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2Gd(BO3)2ClRe(Re=Tb3 -Eu3 -Dy3 -Tm3 -Sm3 )的发光特性和能量传递研究_第1页
Ba2Gd(BO3)2ClRe(Re=Tb3 -Eu3 -Dy3 -Tm3 -Sm3 )的发光特性和能量传递研究_第2页
Ba2Gd(BO3)2ClRe(Re=Tb3 -Eu3 -Dy3 -Tm3 -Sm3 )的发光特性和能量传递研究_第3页
Ba2Gd(BO3)2ClRe(Re=Tb3 -Eu3 -Dy3 -Tm3 -Sm3 )的发光特性和能量传递研究_第4页
Ba2Gd(BO3)2ClRe(Re=Tb3 -Eu3 -Dy3 -Tm3 -Sm3 )的发光特性和能量传递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Ba2Gd(BO3)2Cl:Re(Re=Tb3+,Eu3+,Dy3+,Tm3+,Sm3+)的发光特性和能量传递研究稀土离子掺杂的发光材料在等离子平板显示(PDPs)、无汞荧光灯以及白光LED领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本文所研究的Ba2Gd(BO3)2Cl:Re(Re=Tb3+,Eu3+,Dy3+,Tm3+,Sm3+)以及Tm3+,Dy3+共掺的Ba2Gd(BO3)2Cl样品在真空紫外/紫外激发下和阴极射线激发下均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证明该体系在PDPs、无汞荧光灯、W-LEDs以及FEDs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在Tm3+,Dy3+共掺的Ba2Gd(BO3)2Cl样品中,直接激发Tm3+从它的6F6能级跃迁至1D2能级,Tm3+的1D2-3F4发射强度与衰减时间随Dy3+离子掺杂浓度增加而减弱。由此直接证明体系中有Tm3+向Dy3+的能量传递。此外,Ba2Gd(BO3)2Cl: Tm3+,Dy3+荧光粉能有效的被358nm的紫外光激发,通过掺杂不同浓度Dy3+离子其颜色可在蓝光至黄光范围内调节。当1%Tm3 +和5%Dy3 +共掺杂时,Ba2Gd(BO3)2Cl: 0.01Tm3+, 0.05Dy3+的色坐标值为(0.352, 0.328),与标准白光的(0.33, 0.33)接近,其相对色温为4589 K也满足在W-LEDs 领域对荧光粉色温小于5000K的要求。这就表明Ba2Gd(BO3)2Cl: 0.01Tm3+, 0.05Dy3+作为白光发光材料在近紫外激发下的W-LEDs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1.1引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稀土离子掺杂的发光材料已在显示、照明领域内被广泛研究,如等离子平板显示器(PDPs),无汞荧光灯,白色发光二极管(W-LEDs),场发射显示器(FEDs)等1-5。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s),作为新一代照明器件,在可靠性、节能、环保和安全方面更为优异,从而获得了广泛的关注6,7。由蓝光LED芯片与YAG:Ce3+黄光荧光粉组合制作的高流明效率的白光LED是目前市面上白光LED产品的主流8-11。但是这种组合形式得到的白光由于发射光谱中缺少红光成分导致显色指数偏低,虽然可以通过在YAG: Ce3+荧光粉中引入红色发光中心丰富红光成分来改善这个问题12-15,但是这种组合方式还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合成白光的蓝光成分来自于发光二极管,受二极管的性能制约不够稳定。紫外芯片激发三基色荧光粉复合得到白光是利用不参与白光配色的芯片发出的紫外光或紫光激发RGB三基色荧光粉使其发光,复合配成白光。