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质图的整理和编绘 导读通过对地质图的性质含意及应用和对编会的重要性及一些要求等作以阐述。 地质图 是在对编图区范围内所有各种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图进行整理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先要选好地形底图,必要时分幅编制。在地形底图上除要删掉等高线外,其它在原图上使阅读地质内容产生困难的地物和符号也应进行删节,但须保留原图上的座标网格和经纬度。其次要拟定统一图例和有关文字代号,以保证编图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在进行落图时,应尽量考虑利用最大比例尺和最新编成的图件,因为这些图件,质量是较高的。 如果研究范围内有砂矿或风化壳矿床发育时,要尽可能保留地形等高线及地貌符号,特别是大比例尺图纸。 一、按附表1对于地层划分的要求,对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进行尽可能详细的划分。划分时要考虑到成矿研究的需要。变质岩尽可能恢复原岩,在原岩基础上,加上代表不同变质作用和变质程度的花纹,特别是大比例尺图纸。如果不能恢复原岩时,则以色例表示时代,以花纹表示不同变质作用和变质程度;变质岩全面分布地区,除混合岩化及花岗岩化岩石外,可不用花纹。火山岩应区分不同的时代、不同系列和不同的岩性,分别以颜色、色调深浅及花纹或代号来表示。表1 各种比例尺的成矿图的一般要求比例尺小比例尺11,000,00011,500,000中比例尺1100,0001500,000大比例尺110,000150,000或更大目的和任务(1)查明区域地质构造中各种矿产和矿床类型最重要的共同分布规律同各别区域的地质发展规律和构造的关系;(2)取得各个区域在含矿方面的远景的比较评价资料;(3)建立各种矿产普查工作长远规划的科学基础。(1)阐明矿区和矿田的分布规律和形成条件,结合地质构造研究地球化学的特点;(2)比较平价区域内各个地段发现新矿区、新矿田或新矿床的远景,论证其可能发育或富集的条件和标志;(3)论证区域内各种矿产的相对富集程度,为工业布局提供初步参考资料;(4)为各种矿产的普查找矿总体规划及普查找矿设计提供地质依据。(1)阐明局部地质构造中矿床的分布规律和形成条件;(2)评价已知矿床扩大储量的远景及研究尚不是的矿化点的远景;(3)评价发现新矿床的远景指出并论证工业矿化可能或集中的地点;(4)初步确定新矿床的大体规模或一个地区的储量予测。(5)提出盲矿体的找矿依据;(6)为普查找矿设计提供较详细的地质依据建议应采取的普查勘探方法。划分成矿单位大成矿区、大成矿带、成矿域或成矿省或成矿系成矿带、成矿区、亚带、亚区、矿区矿区、矿田、矿床底 图大地构造图构造地质图、构造岩相图或岩相古地理图构造岩相图或岩相古地理图或其他特定的底图主要分出的地层单位不同年代的褶皱区最主要的地层地层的系和统表示出岩相或岩性特征统,建造岩系层,表示出岩性特征相有时为主要的建造除岩性、岩相划分外并圈出下构造层埋藏相的可能矿化范围,可能有的等厚线岩性的全部划分构 造地台、地盾、地槽系统及其构造岩相带;一级和二级的褶皱的轴线和主要断裂构造岩相带,二级或较低级的褶皱(其中包括重迭的火山沉积拗陷)、褶皱形态。根据间接标志表示的基底深断裂带,如褶皱系统的横向沉降,岩层的挠褶状拗折、连串的重迭凹地、岩墙、连串的侵入体热液蚀变围岩带等二级及较低级的褶皱,褶皱形态。小褶皱带,间接标志表示的深断裂带包括这些带中的相变化,根据地区性制图分出小裂隙所有的构造破坏等,要表示基底深断裂带的地表标志岩浆活动侵入杂岩(根据岩浆活动的阶段或时间)侵入杂岩,分出有矿的侵入阶段。主要的岩墙组侵入的主要阶段和次要阶段,分出有矿的各阶段。所有岩墙体金属矿化作用圈定长方形的主要矿化范围,其方向与主要控矿构造一致;主要的或最重要的矿床,大致分出其年代定向分布的矿床、矿点和矿化点、单独的矿结;总结重砂取样和金属量测量资料。矿化各阶段的矿床、矿体矿点和矿化点,它们的空间分布形态;分散矿化带的成矿作用总结详细的金属量测量和重砂取样资料。围岩热液蚀变晕圈不分围岩的热液蚀变按矿化特征分出。一定矿物组合的或分散的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的原生晕圈 二、侵入岩对于中比例尺图纸,一般按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及碱性五类划分,并表示不同时代,在图纸比例尺允许范围内,尽可能划分出不同的相,对大比例尺图纸一般要划分出不同的相,对于岩脉、岩墙及各种单矿物脉,均用相当岩性的粗色线按其走向表示,在图纸比例尺允许的范围内,按实际情况表示。