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3.doc_第1页
历史3.doc_第2页
历史3.doc_第3页
历史3.doc_第4页
历史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教材分析与建议课时安排1课时。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基本内容。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变化: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宋朝的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家思想发展到“理学”和“心学”,一方面反映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学,也有一种自我调节、适应时代的本能,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衰落,不断发展完善和走向极端化;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促进或阻碍作用。中学生对了解掌握历史上各种文化思想,有比较大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充分准备,精心设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努力提高教学效益。本课引言是由图片与文字两部分组成的。图片是一幅庐山白鹿洞书院的照片。文字内容重点指出,南宋时的大儒朱熹与其主要论敌陆九渊800多年前在此的一场学术报告会,这是中国儒学史上的一次盛会,由此引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学的新发展“理学”新体系的出现和形成。第一目“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教材阐释了进入封建社会中期以来,儒学与佛教、道教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教材首先概要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的严重挑战,但中国儒学以它顽强的生命力,兼收并蓄,开创了新局面。接着,教材重点叙述了隋唐时期我国儒学进入了一个更加辉煌的时期。(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发展建议教学教师先请学生回答儒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的原因,然后对以上问题进行归纳概括,接着介绍儒、佛、道三家的相互影响和融合情况。儒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的原因。佛教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统治阶级大力支持和扶持佛教,同时,当时南北对峙,王朝更迭频繁,兵戈不息,剥削残酷,压迫深重,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迎合了这种需要,加上当时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寺院形成了独立的经济力量;加上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改造,给处于不平等地位的各种人,提供了一种精神上机会均等的满足。所有这些导致佛教的盛行。道教在民间的传播。东汉末期,道教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大起义。黄巾起义失败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在江南江北广大地区仍然继续流传,在上层社会中也拥有不少信徒。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是“不备”,要么是“不明”。儒、佛、道三家的相互影响和融合情况。魏晋时,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先秦西汉的新道家学说即玄学。玄学以精神性的“无”,作为思想体系的核心,强调“以无为本”,认为世间万事万物这些实际存在的“有”,都产生于“无”。体现在政治上,便主张“无为”,认为统治者要无为而治,老百姓也要无为而处。从“无为”出发,为维护封建的纲常名教进行辩解,认为“名教即自然”,封建的尊卑、上下关系合乎自然,生而固有,不能否定。晋朝人葛洪是最早把道教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的人,他把神仙信仰与儒家思想捏合起来,提出道教徒要以忠孝仁信为本,否则,虽勤于修炼,也不能成仙。佛教也逐步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佛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特别是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许多佛教徒竭力调和佛、儒两家,“内(儒)外(佛)兼修”,解释戒杀为仁,戒盗为义。儒家注重用世,具有强烈的入世精神。佛教则解释为出家不是不问世俗事,而是降魔,统一了出家和入世的关系。(2)隋唐时期,儒学发展进入一个更辉煌的时期建议教师在此前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和分析隋唐时期儒、佛、道三教发展和融汇的情况,重点放在唐朝儒学的发展这一内容上。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戴帝王冠冕的孔子像,要求学生回答:这种历史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隋唐时期,在国家分裂了近三百年以后重新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朝,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于统治阶级重视文治的政策,对儒、佛、道三教都予以扶持,儒、佛、道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隋朝比较重视佛教,唐初一度尊道抑佛,佛道之争时有反复。