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高等学校的依法治校工作.ppt_第1页
积极推进高等学校的依法治校工作.ppt_第2页
积极推进高等学校的依法治校工作.ppt_第3页
积极推进高等学校的依法治校工作.ppt_第4页
积极推进高等学校的依法治校工作.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积极推进高等学校的依法治校工作 韩清林2005年12月15日 一 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 依法治教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宪法原则在教育战线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 在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 这一基本方略写入了我国宪法 成为具有最高法律权威的宪法原则 教育战线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宪法原则 就必须搞好依法治教 依法治校工作 这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宪法原则在教育战线的具体体现 依法治校在教育法制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 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推进依法治教 从而促进教育的法制化建设 是建设法制化经济 法制化社会 法制化国家的基础工程 依法治校 提高广大受教育者的法制素养是建设法治规的基础 在教育战线要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就必须认真推进依法治教 依法行政 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是教育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也是建设法制化国家的基础工程 二 依法治教 依法治校是加强党对教育领导的客观需要 依法治教 依法行政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加强党对教育领导的客观需要 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教育事业 是教育领域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 法律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对高等学校的领导权 强化依法治教依法治校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确保党对教育的领导权 确保中国共产党对高等学校领导权的重要保障 高等教育法 第三条明确规定 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 发展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事业 第四条规定 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使受教育者成为德 智 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公办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高等教育法 第三十九条规定 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规定 统一领导学校工作 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 其领导职责主要是 执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 方针 政策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 讨论决定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内部组织机构负责人的人选 讨论决定学校的改革 发展和基本管理制度等重大事项 保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完成 三 依法治校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事业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 学校教育是整体教育事业的基础和主体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离不开学校教育 我国的国民教育主要靠学校教育来完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依然严重短缺 市场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发挥着很大作用 比如 目前公办高等学校收费已经大大超过了国家拨款 2005年省属高校经费预算58亿元 其中国拨经费不到17亿元 收费占了高校经费的大头 如何保证学校收费的合理 合法 公正 公开 使学校收费项目 收费标准 收费使用进一步规范化 法制化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的价值定位 随着我国加入WTO 国外教育服务机构也将进入中国的教育市场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必然呈现出开放性 市场化特点 这在客观上要求学校在发展模式上走出传统封闭式管理体制 建立起开放式的法制化管理模式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我们要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 通过强化学校的法制化管理 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率 这是依法治校的价值定位 是我国迈入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抉择 学校内部外部的诸多关系需要靠法制手段来调整和规范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建设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 