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东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黑龙江省鸡东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黑龙江省鸡东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黑龙江省鸡东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黑龙江省鸡东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鸡东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吕氏春秋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而争之,(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故纣为后(王)。”上述材料最能说明A. 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B. 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C. 商王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D. 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正妻所生的儿子,题干中“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说明纣出生的时候母亲是正妻,因此他是嫡长子,而微子和仲衍出生的斥候母亲是妾,所以属于庶子,说明D项。2.春秋时期开始有“县、郡”名称,原指直属于国君的土地。楚国灭国很多,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来改为重要地区都掌握在国君手里,其他地区的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由永远世袭改为两代以后就收归国家。材料说明楚国A. 逐渐走向中央集权B. 率先废除了分封制C. 最早实行了郡县制D. 具备了称雄的实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楚国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把重要地区掌握在国君手里,且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收回,这说明楚国逐渐废除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掌控,逐渐走向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楚国是第一个废除分封制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县最早作为封地分封给功臣贵族,说明并没有推行郡县制,秦朝时才真正确立郡县制,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楚国的国力,D选项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背景3.汉书严助传记载,汉武帝得严助、朱买臣等“并在左右”“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义理之文,大臣数拙”。由此看来,汉武帝时A. 增设外朝牵制中朝的权力B. 中央机构较之秦代有所调整C. 扩大了御史大夫的监察权D. 大臣廷议呈现出常态化趋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汉武帝时期增设中朝牵制外朝的权力,严助等人也不属于御史大夫,材料也不是反映廷议,题干信息反映的是汉武帝启用自己的亲信近臣来参与国家决策,逐步形成了中外朝制度,这说明中央机构有所调整,故B项正确;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武帝时的中央机构【名师点睛】在历史选择题中,命题者一般以相关、相似、相近或者是相反知识组成干扰题肢,主要考查考生们理解和辨析能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的特定性,对相关的题肢逐一辨析,谨防被似是而非的题肢所干扰,避免出现好像对而实际上并不对的现象。4.在清朝145个出任军机大臣的人当中,满人有72人,汉人有64人,另有3个汉军旗人,6个蒙古人。在军机大臣之下是32个章京16个汉人和16个满人,他们轮流值班,一半值昼班,另一半值夜班,负责日常管理和文牍事务。材料说明A. 汉人与满人实现权力平衡B. 汉人能进入中央政府核心C.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D. 官员权力与皇帝的亲疏成正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在清朝145个出任军机大臣的人当中,满人有72人,汉人有64人,另有3个汉军旗人,6个蒙古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清朝时期汉人能进入中央政府核心,故B项正确。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的影响与作用。学生需注意相关知识的掌握。军机处成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被废止,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但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汉人也能进入中央政府核心。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5.“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下列属于这一“法宝”核心精神的是( )A. 在边疆设立节度使B. 分化事权使各部门相互牵制C. 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D. 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材料“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和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在中央设置二府三司制度,在地方设立通判等机构,从而使不同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以利于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故B正确;设立节度使是唐朝的策略,故A错误;材料中转运使只是负责经济方面,不能体现出材料中措施的核心精神,故C错误;设通判负责地方监督是具体的措施,不是其根本特点,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措施。材料“北宋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进行制约”可知北宋在中央和地方都采取分化事权的措施来加强统治。6.读“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A. 皇权从秦到清一直强化B. 隋唐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皇权C. 明朝废丞相,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D. 清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答案】C【解析】根据上图可知魏晋南北朝和元朝两个时期的柱形要低于前后紧挨着的时代,故A项皇权从秦到清一直强化的说法错误,排除。唐宋时期三省六部制是分散相权、加强皇权,排除B。从图中可知明朝废丞相,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C项正确。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7.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都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甚至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当时该“发明”的着眼点在于A. 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B. 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C. 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D. 