这一时期,儒学进一步发展,同时加紧吸收佛道的某些思想。五经正义是唐代颁布的一部官书。五经指五部儒家经典著作,即诗(诗经)、书(尚书、书经)、礼(礼记)、易(周易)、春秋。汉武帝时,朝廷正式将这五部书宣布为经典,故称“五经”。五经正义引用大量史料诠释典章制度、名器物色,又详于文字训诂,为后人研读经书提供了方便。唐时,儒学的发展还表现在除了中国读书人研习儒学外,儒学还通过留学生扩大了在日本等东亚国家的传播。第二目“宋朝的程朱理学”。教材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宋代理学的发展概况。建议先补充介绍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原因。然后向学生说明什么是“理学”。这是学生比较难懂的历史名词和哲学名词,教师应按课文引言部分的要求,对学生加以解释,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宋代以接续孔孟道统为己任,打着“辩异端、辟邪说”的旗号,吸取佛道的思想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隋唐五代的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纲常松弛,道德式微,显然不利于大一统政治的稳定和巩固,因此,宋统治者一开始就倡导尊儒读经,宋代的儒学复兴便由此而形成。理学的产生,出于儒家学家革除时弊,拯救文化,整顿人心,重树人伦与儒家价值,重建儒学道德形上学的主观努力。理学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同时,宋朝建立,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在此基础上,科学文化的进步尤其引人注目。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宋代学者大胆抛弃汉唐学者师古泥古的学风,敢于疑经改经,相互辩论,相互启发,独立思考,大胆立论,讲注义理,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理学”一词,早在宋代就被用来概括当时的儒学。朱熹和二程都说过“理”。程颢曾说过:“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理”因此成为二程哲学的核心,宋明理学也就从此得名。二程兄弟所谓的“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了出来,中国上古哲学中“天”所具有的本体地位,现在开始用“理”来代替了,这是二程对中国哲学的一大贡献。关于二程及其理学思想,建议先简要介绍二程的生平,把教学重点放在二程的思想特点和地位上。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二程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他们在学术上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他们认为阳阴二气和五行只是“理”或“天理”创生万物的材料。从二程开始,“理”或“天理”被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使用,亦即被作为世界的本体。而且人类社会的等级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道德规范,也都是“天理”在人间社会的具体表现形态。程颢、程颐所创建的“天理”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并受到了后世历代封建王朝的尊崇,以致逐步演变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近千年的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关于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建议教师介绍朱熹的生平、思想特点、主要著述和历史地位,指导学生观察日本19世纪建造的孔庙照片,阅读课本历史纵横的文字介绍,理解儒家思想对中国周边国家的影响。朱熹,南宋儒家学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哲学家、经学家之一,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其思想学说从元代开始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四书章句集注是朱熹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所作的注,又简称为四书集注。朱熹用毕生精力撰写和反复修改四书集注,前后凡40年。四书集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它的刊行,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始被称为“四书”,与“五经”一起成为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经典著作。朱熹的学术思想在日本、朝鲜曾一度十分盛行,被称为“朱子学”,在东南亚和欧美也受到重视,足见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影响。