中国家的贸易 1 根据剩余的出路贸易理论 为偏僻的农业社会打开世界市场 并不像传统贸易模式所说的那样 是对已经充分就业的资源进行再配置 而是对以前未被充分利用的土地和劳动资源进行利用 为国外市场生产更大的产出 剩余的出路理论可以用图13 2来说明 如图13 2所示 在贸易之前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 某一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未能充分利用 表现为该国生产发生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V点 生产和消费OX数量的初级品和OY数量的制成品 该国打开国外市场以后 就给那些未被利用的资源的利用 通常是过剩的劳动和土地 提供了刺激 从而使可出口的初级品生产从OX数量向OX 数量扩张 国内生产由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内点V向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点B移动 表明国内资源已经充分就业 给定国际商品比价Pa Pm 则XX 数量的初级品出口换回YY 数量的制成品进口 其结果 最终消费达到C点 从而该国在消费与以前同样多的初级品的同时 可以进口YY 数量的制成品 把剩余资源转化为进口能力 不仅有可能扩大该国的消费可能性 进口消费品 而且有可能扩大其生产可能性 进口资本品 迈因特认为 与比较成本学说相比 剩余的出路理论更能解释19世纪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快速增长 1 HalMyint TheEconomicsOftheDevelopingCountries 5thed Austrilia HutchinsonandCo Publisher Ltd 1980 剩余的出路贸易理论 3 贸易条件理论贸易条件 TermsofTrade TOT 通常是指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的价格之比 也就是商品贸易条件 CommodityTermsofTrade 或纯易货贸易条件 NetBarterTermsofTrade 此外 还有收入贸易条件 1ncomeTermsofTrade 和要素贸易条件 FactorTermsofTrade 收入贸易条件表明一国出口创造进口的能力 如果以PX Pm表示商品贸易条件 其中PX Pm分别为一国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的价格指数 在出口和进口商品都只有一种时 可以用出口价格和进口价格计算 但通常情况下 一国进出口商品都不只一种 因此需要采用价格指数 那么 收入贸易条件可以表达为如下公产 其中 Qx为出口数量指数 要素贸易条件又分为单要素贸易条件 SingleFactorTermsofTrade 和双要素贸易条件 DoubleFactorTermsofTrade 单要素贸易条件表明一国包含于出口商品中的每一单位要素所能换取进口商品的数量 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 Ex为包含于出口商品中的要素生产率指数 即一国出口部门的要素生产率指数 双要素贸易条件表明一国包含于出口商品中的每一单位要素 交换包含于进口商品中的国外要素的数量 它在单要素贸易条件的基础上 再考虑包含于进口商品中的要素生产率指数 即贸易伙伴的出口生产率指数 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 Em为包含于进口商品中的要素生产率指数 一般认为 与商品贸易条件相比 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更为重要 因为对发展中国家而言 收入贸易条件上升 表明其以出口为基础的进口能力增加 单要素贸易条件上升 表明其单位出口要素换取进口商品的能力增加 双要素贸易条件上升 表明其出口要素换取进口要素的能力增加 贸易条件理论 即人们通常所说的 普雷维什 辛格假定 Prebisch singerHypothesis 是由普雷维什 PaulPrebisch 和辛格 HansSinger 于1950年几乎同时提出的 1 他们认为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呈现出下降的长期趋势 因为 发展中国家出口初级产品 进口制成品 而初级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低于制成品 同时 发达国家人工合成替代品的生产以及节约原材料的技术进步 使发展中国家初级品出口的需求处于不利地位 再加上发展中国家初级品生产与发达国家制成品生产之间的市场结构差异 一方面 发展中国家初级品出口受到发达国家的买方垄断 另一方面 发展中国家制成品进口又受到发达国家的卖方垄断 因而造成发展中国家在贸易条件上处于不利地位 为了扭转贸易条件下降的趋势 改变不利的国际贸易地位 发展中国家应当发展进口替代工业 事实上 贸易条件的概念及其决定 是久为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经济学家讨论的重要问题 