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 随班就读课 活动设计.doc_第1页
关雎 随班就读课 活动设计.doc_第2页
关雎 随班就读课 活动设计.doc_第3页
关雎 随班就读课 活动设计.doc_第4页
关雎 随班就读课 活动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淀区随班就读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薛巾一北大附中香山学导者张蕾北大附中香山学班就读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姓名邓广旭年龄14性别男残疾类别智力残疾残疾程度轻度学习情况分析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之下,由于同组的同学帮助和关心,以及老师的帮助,他一直没游离于班级的学习氛围之外,语文学习的参与热情很高。他在语文学科的表现更为突出:在识字写字方面,与普通同学相比,需要反复练习,才能达到及格水平,但渐渐练习次数由原来的三次,降低为两次。其理解力不足,导致其遗忘率高,使用率低,词语的积累不足。在背诵方面,他有一定的能力,善用熟读成诵的方法,记忆速度较快,但是,落实较差,默写有障碍,遗忘率高。在阅读方面,他的阅读的速度有所提高,但是,理解能力较弱,在信息的提取和概括方面能力较弱。在表达能力较弱,他在口头表达上,常常出现含混不清的状况;书面表达,能力更弱,周记练笔之类的作业对他来说,难度很大,连词成句的能力都很弱。 因此,经过近两年的学习,他在学习上还有很大困难。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对于阅读方面的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改理念和特教理念的指导,本节课以提高普通学生和随班就读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以面向全体,兼顾差异为原则,培养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上“面向全体,兼顾差异”,根据普通生和随读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了教学目标。1.以国学为先导,放眼课外,提高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立足于新课标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语文活动,提高语文素养。”每节课课前五分钟,为学生展示推荐环节。前半学期,同学推荐水浒传,期中之后,将课前活动改为我看“国学”,让同学们自己去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之魅力,并推荐给同学。随读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他和助学伙伴一起,展示我看国学之的课前竞答,分享诗经的文学文化常识,将课内外融通。在展示中,教师安排给随读生能够胜任的简单任务,从而提供其在全班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强自信心。2.以学案为基础,自主学习,积极质疑课前按照普通生和随读生学习的全过程,为普通生和随读生分别精心设计导学案。用导学案指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实现先学。课前一天对学生完成学案的情况进行归纳分析,然后指定教学目标。学案中“课前质疑”的环节,既能够提高预习的层次,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质疑思考的能力。由于不限问题的角度,因此,通过学生所展示的不同层面的问题,有助于教师了解学情,更有利于分层教学,设置教学重点。在课堂上,让他们去讨论并解决自己的问题,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随读生:他也可以经过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引发其学习兴趣。3.以小组为平台,合作探究,展示自我新课标中表明: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小组合作的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讨论的平台,有利于展示自己,学会合作,提高探究学习的热情。随读生:他可以在小组中得到帮助,提高自己。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关雎是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诵读欣赏“的文章。本册教材主要是学习四大文学样式,在教材第一单元是现代诗歌,在古文单元的最后一课都是古代诗歌,可见诗歌教学的重要性,而诗经是最能代表我国诗歌源头的内容。关雎写一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这首爱情诗写了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感情是率真、淳朴、真挚、健康的。采用了重章叠唱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文字虽然简单,但给予人们丰富的读诗体验,“我们只觉得读了百遍还不厌”(中国诗史)。关睢这首诗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可见,它在诗经中的重要性,学好本诗,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诗经的其它诗歌的阅读、欣赏奠定良好的基础。