朱熹的哲学思想课文中介绍了两方面:理气论:朱熹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两方面构成的,气是构成一切事物的材料,理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现实世界中,理、气不能分离,但从本原上说,理先于气而存在,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心性论:其基本观点是:“心有体用”、“心统性情”,并且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说明朱熹心性论的基本特征。朱熹的“心统性情”理论,认为性是心之体,情是心之用,心是包括体用的总体。朱熹又提出了“道心”、“人心”的范畴,认为道心即“天理”,恶的人心就是“人欲”。第三目“王阳明的心学”。教材首先阐释了明朝中期,王阳明把“理学”发展到“心学”的新阶段。然后介绍了王阳明“心学”的具体内容。建议教师首先介绍“理学”发展为“心学”的历史背景,然后重点分析王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和思想特点。在分析中,介绍“心学”“致良知”等哲学名词概念,进行历史概念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1)王阳明把“理学”发展为“心学”明初,为了强化思想统治,朱元璋和明成祖大力提倡程朱理学。从此,程朱理学成为官方统治思想。明中叶,明朝的封建统治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王阳明认为程朱理学崇尚空谈,不务实际,遂创立心学,以克服人们心中的“私欲”,挽救封建社会的政治危机。心学蔚然形成一代学术思潮。(2)王阳明“心学”的主要思想内容“心即理”。王阳明认为“至善是心之本体”,“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 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心”是第一性的,“物”是第二性的;“理”是封建道德,存在于心,是人头脑中固有的,他这样说是强调社会上的伦理规范之基础在于人心之至善。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建议在全课上完后宋明理学进行归纳总结。先请学生归纳,此问题可能有较大的难度,教师通过启发诱导和归纳概括,使学生对“宋明理学”形成比较完整的印象。三、教学设计与案例1.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建议教师以引言部分的图片和文字内容为素材,首先问学生有没有到庐山旅游过,到庐山有没有去寻访过白鹿洞书院?如果有学生去过,请他简略介绍一下他游览的感受。如果没有,老师可作如下介绍:(1)书院。原指中国古代官方藏书、校书或私人读书治学之所。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唐玄宗开元年间的集贤殿书院,主要任务是校刊,收藏经籍,帮助皇帝了解经典史籍,并兼向皇帝举荐贤才和提些建议。私人书院始于唐初的张九宗书院。唐末至五代,战乱频生,学校废毁,学者多择名山胜水之地建立书院,作为研究学术和聚徒教授的场所,开创了私人大学之风。南宋书院大兴,教风活泼,学风开放,名师荟萃。原多为民办,后经朝廷干预,遂成为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中心。元、明、清三代,书院仍盛,其重要内容之一,是为准备科举的场所。(2)白鹿洞书院。它是宋代“天下四大书院”之一,坐落在庐山五老峰下的山谷中。南唐时,有人在庐山白鹿洞旧址建立学馆,旨在收授生徒以教,称“庐山国学”。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朱熹为南康军守,重修院宇,在此讲学,并奏请赐额及御书,陆九渊及明代王阳明等人都曾来此讲学。朱熹曾亲制学规,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方法。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此举行学术报告会和陆九渊在此进行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义、利问题讲学后,更使其名声享誉海内外。第一目教学时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佛教和道教知识入手,让学生来介绍他们所了解的佛教和道教的知识,然后指出,在古代中国,有一种比佛教和道教传播范围广泛得多、影响要巨大得多的“宗教”,由此引入“儒教”。老师要指出“儒教”的“教”并非“宗教”,而是指“教化”,它虽然不是宗教,但在古代中国,却比任何宗教的影响都要巨大和深远,可以说它不仅渗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里、血液中和潜意识中,而且对当代每一个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的影响。进行“三教合一”的教学时,要讲清概念,介绍“三教合一”的具体情况,让学生通过了解感性知识来形成理性认识。第二目、第三目内容都比较枯燥,可课前让学生上网查找二程、朱子、王阳明的资料,结合课本上的历史纵横和日本孔庙照片,请学生给同学们讲一讲朱熹或王阳明的生平事迹;朱熹或王阳明的小故事;朱熹的主要思想和治学精神;朱熹思想对世界的影响。也可以开设我看朱子或我所了解的王阳明的历史小讲座,或布置写一篇有关的历史小论文,老师可给几个论题给学生作参考,如宋明理学对中国人民族品格的影响、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同和异宋明理学对周边国家和世界的影响等。如果进行常规教学,则可按“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中的几个方面介绍有关的历史知识,尽量让学生先思考、讨论,老师再进行归纳概括和小结。2.教学案例案例一在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发展时,用实物投影,或计算机、幻灯介绍图片1.“曲阜三孔”的图片猜谜:“曲阜三孔”指哪三孔?这三孔与哪一位历史人物有关?请学生简单介绍“曲阜三孔”。2.图片:戴帝王冠冕的孔子像请学生描述图片景物讨论:历代帝王为什么尊崇孔子?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是怎样发展的?案例二宋朝的程朱理学1.