必须建设法制国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使教育领域的社会关系与管理范围发生了重大变化 过去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权力高度集中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正在向分级管理体制转变 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随着学校自主权的逐步扩大也在发生着根本变化 学校之间 学校与师生之间 学校与社会组织之间 学校与公民之间 正在不断产生大量的民事关系和新型的权力义务关系 此外 社会力量办学的发展 远程教育 终身教育 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产生的诸多新情况 新问题 使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管理教育的状况已经显得很不适应了 必须运用法律手段进行调整和规范 四 实行依法治校有利于保障学校和教师 学生的合法权益 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 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 承担民事责任 要依法维护学校的法人地位 维护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依法维护学校的知识产权 依法维护学校的财产权 依法治校是依法维护学校 教师 学生的合法权益的紧迫要求 实行依法治校 营造学校教育的法制氛围 有利于推动全社会依法维护学校合法权益 依法支持学校建设 有利于教师依法从教和学生遵守法纪 有利于提高广大师生的法制意识 维护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 对外 当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 学校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 寻求法律保护 捍卫法律尊严 严惩不法之徒 对内 明确学校与教师 学校与学生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 规范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思想和行为 依法保护学校 教师 学生各自的合法权益 五 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是教育领导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 是提高教育管理效率与水平的必然选择 在教育行政管理日趋复杂 管理对象日趋多元化的情况下 只有按照法律的规定 建立完善的监督与制约机制 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和保证教育行政机关的廉洁自律 只有依据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规范 统一教育行政行为 才能保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切实提高行政效率和管理水平 教育管理方式和学校管理方式亟待变革 长期以来 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管理存在统得过死 管得过细 干涉过多的问题 学校全发必要的办学自主权 学校在内部管理上无法可依 单靠经验型的行政指令开展工作 决策不够民主 监督机制不健全 这既不利于调动广大教师 职员的工作积极性 也给学校管理带来诸多问题 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事业的发展 随着国家机关的机构改革 行政机关过得过多 过死的状况已经或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 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管理逐步由直接管理 具体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 宏观管理 由主要靠经验管理 政策管理转变为主要靠教育法律法规进行管理 学校自主权和校长管理权的扩大 需要将学校的自主权和校长的管理权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 校长对学校事务的管理权会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 校长的管理经验 管理水平乃至好恶就会决定一所学校的命运 因此 学校管理方式也必须发生根本性变革 管理行为必须进一步规范 由过去的靠上级行政机关的行政命令形势 靠校长个人的经验和毫无办事 转变为依法办学 依法管理 依法治校 学校的发展规划 管理制度不会因校长的变化而变化 为保持学校的稳定发展 可持续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六 依法治校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变革的共同趋势 学校管理方式由突出领导者的个人行政管理向依法治校转变 即从封闭的集权式管理向开放式的民主化管理转变 也是世界各国的一个共同的规律性趋向 西方国家的学校管理在20世纪60年代也同样存在突出学校领导者个人作用的问题 这种集权式管理的理论有它积极的一面 但也有其缺陷 一是具有不确定性 学校管理因人而异 随意性大 二是靠领导者个人的经验 学校管理的科学性 稳定性 规范性差 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来看 强调学校管理者实行依法行政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依法办学 同时在依法治校的基础上 发挥领导者的个人经验的作用 可以避免学校发展因领导人的好恶和变动而产生动荡 会使学校的管理和发展更具有规范性 稳定性和可靠性 更容易进入良性循环 世界各国经验表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推进学校依法管理是学校稳定 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战之后的日本在不断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 于1947年发布了 学校教育法 该法从公布以来共计修改了36次 该法的出台很早就为学校管理者提供了依法治校的系统根据 这说明 