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科举制的作用。科举制的施行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推行的以门阀为基础的九品中正制是巨大的打击,而通过科举考试,又使得全国人才集中为皇帝服务,由此加强了中央集权。8.唐代耒耜经中记载的曲辕犁,构造更加复杂和完备,由犁底等11个部件组成,已能根据需要进行深耕和浅耕,以及调节耕地的宽窄,操纵便利。这种记载表明A. 古代农业注重精耕细作B. 封建政府重视农业科技C. 重农抑商政策深入人心D. 农业动力发生深刻革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材料中的农具的复杂和完备、“深耕和浅耕”、调节耕地的宽窄等字眼是在强调中国古代农业是特别注重精耕细作的,A项符合题意,正确;B项中的“封建政府重视农业科技”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项中的“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并不是深入人心,本身就是错误的说法,是不合题意的,排除;C项中的“农业动力发生深刻革命”,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故本题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农业注重精耕细作9.宋人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诗中反映了A. 手工产品质量低下B. 农业生产规模庞大C. 农民家庭生活闲适D. 农户经营方式多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题干情境及所学知识可知,农户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也从事家庭手工业,并在市场上销售,故D项正确;“西门卖丝”可见手工产品质量不一定低下,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故B项错误;题干说明农民家庭生活很忙碌,故C项错误。10.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商人社会地位提高B. 统治者的偏好C. 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D. 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ABCD【解析】题目的材料中显示了唐朝的抑商政策,不授官职,低人一等,到宋朝后有所改变,允许小部分人应试作官,这一变化说明了商人地位的提高,但不是提高的原因,故A项错误;统治者是从维护统治出发的,不是个偏好,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一直实行重农抑商,宋朝没有改变,故C项错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重农抑商的观念,商人地位才略有提高,故D项正确。11.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下边的“卜”字,表示竖在地上的杆子及其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这表明A.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B. 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C. 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D. 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卦”指的是用尺子测量竖在地上的杆子所产生的影子的长度,人们根据测量得出规律来指导农业生产,体现了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是对材料的误读;D项错在“唯一”,我国古代计算时间方法还有水漏、沙漏等,故错误。点睛:本题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解题的思维过程是“现象本质”。本题的现象是对“卦”的理解,反映的本质是农耕文明下劳动人民的智慧。12.唐朝后期夜市不断发展繁荣,唐诗“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就描写了夜市的繁荣景象。当时夜市的繁荣表明A. 其对当时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B. 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C. 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D. 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唐诗“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纭。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对商业管理严格,当时夜市的繁荣表明其对当时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故A正确。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重心,在宋代,故B错误。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在明清时期,故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故D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坊市管理【名师点睛】唐朝国家统一、强盛;农业发展和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繁荣提供了条件;交通发达,为商业提供便利条件;市场较前代发达;对商业虽有限制,但对商业较开明,对外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各民族经济交流频繁;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开元通宝成为通用的货币。13.唐宋以来,江浙地区一直是重要的粮食产地,但到明中后期,“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他种以图利”。这种状况表明A. 因地制宜,多样化发展B. 棉花种植业发展迅速C. 饮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D.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由种植粮食到改种其他作物,并不能说明多样化发展,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种植棉花的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饮食结构的信息,排除C;材料“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他种以图利”,可以是因为利益驱动而改种其他,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故选D。14.明代中叶以下,城市男女“时世装”出现,追逐奇装异服,甚至以男女错位的“服妖”来展现自我。这一变化说明当时A. 理学的影响力削弱B. 社会统治处于失衡状态C. 民众创新意识增强D. 城市物质生活条件提升【答案】D【解析】从材料来看,城市男女“时世装”出现是精神文化层面的发展。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精神层面的发展表明物质生活的提升,故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明清时期理学思想依旧深刻;B选项错误,明清处于君主专制强化阶段;C选项没有说明事情的本质。15.李伯重教授的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年)指出1550年开始(明朝的嘉靖年间),到万历年间,再到清朝的前期,我国出现早期工业化。我国的早期工业化A. 成功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B. 主要的生产方式表现为官营手工业C. 促进了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经营D. 