程颢、程颐弟兄的图片和朱熹的图片请学生自由组合成两大组,分别担当程颢、程颐弟兄和朱熹的新闻发言人,分别介绍程颢、程颐弟兄和朱熹的生平、故事、贡献、主要观点,并对二程和朱熹进行评价。2.白鹿洞书院图片有条件的放视频材料。无条件的请学生介绍白鹿洞书院。请学生根据历史材料重现八百年前朱熹和陆九渊的论战。可用练习或竞赛的方式总结程朱理学,如四书是儒家经典、的合称。案例三王阳明的心学1.出示王阳明的图片和材料、陆氏的图片和材料请学生对比两人心学的异同,制成表格或写成小论文。讨论:王阳明的心学对儒学有什么新的发展?四、问题解答【学思之窗】说一说,为什么少数民族统治者也提倡儒学?解题关键:分析少数民族统治者提倡儒学的原因思路引领:从儒学的社会性和渗透能力,社会局势和民众心理,少数民族的内迁和汉化,农耕传统社会的需要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答案提示:儒学首先是一种行为哲学,它与传统的相对稳定的农耕生活相适应,逐步演变成日常生活行为准则,维护社会生活的秩序化,迎合了传统社会的客观要求,也迎合了少数民族社会的需要。儒学对统治阶级是一种进行思想控制的工具;对士人知识分子、社会精英是人生信条,又是借之参与政治的手段,受到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欢迎。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处于战乱、动荡和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时期,人民渴望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而儒学强调的是“和”,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容易被人民所接受,有利于少数民族的统治。儒学比佛教、道教传播的更广,影响更大,少数民族的统治阶级也认识到儒学是最好的统治人民的一种精神工具。【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1. 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解题关键:叙述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思路引领:可以分别叙述二程和朱熹的理学思想,也可以综合程朱思想的几个方面。答案提示:(1)二程的思想:“天理”是万物的本源;人伦道德、尊卑等级都是“天理”;“仁”与万物俱生。(2)朱熹的思想:理气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两方面构成的,理先于气而存在。心性论,心统性情,人们应该克制自己的感情,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 2.王阳明的心学对儒学有什么新的发展?解题关键:概括王阳明思想的特点思路引领:和宋代“理学”比较,分析概括明代“心学”的思想特点。答案提示:思想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心便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是一种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致良知,认为“良知”是人固有的善性,主张“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发挥了儒家“仁”的思想。其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将一切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以后者所代表的道德主体性取代前者的权威。由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变为阳明心学的主观唯心主义。二、学习延伸1.探究活动进行一场课堂讨论,谈谈对宋明理学的评价。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它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内容是不科学和不正确的?可以各抒己见。(可设计小型的辩论会:宋明理学的利弊)思路引领:(1)科学或可取的一面: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宋明理学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2)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因循守旧的观念;重利轻义的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3)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2.阅读与思考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朱熹你认为朱熹这句话有道理吗?为什么?解题关键:读懂材料,提取信息,领会含义,客观分析思路引领: 避免绝对肯定或全盘否定,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尽可能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分析评价。答案提示:答案一:有道理。动物只有生存的本能,而人是有思维能力的高级动物,能够通过一定的伦理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建立合理的社会规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以保证人类社会能够稳定地、有秩序地向前发展。朱熹的“五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的优秀遗产。但也包含了一些诸如男尊女卑、等级观念等封建糟粕。答案二:没道理。