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镇建设4000亩白茶基地可行性方案.doc_第1页
三都镇建设4000亩白茶基地可行性方案.doc_第2页
三都镇建设4000亩白茶基地可行性方案.doc_第3页
三都镇建设4000亩白茶基地可行性方案.doc_第4页
三都镇建设4000亩白茶基地可行性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都镇建设4000亩白茶基地可行性方案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4000亩白茶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建德市三都镇人民政府 项目负责人:仇康君 电话:64186388项目建设时间:2009-2011年(三年)建设规模:发展白茶基地4000亩项目所在地:三都镇寿峰、前源、绿源、羊峨、乌祥、凤凰、梓里、樟村畈等地。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研究白茶是温度敏感型自然突变体,是由一种特殊的白叶茶品种中由白色的嫩叶按绿茶的制法加工制作而成的绿茶。其最显著表现是春季发芽时嫩叶的阶段性白化现象,究其原因主要为叶绿体膜结构发育遭遇障碍,色素蛋白复合体消失,叶绿素合成受到阻滞,叶绿体退化解体,但叶片色素组成未发现明显变化。白茶氨基酸含量为常茶的2-3倍以上,其中茶氨酸含量接近常茶的氨基酸总量。茶氨酸有利于血液免疫细胞促进干扰素的分泌,从而提高人体抵抗外界的侵害力。所以,白茶对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作用是常茶无法比拟的。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由该鲜叶原料制成的茶叶滋味尤为鲜爽,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建德市三都镇位于建德市东部,由原先的三都镇和凤凰乡二个乡镇合并而成。该镇行政区域总面积200平方公里,下辖19个行政村,总人口26362人,07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5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050元。该镇是传统的老茶区,拥有茶园面积9000亩。近年来新发展白茶538亩,主要分布在寿峰、前源、绿源、乌祥、羊峨等村。06年试种白茶51亩,试种发现所生产的白茶清香浓郁,口感好,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这里的农户精耕细作,对茶叶生产有深厚的感情,加上熟练的茶叶制作水平,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主要来源。所生产的白茶每公斤售价高达1200元,极大的调动了当地农民发展白茶的积极性。加上该镇境内多高山,海拔300米以上多缓坡,地势平坦为发展白茶产业典定了广阔的基础。三、项目建设的已有条件1、生态环境良好,耕地充足。三都镇是建德市首批“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地域生态十分有利于白茶生产,尤其是该镇广大的深山茶区,环境清幽,光照偏少,气温偏低,具有丰富的香灰土资源,完全能满足种植白茶所需生态环境要求。在海拔300米的高山分布着广阔的缓坡,主要以土质疏松的砂岩及偏酸性土壤为主,非常适合白茶的生长。2、海拔高,所生产的白茶品质上乘。由于白茶树春季不耐高温及太阳直射,相对要求特定的自然生长环境。该镇在寿峰的西塘、前源的上潭等地试种,所产白茶清香浓郁、口感好,品质远好于种植于田间的白茶。并且所有指标全部符合国家标准,其中主要指标氨基酸的含量达到6.9%,茶多酚的含量高达29%,比安吉白茶更具有品质优势。3、白茶经济效益显著,茶农积极主动。三都镇是建德传统的农业大镇,拥有“二水一花”的美誉,“水产、柑桔、西红花”是传统产业,主要分布在三都镇沿江各村,及前梓里片的新和、和村等地。而在前源片的寿峰、前源、绿、羊峨等村,产业类型分散,优势不强,农业收入不稳定。白茶是新兴的农业产业,是当地农民增收的可靠渠道。超高的经济效益,极大地激起了广大茶农种植白茶的积极性,现有的示范户能带动一批农户发展白茶。寿峰村的陈生富农户,05年种植白茶0.7亩,由于管理得当,07年收益9000元,亩产值达到12000元。4、茶农技术成熟,配套措施到位。该镇从07年试种,已取得良好的效果,茶农发展积极性很好。为该镇发展白茶已具备了一些经验,在种苗繁育、栽培技术、加工制作、产品标准等方面都积累了一些经验。再加上建德市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扶持的鼓励政策也大调动了农民发展白茶的积极性。5、白茶周期短,非常适合山区发展。事实证明,种植白茶可达到“一年种、二年收、三年出效益”。尤其在寿峰、绿源、前源、羊峨等村,发展白茶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其它产业所不具备的特有优势。四、项目实施内容及实施步聚1、项目实施内容。在先前发展500亩白茶的基础上,从2009年起至2011年止,三年内每年新发展白茶1200亩,使全镇的白茶产业规模达到4000亩,白茶产值达1600万元,成为该镇新兴农业主导产业。为配套白茶产业发展,新建一家白茶苗繁育基地,建一家年加工能力达200吨的精制白茶加工厂,培育一家杭州市级茶业农业企业,打响一个白茶品牌,建设二个建德市级以上的白茶专业村。2、项目实施步骤。由于白茶的生长环境对于白茶的品质有重要的影响,因而,在白茶的种植地区推广上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白茶生长所需的生态环境条件与适当集中开发的要求,明确寿峰、绿源、前源、羊峨、乌祥等地作为重点发展区域。