但是其荧光粉转换效率低,性能不稳定,光衰大。因此,在不同的基质材料中利用掺杂不同的稀土离子,利用稀土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在单一基质中获得白色发光则成为了新的研究方向。发光材料中的发光中心在受到激发源的激发后,除了可以自身产生由激发态到基态的辐射跃迁等方式释放能量外,还可以通过不同发光中心之间的能量传递过程来释放能量。能量传递就是发光材料中的某一发光中心(施主)将能量传递给给另外一个发光中心(受主)而使其产生发光的过程。固体发光材料中的能量传递过程主要有再吸收、共振能量传递、交叉弛豫和激子的能量传输这几种方式。卤氧化物由于其优异的物理化学稳定性、较低的合成温度以及优越的光学特性得到了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卤磷酸盐、卤硼酸盐、卤硅酸盐以及卤铝酸盐等。据文献报道16,17,Ba2Gd(BO3)2Cl具有单斜晶体结构,其空间群为P21/m。其晶胞结构主要由BO3四面体、(Ba-O, Cl) 和Gd-O多面体构成。Ba原子在此基质中具有两种不同的格位:与5个O和4个C1原子结合的9配位结构和与8个O和2个Cl结合的10配位结构。Gd原子与周围的7个O原子结合构成7配位结构,格位对称性为Cs。在此基质中,三价稀土离子的掺杂可以产生不同颜色的特征发光,从而获得不同领域的多色稀土发光材料。此外,由于三价稀土离子的掺杂代替Gd占据非反演对称中心格位,这样就会导致掺杂Dy3+离子的发光偏黄,这就需要引入Tm3+离子利用稀土离子之间的能量传补充蓝光成分以期得到良好的白光发射,从而获得白光LED荧光粉。第二章 实验2.1实验本章所有样品均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初始原料为BaCO3(99%),BaCl2(99%),H3BO3(99.5%),Gd2O3 (99.99%),Tb4O7(99.99%),Tm2O3(99.99%),Dy2O3(99.99%),Eu2O3 (99.99%)和Sm2O3 (99.99%),按化学计量比准确的称取所需原料,其中H3BO3需过量5mol%以补偿高温挥发的损失,在玛瑙研钵中研磨混合均匀后在1000下保温3个小时,自然冷却后研磨即得样品。所得系列样品均为白色粉末样品。采用Rigaku D/Max-2000型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 在40kV、60mA,铜靶条件下测定样品结构与相纯度。样品的光致发光(PL),PL激发(PLE)光谱和衰减曲线采用配备450W氙灯光源的fls-920t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得。样品的阴极射线发光 (CL)图谱由改良的Mp-Micro-S仪器测得。以上所有测试均在室温条件下进行。第三章Ba2Gd(BO3)2Cl:Re3+(Re=Dy,Tb,Eu,Sm)的发光特性研究3.1 物相分析图3-1 Ba2Gd(BO3)2Cl:Re3+(Re=Eu3+,Tb3+,Dy3+,Sm3+)的XRD图谱图3-1是Ba2Gd(BO3)2Cl: Re3+ (Re= Eu3+, Tb3+, Dy3+, Sm3+)样品的XRD图谱。由于Ba2Gd(BO3)2Cl基质没有标准的PDF卡片,且Ba2Gd(BO3)2Cl的晶体结构与Ba2Yb(BO3)2Cl一致,故我们将所得的样品的XRD图谱与Ba2Yb(BO3)2Cl基质的标准PDF卡片进行对比。通过对比Ba2Yb(BO3)2Cl基质的标准PDF卡片(JCPDS 79-0967),发现系列样品的X射线衍射峰除了峰位有所偏移外都能够很好的与标准卡片吻合,说明所有的样品均为很好的单相,稀土离子掺杂进入基质晶格没有影响材料本身的相纯度。由于Gd3+的离子半径大于Yb3+的离子半径,所以Ba2Gd(BO3)2Cl:Re3+的衍射峰位相比于Ba2Yb(BO3)2Cl向小角度方向偏移。