二、学情分析我的教学对象是十三、四岁的学生,大部分思维较活跃,有一定语文基础,加之正值青春期,对于爱情题材的诗歌有学习的兴趣。普通生:我执教班级的学生大多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学生具备读诗的能力,但之前所学多是唐诗,没有接触过诗经的内容。他们有课前预习自学的习惯,字词等基础知识,学生能够很好的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去解决一些问题,但对文意只是浅层的理解。同时,师生彼此熟悉,我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很容易进行,这也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随读生:该生有意注意短暂,在知识记忆、理解、概括、迁移和运用方面有困难。但是,在背诵方面有优势。因此,课前,给他单独布置学习任务,提前认读字词,梳理诗歌内容,进行个性化辅导,降低学习目标,帮助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字词障碍。本课以认读仿写生字词、掌握积累5-8个词语为主,理解诗歌内容,试着背诵。三、教学方式1.自主学习法。2.合作探究法。3.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任务条(给随班就读生)辅助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普通学生随读生知识与能力1积累诗经的有关知识,并背诵全诗2理解诗歌内容,初步感知“赋”“比”“兴”的艺术手法。1. 认读仿写生字词,并能记住5-8个。2. 简单了解诗经地位、“六义”等有关知识。3. 在师生协助下,诵读全诗。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诵体会情感。2合作探究,探求诗歌内涵和情感。1在教师和助学伙伴的帮助下,能熟练诵读诗歌。2在教师和助学伙伴的帮助下,导学案和任务条引领、延长其注意力时间。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古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初步体会古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培养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普通学生随读生理解诗歌内容,初步感知“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在教师和助学伙伴的帮助下,能熟练诵读诗歌。教学难点普通学生随读生理解诗歌内容,初步感知“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在教师和助学伙伴的帮助下,诵读诗歌。教学资源导学案(包括知识超市和课后补充资料)、任务条、ppt、音频、作业条教学流程示意图:课前竞答:我看国学之诗经活动1:小组展示。活动2:生生互动。初读诗经以正音活动1:单独展读。活动2:对子组互读。活动3:对子组展读。再读关雎以感知活动:理清诗歌内容。品读关雎以赏析活动1:小组合作交流。活动2:小组展示、补充。活动3:有感情配乐展读。背读关雎以积累活动1:背诵展示。活动2:课堂小测活动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随班就读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技术应用时间安排一、课前展示倾听点评。以“有奖竞答”的形式 ,呈现“我看国学之的内容。其他同学积极回答问题。在助学伙伴的帮助下,参与到展示的活动中。快速进入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对诗经的文学常识有所积累。随读生通过展示树立自信,产生兴趣。ppt5分钟二、问题导入 大家知道诗经的第一篇是什么?我们就一起走进“诗三百之冠”的关雎。倾听。倾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课文。3分钟三、初读关雎以正音1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 单独诵读对组互读,展读在助学伙伴的帮助下,对组互读,完成任务一通过朗读,正音,并体会四言诗的节奏。随读生完成读准字音的任务。ppt、任务条5分钟四、再读关雎以感知读诗。要思考主要描绘了什么内容?思考、交流。倾听。整体感知诗歌,理清诗歌思路。ppt13分钟五、品读关雎以赏析1诗歌开头为什么提到雎鸠? 2.君子为什么要追求淑女? 孔子这样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1小组讨论交流,圈点勾画,口头展示。2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由一名同学,配乐展读。1.在在助学伙伴的帮助下,完成任务二、三的内容。参与小组活动2.助学伙伴的帮助下,试着背诵。 1.呈现学生前一天的“课前质疑”。2.实现分层教学,让普通学生初步了解诗经的写作手法,进一步体会诗歌感情。3.随读生完成积累字词,熟读的任务。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内容。 ppt、任务条17分钟六、背读关雎以积累提示背诵方法:1.根据诗歌内容记忆。2.根据诗歌重章叠唱的特点记忆。背诵,展示。试着背诵几句。完成任务四:默写填空。 通过背诵,进行文学积累。随读生试着背诵默写。 ppt、音频资源7分钟七、作业1默写关雎。2用课上所学的方法,自学静女或桃夭。1.注音。2.任选一项任务完成:A.请你认真地将关雎读给妈妈听。B.试着将你喜欢的诗句背一背,写一写。分层作业,使目标的落实更有针对性。随读生完成字词落实,通过给妈妈诵读加强亲子沟通。