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的斑点教案.doc_第1页
墙上的斑点教案.doc_第2页
墙上的斑点教案.doc_第3页
墙上的斑点教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墙上的斑点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及意识流小说; 2.理解“斑点”这一形象在结构上的作用; 3.比较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的不同之处; 4.训练辐射式联想能力。 教学重点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结构形式。 教学难点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感知诊断性学习;第二课时研究性比较、拓展) 教学方法研究解读法。 、教师深情的诵读: 1941年3月28日,一位年届59岁,拥有高贵典雅气质的贵族妇女,在她的上衣口袋里装满鹅卵石,然后毫无留恋地走进了英国罗德梅尔附近萨塞克斯乡间住处旁的乌斯河,慢慢地沈人了水的深处,沉人生命黑暗而神秘的本原。她活着时,为世人创造了一部部不朽的著作,即使死也要让一条原本寻常的河流从此名扬天下。她就是被誉为现代小说高贵的女祭司,意识流文学的创始人,伟大的女权主义者弗吉尼亚伍尔夫。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是英国现代著名的女小说家、评论家。生于伦敦一个颇有声望的学者家庭。伍尔夫自幼在父亲的书房里受教育。当时许多学者名流是她家的常客。家境的富裕、父亲的博学、书籍的滋养以及学者名流的影响熏陶,使她具有极丰富细腻的情感和高贵敏感的气质。 也许是精神世界太丰富敏感的缘故,伍尔夫漠视甚至否定生活的客观性和现实性,强调“内心真实”。她认为在一个普通的日子里,一个普通人的“头脑接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的钢刀刻下来的。这些印象来自四面八方,宛如一阵阵不断坠落的无数微尘”,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因此,视接近生活的本来面目为己任的作家,就应该深入到人物的意识深层,“按照那些微尘纷纷坠落到人们头脑中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追踪它们的这种运动模式”而不管它们表面看来多么互无关系,全不连贯。、.简介意识流小说(16) 20世纪20年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崛起的以伍尔夫为代表的新流派。因直接再现精神生活世界,强调描写人的意识潜流得名。它是西方作家在深重的现实面前,普遍感到悲观、孤寂,并接受当时哲学界推行的非理性主义影响而产生的。它着重描写人的意识活动,发掘人物内心世界,取消传统小说的故事情节,打破时空的局限,以意识流动为结构,采用象征暗示等手法,透视人物内心奥秘。 过渡:由熟悉的电影提出问题:真实是文学艺术的生命。伍尔夫所追求的真实与传统文学的真实有什么不同?3、研究小说的结构,理解“墙上的斑点”这一形象在结构上的作用 1).这是一篇奇特的小说,全文四千余字几乎全是些内心活动,而写外部现实存在的事物仅仅一个斑点而已。你能用简练的话对人物的外部活动加以概括吗?(提示:一个女人在冬日的午后发现墙上有个斑点,对它展开种种猜测、联想,最后发现是一只蜗牛。) 2)从“斑点”出发展开猜测联想共有几次? 课文中主人公对于斑点的猜测共有六次: .为了确定是在哪一天第一次看到这个斑点。 .看到斑点好象是一枚钉子留下的痕迹。 .看着斑点太大太圆,不像钉子。 .斑点很可能是一个暗黑色的圆形物体或一片夏天残留下来的玫瑰花瓣。 .看到斑点是凸出在墙上的圆形。 .仔细看斑点时,就觉得好象在大海中抓住了一块木板。 .最后发现,墙上的斑点原来是一只蜗牛。 以一个支点为轴心向四周辐射,是这篇小说的独特结构形式。“墙上的斑点”是一个象征性意象,代表着现象世界。在结构上它是作者进人心理世界的一个跳板或者支点。也就是说,作品中的人物是从墙上的那个斑点出发而产生出许多联想的;而每一段落的联想又都是以这个斑点作为支点而生发开去的。从支点出发,弹出思绪,再返回支点,再弹出思绪如此循环往复,表现出了人物瞬间的意识活动。这种以斑点为中心的纷繁的意识活动形成了一种立体的辐射结构,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好似一朵由若干片花瓣围绕着花蕊的盛开的鲜花。整个叙述貌似散漫无羁,实则结构对称,构思严谨。4、比较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的不同 1) 传统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请举实例说明之(课件27)。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要素人物:姓氏名号、服饰状貌、言谈举止、喜怒哀乐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2)意识流小说的特点是什么?(课件28) 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通过描写环境、塑造人物、编排故事,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展示社会历史风貌。 意识流小说则着重表现人的意识活动,特别是潜意识的活动(外部现实世界的面貌是模糊不清的)。它以意识流动为内容和结构,打破了时空的局限,仿佛在心灵网的主页上不停的点击、链接,一张张的心理页面,甚至是潜意识的页面,在读者面前闪现,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3)说说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有哪些不同? (1)记录意识流程,取消故事情节。 意识流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由作家出面介绍人物、安排情节、评论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方式,重在表现人物的各种意识流动的过程。它常常集中笔墨去开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人物的意识流动。 (2)直面心灵世界,淡化人物形象。 全篇没有故事,没有情节,没有时间、地点、场面等,甚至没有人物只有一个在自我世界里自由驰骋的“我”,而且你都看不出这个“我”的性别,“我”几乎与外部世界切断了一切联系。根据我们传统的分析法来判断,这个“我”其实也算不得人物,最多起到线索的作用,是这个“我”将看似毫不关联的意象组合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