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一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开眼看世界1(2014北京东城高三期末10)有学者认为:1840年1895年,用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以儒学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从而产生“中国近代观念”。这里所说的“中国近代观念”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 洪秀全 张之洞 严复a bc d【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师夷长技”和“中体西用”思想【解析】材料学者语核心指吸收西方先进文明来改造传统落后中国文明,但必须仍然以儒学经典为主导,以救亡图存。林则徐主张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师夷长技以制夷,张之洞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主张“中体西用”,两者均符合材料核心思想,据此正确;洪秀全创拜上帝教,但实际上蜕变为旧式统治阶级,严复则宣扬物竞天择,主张变更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并无以传统政治思想观念为核心,据此错误,故正确答案选b项。【答案】b2(2014四川乐山一模5)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没有一种文明可以毫不流动地存续下来;所以文明都通过贸易和外来者的激励作用得到了丰富。”下列历史现象,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a北朝时期均田制的出现 b隋唐科举制的建立c徽汉合流和京剧的形成 d晚清新思潮的萌发【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师夷长技”思想【解析】材料“所以文明都通过贸易和外来者的激励作用得到了丰富”强调的是文明通过对外贸易和外来文明冲击或交流从而得到丰富,四个选项中唯有晚清新思潮的萌发是由于外来侵略、西学东渐得到丰富的,故d项正确;均田制是北朝中的北魏首创,故a项错误;科举制即为隋唐创立,故b项错误;京剧为中华民族多剧种融合而成而非外来文明冲击形成,故c项错误。【答案】d3(2014四川乐山一模6)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在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的过程中()a受制于多重障碍,顺序与此正好相反 b受甲午战败的刺激,开始主张“改变政令”c“变革人心”偏重于实用和形式主义 d“有形的物质”建设从民国时期开始起步【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西学东渐思潮【解析】材料实际上考查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据材料可知日本学者主张先学思想,再学政治,最后学器物,而现实中近代中国因为受制于多重因素,西学东渐的顺序恰好相反。故a项正确;开始主张“改变政令”应是六七十年代,不是甲午战争后,故b项错误;“变革人心”指的是新文化运动,该运动偏重于实用主义,反对形式主义,故c项错误;“有形的物质”指的是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即学器物),这是从洋务运动而非民国开始起步,故d项错误。【答案】a4(2014河南洛阳一模6)(a卷)晚清时期,一些仁人志士在意识到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同时,却又鼓吹“西学中源说”:如薛福成认为,“所谓西学者,无非中国数千年所创,彼袭而精究之,分门别类,愈推愈广,所以蒸蒸日上,青出于蓝也”。就是作为西方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议院,也成了中国的发明,梁启超认为,“洪范之卿士,孟子之诸大夫,上议院也;洪范之庶人,孟子之国人,下议院也”。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 a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承 b有助于推动当时向西方的学习 c为学习西方找到了科学的依据 d受国人盲目排外旧观念的影响【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西学东渐思潮【解析】“中体西用”思想只学习西方器物,而材料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结合晚清时期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解放潮流可知不是盲目排外,故d项错误;“西学中源说”不是科学的依据,故c项错误;“西学中源说”出现一些仁人志士意识到中国落后于西方有关,故推动了当时向西方的学习,故b项正确。【答案】b5(2014浙江金丽衢十二校一模7)右图是中国近代一部著名的思想文著。它()a编者为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体现了中国草书的传统艺术特色 c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口号 d迈出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步【考点】“睁眼看世界”思想【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是魏源所著的海国图志,海国图志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开端,故d项正确;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为林则徐,故a项错误;图中文字体现的是中国篆书的传统艺术特色,故b项错误;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口号的是李鸿章等洋务派,魏源提出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故c项错误。【答案】d6(2014北京西城示范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31)19世纪40年代,魏源等人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有了初步认识,以为是()a军事技术落后 b社会制度滞后c政治腐败 d思想观念陈旧【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师夷长技”【解析】本题要用阶级分析法。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故a项正确;魏源向西方学习并没有深入制度和思想方面,而其又属于统治阶级,故bcd项排除。【答案】a7(2014北京西城普通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9)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中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是()a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b学习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c学习西方的工业技术 d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考点】从“师夷长技”、体用之争到维新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解析】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阐述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以抵御外国的侵略。