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 日本就把学校管理纳入了依法管理的轨道 通过法治途径 依法规范政府行为 规范学校管理 发展学校教育 提高国民的科技和文化素质 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提高了日本的综合国力 日本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与它的法制化管理可以说直接相关 几个国家学校法制建设情况的介绍 德国中学2001年冬季 我带一个教育考察团到德国访问 在慕尼黑一所中学考察 校长在介绍学校的事业发展和具体规定时 多次说到国家 州议会和市政府的法律规定 有两件小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影响 在这所学校的走廊里 墙壁上悬挂着各种各样装帧十分漂亮的图片 警示语等 却看不到一条直接书写在墙上的标语 警示语 当我们对这一现象发出疑问时 校长解释说 当地市政府规定 不允许在墙壁上直接涂画文字 标语 否则视为违法 要严厉处罚 我们把所有的图片 标语装帧好以后再悬挂起来 就不会违法 市政府检查时摘下来就行了 校长带领我们参观该校的每一间教室 图书馆 实验室时 用自己持有的一把特制钥匙能够打开所有房间的门锁 我们对这一现象也感到有些不解 发出疑问时 校长解释说 为了学校安全和方便管理 校长必须能够直接进入学校的每一个房间 这是地方的教育法律规定 为此 校长必须掌握一把能打开学校所有房间的钥匙 而教师 图书管理员 试验员等掌管的钥匙则仅能打开自己管理的房间 从这两件细微小事上 可以看到德国人一丝不苟的法治精神和德国学校的依法治校管理水平 美国马里兰大学 加利福尼亚州橙县教育局 日本的学校法制建设情况 七 教育诉讼案件的日益增多 迫切要求加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 在人民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的社会环境下 学校与社会的关系 学校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学校与教师的关系 在用行政办法 行政途径进行规范 调整的同时 越来越多地运用法律手段来进行规范和调整 近年来 教育诉讼案件逐步增多 学校当原告 做被告的事情越来越多 特别是一些意外伤害案件的处理 成为学校的沉重负担 要维护学校 教师 学生的合法权益 必须拿起法律武器 实行依法治校 依法办学 教育诉讼案件日益增多 对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提出了强化法制建设的迫切要求 高等学校学生诉讼案件 1 大学生违纪处理引发的教育诉讼案件 学生之间的伤害问题 学生考试违纪问题 男女生同居问题 学生偷窃问题 2 学生伤害事故造成的学校赔偿为题 自杀案件重的学校责任赔偿 伤亡事故的学校责任赔偿 体育课 竞赛活动中的伤害事故学校责任赔偿 实验课中的伤害事故学校责任赔偿 3 学籍 学历 学位 学费等方面的学生诉讼 4 经济方面的学生诉讼案件 5 大学生刑事案件诉讼 八 教育冲突的依法调节 依法裁决与教育诉讼案件的应对继续强化依法治校 伴随高等学校规模的扩大 学校成为一个社会大系统 学校内部领导与教职工之间 教职工队伍之间 教职工与学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 不断发生一些冲突事件 这些事件和矛盾需要学校运用法制手段进行审理和调节 随着教育法制体系的完善和公民法制意识的增强 教育诉讼案件日益增多 如学校发生的学生伤害事件 往往使学校成为被告 被追究民事赔偿责任 学校在对外交往中 由于经济纠纷和其他原因 经常产生民事案件 或者当被告 或者当原告 由于实施教育行政处罚 引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教育行政部门有可能当被告 教师申诉制度和学生申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要求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必须依法受理 依法应对 依法应诉 九 高等学校还没有形成依法管理 依法施教的基本制度和学校文化 就整体上来看 全省高等学校还没有形成依法治校的格局 在一些学校有法不依的问题十分突出 从学校层面 院系层面和教师层面普遍存在法制观念淡薄的问题 有法不依 违法不久 执法不严的问题和不知法 不懂法 不知道如何执法的问题并存 各个学校没有专门的教育执法机构和队伍 教育执法水平偏低 缺乏依法治教的实践 大量的教育管理问题没有正确地按照法制手段进行处理 依法治教的制度尚未形成 大量的教育管理问题需要用纳入依法治校的轨道来重新审视和处理 只有强化依法治教 运用法律手段管理教育 才能使一些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教育法律法规对这些问题已有明确规定 但多年来却有法不依 违法不纠 执法不严 教育上大量的热点 难点问题 亟待由单靠行政手段处理转向依法行政 依法处理的轨道 依法治校是构建现代化高等学校的核心文化 依法治校是一种教育思想 以提高广大学生的法制素质为目标 依法治校是一种学校教育文化 依法治校是一种管理管理理念和管理实践 以提高学校管理者的法制观念和依法管理的能力与水平为目标 依法治校也是一种管理文化 依法治校是一种学校制度 以构建民主与法制相结合的学校制度 提高学校的法制化水平为目标 依法治教是一种制度文化 依法治校是构建现代学校的基本价值理念 引导学校由封闭走向开放 由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 由传统学校走向现代学校 依法治校是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价值理念 也是建设现代化高等学校的核心文化 二 有关依法治校的若干法理问题 一 关于依法治校的主体定位 依法治校是学校管理行为 依法治校的行为主体是学校 依法治校的行为主体只有一个 即承担着教育教学任务的各级各类学校是依法治校的唯一执法主体 二 对依法治校基本含义的理解 所谓依法治校的 依 是指依据和根据 依法治校是指依照国家制定的教育法律法规来治理学校事务 作为学校管理者 要体现一种法治精神 把教育法律法规作为管理学校的根本依据和最高权威 有人把 依法治校 等同于 以法治校 这是不正确的 以 即 把 用 之意 以法治校 即用教育法律法规来治理学校 这种理解仅仅是把法律作为治理学校事务的一种工具和手段 虽是一字之差 却有着重大区别 三 依法治校的法律法规依据 所谓依法治校的 法 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 既包括专门的规范教育事项的法律法规 又包括与学校教育密切相关的全社会共同遵守的一般法律法规 我国教育法的基本渊源是有权创制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教育法是由众多的法律规范组成的 