3.2 Ba2Gd(BO3)2Cl: Re3+的真空紫外发光性能图 3-2 Ba2Gd(BO3)2Cl基质的真空紫外激发和发射光谱图3-2是Ba2Gd(BO3)2Cl基质在监控Gd3+离子6PJ-8S7/2跃迁发射(313nm)的激发光谱和在172nm激发下的发射光谱。从图中可看到Ba2Gd(BO3)2Cl的激发光谱由峰值为200nm的宽带吸收(归属于基质吸收)以及位于254 nm和274 nm的线状吸收峰(分别对应于Gd3+的8S7/2-6DJ和8S7/2-6IJ能级跃迁吸收)组成。在172nm激发下,样品的发射光谱由位于313nm Gd3+的6PJ-8S7/2跃迁主导。图3-3 (a)Ba2Gd(BO3)2Cl:0.01Dy3+的真空紫外激发和(b)发射光谱 (c) Ba2Gd(BO3)2Cl:xDy3+系列样品发光强度随Dy3+掺杂浓度的变化曲线和(d)归一化后的发射光谱。Ba2Gd(BO3)2Cl: 0.01Dy3+样品的真空紫外激发和发射光谱如图3-3(a)和(b)所示。激发光谱由位于150-230 nm宽带吸收和位于240-350 nm范围内的的几个线状吸收峰组成。宽带吸收是由基质吸收、Dy3+的f-d 跃迁吸收和Dy3+-O2-电荷迁移带(CTB)构成。峰值位于255, 274 and 313 nm的线状吸收峰归属于Gd3+离子从8S7/2能级到6DJ, 6IJ和6PJ能级的4f4f跃迁吸收。峰值位于326nm处的吸收峰归属于Dy3+的6H15/2-4K15/2跃迁。监控Dy3+的特征发射下得到的激发光谱中出现了Gd3+离子的4f4f跃迁说明在Ba2Gd(BO3)2Cl: 0.01Dy3+中存在Gd3+-Dy3+的能量传递。在172 nm激发下,Ba2Gd(BO3)2Cl: 0.01Dy3+ 的发射光谱主要由峰值位于577 nm和489 nm的黄光和蓝光发射以及峰值位于671 nm的发射构成,分别归属于Dy3+离子的4F9/2-6H15/2, 4F9/2-6H13/2和4F9/2-6H11/2跃迁。图3-3给出了不同Dy3+离子掺杂浓度下样品的发射强度变化曲线,由图可知随着Dy3+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大,样品的发射强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增大是由于发光中心的增多导致,而减小则是因为浓度猝灭的发生,猝灭浓度为5%。为了研究Dy3+离子掺杂浓度对Dy3+离子的黄光和蓝光发射强度比率的影响,图3-3(d)给出了Ba2Gd(BO3)2Cl: xDy3+系列样品归一化后发射光谱。从图中可以看出,系列样品归一化后的发射光谱几乎完全重叠,说明Dy3+离子掺杂浓度的改变并没有影响黄光和蓝光发射强度的比率。通过色坐标计算,系列样品的色坐标值大约为(0.340, 0.381),说明在172 nm激发下系列样品都呈现出黄白光发射。图3-4 Ba2Gd(BO3)2Cl:0.01Sm3+的真空紫外激发和发射光谱图3-4是Ba2Gd(BO3)2Cl: 0.01Sm3+的真空紫外激发和发射光谱。在604nm监控下,激发光谱中的宽带吸收归属于基质吸收和O2-Sm3+ CTB。线状吸收峰除了Gd3+的4f-4f跃迁吸收外还有峰值位于347 nm的Sm3+6H5/2-3H7/2跃迁吸收。在172nm激发下,样品的发射光谱由峰值位于604 nm的橙红色发射主导,归属于Sm3+的4G5/2-6H7/2跃迁,峰值位于565和649 nm的发射峰归属于Sm3+的4G5/2-6H5/2和4G5/2-6H9/2跃迁。图3-5 Ba2Gd(BO3)2Cl:0.01Tb3+的真空紫外激发和发射光谱图3-5给出了Ba2Gd(BO3)2Cl: 0.01Tb3+的真空紫外激发和发射光谱。样品的激发光谱由两个宽带吸收和归属于Gd3+离子的4f-4f跃迁线状吸收的线状吸收峰组成。140-220nm范围内的宽带吸收归属于基质吸收,220-260nm范围内的宽带吸收归属于Tb3+离子的自旋允许4f5d跃迁。