图纸比例尺不允许时,划分岩墙(脉)组。很小的单矿物脉,个别出露,没有实际意义时,可以忽略,成群出现时,以特定符号表示,并表示其走向及分布范围。 对于复杂侵入(喷发)岩组图上无法区分成份时,按其两极组份联结起来表示,例如闪长岩至辉岩和角闪岩之间的一套岩组用来表示。 三、要用不同图例表示地层的斜交不整合接触(包括地层与侵入岩)及平行不整合接触。第四系与其下伏地层的不整合接触例外。 四、其他与一般地质图的要求相同 岩性柱状图:岩性柱状图是充分反映工作区地层岩性特点,特别是影响该矿区(床)矿化分布的岩石成份、结构、构造、次生变化(包括沉积变化和热液作用)及其他有利于矿液富集的岩性、岩相特点和矿化沿剖面分布的特点的的图纸,其目的是查明该矿区(床)在岩性控矿准则上的特殊性,以便确定在编绘成矿规津图及顶测图时,应重视哪些岩性准则。 (一)岩性柱状图上应表示的岩性标志(即岩性控制准则),一般既要考虑上面所述的一般情况,也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尤其要考虑每一矿种的特殊情况。因此应对矿床和地区的具休情况作具体的研究,然后进行必要的选择。图上一般要表示有关岩性的蚀变情况及其程度,借以阐明蚀变作用与围岩岩性特点的关系。图上要表示矿化的分布,用花纹或曲线表示其相对强度。有条件时,图上可以加上物探及岩石金属量测量的成果。 有条件时,一定要标出标志层的位置及其岩性条件。 对于受岩性一地层或地层控制者图上要表示地层剖面上的具体层位,借以查明控矿的地层层位,再进一步查明控矿的岩性标志控矿的岩性标志对于岩性一地层控制者可参考纯岩性控制,对于地层控制者,多半是裂隙一孔隙度、有机质、白云石化及其他。 (二)对于编绘区内每一个工业矿床都应编制岩性柱状图,以阐明所查明的岩性控制标志在区内是否有普遍性或其适用的条件,有条件时,也应整理出全矿区的综合岩性柱状图以便应用于全区的预测。 (三)编图步骤:一般分为草图,野外专门研究及室内加工整理三个步骤, 1、草图:是根据已有的地质资料包括矿区和矿床的资料编制的,必要时,进行野外的一般观察,以补充目估定量数据。图1示草图一例。图上的定量参数都是目估的相对数量,即便在这种情形下,也已可以初步确定矿化主要与灰岩的白云石化、重晶石化及裂隙度有关。 2、野外专门研究:上述草图是不够的,为了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结合其他条件),进行野外专门研究把目估定量提高到比较准确的定量是必要的为此,除了野外的详细观察外,还要采取标本作必要的岩性或物理、化学试验。 3、窒内加工整理:编制比较正规的岩性柱状图、用百分比或曲线或其他符号表示各种标志的定量参数。并与草图对比。图2, 3示室内加工整理后的岩性柱状图一例。但是,即使是这种图纸也还不是最终的,还需要再到实践中去修改提高。 根据室内加工整理的各个矿床的岩性柱状图,总结出比较可靠的岩性标念及其定量参数,用特定的花纹或曲线来表示在成矿预测图的平面或(和)剖面图上。图1 碳酸盐类岩层的岩性柱状1、泻湖相碳酸盐泥质沉积物;2、近海相碳酸盐沉积层;3、泻湖相碳酸盐含碳沉积层;4、海相灰岩层;5、灰岩;6、泥灰岩;7、白云岩化灰岩;8、泥质成份很高的含沥青白云岩,并夹有泥碳质的夹层9、白云岩;10、含有方铅矿星散浸体的岩层;11、含有品位较低的铅矿的岩层;12、含有工业品位铅矿体的岩层;13、铅矿体的富矿部图2 综合二相岩性柱状(仅示左边一部份,右边暂略)1、 花岗斑岩,原始岩石类型;2、以石英炭酸盐为主的岩石;3、以铁镁组份为主的岩线;4、过渡型岩石主要蚀变(变质)矿物发育区及其至侵入体接触面的最大距离(直石)和实际距离(曲线、实线示界限比较清楚,虚线示不清晰),花纹多少与主要矿物含量比例大致相适应;5、辉石(粒度8mm,3mm,3mm);6、柘榴石(粒度:1cm,5mm,5mm)7、闪石;8、黑云母(粒度3mm);9、绿泥石;10、磁铁矿;11、团块状碳酸盐类矿物;12、微石英。蚀变(变质)岩石类型:矽化岩石;条带状绿泥石化岩石;条带状绿泥石黑云母化岩石;条带状黑云母闪石化岩石;条带状辉石黑云母闪石化岩石;杂色块状辉石矽卡岩。图3 产于碳酸盐类岩系中汞矿床某矿段的岩性a、岩层时代;b、样品号和取样地点(在剖面上);c、地层岩性柱状图(1、石英化泥灰质白云岩;2、“含砂的”白云岩;3、4、“含砂的”灰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