这些教育法律规范有的是以单一法规的方式出现的 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有的则包含在其他法律文件之中 如关于教育行政管理和行政处罚等问题的规定便属于这种情况 教育法主要是指五个层面的规范性文件 教育法律 一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 宪法 有关教育的条款以及 学位条例 义务教育法 教育法 教师法 高等教育法 职业教育法 民办教育促进法 等7教育法律 还有与学校管理密切相关的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未成年人保障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等三部法律 以及 残疾人保障法 国旗法 集会游行示威法 著作权法 等相关国家法律 教育基本法律 教育基本法律是依据宪法制定的全面调整教育内部 外部相互关系的基本法律准则 可以说是 教育领域的宪法 是教育法律体系中的 母法 我国的教育基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已在1995年3月18日的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通过 自1995年9月1日起实施 教育单行法律 教育单行法律是指根据宪法和教育基本法原则制定的调整某类教育或教育的某一具体部分关系的教育法律 前者如义务教育法 职业教育法等 教育行政法规 由国务院制定的教育行政法规 教育行政法规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 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教育行政法规在内容上是针对某一类教育事务发布的行为规则 而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事件和具体问题作出决定 在形式和结构上必须比较规范 在时效上必须有相对的稳定性 其制定 审定和发布必须经过法定的程序 目前有1981年发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 1988年发布的 扫除文盲工作条例 1989年发布的 幼儿园管理条例 以及 残疾人教育条例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等13部教育行政法规 地方性教育法规 具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教育法规 宪法 第一百条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第七条的规定 省 自治区 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 在不与宪法 法律 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 可以制定和颁布地方性法规 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由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教育法规 如 河北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办法 河北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 办法 河北省有三个是由地方立法权 石家庄 唐山 邯郸山3个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地方教育法规 6个少数民族县人大有权制定地方教育自治条例等 较大市和自治县制定的地方性教育法规必须报请省级人大或者省人大常委会批准 才能发布实施 教育部门规章 我国 宪法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规定 国务院各部 委员会和省 自治区 直辖市以及省 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 国务院的行政法规 在自身权限内发布规章 其中属于调整教育方面的 统称为教育规章 国家教育行政机关及有关中央部委发布的教育部门规章 如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 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 研究生院设置暂行规定 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 成人高等学校设置的暂行规定 等63部现行教育部门规章 教育行政规章在教育法制建设 在以法治校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因为教育部门行政规章的数量很大 是国家教育法律和国务院教育法规的具体化 几乎涵盖了教育行政以及各级各类学校行政的基本管理行为规范 是对长期以来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是把教育教学规律和教育行政管理规律 学校行政管理规律上升到国家规章 比较具体 细致 规范 操作性强 教育规章的贯彻落实将大大提高学校管理的规范化 科学化和有效性 地方性教育规章 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性教育规章 包括省级人民政府 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政府和少数民族自治州 自治县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地方教育规章 如河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 河北省捐资助学表彰奖励办法 等 上述五个方面的教育规范性文件统称为教育法规 这就是广义的教育法 地方和高等学校的规范性文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依法治校的依据 此外 为了进一步细化学校管理 国家教育部和省 市 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依照国家法律 法规 规章制定了一些更为具体化 操作性更强的补充性 实施性的地方教育规范性文件 这些文件在不同上述教育法律 法规 规章相抵触的情况下 也对学校管理起着规范作用 也可以作为依法治校的依据 学校章程在依法治校中具有重要地位 学校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与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相抵触 