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盘水市第七中学2020届高二年级11月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8分。)1.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反映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本题采用排除法,联系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经济背景是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即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崩溃,因此排除,也就是排除ABC,故本题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认识2.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共同点是( )A. 认为教育可以兴国B. 具有唯物主义的观点C. 重视民意D. 认为统一是民心之所向【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思想中的教育思想包括“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而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虽然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但并没有提到教育对国家振兴的作用,排除A;在三者的思想观点中,荀子的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表明了社会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唯物主义色彩,孔子、孟子没有唯物主义的观点,排除B;孔子的观点中的仁者爱人、孟子思想中的仁政、民贵君轻和荀子思想中的礼法并施等思想中都包含了“重视民意”的观点,C正确;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都没有涉及“统一是民心之所向”,排除D。3.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欧洲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下列思想家与其思想主张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普罗塔(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道德(美德)就是知识马丁路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伏尔泰“社会契约”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精神。依据所学,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故正确;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的主张,故正确;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故错误;提出社会契约、民主共和的卢梭,故错误。所以应选A。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的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精神的否则启蒙思想4.汉武帝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他统治时期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兴办太学拓宽了人才选拔渠道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私学兴盛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汉武帝统治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统治思想,教育为儒家所垄断,为了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推广儒家思想汉武帝兴办了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私学趋向衰落,说法正确,说法与汉武帝时代史实不符,答案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的治国思想5.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A. 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B. 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C. 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D. 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答案】D【解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当时的革命形势出发,根据农村反动派力量薄弱的特点,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国情出发,确立改革开放的经济方针,将市场作为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手段,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二者的根本共同点是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故选D。AB项并不是两者的“根本”相同点,排除;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既反“左”,也应反“右”,排除C。6. 下列有关宋时期程朱理学的描述,错误的是:A. 是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B. 二程的理学学说有唯心的一面C.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D. 成为北宋起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答案】D【解析】宋明理学是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有唯心的一面,宋明理学主张人们遵循人家伦理道德,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ABC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宋明理学在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7.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A. 天体运行法则B. 社会发展规律C.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 “天人感应”的理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又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学的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南宋朱熹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要“存天理,灭人欲”。因此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AB体现唯物主义思想,与理学的唯心主义不符,D为汉代董仲舒提出。考点:本题考查程朱理学。点评:本题的关键之处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程朱理学的本质是以纲常伦理约束社会、遏制人欲,维护专制统治。8.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阐述错误的是:A.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B. 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C. 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D.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通过材料不难发现,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但是并不是背叛者,所以,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阐述,有误的是D;其它选项说法正确,故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儒家思想9. 古希腊智者学派的出现,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这种理论是A. 水是万物的本原B. 感觉即知识C. 人是万物的尺度D. 知识即美德【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即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故C项正确,B项排除;A项是自然哲学泰勒斯的观点,排除;D项是苏格拉底的观点,排除。【点睛】材料“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智者学派。10.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A. 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B. 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C. 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D. 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说明彼特拉克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追求现世生活的幸福,所以答案选A,B项与材料含义正好相反,C项含义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D项显然也与“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相背离。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运动的内容11. 卢梭说:“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这句话体现的观点是A. 自然权利说B. 社会契约论C. 公共意志论D. 三权分立学说【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社会秩序是基础,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体现的是社会契约的主张,B项正确。A项主张人的权利是天生的,不可随意剥夺的,与材料不符,排除。法律等是公共意志的体现,不是维护君主个人的利益的,与材料不符,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而是强调社会契约的主张,排除D。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比如说一个词语或者一个字,一句话等。本题的题眼是“社会秩序乃是为其它一切权力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力”“建立在约定之上”,根据对题眼的了解,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2.马克思在评价中国古代的一项科学发明时说,它“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这一发明是A. 造纸术B. 指南针C. 印刷术D. 火药【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再认再现的能力。题目中的信息“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可知该项发明促进了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知识的传播,故排除航海方面的B项、军事方面的D项;A项早在8世纪中期即已传入西方,早于“科学复兴”、“精神发展”的时间,故排除;印刷术于14世纪末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与题目中的信息“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相符,故本题应选C项。13.四位学生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小题目,你觉得最适宜的是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利武器印刷术与古希腊的智者运动A. B. C. D. 【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题,考查学生对四大发明的知识的理解能力。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得知是错误的;印刷术是隋唐时期的,应该在公元6世纪,而古希腊的智者运动在公元前5世纪。印刷术与古希腊的智者运动不会有影响。排除,所以选A。14.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B. 宋词是宋代文学的标志C. 元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D. 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繁盛时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A选项说法正确,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就是诗经;B选项说法正确,宋代是词发展的鼎盛时期;C选项说法错误,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D选项说法正确,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就在明清。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唐诗15.郑燮的墨竹图,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特点,属于A. 原始岩画B. 中国文人画C. 汉代帛画D. 民间绘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书画的发展。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文人画不在于写实而在于追求神韵追求意趣,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文人画而非原始岩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文人画而非汉代帛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文人画而非民间绘画,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书画的发展16.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是( )A. 氾胜之书B. 齐民要术C. 农书D. 农政全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学成就相关内容农业科学技术领域的成就。