拓宽了江南工业化地区农民收入渠道【答案】D【解析】明清仍然属于封建社会,没有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A项本身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中的早期工业化是近代工业革命前的工业化,主要体现在私人手工业规模的扩大,生产分工合作加强,直接排除B、C两项;我国早期工业化的主要原料多与农产品有关,劳动力主要来源于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是必然结果,故D项正确。16.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纶(15201577)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鱼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表明谭纶主张A. 清除倭寇残余势力B. 开放“海禁”政策C. 对福建人剿抚并重D. 采取富民政策【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谭纶认为海禁导致了福建人“民贫而盗愈起”,所以应该开放海禁来解决福建人的社会问题,故B项正确。谭纶阐述了海禁对福建人所造成的影响,没有提到清除侨寇残余势力的主张,排除A。谭纶主张开放海禁来解决福建人的生计问题,对福建人用“抚”,没有提到“剿”,排除C。 谭纶主张开放海禁是为了解决“盗愈”的问题,而不是为了富民,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信息“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7. 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这表明他A. 强调严刑峻法统治方式B. 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C. 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D. 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答案】B【解析】礼乐代表的是儒家思想,刑政代表的是法家思想,在题干材料中,朱元璋认为“礼乐在治国中起到膏粱的作用,刑政在治国中起到药石的作用,而法家则起到了辅助儒学治国的作用”,这说明了朱元璋在治国理念上是“礼乐为先,刑政为辅”,故排除A,选B。C项在题干中体现不出,D项与题干意思不符合。【考点定位】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8.韩非子:“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越受鼓励)。”从人才选拔角度来看,这种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是A. 诸侯混战,群雄割据B. 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C. 卿大夫崛起D. 士阶层的崛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瓦解,诸侯割据,社会动荡不安,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初步发展,阶层上,由于诸侯争霸的需求,士阶层崛起卿大夫阶层没落,士阶层崛起并受重用,选择D项符合题意。19.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A. 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 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 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 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答案】A【解析】君主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种观点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故答案为A项。这种主张不是为了保护环境,排除B项;材料所述是天与天子即君主的关系,排除C项;这种主张在儒家思想中本来就已包含,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点睛:董仲舒以较为曲折的方式继承了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如宣扬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20.“夫道者,路也,不止一途;性者,心所生也,亦非止一种已也。”对李贽此语理解最准确的是A. 追求个性与人格独立B. 体现了资产阶级要求C. 受到读书人普遍赞誉D. 彻底否定了程朱理学【答案】A【解析】“性者,心所生也,亦非止一种已也”意思是说心性并不是一种,可以多样化,实际上是追求个性解放,故A正确;李贽属于明朝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故B错误;C中普遍说法绝对;D中彻底说法绝对。21.中国古代把请人写文章、写字、作画的报酬称为“润笔”。至明朝中后期不少士大夫已形成为人作文字必须取得适当的金钱或其他物质报酬的观念,甚者以“润笔为生”。材料能说明A. 封建文化专制政策的松弛B. 儒家传统价值观念的转变C. 士大夫轻视科举入仕途径D. 白银流通扩大商品经济范围【答案】B【解析】【详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强化,文化专制是加强,不是放松,故A错误;明清时期出现“必须取得适当的金钱或其它物质报酬的观念”,说明儒家传统重义轻利的观念发生变化,所以B选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故C错误; 材料没有白银流通扩大的信息,故D错误。22.唐末五代,对关羽的信仰主要限于民间。宋以后,皇室封关羽为王,立庙祭祀,与宋对峙的金朝也下令重修关庙,关羽神灵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这反映出A. 时代精神与儒家思想的结合B. 小说繁荣促进关羽形象普及C. 理学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D. 民族融合推动了民间信仰变革【答案】A【解析】宋金对抗的时代要求,借助民间信仰,融合了理学对人格的塑造,使关羽信仰在官方、民间地位迅速提升,故A项正确。小说的繁荣在明清时期,与材料宋金时期不符,排除B项;理学为民间信仰注入了新的内容,而非理学是社会价值观念的整合,排除C项;“宋朝皇室封关羽为王,立庙祭祀”“金朝也下令重修关庙”是官方行为,排除D项。23.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名称地点描述匡社苏州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复社吴江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岭南会馆苏州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讲学会无锡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A. 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B. 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C. 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D. 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的思潮兴起【答案】D【解析】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在苏南地区出现,在思想领域出现批判传统儒学的经世致用思想,材料表格中“匡时救世”“讲求实学”正是这种思想体现,故D项正确;当时受到理学思想统治,不是自由,故A错误;明清之际思想不是反传统,是批判继承,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社会分化信息,故错误。【点睛】史实运用型选择题是在掌握历史史实基础上进行答题的体型,学生除了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外,还要有一定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所以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认真阅读材料,阅读材料时候要抓住题中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2联系教材和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在读懂材料后,要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到位。3.平时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多做题,培养史料阅读以及解题技巧的能力。