四 教育法的基本特征 1 教育法是统治阶级意志在教育方面的体现 在阶级社会里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只有居于统治地位 把持国家机关 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 才能把自己的阶级意志通过一定的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并以国家强制力维护自身的阶级利益 2 教育法具有强制性 教育法同其它法律规范一样具有国家强制性 一切违反教育法的行为都必定受到国家强制部门的惩罚 教育法是必须被严格遵守的 3 教育法具有规范性 教育法是以规范性的文件出现的 是由国家有权机关经过法定程序制定的 在内容上具有完整性和稳定性 语言上具有精确性 逻辑上具有严谨性 4 教育法具有普遍性 教育法在规定实施的区域和适用的对象方面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任何例外情况都要在法律条文中进行规定 五 教育法律关系的基本特点 教育法律关系是指在教育领域的各种关系中 凡由法律法规规范和调整的关系 就是教育法律关系 凡是无法律法规规定的就构不成教育法律关系 教育法律关系包括教育法律关系主体 教育法律关系客体和教育法律关系内容三个方面 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多样性 教育活动包括兴办教育 实施教育 管理教育 接受教育 支持帮助教育等诸多方面 这些活动涉及到教育行政机关 其他国家机关 企业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 学校和几乎每一个家庭及公民 这些公民与法人组织都是教育法调整的对象 他们在教育活动中享有广泛的权利和承担着多方面的义务 从而使教育法的法律关系主体呈现多样化局面 应特别注意的是 学生作为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之一 处在特殊地位上 教育法适用范围的广泛性 教育对象的广泛性 办学主体的多元化 教育机构与办学形式的多样性 决定了教育法适用范围具有广泛性特点 教育法律关系的自然性特点 教育法关系的形成 有许多是不需要附加条件的 基于法律关系事件而自然发生的法律关系占很大比重 比如 儿童年满6周岁或七周岁 就与国家 学校 父母或其他监护之间产生了接受义务教育的法律关系 当适龄儿童少年受完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后 这种法律关系又自然消失 因此 这种法律关系是受人自然生长规律所决定的 教育法律关系的复杂性 教育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往往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如政府与学校 教育行政机关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不是平等关系 这是因为教育法律法规属于行政法的范围 在行政法中 法律关系主体一方为政府 而相对人则是学校和公民个人 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 管理和被管理之间的关系 法律关系主体之间不是平等的关系 师生之间法关系的特殊性 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法律关系 师生关系即非民事关系 也非行政关系 又不是上下级之间的领导与服从关系 而是一种传道授业解惑 教学相长 尊师爱生的特殊关系 教育法律后果的特殊性 一是注重保护受教育者 保护处于青少年儿童期的学生 二是注重保护教师的特殊职业权利 三是注重维护学校的正当权益 六 教育法律规范的类别 教育法律规范通常由法定条件 行为准则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 这三个要素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按照教育法律规范所表现出的强制性程度 有三分法和四分法之说 三分法 即可以分为强制性规范 任意性规范和指导性规范 四分法 即义务性规范 禁止性规范 任意性规范 倡导性 指导性 规范 教育法具有特殊性 我主张四分法 义务性教育行为规范 义务性教育行为规范 或叫命令性教育行为规范 要求人们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 承担一定积极作为义务的法律规范 在法律条文中通常用 必须 应当 义务 等字样表述 如 义务教育法 规定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 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这就是一种必须作为的行为规范 义务性教育行为规范属于强制性规范 要求法律关系参加者在某种条件或情况出现时 必须作出或禁止作出一定行为的规范 它所规定的权利义务十分明确具体 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加以变更或违反 禁止性教育行为规范 禁止性教育行为规范直接规定禁止人们做出某种教育行为 抑止人们的某种教育行为 明确指出人们如做出被禁止的教育行为 将受到某种处罚 在法律条文中通常用 禁止 或 不得 字样表述 如 禁止使用童工 禁止体罚学生 等等法律条文就是禁止性教育行为规范 禁止性教育行为规范也属于强制性规范 要求法律关系参加者在某种条件或情况出现时 必须作出或禁止作出一定行为的规范 它所规定的权利义务十分明确具体 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加以变更或违反 授权性教育行为规范 授权性教育行为规范 或叫任意性规范 这种规范的特征是由法律赋予人们一定的权利 授予人们可以作出某种行为 也可以不做出某种行为的权力 在法律条文中通常用 得 可以 等字样表述 如 义务教育法 规定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 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也意味着可以不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可收取杂费 也意味着可以不收取杂费 4 倡导性教育行为规范 倡导性教育行为规范是指国家积极倡导鼓励的行为 倡导性规范在教育法律中占有重要位置 如 教学成果奖励条例 河北省捐资助学表彰奖励办法 义务教育法 规定 国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以及个人自愿捐资助学 这一法律条文就属于倡导性规范 三 依法治校的基本矛盾和主要内容 依法治校可以细化为对学校内部的依法管理和对学校外部的依法管理 