ppt、作业条板书设计 关 雎 雎鸠和鸣 爱慕 辗转反侧 思念 结为伉俪 梦想 追求一切美好的事物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评价方式1、导学案完成情况 2、当堂展示 3、当堂小测验普通学生和随读生的评价方式相同,但内容不同(详见附录四)评价量规普通生:通过导学案、当堂展示、小测的结果显示,全班大部分同学掌握字词情况良好,理解诗歌内容,少部分同学背诵默写诗歌优秀。随读生:目标方法、策略评价结果 评价标准认读仿写生字词助学伙伴少量帮助21=少量完成2=大量完成3=独立完成掌握写生字词任务条的方式反复记忆3朗读诗歌老师和助学伙伴大量帮助2背诵诗歌老师和助学伙伴大量帮助1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为了体现“面向全体,兼顾差异”的理念,本节课不仅在总体设计思路上围绕这一核心展开,还落实到了教学策略、具体的教学环节以及随读生的学习方法上。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 课前积极质疑,调动学生主动性。 学案上设置的“课前质疑”环节,在课前调动了同学积极性,很多同学都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由此可以设定教学起点,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二、 课上充分参与,把落实放到首位。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同学们积极参与了课堂每个环节。而且,随读生在其中受益匪浅。课前竞答环节。首先,让随读生参与到准备阶段,鼓励其积极展示,提高自信心。在课上的自由诵读环节,利用任务条,在助学伙伴的帮助下,让随读生解决自己的字词困难。讨论环节,再给随读生设计任务条,让他在认字和朗诵上进一步落实。在作业环节,也布置他力所能及的任务,尤其是“给妈妈诵读”,可以让他对语文课感觉更亲切,同时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增进母子交流。三、 小组合作探究,体现互助交流。学生们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合作交流充分体味诗中情感。随读生而言,体现在助学伙伴的作用上。尤其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之下,除了组长之外,还有对组同学的帮助,能更加及时的解决随读生的困惑。同时,还能及时的分享智慧交流情感。教学反思用爱为成长铺路,用细节铸就提升一、“关爱”是进步的前提随读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随读教育就是让他们与普通的孩子一起上学,努力使他们和其他普通学生一样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等等,让他们今后自立、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能够达到这样的一个目的的前提就是爱。我从未放弃,正是“爱”字,提供了这节课的前提。作为班主任,深知一个积极和谐的班集体比起学习的成绩更加重要。这个班的学生从未出现排斥他的情况,尤其是男生,很愿意和他一起进行打篮球等体育活动。在校运动会上他的奋力表现,也赢得了同学更多的尊敬。因此,在一个包容和谐的集体中,随读生才能更自在地生活、学习。二、小组模式提供助力小组合作的课堂模式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普通学生那里,这是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经过同伴之间的互助引导,获得更大提升。对随读生而言,他所在的小组是经过长时间的磨合而最终确定的。组内有两名助学伙伴,一名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女生组长坐在他右边,一名和他谈得来的男生坐在对面。这样,教师可以给助学伙伴安排相应的任务。课堂环境适合交流,组长以督促为主,对子组的同学帮助他具体完成;课下的作业组长的协助为主。这样,展开“生生对话”,更有利于他的接受,能够更切实的帮助他进步。三、课前学案激发学习动力高效课堂的模式中非常重要的角色是课前学案。很多学生在“课前质疑”环节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充分调动了他们积极性。在本节课的课前学案中,根据随读生的具体情况,降低学案要求。如在资料搜集的环节,只需要的他再次确认所给信息即可;在认读字词环节,将填空变成抄写;在质疑环节,鼓励他大胆质疑。就完成情况看来,个性化学案,可以使随读生胜任,还能消除其畏难情绪。尤其在他提出自己在字词方面的问题后,我对他进行了及时鼓励,激发他的学习兴趣,树立了他学习新课的信心。四、课堂细节铸就提升空间随读生的成长更离不开细节。课前竞答环节。首先,让随读生参与到准备环节,可以让他从同学身上感受到学习的过程。在当堂展示环节,把他能胜任的任务交给他。在课上的自由诵读环节,利用任务条,让随读生把自己的第一困难字词,在助学伙伴的帮助下,把困难克服。在讨论环节,给随读生设计任务条,让在认字和朗诵上进一步落实。在作业环节,我给他布置其力所能及的认识字和诵读任务,尤其是“给妈妈诵读”这一环节,可以让他对语文课感觉更亲切。与此同时,关注到随读生自身的特点。就他而言,他具有一定的视觉优势、记忆优势,因此,在任务条的形式上,采用彩色的不规则图形,在视觉上引起他的兴趣,同时,利用他在记忆方面的优势,树立他的自信心,降低他对语文学科的为难情绪。然而,针对他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这一问题,作为教师,利用好个人线索,通过我对他的目光注视,分发任务条,重复学习的步骤,保持他的注意力,同时,利用助学伙伴让学生们组成对子组,我对他进行督促鼓励。