发展区域发展面积(亩)主要分布(亩)寿峰村1000西塘600亩、里陈200亩、里钱200亩绿源村800长潭300亩、方坞300亩,树下200亩前源村900樟岩400亩,上塘300亩,胜华200亩羊峨村700尖竹山300亩,里中垅200亩,羊峨200亩樟村畈150小坞坪150亩乌祥150乌祥80亩、南华70亩凤凰150高丘50亩、洪岭50亩、朱岭50亩镇头100高青100亩新和50明山50合 计40003、年度推广计划按照全镇发展4000亩白茶的目标,分阶段发展规划如表所示:单位 (亩)年份新增面积寿峰绿源前源羊峨樟村畈乌祥凤凰镇头新和20085382287060603020252510200911002102302401804030352510201012003003003002304050452520201112003002003002304050452510小计4038103880090070015015015010050五、白茶基地建设的不利因素1、茶业加工商贸龙头企业总量不多。要做大做强白茶产业,离不开一批深谙市场的龙头企业,只有建立稳定的“公司+农户”的运作方式,才能经得起市场的冲击,使产业走向成熟。而目前,该镇贸工农一体的茶业龙头企业只有1家,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2、品牌建设管理落后。客观上,由于白茶发展近几年步伐缓慢,品牌建设步伐没有跟上。从主观方面看,没有很好重视品牌管理,大多以建德白茶包装销售,但质量参差不齐,品牌影响力及附加值不高。3、初始投入相对偏高。由于本地供苗能力严重不足,满足农户的规模性发展需求,得从外地调进种苗。但目前白茶种苗十分紧张,外地种苗价格上升较快,市场浮动较大,种苗价格在每株0.15-0.60元之间。按此计算,仅种苗成本每亩就达到2000元,高苗价成为该镇今后发展白茶一大制约。六、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该项目计划总投资为1410万元,主要投资分布如下:(1)、建设一个50亩的良种白茶繁育场,需投入100万元;(2)、建设4000亩白茶基地,需投入900万元;(3)、建设一座精制白茶加工厂,需投入100万元;(4)、打造一个白茶品牌,成为杭州市知名商标,需投入50万元;(5)、培育一家杭州市级以上白茶农业龙头企业,需投入200万元;(6)、加强技术培训及交流,需投入30万元;(7)、组织类似白茶节的宣传活动,需投入20万元;(8)、其它费用支出,需10万元。2、该项目建设资金来源,农户自筹900万元发展白茶基地。镇、村两级投入210万元重点搞好精制茶厂建设、农户技术培训、对外技术交流等。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白茶扶持资金300万元,用于品牌宣传及营销网络建设。七、 白茶基地发展的主要措施1、制定扶持政策。结合建德市农业主导产业扶持政策,对该镇规划新发展的白茶基地内配套相应的产业政策,鼓励各村做大做强。特别是建好白茶种苗繁育基地,建议每株给予0.03元的补贴。第二个是培育好白茶种植大户,对于新发展白茶10亩以上的农户,建议给予每亩100元的补助。第三是对于新购置白茶特种加工设备的农户,建议参照市级补助标准给予相应配套补助。新增面积(亩)基地建设(万元)龙头企业(万元)品牌建设(万元)备 注2008年5383005品牌建设资金主要包括对外宣传、支持企业参加各种农展和评比鉴定等,还包括建立专业合作社启动和初期运作资金。2009年110010.005002010年120015.0010.002011年120015.0010.00小 计500043.0025.005总 计732、抓好技术开发。主要抓三个环节:一是健全完善白茶标准,实施好白茶生产技术标准;二是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大引用新技术的力度;三是加强新技术研究开发,在白茶炒制工艺、茶形茶色以及生物技术的利用方面做好开发,以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提升白茶产品档次。3、建设种苗基地。在前源片建立“狮岩1号”以及安吉白茶原种苗繁育基地50亩,按每亩可出苗10万计,从2009年起,年出圃白茶苗500万株以上,满足该镇发展白茶种苗需求。4、加强品牌运营及管理。一是组建白茶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具体负责品牌运作,申报注册“寿峰白茶”商标。二是兴建白茶加工厂,确保白茶质量标准,在包装方面统一设计、统一印制,统一使用、统一管理。三是加强市场监管,会同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加强对白茶市场和流通的管理,同时,严格控制外地劣质白茶流入三都,为创优品牌保驾护航。5、建立实施机构。建立由镇长任组长,镇农办牵头,各相关村组成的三都镇4000亩白茶建设推进工作组,负责白茶生产的各方面组织协调工作,整合资源,合力推进。八、 效益分析该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能产生经济效益1600万元,同时也起到很好的生态及社会效益。1、经济效益显著。白茶种植把原先单调的玉米、蕃薯等旱粮作物改为经济效益明显的白茶,每亩地纯收入由原先不到1000元增加到4000元,按4000亩白茶投产来计算,可增加农民纯收入1600万元。光白茶一项,三都镇人均增收606元。2、生态效益明显。白茶把原先荒芜的山地开发出来,一些毛杆,薪炭林大量减少,减轻了林区的防火压力。白茶种植也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美化了村庄环境。3、社会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