早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撰写的 农业与工业化 一书中 张培刚教授曾经考察了有关贸易条件的诸种学说 并且指出 如果贸易条件的有利与不利 在理论上可以比较 在实际上可以测定 则贸易中各项商品的需求弹性无疑是决定贸易条件有利与不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2 除此之外 关于贸易条件问题 张培刚教授还提出了如下三点意见 第一 在工业化进程中 人民的收入将会升到较高的水平 而凡是需求弹性较大的产品 在扩张经济中必将有较大的利益 据此 工业制造品较之农产品 一般均有较大的利益 第二 国内生产的弹性愈大 则输出国外的收益愈大 就此而言 工业制造品一般也是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此种相对有利的情况 不仅发生于扩张经济中 而且即使在萧条时期也是一样 因此 在变动的经济中 农产品比起工业品来 总是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第三 技术改良成果的采用 相对地减少了一国对他国输出品的成本 贸易条件因此可能发生变动 3 在 农业与工业化 的第二章中 张培刚教授在分析农业与工业的市场联系时指出 农民作为买者和卖者 在与工业厂家和商人发生交易关系时 总是处于被垄断的不利地位 4 因此 在张培刚教授看来 较低的需求收入弹性 工业技术的进步 农业生产者所处的不利的市场地位 是决定农产品贸易条件不利的重要因素 把20世纪40年代张培刚教授对工农业贸易关系的分析 应用于初级产品与制成品的贸易关系 就是所谓的 普雷维什 辛格命题 张培刚教授的这种分析 比起普雷维什和辛格来说 要早得多 在学术界 关于普雷维什 辛格假定的实证基础问题 曾有过长期的争论 5 根据托达罗的研究 自1977年以后 非石油输出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确实持续下降了 6 因此 为了促进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改善 帮助发展中国家尽快实现经济发展 有必要采取措施 稳定和提高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的价格 这就是发展中国家对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要求之一 1 R Prebisch TheEconomicDevelopmentofLatinAmericaanditsPricipalProblems NewYork UnitedNations 1950 H W Singer TheDistrabutionofGainsbetweenlnvestingandBorrowingCountries AmericanEconomicReview Papersandpreceedings5 Supplement Mayl950 2 张培刚 农业与工业化 英文本 哈佛大学出版社1949年版 中译本 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4年版 第228 230页 3 张培刚 农业与工业化 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4年版 第230 231页 4 张培刚 农业与工业化 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4年版 第60 69页 5 J Spraos TheStatisticalDebateontheNetBarterTermsofTradebetweenPrimaryCommoditiesandManufactures EconomicJournal90 357 March1980 6 MichaelP Todaro EconomicDevelopment 5thedition LangmanGroupLimited NewYork 1994 p 418 关于贸易与经济发展的一般争论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贸易收益与增长收益之间是否存在冲突这个根本问题 贸易能够在一国经济发展中产生推动作用吗 或者 比较优势的界定与加速发展的要求相冲突吗 一种观点认为贸易对发展促进颇大 得自国际专业化的收益增进了贸易收益 另一种观点认为贸易收益片面优惠于发达国家 却阻碍其他国家产业发展 导致国际不平等加剧 还有一种折衷观点 认为贸易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但非充分条件 进行出口导向的发展是有前提条件的 这些争论对各国贸易战略和贸易政策的选择产生了很大影响 1 自由贸易是增长的发动机 论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家阐述的正统观点认为自由贸易在发展中是个推动力量 亚当 斯密的贸易模型假定一国在对外开放前存在闲置土地和劳动力 剩余资源用于生产更多商品出口 由此为利用欠佳的剩余生产能力开辟了 出路 这种 剩余的出路 观点认为 贸易可在不降低国内生产情况下扩大出口 结果提高了经济活动的水平 更一般地讲 