根据题干关键信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最系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不难直接判断出,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最系统的农业科学著作是,北魏时期,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其余AC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意思,均排除ACD三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科学技术贾思勰的齐民要术17.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于20世纪20年代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含义是反对帝国主义“耕者有其田”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节制资本”A. B. C. D.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三民主义包括:民族主义,明确提出反帝和实现国内民族平等的思想;民权主义,提倡普遍平等的民权(民权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提出了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主张,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故反对帝国主义、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属于民族主义,正确,选D;“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属于民生主义,排除 ,排除ABC。所以选D点睛:组合型选择题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此类题考查的容量大,信息范围广,能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此题是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此题的跨度不大,难度较小。关键是根据题意“民族主义含义”,联系所学知识即可找到答案。18.“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废除专制,实行共和。”这段引文最可能出自A. 魏源B. 洪秀全C. 康有为D. 孙中山【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把矛头指向的是清政府,民权主义的核心是建立民国。结合材料“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可知这段引文出自孙中山,D选项符合题意。魏源的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洪秀全要建立的是政教合一的封建国家,与共和制无关,B选项排除。康有为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政治改良,与“革命为唯一法门”相冲突,C选项排除。19.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A.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B.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C. 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D.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创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文艺复兴发生的根本原因。AC项说法错误,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都是在16世纪,文艺复兴是在14世纪开始,因此不可能是文艺复兴的原因; D项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是在文艺复兴解放人们的思想基础上创立的。因此ACD三项均错。文艺复兴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开始关注人的价值。故选B考点:文艺复兴点评:文艺复兴运动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5世纪达到高潮,16世纪传播到欧洲各地。以人文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揭露教会的黑暗,赞颂人性的价值,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做了思想准备。20.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B. 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画C. 至商代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D. 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简到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三种: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创造的象形文字以及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因此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A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B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中国的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文字,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C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其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并非由简到繁,故D项错误,所以选D。【点睛】本题属于识记型选择题,熟悉汉字演变的相关史实即可知道正确答案。2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A.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B. 顾炎武日知录C. 李贽续焚书D. 王夫之船山遗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黄宗羲的主要思想是揭露君主专制的罪恶,并提出了各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思想保存在明夷代访录一书中,故A项排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思想为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的思想,其思想保存在日知录一书中,故选B项;李贽的思想主张为批判理学和否定孔孟学说,否定四书五经,批判礼教,主张自由发展等。其思想保存在焚书一书中,故C项排除;王夫之的思想系统的批判了宋明理学,保存在舟山遗书一书中,故D项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22. 下列关于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 都是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B. 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C.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是对文艺复兴“人性”论的继承和发展D. 都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提供了思想武器【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人文思想的发展,旨在考查比较分析相关史实的能力。文艺复兴未将斗争的矛头指向封建君主专制,故D项的表述错误。本题应选D项。23.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A. 万物皆只有一个理B. 有理而后有气C. 宇宙便是吾心D.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答案】C【解析】“心动才有幡动!”联系与之相近的是心学家的观点,都强调主观意志和内心力量。24.从汉赋、元杂剧、明清小说等文学形式的发展繁荣看,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是A. 平民化B. 贵族化C. 神秘化D. 宗教化【答案】A【解析】从汉赋、元杂剧、明清小说特别是明清小说越来越世俗化,越来越适合平民阅读,越来越更多的反映平民的生活,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是平民化而非贵族化、神秘化以及宗教化,选项B、C、D均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本题选A。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25.阅读下列图片及材料图一(前551前479年)图二董仲舒(前179前104年)200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有一个别开生面的节目:对联集锦。山东和山西的对联是:山东上联: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山西下联: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山东人以孔子为骄傲,其实孔子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因为孔子开创的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已经渗透到中国人思维意识的深层,所以要了解中国,要了解中国文化,不能不去了解儒家文回答问题:(1)图一中历史人物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2)图二中董仲舒的主要思想有哪些?他对儒家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3)图二中历史人物所在朝代的皇帝与秦始皇对待儒家的态度有何不同?其本质有何共同点?(4)在明清时期,儒家文化又有了怎样的发展?【答案】(1)孔子,核心:“仁”(2)主要思想: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了“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学说,提出“三纲五常”。影响: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儒学思想更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态度:秦始皇以“焚书坑儒”,压制儒家思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本质相同:两者均属于文化专制政策,为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服务。(4)明朝:王阳明进一步发展了两宋以来的理学,将之发展为心学。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解析】(1)图一中的人物是孔子;他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其思想的核心是“仁”。(2)董仲舒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了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为了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联系所学知识,秦始皇为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儒学受到打击;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本质可以从统治者的根本目的着手回答:尽管两者对待儒学的态度截然相反,但本质上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4)本问需要列出明清之际出现的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和意义:明清之际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他们的思想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促使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产生,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性。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件百分比件百分比公元l-400年452862%1738%公元40l-1000年453271%1329%公元100l-1500年673857%2943%公元150l-1840年472194%45396%材料二: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3)你认为3至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案】(1)明清(或16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以后走向衰落。(2)三大发明的外传,对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起了促进作用。火药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军事基础;指南针为西欧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征服创造了条件,加强了各地的联系,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3)发达原因: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国家政权的支持和组织;民族融合,多民族的共同努力;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成果;科技成果的继承与发展等。【解析】【详解】(1)对关键时间信息进行提取,并通过观察材料一图表可得出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的变化情况。(2)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办公室保洁与绿色节能改造咨询合同
- 足疗馆装修质量保证协议
- 自闭症儿童情绪管理
- 二零二五年度保健食品专业物流配送司机劳务合同
- 建设40万吨绿色基材(工业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备案
- 2024深圳市博伦职业技术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2024泸州市天宇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练习试题 全套
- 2024渤海大学附属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脑炎伴精神障碍的护理
- 体育康养与心理健康促进的结合研究论文
- 天津市河东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结课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 2025技术服务合同模板
- 公司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课程)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机械伤害应急措施(课件)
- 长江航道港口示意图
- 钢结构厂房可靠性检测鉴定报告
- ROHS企业标准(格力)
- 污水池防腐施工方案改
- 如家酒店连锁会员组织章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