在172nm激发下,样品呈现了典型的Tb3+离子的5D3/5D4-7FJ跃迁发射。Ba2Gd(BO3)2Cl: 0.01Eu3+的真空紫外激发和发射光谱如图3-6所示,在611nm监控下样品的激发光谱由位于140-300nm的宽带吸收,归属于基质吸收和O2-Eu3+ CTB和归属于Gd3+离子的4f-4f跃迁线状吸收的线状吸收峰组成。172nm激发时,样品的发射由峰值位于611nm的红光发射主导,归属于Eu3+的5D0-7F2跃迁。如引言部分所述,稀土离子进入Ba2Gd(BO3)2Cl基质晶格后代替Gd进入非反演对称中心格位。从Eu3+的发射光谱中发现样品的发射由电偶极5D0-7F2跃迁主导,说明Eu3+在此基质晶格中占据了非中心对称格位,这与之前所述的结论相吻合。此外,由于Eu3+严格禁戒的5D0-7F0跃迁只能在Eu3+占据非反演对称中心格位时才能被观察到,所以发射光谱中Eu3+5D0-7F0跃迁的出现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结论。图3-6 Ba2Gd(BO3)2Cl: 0.01Eu3+的真空紫外激发和发射光谱3.3 Ba2Gd(BO3)2Cl: Re3+的紫外发光性能图 3-7 (a) Ba2Gd(BO3)2Cl: Dy3+,(b) Ba2Gd(BO3)2Cl: Sm3+, (c) Ba2Gd(BO3)2Cl: Tb3+, (c) Ba2Gd(BO3)2Cl: Eu3+的紫外激发和发射光谱Ba2Gd(BO3)2Cl: Re3+的紫外激发和发射光谱如图3-7所示。图3-7 (a)中Ba2Gd(BO3)2Cl: Dy3+的激发光谱主要由Gd3+以及Dy3+的f-f跃迁吸收组成。在365nm激发下,Ba2Gd(BO3)2Cl: Dy3+的发射光谱除了相对强度之外与真空紫外发射光谱类似。样品的发射光谱由Dy3+的电偶极4F9/2-6H13/2跃迁主导,说明Dy3+在此基质晶格中占据了非对称中心格位,因为Dy3+的磁偶极F9/2-6H15/2跃迁对晶体场环境并不敏感而电偶极4F9/2-6H13/2跃迁则相反,对晶体场环境非常敏化的4F9/2-6H13/2跃迁只有在Dy3+占据非中心对称性格位时才会在发射光谱中占据主导18。这一结论与在Eu3+真空紫外发射光谱中所得到的结论一致。图3-7 (b),(c),(d)分别为Ba2Gd(BO3)2Cl: Sm3+,Ba2Gd(BO3)2Cl: Tb3+和Ba2Gd(BO3)2Cl: Eu3+的紫外激发和发射光谱。样品的激发光谱主要由稀土离子的f-f跃迁吸收组成。发射光谱与真空紫外发射光谱类似,呈现出典型的Sm3+,Tb3+和Eu3+的特征发射。Ba2Gd(BO3)2Cl: Eu3+的紫外激发中除了稀土离子的f-f跃迁外还有归属于O2-Eu3+ CTB的宽带吸收。3.4 Ba2Gd(BO3)2Cl: Re3+的阴极射线发光性能图3-8 Ba2Gd(BO3)2Cl: Re3+的阴极射线发光(CL)光谱为考察Ba2Gd(BO3)2Cl: Re3+荧光粉在FEDs领域的应用潜力,如图3-8所示,测试了Ba2Gd(BO3)2Cl: Re3+样品的CL光谱。在电子束轰击下,Ba2Gd(BO3)2Cl: Re3+所有样品的发射光谱的形状与光致发光发射光谱相似。由于激发源的不同,发光机理也有所不同,这就导致了样品的CL光谱中的相对强度与光致发光略有不同。Ba2Gd(BO3)2Cl: Dy3+的CL光谱由蓝光发射主导,这与光致发光相反,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高能电子束轰击下,晶体场产生了动态的变化19。此外,Ba2Gd(BO3)2Cl: Sm3+,Ba2Gd(BO3)2Cl: Tb3+和Ba2Gd(BO3)2Cl: Eu3+的CL相对发射强度和峰位相比于光致发光也有所变化,归因于电子束轰击下产生的空位和缺陷影响了能级结构20。