古典学派经济学家认为比较优势决定贸易形式 给一国带来收益的不是剩余资源的使用 而是更有效的国际资源配置 尽管古典与新古典学派主要强调贸易的直接静态效应 但也考虑了贸易的动态影响 肯定在一国遵循比较优势与加速发展之间是不矛盾的 正如J S 穆勒所指出的 贸易的直接经济优势在于促进了世界生产力更有效的使用 但除此之外 还有须从更高层次认识的间接效应 其中最显著的是市场的每一次扩张带来的增进生产进程的趋势 古典派认为贸易对发展的间接好处有三种 一种是扩大市场范围 诱致创新 并提高生产率 另一种是提高储蓄和资本积累 第三种是灌输新需求和新偏好以及传递技术 技能和企业家精神方面具有教育效应 更晚一些 出现了各种出口导向增长模式 表明了发展中经济的增长取决于出口扩张的宏观动态观点 一种观点是 需求启动型 demand motored 如纳克斯 Nurkse R 认为发展中国家国内储蓄和资本形成不足 生产率低下 因而发展外贸成为启动国内经济摆脱 贫困恶性循环 的跳板 刘易斯 Lewis w 也从需求方面入手 根据经验规律 提出了贸易是增长发动机的论点 雷德尔 Riedel J 在 贸易作为增长发动机的重新考察 1 中 验证了刘易斯关于发展中国家出口受外部需求驱动的观点及二者之间的经验关系 此外 芬德利 Findlay R 也提出一个十分精致的理论模型 认为发展中国家商品的贸易条件恶化 使之将生产率上的利益输出给发达国家 并且在增长率上依赖发达国家 2 由此从反面论证了贸易是增长的发动机 另一种观点是 供给启动型 supply motored 科登 Corden w 强调要素供给和生产率的增长率 就贸易对增长的作用展开了更全面的讨论 他指出一国经济对外开放可带来五种效应 影响效应 即与贸易的静态收益相对应 现期实际收人得到提高 资本积累效应 即贸易的静态收益部分地用于投资 把实际收入增长由现期转移到未来 三是 替代效应 如果投资品是以进口为主的 那么由于投资品对消费品相对价格的下降 将导致投资与消费之比的上升和增长率的上升 收入分配效应 即会出现收入向生产中密集使用的要素转移 而这又可能给总储蓄倾向及资本积累带来影响 要素加权效应 假若出口增加且出口品使用增长较快的生产要素 那么出口品增长率会上升更快 所有这些效应都是累积的 并深化由对外开放带来的实际收入增长 3 由此可见 贸易是增长发动机 的观点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经济学家们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贸易不仅影响一国资源配置 由国际贸易得到直接收益 并且为其经济发展创造各种条件与机会 这成为各国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理论基础 但是 如果各国都根据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从事自由贸易 那么发展中国家先天地在世界贸易中处于初级品出口国的不利位置 承受着贸易条件恶化 出口品需求弹性小等负面影响 通常笼罩在出口悲观主义的阴影下 贸易这个增长发动机对于发展中国家显得滞重乏力 所以 从理论上讲 贸易对增长的积极作用似乎十分充分 但在实践中 贸易的正效应被归结为自由贸易的结果 因而忽视了由自由贸易可能导致的负效应 也否认了适当的贸易政策的作用 1 经济学杂志 1984 3 2 格罗斯曼 伦德伯格 世界经济秩序 过去与展望 3 科登 贸易对增长的影响 见巴格瓦蒂 贸易 国际收支和增长 英文版 1971 2 自由贸易危害经济发展论尽管自由贸易的发动机效应影响颇大 但许多发展经济学家从发展中国家经济现实出发 批评了传统贸易理论的静态性 简单化倾向 指出自由贸易不利于经济发展 尤其是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其论点主要是 1 自由贸易会加剧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贸易双方的劳动生产率 技术水平不变 从而要素收益不变 但现实是 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快 生产率提高推动制造业收益递增 而发展中国家农业与初级品生产中技术进步慢 生产率停滞以至下降 同时发达国家对初品需求弹性低 加之替代品的开发和贸易保护主义障碍 发展中国家出口极难扩张 早在20世纪50年代 普雷维什 Prebisch R 和辛格 Sinser H 就考察了发展中国家不断恶化的贸易条件 指出要谋求发展 则发展中国家必须采取适当政策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 2 自由贸易会导致发展中国家出现外贸与国际收支逆差 与发达国家相比 发展中国家出口比重小 外贸增长率低 并且对资本品 工业制成消费品的进口需求大大快于对初级品的出口需求 因此 随着经济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无疑会出现外贸逆差和国际收支不平衡 而这种状况使之难以承受外部冲击 经济发展进程受到不利影响 3 自由贸易所依据的传统贸易理论只考虑了私人成本 却没有展开社会成本 收益分析 由于外部性的存在 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常常背离 许多情况下 