因此选a项。c项是洋务运动,b项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d项是新文化运动,与题意不符。【答案】a8(2014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15)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解析】把握材料关键词为“民族生存”、“摆脱危机为目标”、“最初觉醒”即可。a项与民族生存、摆脱危机无关;bcd三项均符合“民族生存”、“摆脱危机为目标”,b项为最初觉醒。【答案】b9(2014北京海淀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1)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a抗击外来侵略,保护传统经济 b加强集权统治,实现富国强兵c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d大力发展教育,维护传统文化【考点】1840年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师夷长技”、体用之争到维新思想【解析】关键是题干说“新课题”的“新”字,因此a项的“保护传统经济”、b项的“加强集权统治”、d项的“维护传统文化”都不是新的内容,都不对。只有c项是符合。“近代文明”是指民主、工业与启蒙思想等,这对中国来说,是新的。【答案】c10(2014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三起点调研4)某学者曾说:“他的思想中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然而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地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这位学者评价的是() a魏源 b曾国藩 c洪仁玕 d郑观应【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开眼看世界”思想【解析】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可知此人属于封建地主阶级,c项农民阶级代表,d项为早期维新派代表,b项曾国藩主张“中体西用”,反对学习西方政治体制,与“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不符合,答案应为a。【答案】a中体西用11(2014安徽黄山一模6)王韬在弢园文录外编中记载“维新以来,崇尚西学,仿效西法,一变其积习,而焕然一新,甚至于改正朔,易服色,几与欧洲诸国无异。盖其意以为非此不足与之抗衡也,然日本自此财用益绌,帑藏益虚,国债积至巨万,外强中槁,难持久远。”对该观点分析正确的是()a肯定明治维新文明开化 b客观指出明治维新不足c主张全面借鉴明治维新 d反映甲午战前国人观念 【考点】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中体西用”思想【解析】该观点认为,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学习西方进行彻底变革,结果导致国库收入减少,债务增加,外强中干,变法难以持久。此观点否定了明治维新文明开化的成就,所指明治维新不足也是不符合实际的,也不可能主张全面借鉴明治维新,故a、b、c项错误;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内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中国官僚士大夫们浑然不知,反映甲午战前国人仍然处在天朝上国迷梦之中,故d项正确。【答案】d12(2014山东济宁高三期末15)梁启超曾这样评价洋务派:“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据此,可判断出他() a反对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主张发动民众来抵抗外来侵略 c已认识到洋务运动的缺陷 d要求同西方建立平等外交关系【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体西用”思想【解析】“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可以得出梁启超认为洋务运动单纯学习西方科技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而不变革社会制度是行不通的,故c项正确;梁启超作为维新派的代表,并非反对学习西方,而是认为学习西方的重点应是社会制度,故a项错误;维新派存在脱离广大民众的局限,故b项错误; d项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c13(2014广东肇庆高三期末16)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采西学”、“制洋器”要“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该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一脉相承()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学习西方的技术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倡西学、兴民权【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体西用”思想【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的意思,即采西学、制洋器的目的是维护中国伦常名教与清朝统治,故c项正确;a项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故a项错误;b项是仅涉及学习西方技术,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洋务派并没有涉及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c14(2014河南焦作高三第一学期期中8)恭亲王奕曾说:“中国(甲午战争)之败,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鸿章之过”。这里,奕可能会() a主张“全盘西化” b否定维护旧制度的一切做法 c要进一步发展近代化 d提出“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目标【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体西用”思想【解析】关键信息:全由不西化之故、奕。奕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中体西用,仅是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故c项正确;a项是新文化运动期间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主张,故a项错误;b项“否定”的说法与洋务运动的主张不同,故b项错误;d项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主义,故d项错误。