图3-9 (a)Ba2Gd(BO3)2Cl:Re3+的CL发光强度随加速电压(b)灯丝电流的变化曲线图3-9给出了Ba2Gd(BO3)2Cl: Re3+的CL发光强度随加速电压和灯丝电流的变化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固定加速电压为7kV时所有Ba2Gd(BO3)2Cl: Re3+样品的发射强度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强。同时,固定电流为50mA时,所有样品的发射强度也随着加速电压的增大而增强。在加速电压增大到8kV和电流增大到70mA时电流饱和效应在此体系中并没有出现。样品发射强度的增大归因于电流密度不断的增大和电子束对材料主体更深的穿透。样品的穿透深度可以由公式3-1计算得21,22: (3-1)公式中的A表示分子量,表示密度,Z表示分子当中的所含的电子数量的总和,E表示加速电压(kV)的能量。Ba2Gd(BO3)2Cl基质中的=5.295 g/cm3,Z = 251,A = 464.49,加速电压为4, 6和8 kV时样品的穿透深度分别为85.6,451.2和1359.4nm。通过计算发现,加速电压越大时样品的穿透深度越深,产生了更多的等离子体,这就导致更多的激活剂离子被有效地激发,从而提高了样品的CL发射强度。图3-10 Ba2Gd(BO3)2Cl:Re3+在不同激发源激发下的发光CIE色坐标图图3-10是Ba2Gd(BO3)2Cl: Re3+(Re= Eu3+, Tb3+, Dy3+, Sm3+)样品在真空紫外,紫外光以及电子束激发下的发光色坐标图,其结果列于表3-1。在真空紫外光和电子束激发下,Ba2Gd(BO3)2Cl: Dy3+的色坐标值分别为(0.337, 0.372)和(0.332, 0.361),与标准的白光色坐标(0.33, 0.33)非常接近。说明Ba2Gd(BO3)2Cl: Dy3+可以作为白色发光材料而应用在无汞荧光灯和FEDs领域。Ba2Gd(BO3)2Cl: Tb3+在不同的激发源激发下都呈现出典型的黄绿光发射。Ba2Gd(BO3)2Cl: Sm3+和Ba2Gd(BO3)2Cl: Eu3+在真空紫外,紫外光以及电子束激发下呈现了明亮的橙红色或者红色发射。Ba2Gd(BO3)2Cl:Eu3+在真空紫外和紫外激发下的色坐标值分别为(0.630,0.368)和(0.654, 0.346),说明Ba2Gd(BO3)2Cl:Eu3+可以作为红色发光材料在PDPs和W-LEDs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表3-1 Ba2Gd(BO3)2Cl:Re3+(Re= Eu3+,Tb3+,Dy3+,Sm3+)样品在真空紫外,紫外光以及电子束激发下的发光色坐标Dy3+Tb3+Eu3+Sm3+VUV(0.337, 0.372)(0.302, 0.594)(0.630,0.368)(0.582, 0.414)UV(0.417, 0.426)(0.350, 0.576)(0.654, 0.346)(0.615, 0.384)Electron beam(0.332, 0.361)(0.294, 0.563)(0.543, 0.353)(0.557, 0.366)第四章Ba2Gd(BO3)2Cl:Tm3+-Dy3+发光性能及能量传递研究4.1 物相分析图4-1 Ba2Gd(BO3)2Cl:Dy3+,Tm3+系列样品的XRD图谱图4-1给出了Ba2Gd(BO3)2Cl: Dy3+, Tm3+系列样品的XRD图谱。通过与Ba2Yb(BO3)2Cl基质的标准PDF卡片(JCPDS 79-0967)对比,发现系列样品的X射线衍射峰除了峰位有所偏移外都能够很好的与标准卡片吻合,说明所有的样品均为很好的单相,稀土离子掺杂进入基质晶格并没有影响材料本身的相纯度。由于单掺Dy3+的Ba2Gd(BO3)2Cl在近紫外激发下其发射光谱由位于黄光区的电偶极4F9/2-6H13/2跃迁主导,这使得Ba2Gd(BO3)2Cl: Dy3+样品所发射出来的白光偏黄,呈现出黄白光发射。这主要是由于位于蓝光区的磁偶极4F9/2-6H15/2跃迁的相对强度较弱,样品的发射缺乏蓝光成分导致。