生产和出口有利于个别企业 但不一定符合社会利益 就是说 如果按自由贸易 自由竞争的个别比较成本优势生产 很可能会有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因此 发展中国家往往有必要采取保护措施 重新安排投资和配置资源 4 自由贸易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利用 一方面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 科技进步可能改变要素供给的数量与质量 而对某种资源的需求或供给条件的变化会使资源发生短缺或过剩 这些变化也许对发展中国家有利 但在更大程度上 由于加剧了各国资源发展不平衡 会引起资源的初始条件和成本不均 从而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另一方面 随着科技 交通 通讯的发展 各种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成为可能 资本输出 技术传播 人才流动已成为普遍现象 因而 发展中国家可能丧失某些优势 如资源较丰裕 劳动力价格低廉 而资本向发达国家大量倒流与人才外流还使发展中国家固有的资本短缺 人力资源欠缺等劣势积久日深 可见 贸易可能不仅不会改善发展中国家的资源配置 反而造成其资源配置扭曲和利用不足 5 自由贸易所决定的生产专业化对发展中国家十分不利 原因是 其一 若一国出口品市场短期价格波动频繁 出口年收人大幅度变化 从而影响了经济发展 那就难免导致国内消费与投资发生改变 而这种抵消性的调整意味着某种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可能会时常改变而不稳定 其二 从动态观点来看 发展中国家出口品需求弹性不足 若追加投资 则边际收入低于实际价格 同时进口品需求弹性很大 这样 按照 平均比较利益 原则应扩大出口 而按 边际比较利益 原则应支持进口 于是生产的专业化遇到了外贸结构变化的阻碍 1 其三 农产品 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呈不断下降趋势 从长远来看 这些产品的生产专业化是不利的 6 自由贸易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发展 按照传统贸易理论 发达国家应生产具有资本和技术优势的制造品 发展中国家则应生产具有劳动力优势的初级产品 但是 初级产品的前 后向联系很小 并且有些国家的初级产品生产长期被外国企业把持 它们常将所得利润汇往国外 这样 初级产品生产部门无法产生联系效应 也不能为其他产业 尤其是工业部门提供资本积累 因此 无论它多么发达 也无法带动其他部门发展 7 自由贸易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国际不平等 典型的论点是缪尔达尔 Myrdal G 提出的 循环累积因果效应 他认为 市场力量的运作不会导向生产要素 进而收入的均等 并且贸易的不利影响会与经济相对落后相互作用 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欠发展 社会流动性 公共教育 信仰与价值观念的共享等水平均很低 不可能形成国内经济一体化和机会均等化 国际贸易并不必然导向均等 相反 市场扩大一方面强化了发达国家既有的经济主导地位 另一方面却使发展中国家民族产业受到强烈的国外竞争 甚至被剥夺发展现代工业的机会 由此可见 既然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奢望对外开放 借助自由贸易而自动地带来经济发展 那么调节市场力量效应的政府干预就不可缺少了 他们开出的处方通常是 发展中国家要通过推动国内自给自足 或者更一般地 通过采取关税同盟和其他形式的经济一体化来实现 集体的自力更生 以摆脱发达国家的支配 这种观念和政策主张曾经风行发展中世界 成为它们采取保护主义措施和进口替代战略的理论依据之一 关于这种贸易战略的得失 下面还将详尽讨论 1 赫立克 金德尔伯格 经济发展 英文第4版 1983 315 316 3 贸易是增长的婢女 论后来日渐盛行的另一种带有折衷性的观点是 既承认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某种共生性 同时又提出了一些尖锐的现实问题 诸如 为什么尽管贸易在有些国家和地区 如日本 亚洲 四小龙 等 成功地推动了经济增长 但在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却未产生相似的刺激作用 为什么许多发展中国家出口部门的增长并未传递到其他部门 进而导致国内经济更广泛的发展 为此 许多发展经济学家探讨了在何种条件下 出口部门扩张才能带来出口导向的发展 怎样使出口扩张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结合起来 怎样在取得贸易的资源配置效应的 同时 避免其不利的经济与社会副作用等一系列问题 显然 这种讨论必然具有极强的政策导向 里特尔 Little I 考察了亚洲 四小龙 可观的经济实绩 指出 除了香港以外 这些国家和地区仅仅从60年代才开始的迅速增长经历了从进口替代到出口促进的重大政策变化 它们的 