朱熹提出“五伦”观念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它是旧有的封建的伦理道德,是适应旧有传统社会的意识形态,是束缚劳动人民的精神枷锁。其中的男尊女卑、等级观念等封建糟粕,更是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五伦”也并不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能制造工具。但也包含了古代中国人民的一些思想智慧。(江苏省南京市人民中学肖音、马莉)五、资料与注释1.原始资料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大性也。及周之衰,贤圣之君不作,学校之政不修,教化陵夷,风俗颓败,时则有若孔子之圣,而不得君师之位以行其政教,于是独取先王之法,诵而传之以诏后世。四书集注大学章句序道者,天理之当然,中而己矣。知愚贤不肖之过不及,则生禀之异而失其中也。知者知之过,既以道为不足行;愚者不及知,又不知所以行,此道之所以不常行也。四书集注中庸章句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二程遗书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王阳明答顾东桥书2.课文注释葛洪及其“儒道合一”的思想 葛洪(约283约343),东晋道教大师,医学家,文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江苏丹阳句容人。少时以儒学知名,后崇尚道教。303年,曾任将兵都尉、伏波将军等,后弃官至洛阳,广求异书。晚年到离广州不远的罗浮山炼丹,企图长生不死。著有抱朴子、神仙传,另著金匮药方(100卷),又托名刘歆撰西京杂记,还写有诗、赋、碑等百卷,移、檄、章、表等30卷,已散佚。另有肘后备急方4卷,为古代医学名著。其所著抱朴子70卷。葛洪把儒家的纲常名教融合到道教理论中来,宣扬道教徒必须积善立功,以儒家的道德规范制约自己的行为。“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同时,葛洪又用道家的“玄”、“道”、“一”等哲学范畴来附会他的长生不老的神仙理论。这种儒道双修的神仙道教理论,是魏晋以来合儒道为一体的玄学影响道教的体现,也使道教完全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唐代儒学的发展隋唐时期,儒学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阶段。首先,儒学发生的第一个变化就是儒学同佛学的结合。儒佛结合,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以韩愈为代表。韩愈一方面极力排佛,另一方面却又悄悄地受到佛学的影响。韩愈的观点就是“治心论”和“道统论”。前者诉诸于自我意识,后者则主张信仰主义。明确地说就是,只要你内心认为封建名教礼法是神圣的,你就会遵循它,你就不会有不自在的感觉。这种信仰的力量就会使人的精神得到解脱,从而提高人们的自觉性,创造一个没有上帝,但使人信仰并由此产生力量的新宗教,或称之为儒教。但儒学并没有形成为宗教,在韩愈的思想中无此迹象。另一种类型以柳宗元为代表。他一方面公开赞扬佛教,另一方面却又利用和改造佛学的若干理论命题,建立起无神论的思想体系。他主张以儒学为主,吸取佛教中有价值的东西,在他看来,佛教的教义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无害于封建伦理。其次,早期儒学与“人”的观念相联系的重民、爱民思想在唐代有所发展。杜甫、白居易等杰出诗人大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再次,就是儒学和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理学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它以儒学的内容为主,同时吸收了佛学和道教思想,是在唐代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的。宋代儒士解经,大都不顾旧有传注,往往抛弃传统的训诂义疏,直接从经书原文中阐释义理性命(即人的本性及其根源),因此被称为“性命义理之学”,简称为“理学” 。由于宋儒认为这种理学是经孔子、子思、孟子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他们自己则继承了孔孟的道统,因此又称其为“道学”。理学的基本特征是注重义理。代表人物有二程和朱熹等,他们为代表的理学思想流派合称为“程朱理学”。此外,还有陆九渊和王阳明等人,他们以“心学”的形式同程朱理学展开辩论。理学以道体(所谓道体就是指在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背后或之上,有一个更根本的原理道理,即形而上的存在)为核心,以穷理为精髓,以存天理、去人欲为存养功夫,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质,以成圣为目标。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明末至清代,理学受到了批判,逐渐走向衰落。心学心学,又称“良知之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它与程朱理学不同的是,陆王心学主张以人“心”为宇宙的本体(程朱理学以“道”或“理”为宇宙的本体),这一体系强调自心,主张修生养性,返身而诚。先秦孟子和宋明陆王都是心学的哲学家,都强调人的主观性,并且认为在顺境或逆境下也不能动摇。南宋时,陆九渊发挥了孟子的思想,成为心学的创始人。陆九渊强调人的主观意志方面的思想,以心即人的主观性作为哲学的核心,并和他的学生形成一个学派,称为“南宋陆学”。明代王阳明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学说,成为集心学之大成者,因而又称“陆王心学”。二程程颢(10321085),字伯淳,私谥明道先生。程颐(10331107),字正叔,因居临伊川,后人称为伊川先生。两人为亲兄弟,河南洛阳人。二程,以理学家周敦颐为师,在总结了先秦关于理和道的观念,以及宋初以来思想家关于理的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理”抽象为宇宙的本体,作为哲学最高范畴提出来,构建了一个以理为最高本体的唯心论体系。