各项任务可以在校长的宏观管理下进一步实现依法管理的具体化 正确认识和把握依法治校的基本矛盾和主要内容 是搞好依法治校工作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 一 法制建设与民主管理的矛盾是依法治校的基本矛盾 依法治校的基本矛盾是法制建设与民主管理的矛盾 树立权由民授思想 对权力的来源和性质的正确认识和判断 是树立正确权力观的首要问题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 人民是一切权力的主体和最终来源 是权力的所有者 法制与民主是贯穿在依法治校工作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 法制是民主基础上的法制 民主是法制指导和保障下的民主 缺失法制的民主是无政府 是一盘散沙 只能导致社会的无序与混乱 缺失民主的法制是个人说了算 只能导致专制与独裁 缺少法制保障就没有真正的民主 没有民主也就没有真正的法制 民主与法制共生 法制与民主并存 要建设民主制度与法律制度健全的高等学校 一方面有赖于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建设实践 一方面有赖于全校干部 教师 学生 职工的民主意识与法制精神的培育 依法治教工作要着力在促进高校学生和教职工法制精神和民主意识养成教育上下功夫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紧密结合的现代社会 必须着眼于公民素质的提高 特别是要着力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法治精神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 依法治校的根本目的也是育人 学校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法制与民主政治建设的社会需要 依法治教工作要着力在促进大学生法制精神和民主意识养成教育上下功夫 把法制与民主作为依法治校一对基本矛盾 贯穿在依法治校工作的始终 贯穿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坚持民主决策 科学决策 高校党政领导班子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必须增强民主意识 所做出的一切决策 大到路线方针政策 小到一个个具体的重要决定 都要实行集体决策 科学决策 建立健全民主决策制度 重大事项要举行重大事项听证会 重大决策专家咨询会 根本改变一些学校存在的缺乏民主 个人说了算 独断专行的状况 健全学校民主管理与监督机制 要依法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内部管理体制 首先 要依据 教育法 高等教育法 关于学校领导体制及权利 义务的规定 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理顺党委和校长的关系 健全学校党委 校务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 教代会等各组织机构的职责 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权和任务 依法发挥相应的作用 其次 要建立健全学校重大事项以及党委会 校务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 教代会等各组织机构议事规则 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科学 民主决策程序 实现决策科学化 民主化 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监督 疏通民主渠道 保证师生的民主权利 是依法治校的核心 要进一步完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 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每年要至少召开一次 学校建设和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 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 要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讨论 保证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 参与权和监督权 要建立健全学代会制度 要积极吸收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涉及学生切身利益重要事项的决策 制定有关学生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要广泛听取学生意见 要全面实行校务公开制度 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 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 教师职务评聘 福利待遇以及涉及教职工权益的其他事项 要及时向教职工公布 学校的招生政策 收费项目和标准等事项 要向学生 家长和社会公开 增加透明度 保证师生的知情权和民主监督权 用高等学校的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功实践来引领中国社会的民主法制建设 建设法治国家和民主社会 必须以培养具有法制素养和民主精神的国民素质为基础 在高等学校搞好民主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的引领作用 一方面使培养的大学生 研究生具有较高的法制素养和民主精神 他们在走向社会后 为社会的民主法制建设发挥骨干作用 另一方面 高等学校是知识分子集聚的地方 在高等学校形成规范 科学的法制与民主紧密结合的制度和文化 成为中国社会民主法制建设的光辉典范 搞好高等学校的民主发展建设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二 依法治校的主要内容 依法治校涉及到学校管理以及学校与外部社会的各个方面 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多样性 法律适用的广泛性就决定了依法治校工作内容的丰富性 依法规范和行使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各级各类学校要从本校办学层次 办学类型的实际出发 按照教育法关于学校领导体制及权利 义务的规定 建立健全学校重大事项以及党委会 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 