Tm3+离子在近紫外激发下能够在许多基质中都产生峰值位于450nm左右的蓝光发射,归属于Tm3+的电偶极1D2-3F4跃迁23。为研究Tm3+离子在Ba2Gd(BO3)2Cl基质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蓝光发射,测试了Ba2Gd(BO3)2Cl:Tm3+样品的紫外发光光谱。4.2 Ba2Gd(BO3)2Cl:Tm3+的紫外发光性能图4-2 Ba2Gd(BO3)2Cl: Tm3+样品的紫外激发和发射光谱。图4-2为Ba2Gd(BO3)2Cl:Tm3+样品紫外激发和发射光谱。Ba2Gd(BO3)2Cl:Tm3+的激发光谱由峰值位于358nm处的Tm3+: 6F6-1D2跃迁和峰位位于274和311 nm处Gd3+的f-f跃迁组成。在358nm激发下,峰值位于450nm处的蓝光发射归属于Tm3+的电偶极1D2-3F4跃迁,峰值位于478nm处较弱的发射归属于1G4-3H6跃迁。从发射光谱可发现,Ba2Gd(BO3)2Cl: Tm3+在近紫外激发下可发射出一个较强的蓝光光子,而这个蓝光光子有可能补偿Dy3+离子发射中所缺失的那部分蓝光成分。因此用Tm3+-Dy3+共掺的方式,希望能够通过两种稀土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产生颜色可调发射。图 4-3 Ba2Gd(BO3)2Cl: Tm3+的发射光谱和Ba2Gd(BO3)2Cl: Dy3+的激发光谱根据Blasse19等人的理论,稀土离子之间发生能量传递非常重要的一个依据就是光谱重叠。施主离子的发射光谱和受主离子的激发光谱如果有很好的重叠的话,就说明受主离子可以有效的吸收施主离子所发射出的光,从而产生从施主离子到受主离子的能量传递。图4-3给出了Ba2Gd(BO3)2Cl:Tm3+的发射光谱和Ba2Gd(BO3)2Cl:Dy3+的激发光谱。从图中可看出,Ba2Gd(BO3)2Cl:Dy3+的激发光谱中峰值位于450nm左右的6H15/2-4I15/2跃迁吸收与Ba2Gd(BO3)2Cl: Tm3+的发射光谱中峰值位于450nm处的1D2-3F4跃迁重叠。这就为在此共掺体系中产生Tm3+Dy3+的能量传递提供了一定依据。4.3 Ba2Gd(BO3)2Cl:Tm3+-Dy3+中的能量传递现象研究为研究Tm3+-Dy3+共掺Ba2Gd(BO3)2Cl样品的发光性能,我们制备了Ba2Gd(BO3)2Cl:0.01Tm3+, xDy3+ (0x0.12)系列样品,并对其进行了光谱测试。如图4-4所示,系列样品在358nm激发下(对应于Tm3+6F6-1D2跃迁),发射光谱由Tm3+和Dy3+的特征发射组成,主体上是由Tm3+离子峰值位于450nm的蓝光发射,Dy3+离子峰值位于489nm的蓝光发射以及Dy3+离子峰值位于577nm的黄光发射组成。发射峰的归属在之前已经有所论述,在此就不再赘述。随着Dy3+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大,系列样品发射光谱中Tm3+离子发射强度逐渐降低而Dy3+离子的发射强度先增大后减小。Tm3+离子发射强度的降低和Dy3+离子的发射强度先增大都是归因为Tm3+Dy3+之间的能量传递。而Dy3+离子的发射强度后减小则是因为浓度猝灭效应,在358nm激发下的猝灭浓度为8%。随着Dy3+离子掺杂浓度的改变,样品发射光谱中蓝光与黄光发射强度之比也会随之变化,通过恰当比例的掺杂就有可能产生白光发射。图4-4 Ba2Gd(BO3)2Cl: 0.01Tm3+, xDy3+ (0x0.12)系列样品在358nm激发下的发射光谱图4-5 Ba2Gd(BO3)2Cl:0.01Tm3+,xDy3+(0x0.12)系列样品和Ba2Gd(BO3)2Cl:0.01Dy3+的CIE色坐标图图4-5为358nm激发下Ba2Gd(BO3)2Cl:0.01Tm3+,xDy3+(0x0.12)系列样品发光的色坐标图,具体色坐标值以及相对色温(CCT)列于表4-2。