二程哲学核心是“天理”或“理”。他们认为 “理”不仅总摄天地万物,而且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理”是万物本原和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认为在人类社会中,封建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伦理纲常,也是天理的表现,不可违背 。在认识论上,二程的“格物致知”并不是指认识客观事物的法则,而是要在人的内心恢复“天理”。 二程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抬高到和六经相同的地位。二程的学说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理学。在封建社会后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封建统治者的主流思想。朱熹朱熹(11301200)为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翁,最后号遁翁。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一生的主要活动为讲学授徒,著书立说。朱熹的著作堪称浩瀚,是中国历史上著作最多的思想家之一。主要著作有四书集注近思录(与吕祖谦合编)小学童蒙须知资治通鉴纲目等,后人整理汇编有朱子语类大全(140卷)朱文公文集(100卷)朱熹为二程的四传弟子(理学大师李侗的学生),他继承和发展了二程的理学思想,建构起了一套严密的理学思想体系,理或天理是朱熹理学思想的最高哲学范畴。 朱熹认为“理”是宇宙天地万物的本原。也是人类社会最高的道德伦理原则。朱熹一生致力于宣扬理学,所建立的庞大而又精深的新理学思想体系,回答了当时所能回答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使儒学真正摆脱几百年来佛教与道教的冲击,重新恢复了权威和信心。从元代开始,朱子学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它在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都占有重要地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而且还传播到国外,尤其是东亚诸国。宋代理学的发展宋代理学是一种以儒、道、佛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把人的自我完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理学的产生,适应了赵宋王朝重建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理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理学的开创、奠基和集大成三个阶段。理学开创于北宋初期,当时名儒孙复等人有感于五代君臣父子伦纪的破坏,大力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宣扬儒家道统说。在治经过程中,不重章句训诂,而以阐释义理为主,这些都对后来理学的形成发生重大影响。宋仁宗庆历年间,周敦颐在他的著作太极图说和通书中,已经开始使用“理”这一概念,只是尚未置于哲学最高范畴加以阐述。周敦颐以极其简洁、抽象的语言,论述了宇宙生成和万物化生的问题,提出了一切本于“太极”的观点。宋神宗熙宁前后为理学的奠基阶段,张载和二程(程颢、程颐)被视为奠基人。张载以“气”为万物的本体,二程以“理”为万物的本体,并对“气”和“理”这对重要的范畴各自作了论述。二程把“理”作为万物的本体,认为“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只是一个理”。张载和二程提出的命题,成为宋明理学的命题,从而将董仲舒的天人之学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南宋时期为理学的集大成阶段。朱熹以儒家伦理学为核心,糅合佛教及诸子之说,建立了一个博大繁杂的逻辑体系。与朱熹同时期,在理学内部还产生了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陆九渊提出了“宇宙便是吾心”的命题,他以“发明本心”为宗旨,奠定了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基础。明代理学的特点明代理学的演变经历了三个时期。明代初期。这一阶段大体上从洪武初年到成化年间(13681487),这一时期朱熹的理学被确立为官方哲学,成为明王朝实行文化专制主义的思想工具。学术空气异常沉闷,除了一味重复朱熹成说之外,几乎在理论上无所创新。 明代中期 。明代中期,一般指从明英宗正德年间开始,到明神宗万历后期,即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末的150年左右的时间。程朱理学发展到明代中期,出现了明显的转化。一方面,程朱理学盛极而衰,开始走下坡路;另一方面,王学崛起,发展成为显学。 明清之际。各学派和思想家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把我国传统学术推向高峰,并作了总结,为拉开近代的序幕做好了准备。这一时期学术领域出现的主要是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蒙昧主义,提倡经世致用的早期启蒙思潮。王守仁及其心学王守仁(14721529),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字伯安,别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史载王守仁喜言兵事,且善射,并好学,学识渊博。从34岁开始“专志授徒讲学”,从事教育20余年,直到57岁病逝为止。王守仁一生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