【答案】c15(2014北京东城普通校高三12月联考20)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对他来说,虽然创办了许多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他”应该是() a林则徐 b张之洞 c郑观应 d康有为【考点】从“师夷长技”、体用之争到维新思想中体西用思想【解析】关键信息:虽然创办了许多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关键信息反映的是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而张之洞是洋务派代表人物,故b项正确;林则徐也主张向西方学习,但没有创办许多现代化事业,故a项错误;c、d项是维新思想代表人物,故排除。【答案】b16(2014山东日照高三12月校际联合检测8)“鸿章当功名鼎盛之时,自恃过高以为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制度,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炮、轮船、铁路、机器。故练兵不知有兵之本,筹饷不知有饷之源,支支节节,终无所成,皆由所取。“(孟世杰中国近百年史)作者批评洋务派()a骄傲自大,为个人捞取私利 b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c无勇气突破保守势力的阻碍 d军事为重点,忽视民用工业【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体西用”思想【解析】材料中李鸿章认为中国的封建制度比西方优越,只是在军事方面落后,因此只需要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而拒绝政治制度的变革,这符合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作者批评洋务派在其指导下“终无所成”,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李鸿章捞取私利、缺乏魄力,故a、c项错误;洋务运动以军事为重点,发展民用工业辅助它,故d项错误。【答案】b17(2014北京西城示范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36)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a魏源 b洪仁玕 c李鸿章 d严复【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体用之争【解析】题干反映的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而abcd项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是洋务派代表人物,故c项正确。【答案】c18(2014北京朝阳高三第一学期期中8)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进程中,“体用之争”影响后世几十年。属于“体用之争”论争双方的是()a弛禁派 严禁派 b洋务派 顽固派c维新派 洋务派 d革命派 立宪派【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体用之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切入点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解题要分析材料,依据“体用之争”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洋务派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企图用西方的实用科技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名教;而顽固派反对“西学为用”,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故b符合题目要求。【答案】b19(2014北京海淀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3)1876年建立的上海格致书院曾开展九年季课和五年特课,试题大都由洋务派官员来命制。以下题目可能出现在格致书院的这类考试中的是()物体凝流二质论中国近日讲求富强之术当以何者为先论立宪法议,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电报、轮船二事如何剔弊方能持久论a b c d【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体用之争”【解析】抓住时间“1876年”,此时为洋务运动时期。并且说到是洋务官员来命制的题目,则应体现洋务派的思想,洋务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口号是“自强”、“求富”, 是关于西方科技的,是关于富强的,是讨论如何引进西方物质文明的,都符合。而是立宪派的思想,所以不对,故选b项正确。【答案】b20(2014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三23)1921年学艺杂志之文学与国家关系一文中写到:“欧化而兼重国粹可也,弃国粹而偏重欧化不可也。数典而忘祖,舍田而耘,立见其败。”这段文字反映了作者() a固守中国传统文化的顽固思想 b全盘否定西方文化价值 c反对中西文化的调和 d没有摆脱“中体西用”的窠臼【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体西用”思想【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在于理解“欧化而兼重国粹可也,弃国粹而偏重欧化不可也。”这里强调的是学习西方的同时应该秉承中国传统为根本,如不能秉承则“立见其败”。这便是“中体西用”。abc选项错误都在于忽视了作者对欧化的认同。【答案】d21.(20132014黑龙江哈三中高二第一学期第一学段考试23)在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被攻陷,广东籍的户部侍郎罗惇衍说:“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为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这说明()a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b战争推动洋务思想发展c古代华夷观念彻底崩溃 d清朝外交方针发生转变【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天朝上国观念受冲击【解析】材料反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被攻陷,民愤极大。但政府官员却“讳言夷务”这就是对西方的一种畏惧,而“称夷务为洋务不敢斥言夷字”更反映出官方对西方列强态度的变化,选择a项。此时洋务运动尚未兴起,排除b项;c项错在彻底崩溃;d项中清政府外交方针并未转变仍然是被动的。【答案】a22(2014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5)陈旭麓先生说:“经历了英法联军之役后,士大夫们痛苦地名之曰:庚申之变 中国社会中的人们已经体会到有一种不受欢迎,但又无法抗拒的变化正在发生。”“庚申之变”后20年中国社会的变化有()政府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 福州船政局的创办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a b c d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西学东渐思潮;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废止缠足【解析】庚申之变是指1860年在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在这一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庚申之变”后20年即1880年,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是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政府,故不正确;福州船政局是洋务派的创办军事企业,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是在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符合时间范围,c正确。