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民主决策程序 建立健全依法办学 依法管理 依法施教的激励约束机制 依法规范和行使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依法规范党委 校长的决策行为和日常管理行为 依法规范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 要认真落实教育法律 法规及规章有关教育教学的规定 按照 教师法 教师资格条例 教学成果奖励条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 和各学科课程标准 以及教育部有关教学方面的计划和规定 建立健全依法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各项管理规范 依法规范课程设置 教学计划 教材选用 课时安排 假期 考试活动 教师授课 学生作业等教育教学行为 引导 监督教师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计划 搞好教学设计 完成教学任务 保障素质教育的实施 依法规范学校人事管理 要依据 教师法 及有关教育人事管理的法规 规章 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管理 保证教师依法享有的权利 履行法定的义务 要积极推进以聘任制为核心的教师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规范 公平的教师聘任程序和制度 学校聘任教师 要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 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 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 义务和责任 依照有关规定落实教师待遇 建立校内教师申诉制度和校内调节制度 完善工作程序 依法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依法规范学生管理 学校和教师要尊重 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学校制定的学生管理规定不得与法律 法规及规章的规定相抵触 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不得强迫学生留级 不得强迫学生转学 不得歧视 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 要依法治理学生辍学 努力做好预防未成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工作 依法规范学校招生活动 学校不得违反规定乱招生 要加强学籍管理 建立健全学籍处分程序和校内学生申诉制度 建立健全学生班级管理制度和班主任岗位责任制 依法规范学校的后勤服务管理和财务资产管理 伴随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改革 服务质量的管理 监督问题日益突出 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应按照上级行政机关的授权 代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 依法对后勤服务实体进行管理和监督 促使各个服务实体提供更加充分 更加有效的优质服务 学校食堂应贯彻执行 食品卫生法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按照物价规定 安排伙食 合理收费 各级各类学校要依据有关法律 法规及规章的规定 建立健全学校财务 资产管理制度 依法规范经费的筹措使用 国有资产管理行为 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 依法接受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 依法规范学校收费行为 依法治理乱收费 保证收费主要用于学校建设 依法搞好合同管理 依学校管理范围的不同 学校事务分为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 学校要发展 改革 必然产生对外交往与合作事宜 包括国内外各方面的交往与合作 学校管理者同样要依法办事 如 高教法 规定校长是学校法定代表人 对外代表学校行使权利 这就从民事上规定了校长对学校的有形和无形资产承担着最高监管责任 市场经济条件下 随着学校办学自主性的增强 教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以及学校办学途径的多样化 学校与社会 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不断增多 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作为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在各项交往中必须增强法律意识 本着对国家 对学校负责的态度 围绕学校的建设 对外交往合作 善于运用法律合同等手段与其它单位和个人进行合作 依法维护学校和教师的知识产权 知识生产是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和职能 高等学校既要搞好知识生产 另一方面要依法维护好学校的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主要表现为著作权 专利权等 中国1993年到2003年专利情况 2003年中国高等学校专利申请比例 2003年中国高等学校专利授权比例 依法管理学校的外部交往 自觉维护学校安全 要本着对全体教师负责 对学生负责的精神 认真贯彻有关校园安全的法律 法规和规章 运用有关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教学安全 活动安全 饮食安全 宿舍安全 交通安全 消防安全 治安安全等各项安全防范制度 落实学校安全目标责任制 完善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依法维护师生的人身权 财产权 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程序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 积极预防学生在校伤害事故 依法治理学校周边环境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 建立起制止校外人员滋扰学校秩序的防范措施 重视通过司法手段处理教育纠纷 维护学校 