Dy3+和Tm3+单掺Ba2Gd(BO3)2Cl的色坐标值分别是(0.417, 0.426)和(0.161, 0.051),分别对应黄光和蓝光发射。随着Dy3+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大,Ba2Gd(BO3)2Cl:0.01Tm3+, xDy3+(0x0.12)系列样品的发光颜色在蓝色-白色-黄色区域内不断变化。Ba2Gd(BO3)2Cl:0.01Tm3+,0.05Dy3+的色坐标值为(0.352, 0.328),与标准白光的(0.33, 0.33)接近,其相对色温为4589 K也满足在W-LEDs领域对荧光粉色温小于5000K的要求。这就表明Ba2Gd(BO3)2Cl:0.01Tm3+,0.05Dy3+作为白光发光材料在近紫外激发下的W-LEDs领域也有着潜在应用价值。表4-2 Ba2Gd(BO3)2Cl:0.01Tm3+,xDy3+(0x0.12)系列样品和Ba2Gd(BO3)2Cl:0.01Dy3+的CIE色坐标值以及相对色温(CCT)Concentration of Dy3+CIE(x,y)CCT(K)x=0x=0.01x=0.03x=0.05x=0.08x=0.10x=0.12Ba2Gd(BO3)2Cl: 0.01Dy3+(0.161, 0.051)(0.260, 0.202)(0.326, 0.288)(0.352, 0.328)(0.375, 0.361)(0.382, 0.374)(0.388, 0.382)(0.417, 0.426)21634845586445894013391138113486图4-6 (a)Ba2Gd(BO3)2Cl: 0.01Tm3+,xDy3+(0x0.1)系列样品的衰减曲线(b)衰减时间和能量传递效率随Dy3+掺杂浓度的变化曲线为进一步证实Tm3+Dy3+之间的能量传递现象,我们测试了Ba2Gd(BO3)2Cl: 0.01Tm3+, xDy3+ (0x0.1)系列样品在直接激发Tm3+至其1D2能级时,Tm3+的1D2-3F4跃迁的衰减曲线。如图4-6(a)所示,所有样品的衰减曲线都呈近单指数衰减,随着Dy3+掺杂浓度的增大,样品的衰减时间从22.4us缩短到14.24us。直接激发Tm3+6F6-1D2跃迁时,Tm3+1D2-3F4发射强度和Tm3+衰减时间的降低充分的证明了在Ba2Gd(BO3)2Cl: 0.01Tm3+, xDy3+体系中发生了Tm3+Dy3+之间的能量传递现象。Tm3+Dy3+的能量传递效率(Dy-Tm)可以通过公式4-2计算: (4-2)公式中的 和 0表示Dy3+离子掺杂和没有掺杂时Tm3+离子1D2-3F4跃迁的衰减时间,计算结果列于表4-3和图4-6(b)。从下表中可看出,当Dy3+离子掺杂浓度从1%增大到10%时,Tm3+Dy3+能量传递效率从4.4%增至36.4%。这由于Dy3+离子的掺杂浓度逐渐增大时,相邻的Tm3+离子和Dy3+离子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从而提高了能量传递发生的几率,导致能量传递效率增大。表4-3 Ba2Gd(BO3)2Cl:0.01Tm3+,xDy3+(0x0.1)系列样品衰减时间和能量传递效率Tm-DyConcentration of Dy3+Average lifetime of Tm3+ ()Tm-Dyx=0x=0.01x=0.05x=0.1022.40 us21.41 us17.54 us14.24 us04.4%21.7%36.4%图 4-7 Tm3+IS0/IS比率随 (a) C6/3, (b) C8/3, and (c) C10/3的变化曲线根据Dexters 24多极相互作用共振能量传递理论公式以及Reisfelds的修正,0/ 与Cn/3的关系如下公式4-3所示: (4-3)公式中的0和表示Dy3+离子未掺杂和掺杂时Tm3+发光的量子效率。0/之比近似于相对的发光强度之比(IS0/IS),IS0表示Tm3+离子单掺时Tm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