【答案】c23(2014河南开封高三接轨考试6)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部分人“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这部分人“难以挣脱传统”的原因是() a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维护传统思想及制度的需要 c对西方传统的难以接受 d中西文化传统的迥异【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体西用”思想【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可知这一部分人为洋务派,他们之所以难以挣脱传统主要在于其目的为维护清朝统治,故b为正确选项。a、c、d没有紧扣材料“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的提示来回答,故排除。【答案】b24(2014广东湛江高三调研15)19世纪中后期有一所新式学校的课程安排有读诸经、习洋语洋操、进驾驶科和管轮科、习操机轮舰船。下列表述能体现该校课程设置思想的是() 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b“然欲自强必先理财” c“求其体而遗其用” 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体西用”思想【解析】从材料时间信息19世纪中后期以及其课程设置可判断为洋务运动涉及军事、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内容,选择d项。a项为顽固派的主张、b项为洋务运动兴办民用工业方面的思想、c项为郑观应对洋务运动的批评。【答案】d25(2014黑龙江大庆高三第一次质检8)“湖北自张之洞提倡学堂后,而新潮输入,革命已伏萌芽”。这说明张之洞以上举措的主要作用是()a改变了思想观念 b维护了清朝统治 c建立现代教育体制 d民主共和思潮兴起【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西学东渐思潮【解析】1902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湖北师范学堂有利于西方进步思想传入,促进人们思想解放。故a正确。b项与“新潮输入,革命已伏萌芽”不符,排除b。c与事实不符,新中国成立后,现代教育体制才建立。d兴起于19世纪90年代兴中会的成立以后,排除d。【答案】a26(2014吉林普通中学高三摸底12)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迅速兴起,针对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的方针,维新派指出,“体”与“用”是不可分的。中学有中学的“体”与“用”,西学有西学的“体”与“用”,把中学之“体”与西学之“用”凑在一起,就如同让“牛体”产生“马用”一样荒谬。维新派与洋务派分歧的实质是()a要不要社会革命 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c要不要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 d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体西用、维新思想【解析】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主张维护封建制度,维新派反对“中体西用”,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d正确。a、b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是共同主张,故c正确。【答案】d早期维新思想27.(20132014黑龙江哈三中高二第一学期第一学段考试24)王韬弢园文录外编中载述:“朝廷有兵刑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议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能行;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于远近。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王韬的认识()a准确反映了议会的职权 b仍受古代民本思想影响c揭示了君主立宪制的本质 d深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早期维新思想【解析】王韬是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代表,材料中“民可而君否亦不能行”反映出王韬仍然认为君主有较大的权力,可见其仍然深受传统民本思想的影响,这可排除ac项;d项也有道理,但王韬仍赞成君主政体,这与西方启蒙思想中的人民主权等并不吻合。【答案】b维新思想28(2014安徽黄山一模7)20世纪初的立宪派,是当时中国政治风云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对其历史作用表述准确的是()主张暴力革命,废除君主专制政体 追求政治民主,与革命派殊途同归颁布宪法大纲,规定臣民自由权利 策动多省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a b c d【考点】维新思想;清末预备立宪;辛亥革命【解析】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暴力革命,废除君主专制政体,故错误;革命派与立宪派殊途,采取革命和改革不同的方式,革命派与立宪派同归,都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故正确;1908年晚期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臣民自由权利,故错误;预备立宪的破产加速了立宪派的离心,武昌起义后策动多省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29(2014河北保定高三期末29)中国近代某思想家曾说:“吾畴昔确信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对其思想解读正确的是() a极力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否定了民主共和制度的进步性 c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d体现了其托古改制的特点【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维新思想【解析】该思想家认为美国和法国的共和制不适宜于中国,但没有否定民主共和制度的进步性,故b项错误;中国要安定,“宜效英之存虚君”,保留君主,但君主“统而不治”,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故c项正确;君主立宪制属于西方民主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效仿英国进行政治改革,没有体现托古改制的特点,故d项错误。