成功几乎完全是由于良好的政策和人民的能力 而不是由于有利的形势和良好的开端 他尤其指出在韩国经济发展中 主要的教训是 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导向型的政策等于给出口商提供了近似于自由贸易的条件 这是它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化极其迅速的原因 它在10年时间里就使5000多万人 包括其中最贫穷的人的生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1 约翰逊 Johnson H 巴格瓦蒂 Bhagwati J 和兰姆斯瓦米 Ramaswami v 等率先区分 自由贸易 与 自由放任 认为由于外部性 生产中的收益递减等因素 自由放任可能造成种种非效率现象 同时他们反对实行经济统制的保护主义 而主张通过国内课税和补贴以纠正国内价格机制运作中的扭曲 许多经济学家还根据经验研究指出 自由贸易仍是所有国家最好的政策 但自由放任并不具备充足的理由 克拉维斯 Kravis I 认为经济增长主要应依赖国内因素 在把国内资源转化为既能用于投资又能用于消费的商品或劳务的过程中 国际贸易是这种国内机会的延伸 因此 即使贸易在增长过程中发挥着有益的作用 增长的发动机 一词也并不带有普遍的描述性 它包含着仅仅通过贸易无法实现的愿望 因此 增长的婢女 一词可能更好地表达贸易可以发挥的作用 2 由此可见 这一思路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更客观地把握贸易的作用 提出了外贸与开发利用国内资源相结合的观点 二是把一些国家的经济成功归结于正确的贸易政策 而不是自由放任或偶然机遇 三是主张政府在贸易领域不能简单地施行保护主义 而应采取多样化的政策 我们认为 这个思路比较切合实际 对于经济发展中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贸易政策具有启示意义 值得进一步拓展 1 里特尔 一个经济复兴 见加伦森编 台湾的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 英文版 1979 2 克拉维斯 贸易作为增长的婢女 载 经济学杂志 1970 12 发展经济学家对传统的对外贸易理论的评价发展经济学家对传统的对外贸易理论持有不同看法 有人认为它基本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有人认为它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有人还进而对它作了一般性的批评 1 认为传统的对外贸易理论基本适用于发展中国家认为传统的对外贸易理论基本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论证在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国际贸易理论 但在实践中又急需用国际贸易理论作指导的情况下 一些学者将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用于分析和指导经济发展问题 认为它基本上是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 他们指出 1 比较成本学说的静态性质并不影响用它来分析动态的经济发展问题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应用比较成本学说进行专业化生产 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与成本优势 有效而合理地配置资源 提高生产率 最大限度地扩大产出和取得实际收入 2 生产专业化可能使发展中国家更依赖于国际市场 但它可以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效率 并有助于打破闭关自守 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 积极利用有利的国际条件来发展民族经济 使本国经济迅速增长 3 按比较成本原则发展对外贸易可以使发展中国家提高经济效益并获得最大的外贸收益 实行专业化 生产和出口有成本优势的产品 并将增加的资源单位投入到出口工业中 可以使投资效率 经济效益提高 并以既定的资源和出口 换回更多的进口产品 得到较多的外贸收益 4 国际贸易的基础 比较利益 可以随时间与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比较成本学说认为国际贸易是按各国的比较优势进行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 任何既定国家都可能丧失某一产品的比较优势 因为 虽然土地 自然资源在短期或中期内可能相对不变 而资本和劳动则通常以不同的速度持续增长 同时 各国生产要素的丰歉情况也会变化 因而一国有可能丧失某产品的比较优势 然而 旧的贸易基础或优势改变了 新的贸易基础即新的比较利益又会产生 这表明 无论情况怎样变化 由于比较利益可以随之变化 因而比较成本学说可以长期指导外贸实践 1 5 比较成本学说可以同时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刘易斯认为 