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_可视对讲系统原理介绍培训讲义_第1页
企业培训_可视对讲系统原理介绍培训讲义_第2页
企业培训_可视对讲系统原理介绍培训讲义_第3页
企业培训_可视对讲系统原理介绍培训讲义_第4页
企业培训_可视对讲系统原理介绍培训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系统总体介绍 1 2 实操技能 3 系统设计介绍 系统总体说明 目录 可视对讲系统 是由小区出入口 楼栋单元门口 住户室内 保安中心等区域的系统设备组成 实现保安管理中心 访客和业主三方之间 可视 通话 并远程开锁的现代化小区安全管理系统 主要在防止外来人员非法入侵起到了可靠的防范作用 系统总体介绍 系统定义 系统总体介绍 系统发展 第三代 第二代 第一代 联网可视对讲 智能家居 可视 小区联网 防盗报警 非可视 楼宇对讲 楼宇对讲系统 联网可视对讲系统 智能家居系统 系统是随着技术的进步 人类的需求不断的发展 系统总体介绍 系统分类 模拟信号处理 视频 音频传输方式 模拟信号传输系统结构 总线方式 485 CAN等多级总线 模拟系统 数字系统 数字信号处理 视频 音频及其他扩展功能 传输方式 数字信号传输系统结构 TCP IP网络结构 系统总体介绍 系统原理一 通过传输系统 使系统各个工作单元间形成音视频通讯 管理中心 小区出入口 1单元出入口 一层住户 2单元出入口 一层住户 二层住户 一层住户 小区次出入口 总线结构 系统总体介绍 系统原理二 TCP IP网络结构 管理中心 小区出入口 1单元出入口 一层住户 2单元出入口 一层住户 二层住户 二层住户 小区次出入口 模拟系统与数字系统的比较 系统总体介绍 系统分类比较 系统设计介绍 目录 系统设计 设计依据 GB T50314 2006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50348 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厦门市住宅小区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定 DBJ13 32 2000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 DBJ13 44 2002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规程 DBJ13 64 2005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 GA T72 2005 楼宇对讲系统及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 GA T269 2001 黑白可视对讲系统行业标准 GA T678 2007 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技术要求 系统总体介绍 应用范围 安全防范系统的防范层次 防止未授权人员进入指定区域 便于业主确认来访者身份 便于物业对小区的安全管理 更多的功能扩展 系统的基本建设理念 系统总体介绍 系统所要解决的问题 系统介绍 系统组成 小区出入口 围墙机 保安管理员机 单元出入口 单元门口机 单元副门口机 住户门口 小门口机 住户室内 室内分机 扩展分机 管理中心 管理员总机 传输部分 联网设备 传输线缆 供配电部分 系统各设备的供电 其他扩展功能 系统介绍 小区出入口 对于小区出入口的管理模式 一般有两种 一种采用副管理员总机 由出入口值班人员呼叫住户确认 避免访客直接呼叫住户 住户无法回避拒绝情况的发生 但会增加出入口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在高峰密集时间段可能无法实现完全管理 另外一种是设置围墙机 由访客直接呼叫住户 这样可减轻管理人员压力 但不够人性化 系统介绍 单元门厅 为单元梯口和小区出入口配置公用门厅机 在单元楼梯口 小区出入口访客或业主通过公用门厅机传呼被访住家 经住户观察图像识别 通话确认后住户可通过住户室内机遥控开启梯口的电锁 访客进入住宅楼后 闭门器自动关闭梯口防盗门 同时为方便业主出入 还可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嵌入安装于公共门厅机内的一体式门禁控制设备 系统介绍 住户门口 每户住家的门口设置一台可视独户门口机 当有客人来访时 