【答案】c30(2014四川凉山一模10)维新派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械戌变法),材料主要反映了() a古代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 b维新派全民教育的理念 c维新派认为教育应该为变法服务 d维新派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考点】维新思想【解析】材料明显强调全民教育的理念,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教育对象,没有涉及教育内容问题,故a项错误;教育应该为变法服务,是教育的目的,与材料体现的全民教育无关,故c项错误;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是洋务运动,故d项错误。【答案】b31(2014广东汕头高三期末14)某校学生在进行题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表,其中论证最为严谨的是()话题人物看法史料结论专制统治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a先秦诸子具有民主思想董仲舒天子受命于天b天人感应思想强化君主专制黄宗羲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c该思想已成为当时正统思想谭嗣同君,皆大盗也d维新派都反对君主立宪【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维新思想【解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其只是涉及君民关系,并且这一思想是为君主统治服务的,只能说明孟子有民本思想,而不能说明“先秦诸子具有民主思想”,故a项不严谨,错误;董仲舒“天子受命于天”,以天人感应思想宣扬君主统治合理性,故b项严谨,正确;黄宗羲“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是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但没有成为主流,当时正统思想是理学,故c项不严谨,错误;谭嗣同“君,皆大盗也”,是批判专制君主,维新派是支持君主立宪的,故d项不严谨,错误。【答案】b32(2014陕西宝鸡一模33)1916年8月16日,孙中山应浙江督军吕公望邀请,赴浙江观钱塘江大潮时发出的感慨“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下列各项能体现孙中山思想中“潮流”的是()a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之主张b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之主张c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君主立宪之主张d义和团的扶清灭洋之主张【考点】维新思想【解析】林则徐、魏源与洋务派都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但是洋务运动的失败证明单纯学习西方科技而不变革中国的社会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故a、b项错误;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虽然具有反帝爱国性质,但是盲目排外,也不能挽救民族危机,故d项错误;孙中山主张民主革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实行民主共和,虽然与康有为、梁启超有分歧,但是共同点都是反对封建制度,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故c项正确。【答案】c33(2014北京东城普通校高三12月联考27)鉴于“今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康有为提出“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其“改易服饰”的主要目的是()a推动社会近代化 b增强民族自我意识c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促进社会生活近代化【考点】维新思想【解析】关键信息:“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从关键信息分析来看,改易服饰是为新政服务的,以推动社会近代化,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不具有b、c项作用,并不是主要目的,故b、c项错误;题干材料具有d项的作用,但并不是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答案】a34(2014湖北孝感一模12)在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下表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鸦片战争后,外商陆续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条件b江南制造总局和发昌机器厂都是官办企业c二战期间,我国工业快速发展重工业暂时摆脱了列强控制d同盟会的民报和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对封建文化进行了系统批判【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维新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解析】鸦片战争后,外商陆续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推动了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同时外商企业的丰厚利润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故a项正确;发昌机器厂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b项错误;二战期间我国工业遭到战争的严重破坏而发展艰难,故c项错误;维新派和革命派对封建文化都没有进行系统批判,故d项错误。【答案】a35(2014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四8)晚清时,一些学者发表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曾廉认为,“中国一切皆非为制度之不良,而但为人心之败坏而已”。叶德辉说:“与其言变法,不如言变人。”徐致祥认为“变人”之道无他,只须给皇帝开经筵讲理学就行,因为孟子说过“一正君而国治矣”。下列主张与三人思想一致的是() a“托古改制” b“变者古今之公理” c“祖宗之法不可变” d“中体西用”【考点】维新思想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解析】从材料可以明确看出此三人反对变法,主张从皇帝开始,以理学思想为天下“正心”,以维系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可见答案选c项;材料是顽固派思想,并非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故排除a项;材料并不主张变法,故排除b项;材料更不主张向西方学习,故排除d项。【答案】c36(2014北京西城示范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42)严复指出:“种以之弱,国以之贫,兵以之窳(败坏),胥于此焉阶之厉耶!是鸦片、缠足二事不早为之所,则变法者,皆空言而已矣”。对此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a维新派提出剪辫易服的主张 b维新派痛斥歧视、损害妇女的陋习c维新派主张革除吸食鸦片的恶习 d维新运动提倡社会风气变化【考点】维新思想【解析】关键信息:是鸦片、缠足二事不早为之所,则变法者,皆空言而已矣。