比较成本学说对劳动力过剩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同样正确 对发达国家来说 它是拥护自由贸易的正确的基础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它是拥护保护贸易的正确的基础 2 原因在于 发展中国家不应根据比较成本学说来安排应该生产什么和不应该生产什么 而应根据资源的丰歉情况 选择多使用劳动力而节约稀缺资本的产品进行生产 同时 为了克服贸易条件不利的影响 还应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但这样一来 发展中国家也就获得了某些产品 如劳动密集型产品 生产上的比较优势 所以 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只不过条件有所不同 6 发展中国家近30年经济和贸易发展的历史证明 比较成本理论在发展中国家仍然有效 尽管一些学者批评比较成本学说 有的甚至主张实行自给自足的经济发展以示对抗 但这些批评尚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而大多数学者认为自给自足式的发展模式是不足取的 1 赫立克 金德尔伯格 经济发展 英文第4版 1983 313页 2 刘易斯 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经济发展 见阿加瓦拉 辛格编 不发达经济学 英文版 1973 443 446 2 认为传统的对外贸易理论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与上述观点相反 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一些经济学家 尤其是发展经济学中的激进派 认为以比较成本学说为核心的自由贸易理论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1 假定条件不现实 在比较成本学说的10个假定条件中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几乎没有一个条件是现实的 2 比较成本学说是静态的 短期的效应 而经济发展是动态的 长期的过程 涉及到经济增长 人口增加 人均收入提高 经济与外贸结构变化 相对福利的提高 贸易条件的改善等动态的 长期的内容 从这个意义上讲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在方法 内容 目标 道路等问题上是不相容的 前者侧重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后者侧重于一国经济的长期发展 前者可以说明过去的外贸格局和经济发展道路 而后者则是为了提供未来的外贸格局和经济发展道路 3 自由贸易有利于发达国家而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主要生产劳动生产率低 技术落后 价格低 收入弹性小的农产品和初级产品 用这些产品与发达国家的劳动生产率高 技术先进 价格高 收入弹性大的制造品进行贸易 贸易条件极为不利 若实行自由贸易 则发展中国家不仅会受剥削 掠夺 而且还会形成发达国家的永久性依附 成为新的殖民地 因此 发展中国家不应提倡自由贸易 而应实行保护贸易 4 自由贸易会促使贸易条件继续恶化 比较成本学说认为贸易双方的劳动生产率 技术水平不变 从而要素的收益不变 但事实上 发达国家由于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使制造品的收益不断递增 而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缓慢 劳动生产率提高不快甚至有可能下降 使农产品 初级产品的收益 尤其是边际收益 呈递减趋势 再加上发达国家对初级产品的收入弹性低 以及它们对初级产品替代品的开发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实行 使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出口受到需求不足的限制 这样 不仅贸易条件对发展中国家不利 而且贸易条件还会继续恶化 5 自由贸易会导致发展中国家出现外贸和国际收支逆差 在经济发展中 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的外贸出口比重小 外贸增长率低 而且进口增长比出口增长快 对资本品 工业制成消费品的进口需求比对初级产品的出口需求增长快 这样 如果实行自由贸易 无疑会造成发展中国家外贸逆差和国际收支不平衡 而这些问题又会影响经济发展的进程 6 比较成本学说所强调的个别 individual 比较利益不一定符合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比较利益 比较成本学说是以个别成本的计算为基础的 但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成本有可能与个别成本不一致 例如 由于外在经济效益的出现 社会成本会超过个别成本 