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学校周边环境的无序化越来越成为影响学校稳定 保证师生安全的一个突出问题 已经成为学校依法管理的重点任务 对学校周边环境 学生家长及社会其它相关对象的管理 已成为依法治校的难点所在 各级各类学校都不能忽视这个问题 1996年2月13日 国家教委 公安部 联合发布了 高等学校内部保卫工作规定 试行 并从管理体制到各项任务以及组织与职责 奖惩和违纪处理措施 规定得非常具体明确 高校内部保卫工作应将其作为一项具体的法律依据 依法妥善处理各种违纪 违法行为 依法治校的关键环节是自觉按照教育法律 法规的规定 规范 审查和处理各种违法行为 这是法治的基本功能 实际上国家的法律在执行上的难点 重点问题是对违法问题的查处 我们在依法治校过程中要把这个问题重视起来 要时刻检测学校校长的管理行为 教师的教学行为 服务人员的服务行为和学生的一些行为 这些行为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有没有违法行为 要把违法行为时时检测出来 然后加以纠正 把学校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全面纳入法治的轨道 四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不断提高依法治校的质量和水平 一 建立依法治校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一把手负责制 建立依法治校目标管理责任制 高校党政一把手都要亲自抓依法治校工作 主管教育法制工作的学校领导要用极大的精力抓依法治校工作 二 加强教育普法工作牢固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 要加强教育普法规范化 制度化建设 提高教育普法工作的计划性 系统性和针对性 把法律知识考试合格作为学校校长任职和教师聘任资格的一个基本条件 建立健全学校领导干部学法制度 增强依法治教 依法治校 权利义务对等和依法履行职责等法治观念 不断提高依法决策 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在高等学校建立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普法工作制度 各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教育普法工作 作为学校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建立干部教职工经常化 制度化 规范化的普法工作制度 今后每年都要对普法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和部署 切实做到有计划 有部署 有教材 有考核 今后高校党委中心组每次集中学习 要安排法制讲座内容 要通过举办读书班对中层领导干部进行法治培训 学校每学期至少要举办一次全校教职工参加的法制讲座 要通过多种方式的法治学习和培训 增强干部教师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提高依法施教 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初步决定 全省教育系统 五五 普法期间 准备对全省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干部轮训一遍 每年对全省教育系统的工作人员进行一次普法考试 三 建立健全学校章程及各项规章制度 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是依法治校的前提 加强学校章程和制度建设 学校章程和各项制度 是依法治校的基本依据 建立健全学校章程和各项制度 是实现学校管理规范化 制度化 民主化的基础 公办高校要按照 教育法 和 高等教育法 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民办高校要按照 民办教育促进法 的规定 制定学校章程 对学校的办学性质 办学宗旨 内部管理体制等重大问题作出规定 成为学校自主管理的基本依据 这次会议以后 各学校要把制定学校章程的工作纳入重要日程 经广泛征求意见 反复组织讨论修改 并经教代会讨论通过后 报省教育厅 政策法规处 核准 力争两年内实现 一校一章程 学校 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的目标 要建立学校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制度 学校制发的各种文件 各项制度规定 不能与法律 法规 规章的规定相抵触 不能超越职责 权限把应该由法律 法规 规章规定的事项规定到学校的制度当中 特别是涉及教师 学生权利 义务的事项 今后 学校制定的所有规范性文件 都要经过法制工作办公室审核把关 避免出现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内容 避免学校文件相互 打架 的问题发生 四 要切实加强高校法制工作机构 队伍建设 教育法制建设是一项全局性 综合性 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学校的形象 标志着依法执校的能力 同时 随着形势的发展 教育法制工作的任务会越来越繁重 加强学校法制工作机构 队伍建设 是做好法制工作的基本保证 加强高校法制工作 必须解决有人抓 有人管的问题 建立一支热爱教育法制工作 精通教育法律的专业化队伍 积极推进教育法支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普及教育法律知识 不断开展专业化培训 要建立校际 院系级的专兼职教育法制工作者队伍 积极开展教育执法实践 建立学校法律顾问制度 提倡各高校组建学校法律顾问委员会 每所高校都要聘请法律顾问 加强全省教育系统的教育法律顾问队伍建设 五 建立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是依法治校的重要措施 学校要从依法规范办学行为 依法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 建立健全行政管理事故 教学事故 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完善工作程序 对因失职 渎职造成教学 管理 安全等严重事故的责任人员 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六 要切实做好教育维权工作 学校要把尊重和保护教师 学生的合法权益 作为重要的办学理念 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 通过制度创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