题干反映了严复认为要变法成功,必须禁鸦片与缠足,即要改革社会恶习,bcd项都能从题干中反映,但不符合题意;剪辫易服的主张是辛亥革命时期提出的,题干材料也没有涉及与反映,故a项正确。【答案】a37(2014北京西城普通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42)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陈独秀【考点】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解析】康有为前期主张维新变法,在守旧派眼中是“太新”;后期是保皇党的代表,主张君主立宪,反对革命,主张保留君主,在革命派眼中是“太旧”。因此选择a项。bcd项人物的思想都没有体现这一特点。【答案】a38(2014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16)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奴才现查各学校共有中国学生一千三百余人,其中学文科者一千一百余人。学武二百余人,其数不为不多。清杨枢奏陈兼管学务情形折 a甲午战争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 b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 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 d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考点】维新思想【解析】注意时间1904年,留日学生中近90%学习文科,这是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发展到第二个层面制度层面的表现,选择a项。b项说法错误,甲午战后国人学习西方制度;c项说法是正确的,但与材料情况无关;d项说法正确,但材料涉及的留学教育已经突破了儒学传统。【答案】a39(2014北京海淀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7)费正清指出: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的影响)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戊戌变法中所依据的“哲学根据”包括()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圣人之纲常不可攻也a b c d【考点】维新思想【解析】戊戌变法的指导思想是西方的民主思想,而和是中国传统思想,所以不对。而主张变革,是进化论的思想,所以c项正确。【答案】c40(2014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7)维新派指出,洋务运动“利未一见,弊已百出”的根本原因在于“变法不知本原”。维新派所讲的“本原”是()a专制制度 b工业经济 c传统儒家思想 d民主制度 【考点】维新思想【解析】洋务运动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即不改变封建制度前提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维新思想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因此,维新派所讲的“本原”是民主制度。a、b、c不符合维新派思想主张。【答案】d41(2014广东湛江高三调研16)“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是因为当时的先进人士认识到挽救旧中国就必须()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彻底批斗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考点】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维新思想【解析】依据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思想界和政治界的变化,可知选择c项,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开始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a项为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想、b项为辛亥革命后的新文化运动、d项的为中共二大的思想。【答案】c42(2014广东珠海高三摸底20)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考点】维新思想【解析】材料强调西洋立国,本末相辅以强,洋务运动只是学习了其“末”,而没有学习其“本”(政治制度和法律),所以无法达到强国的目标,郭嵩焘主张本末皆学,所以是对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突破。材料反对中体西用,故排除a。顽固派不主张维持原有的格局不变,不符合郭嵩焘的思想观点。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是康有为奠定的,排除d。【答案】b43(2014河南郑州一模17)当代史学家喻大华认为,“维新变法的理论主要来自于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前者以繁琐考据的方法把维护封建制度的经学论证为伪经,后者把孔乎塑造成托古改制的形象,以作为维新变法的护符,并把今文经学的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结合起来,说明历史的进化。以下关于康有为变法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形式上是新颖的 b方法上是激进的 c学术上是科学的 d思想上是落后的【考点】维新思想康有为思想主张【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把维护封建制度的经学论证为伪经”可知其理论动摇了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可谓“釜底抽薪”,其方法是激进的,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把今文经学的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结合”可知其理论是借旧瓶装新酒,赋新识于旧知,形式并不新颖,故a项错误;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学术上过于武断,并不是科学的,故c项错误;康有为变法理论批判了古文经学,传播了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和民权民主思想,其思想是进步的,故d项错误。【答案】b44(2014河南洛阳一模6)(b卷)康有为在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中写道:“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于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祟教主,必有在矣。”康有为此举的主要用意是()a树立孔于权威 b否定君主制度 c促进思想启蒙 d减少变法阻力【考点】维新思想康有为思想主张【解析】材料反映康有为打着孔子旗号宣传变法,当时中国儒家思想根深蒂厚,康有为此举主要是为变法减少阻力,故d项正确;a项是形式,故a项错误;b项不是否定君主制度,而是否定君主专制制度,故b项错误;c项是作用,故c项错误。