教师作为课堂学习的引领者,给学生的鼓励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公众面前的表扬之外,我还在布置一个个小的任务时给他以口头鼓励,如“你一定可以完成”、“加油”,在其完成之后进行及时表扬。在学案和任务条的设置上,利用他的视觉敏感度,设置鼓励的表情、话语,如“你能行”、“你可以”。在这样的细节中,我收到了惊喜。课后对随读生进行了回访。虽然他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就课堂内容而言,他较容易接受,很开心,并且,他在课后就积极地将关雎背诵下来。就是在“爱”和“细节”的共同发酵之下给孩子带来的一点点的进步。随读生这样一个弱势的群体,需要的是关注和扶助,从而让他们适应社会,自强自立自信的生活,就是我最大愿望。这次“漫长”的准备过程,让我积累了很多经验,但仍有一些不足:关注应该更细致。在导学案的设置上、在课堂任务的安排上,要更加契合学情设置梯度,使随读生得以逐步提升。在鼓励和称赞时,需要更加到位及时。 附录一:普通生导学案:北大附中香山学校导学案 班级: 组别: 姓名: 课题诗经关雎总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诗经的有关知识。2结合诗下注解,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导学过程知识超市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编为“风”、“雅”、“颂”三部分。“风、雅、颂、赋、比、兴”,毛诗序称之为“六义”。 1、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三类。“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它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多是各地民歌)“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2、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朱熹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赋就是铺陈直叙。“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就是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诗经开创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一、反映人民大众苦于剥削压迫 ;二、反映人民苦于战争和徭役;三、反映爱情生活和婚姻问题;四、反映劳动生活;五、讽刺当权者的荒淫无耻,揭露他们的残暴【基础过关】1请你朗读全诗,并为加点字注音。 雎鸠( )( ) 窈窕( )( ) 好逑( )( )荇菜( )寤寐( )( ) 辗转( )( ) 钟鼓乐之( ) 芼之( ) 2朗读关雎,请解释下列词语:好逑( ) 窈窕( ) 寤( ) 寐( ) 悠哉( ) 参差( ) 思服( )辗转( ) 芼之( ) 钟鼓乐之( )3. 请你仔细阅读知识超市中诗经的相关知识,然后记一记,准备课前竞答。 【感知内容】1.再读关雎,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请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诗句,写在下面,并选一句试着进行赏析: 3请你从“课外拓展阅读”中任选篇目,进行阅读积累,并和同学交流阅读体会。【课前质疑】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请针对关雎的所写内容,进行提问。 【课外拓展阅读】: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注释:邶 :(bi)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汤阴东南。静:娴雅安详。姝:(sh)美好。城隅:城角隐蔽处。爱而不见:通“薆”隐藏。见,通“现”出现 。踟躇:(ch ch)徘徊不定。 娈:(lun)年轻美丽。贻:赠送 彤管:红色的管状植物,或为红色萧笛一类的管乐器。有炜:形容红润美丽。“有”为形容词的词头,不是“有无”的“有”。说怿:说,通“悦 ”。怿,喜爱牧:郊外田野。归:通“馈”,赠。荑:毛芽草。古代有赠白茅表示爱意 婚姻的民俗。洵:实在,诚然。匪:通“非”。不,不是。女:通“汝”,指“荑”。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释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华:同“花”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于:去,往。宜:和顺、亲善。蕡(fn坟):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有蕡即蕡蕡。蓁(zhn真):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附录二:随读生导学案:北大附中香山学校导学案 班级: 组别: 姓名: 课题诗经关雎总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 认读仿写生字词,并能记住5-8个。2 简单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3. 在师生协助下,诵读全诗。导学过程知识超市: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编为“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