24.清代文学家袁枚所著随园诗话中载:“迨至(乾隆)五十五年,举行万寿,浙江盐务承办皇会,先大人(伍拉纳)命带三庆班入京。自此继来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这则材料A. 是徽班进京的最早记载B. 说明朝野对越剧的喜爱C. 体现传统戏剧种类繁多D. 是京剧的形成佐证之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适至(乾隆)五十五年,举行万寿,浙江盐务承办皇会,先大人(伍拉纳)命带三庆班入京,自此继来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京剧的形成,故是京剧的形成佐证之一,D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是徽班进京的最早记载,故A排除。材料与越剧无关,故B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体现传统剧种种类繁多,故C排除。所以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京剧二、非选择题2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元封五年,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叫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以六条问事”。这六条详细规定了刺史监察的范围,其中一条是督察强宗豪右,五条是督察郡国守相。刺史由丞相派属员分任,秩六百石,代表朝廷,故“位卑而权重”。十三部刺史的设立,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的背景及该制度的特点。材料二 元朝时制定了定台纲三十六条等法规。这些法规改变了历朝奉行的“以卑察尊”传统,第一次使监察制度得到国家法律保障。元在中央设御史台,与中书省、枢密院地位等同,并有权弹劾这些部门。在地方置行台和廉访司,行台具有“弹劾行中书省、宣慰司及以下诸司官吏”的权力,行省行政体系与行台监察体系各自平行,互不统属。廉访司负责监察行省以下路、府、州、县。元代监察体系覆盖全国,为明清监察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基础,是现代中央、省、市(县)三级监察体系的最早模型。摘编自李晓春从制度改革看元代监察体制的历史贡献(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监察体制出现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元代监察体制改革的积极意义。材料三 明清时期封建巡视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首先是巡视监察法规的系统化。清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监察法规钦定台规。其二是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明清延续了唐宋以来中央对地方巡视系统多元化的趋势,其三是加强巡视官之间的互相监督。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纠举,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梳略(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我国中央对地方巡视制度强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纵观上述材料,反思古代这些尝试,要建立和完善监察制度,可以从哪些方面提供保障?【答案】(1)背景:地方豪强和王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特点:分区域设专职监察官;定期巡视;细化监察职责;主要监察地方势力;位低权重。(2)新变化:监察有法律保障;构建起从中央到地方,覆盖全国监察体系;扩大监察职权,提高监察官员政治地位,监察机构相对独立。影响: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整顿吏治,缓和社会矛盾;对后世监察制度有一定借鉴意义。(3)特点:加强立法,巡视法规系统化;巡视系统多元化;巡视范围扩大、巡视官员之间可相互监督,注重内部反腐。原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商品经济发展导致逐利风气日盛;官员腐败现象严重。(4)方面:保持监察制度的独立;坚持制度创新;制订完善的法律;提高监察官的执政能力;加强人民群众监督;舆论监督。( 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第(1)问,“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王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特点”,由材料一信息“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叫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这六条详细规定了刺史监察的范围,其中一条是督察强宗豪右,五条是督察郡国守相位卑而权重”概括得出;分区域监察、定期巡视、细化职责、主要监察地方、位低权重等。第(2)问,“新变化”,由材料二信息“第一次使监察制度得到国家法律保障”得出:监察有了法律保障;“元在中央设御史台,与中书省、枢密院地位等同,并有权弹劾这些部门。在地方置行台和廉访司,行台具有弹劾行中书省、宣慰司及以下诸司官吏的权力,行省行政体系与行台监察体系各自平行,互不统属” 得出:构建起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体系、职权扩大、地位提升、监察机构相对独立。“意义”,由材料信息“元代监察体系覆盖全国,为明清监察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基础,是现代中央、省、市(县)三级监察体系的最早模型”得出:对后世监察制度有一定借鉴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和缓和社会矛盾角度补充。 第(3)问,“特点”,由材料三信息“首先是巡视监察法规的系统化明清延续了唐宋以来中央对地方巡视系统多元化的趋势,其三是加强巡视官之间的互相监督”,概括得出:巡视法规系统化、巡视系统多元化、注重内部反腐等。“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加强君主专制、社会风气的变化、官员腐败现象严重等角度分析。第(4)问,“保障”,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保持监察制度的独立、坚持制度创新、制订完善的法律、提高监察官的执政能力、加强人民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角度分析。26.【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清初,绅衿户享有法定的豁免杂项差徭的权利。绅衿免除的赋役负担必然落在小民身上,这就造成贫民与绅衿的矛盾,贫民与维护绅衿特权的封建政府的对立。后来绅衿还谋求种种非法特权,“或出入官署,包揽词讼;或武断乡曲,欺压平民;或抗违钱粮,藐视国法;或代民纳课,私润身家”。绅衿的不法行为,同封建政府的职能和权力发生冲突,他们腐蚀官僚队伍,造成吏治败坏。雍正二年二月,下令革除标志绅衿特权的儒户、宦户名目,使他们与百姓一体当差,不许生监包揽同姓钱粮,不准他们本身拖欠钱粮,如敢抗顽,即行重处。摘编自冯尔康雍正传(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帝“官绅一体当差”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帝“官绅一体当差”改革的作用。【答案】(1)原因:绅衿享有免役特权,影响社会公平;绅衿与贫民矛盾尖锐;绅衿抢夺权利严重干扰政府职能;绅衿的不法行为败坏了吏治;绅衿特权严重影响清政府的统治与社会稳定。(2)作用:废除绅衿特权,优化税收结构,缓和了社会矛盾;缓解了吏治败坏局面,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清王朝统治,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绅衿户享有法定的豁免杂项差徭的权利。绅衿免除的赋役负担必然落在小民身上,这就造成贫民与绅衿的矛盾,贫民与维护绅衿特权的封建政府的对立。后来绅衿还谋求种种非法特权同封建政府的职能和权力发生冲突,他们腐蚀官僚队伍,造成吏治败坏”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绅衿享有免役特权、绅衿与贫民矛盾尖锐、干扰政府职能、败坏吏治、影响清政府的统治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