可通过此门口机呼叫住户 并与室内住户对讲 住户可在室内主机和或扩展分机上确认访客影像 该设备一般采用按键背光 摄像头夜光补偿 免提通话 挂墙嵌入式安装 系统介绍 住户客厅 本部分主要以住户室内主机为中心 实现与访客的可视对讲 与控制中心 小区内其他住户间通话等 并通过与小区入口或单元梯口的公用门厅机相连接的电控锁 在有访客来访时 住户在家中即可远程控制梯口门锁的开启 同时带跃层住户可扩展跃层室内分机 系统介绍 跃层或主卧室 对于复式住宅 我们设计在跃层公共走道或其他位置设置一太可视扩展分机 方便跃层住户的使用 该设备可提供可视通话 开门和紧急求救触发等功能 系统介绍 管理中心 可视对讲管理员机 门卫室机 可用听筒或免提通话与小区出入口 住户 单元门厅进行可视通话 该设备作为中心管理员机 能够自动记录住户的呼叫信息 及报警信息 对整个系统的报警信息进行管理 便于查询相关记录 联网控制器 中心 小区出入口 单元 传输设备 系统设计 传输部分 总线 楼层分支 单元 住户 系统设计 传输部分 总线 RS 232是串行数据接口标准 最初由电子工业协会 EIA 制订并发布 作为工业标准 以保证不同厂家产品之间的兼容 RS 422由RS 232发展而来 为改进RS 232通信距离短 速率低的缺点 RS 422定义了一种平衡通信接口 将传输速率提高到10Mb s 传输距离延长到4K英尺 速率低于100kb s时 并允许在一条平衡总线上连接最多10个接收器 RS 422是一种单机发送 多机接收的单向 平衡传输规范 1983年 EIA又在RS 422基础上制定了RS 485标准 增加了多点 双向通信能力 即允许多个发送器连接到同一条总线上 同时增加了发送器的驱动能力和冲突保护特性 扩展了总线共模范围 通讯总线 RS4232 RS422 RS485 RS232通讯又叫串口通讯方式 是指计算机通过RS232国际标准协议用串口连接线和单台设备 控制器 进行通讯的方式 通讯距离 9600波特率下建议在13米以内 通讯速率 常用9 6Kbps 还有1 2K 2 4K4 8K19 2K38 4K等 波特率越大 传输速度越快 但稳定的传输距离越短 抗干扰能力越差 RS232基本原理 系统设计 传输部分 总线 RS485和RS232的基本的通讯机理一致 优点在于弥补了RS232通讯距离短 不能进行多台设备同时进行联网管理的缺点 计算机通过RS232 RS485转换器 依次连接多台485设备采用轮询的方式 对总线上的设备轮流进行通讯 通讯距离 理论距离是1 2km 建议控制在800米以内 在300米以内效果最好 如距离超长 可选购485中继器 延长器 理论上可以延长到3000米 负载数量 即一条485总线可带设备数量 取决于控制器通讯芯片和485转换器通讯芯片选型 一般有32 64 128 256台等 这是理论数字 实际应用时 根据现场环境 通讯距离等因素 负载数量达不到指标数 如果有几百上千台设备 可采用多串口卡或者485HUB来解决 485通讯总线 必须用双绞线 或者网线的其中一组 如果用普通的电线 没有双绞 干扰将非常大 通讯不畅 甚至通讯不上 RS485基本原理 系统设计 传输部分 总线 TCP IP 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 InternetProtocol 的简写 中文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 因特网互联协议 又叫网络通讯协议 这个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 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 简单地说 就是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的 传输协议 系统设计 传输部分 网络 网络结构 系统设计 传输部分 网络 系统设计 供电部分 中心管理设备一般设置在项目的控制中心 安防中心 一般而言 中心考虑配置不间断电源系统 UPS 而中心报警接收主机直接由UPS直接提供AC220V直接供电 中心管理设备供电 系统设计 系统供电 中心管理设备一般设置在项目的控制中心 安防中心 一般中心配置有不间断电源系统 UPS 而系统中心设备直接由UPS直接提供AC220V直接供电 中心管理设备供电 开关电源 变压 保护 蓄电 断电保障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采用中心UPS电源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