【答案】d45(2014北京朝阳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1)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mo zi原意为吃禾苗的两种害虫,比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a提出了救亡图存的要求 b宣传了“实业救国”的思想c反映了社会契约的精神d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理念【考点】维新思想梁启超思想主张【解析】本题以梁启超的言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可知反映的是一种契约精神。故本题选择c项。【答案】c46(2014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4)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吾中国言民族主义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其大民族主义观念在当时的主要价值是()a协调民族矛盾,缓和社会局势 b突破传统“天下观”,否定专制c凝聚社会力量,挽救民族危机 d追赶世界潮流,推动改良变革 【考点】维新思想梁启超思想主张【解析】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说明梁启超凝聚社会力量,挽救民族危机。当时中国不是民族矛盾,而是民族危机,故a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反封、改良的主张,故b、d不正确。【答案】c47(2014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12)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赛创立了以“适者生存”为核心内容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以此来捍卫进化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了进化论。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 a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b改变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 c直接导致了中英两国的政治改革 d开始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考点】进化论;维新思想严复思想主张【解析】把握思想文化对社会观念的影响,a项是生物进化论的影响;c项英国为直接导致政治改革;d项错在开始,故选择b项。【答案】b48.(20132014黑龙江哈三中高二第一学期第一学段考试17)梁氏(梁启超)云:“近四十年来,无论政治界、学术界、宗教界、思想界、人事界,皆生一绝大之变迁,视前此数千年若别有天地者然。竞争也,进化也,务为优强勿为劣弱也。二十世纪之世界将为此政策此哲学所磅礴充塞,而人类之进步将不可思议。”梁氏的主张,与下列哪位最为接近() a达尔文 b赫胥黎 c严复 d孙中山【考点】维新思想严复思想主张【解析】材料中梁启超把进化论引申到政治界、学术界、宗教界、思想界、人事界,与他接近的是严复用进化论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ab项均为生物进化论,未涉及社会;孙中山思想与进化论无太大关系,故d项也错误。【答案】c49(2014浙江嘉兴高三基础测试21)某当代学者在评价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一位里程碑式巨人时,用了如下小标题。这位“思想巨人”有可能是()一以西方天赋人权抨击封建专制主义二以西方进化论为变法之理论基础三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振兴国家之根本a魏源 b严复 c陈独秀 d孙中山【考点】维新思想严复的思想主张【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材料思想的特点,题干材料反映思想巨人以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抨击封建专制主义,主张变法挽救民族危亡。魏源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是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排除a项;严复是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符合题意,b项正确;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抨击封建正统思想,高举民主与科学,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c项排除;d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不符合题意。【答案】b50(2014吉林普通中学高三摸底13)学者冯兆基认为:“清末改良派倡导的是民权而不是民主,康有为、严复和黄遵宪等人都提倡民权,反对民主。梁启超也刻意分辨民权、民主之别梁氏的新民说,乃是现代国家公民的意思。公民为国家服务,主要不是为争取个人自由与利益。”材料反映了清末()a维新派提倡的民主是强调个体的尊严权利b梁启超眼中的民主忽视国家的整体利益c维新派对民主的多元理解d民主是立宪政体的核心思想【考点】维新思想【解析】从材料“公民为国家服务,主要不是为争取个人自由与利益”说明a、b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民主的不同认识,故c正确;d项材料没有体现。【答案】c51(2014湖北稳派高三强化训练一13)梁启超是近代历史上“多变”的典型,经常处在“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的状态。除梁启超外,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很多人均是“多变”的代表,这几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这在本质上体现了() a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迅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买卖拆迁期房合同样本
- 专家讲座合同标准文本
- 仓库周边出租合同样本
- 中介卖户合同范例
- 供暖项目承建合同样本
- 2025个人委托创作合同
- 2025至2030年中国印染纺织助剂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印刷线路接线端子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半盔式装有机面罩安全帽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001
- 2025至2030年中国十九英寸机柜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两带来范文(通用十六篇)
- 综合录井仪工作原理演示教学课件
- 小学三年级诗词大会初赛比赛题目课件
- 房建监理大纲(共114)
- 国际工程招投标流程图
- 城市环境卫生工作物资消耗定额
- 液化气站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试题
- 经济法实用教程(理论部分)(第八版)(何辛)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
- 532近代前夜的危机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备案专家意见表
- (精心整理)朱德熙_说 “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