而当个别成本优势超过社会成本优势时 生产和出口有利于个别企业 但不一定有利于社会或不一定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 这时 国家就有必要采取保护主义措施 重新安排投资和配置资源 如果按自由贸易 自由竞争的个别比较成本优势生产 会有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 比较成本学说或自由贸易理论不适宜于在发展中国家运用 但又有一些学者认为 如果对它作一些修正或改造 其部分内容仍可用于发展中国家 只是不宜全部照搬 还有少数学者认为 这一理论虽不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原则 但在国内各地区间的贸易中仍可使用 3 对传统的对外贸易理论的一般性批评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在指出了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之后 还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提出了一般性批评 第一 各国的生产要素在质量上和数量上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不断变化的 并可以在国际间流动 而且 当资本 技术 人才发生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倒流情况时 会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副作用 第二 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并未因存在国际贸易而得到了充分使用 相反 资源闲置 浪费 失业增多是普遍现象 明特用 剩余的出路 理论批判了比较成本学说关于外贸可以使一国资源充分利用的假定 并提出了充分运用现有资源的途径 第三 生产技术 消费者嗜好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时刻变化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传播使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技术 生产方式也发生了相应变化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后 一边运用 一边学习 消化 改造 这种 边干边学 1eamingbydoing 的效应 使他们从实践中学到了技术知识 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 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 至于消费者嗜好 由于发达国家通过广告等新闻媒介来影响消费者 尤其是他们高水准消费的 示范效应 的作用 会迅速改变发展中国家群众的消费偏好和习惯 显然 比较成本学说的这些假定是失实的 第四 自由竞争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国内 某些拥有产品和成本优势或规模经济的厂商有可能形成垄断 操纵生产和市场 在国际上 发达国家利用其资本 技术优势 可以控制 支配发展中国家 某些跨国公司更是利用经济垄断来影响国际市场 因此 并无竞争的自由 可言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主要出口初级产品 需求完全受制于国际市场的价格 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更无力进行自由竞争 第五 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不利于工业化的发展 按比较成本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 如果生产率不断提高 产品价格将下降 从而厂商的收益递减 收益递减不利于为工业化积累资本 也就不利于工业化发展 第六 按比较成本进行的生产专业化不可能充分实现 在不平等的条件下 专业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弊大于利 13 3新贸易理论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定位 赫 俄理论提出之后 很多经济学家对其进行了经验检验 其中最著名的是里昂惕夫 WassilyLeontief 的检验 这种经验检验与赫 俄理论预测的不一致 被称为 里昂惕夫之谜 TheLeontiefParadox 此后 不少经济学家利用不同国家 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了研究 发现里昂惕夫之谜总是存在 因而 经济学家们就试图从不同方面去解决这一难题 新贸易理论就是一系列这种努力的结果 事实上 新贸易理论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