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版)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 第九单元 溶液试题.doc_第1页
(安徽专版)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 第九单元 溶液试题.doc_第2页
(安徽专版)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 第九单元 溶液试题.doc_第3页
(安徽专版)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 第九单元 溶液试题.doc_第4页
(安徽专版)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 第九单元 溶液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训练(九)溶液夯实基础12017淮安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的是()a牙膏 b蔗糖 c面粉 d豆油22017扬州下列物质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降低的是()a硝酸铵 b氧化钙 c氢氧化钠 d浓硫酸3向100 g 10%的naoh溶液中加入12.5 g naoh固体,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12.5% b20.0% c22.5% d25.0%42017郴州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作溶剂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52017绍兴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k91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图k91a中溶液是饱和溶液b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d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中溶液的溶质质量6将60 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 ,有晶体析出。有关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60 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b20 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d硝酸钾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72017泰安t1 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k92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k92a烧杯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烧杯的溶液是硝酸钾溶液c若烧杯的溶液升温至t2 时,烧杯底部还有部分物质不溶解d若烧杯和烧杯的溶液都升温至t2 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82017宿迁如图k93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k93at1 时,甲与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b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c甲属于易溶物质dt2 时,30 g甲能溶于50 g水中形成80 g溶液92016广州某温度下,在100 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 g 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温度下,kno3 的溶解度为 30 g 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30%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102017常州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50 g,下列操作正确的是()图k9411小朋要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4%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下列关于配制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7.0 g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在两盘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选用200 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和试剂瓶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a b c d能力提升 12017青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保持静止不动,所以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d改变条件,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22016荆州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加入cao加入ca(oh)2升高温度降低温度a b c d32016泰安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时,导致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偏大的可能原因有()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c用托盘天平称量蔗糖时,将蔗糖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d用了含少量杂质的蔗糖配制溶液42017聊城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氯化钠和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b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c向20 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d配制50 g 16%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52017临沂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k95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k95a20 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乙溶液的大b将40 时一定量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溶液质量不变c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d40 时,分别在100 g水中各加入30 g甲、乙,同时降温至20 ,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62016广安如图k96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图k96a甲中混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bt3 时,将甲、丙的饱和溶液降温,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丙不变ct2 时,甲、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dt1 时,60 g水中溶解18 g甲可得到其饱和溶液72016青岛t1 时,将a、b两种固体各18 g,分别加入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k97中甲所示,升温至t2 时,现象如图乙所示,a、b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所示。图k97请填空:(1)从t1 到t2 的变化过程中,一直处于饱和状态的是_(填“a”或“b”)的溶液。(2)图丙中曲线m表示的是_(填“a”或“b”)的溶解度曲线。(3)若a中混有少量的b,可采用_结晶的方法提纯a。82016白银如图k98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k98(1)交点p的含义是_。(2)t3 时,将25 g甲物质放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3)甲物质中含有少量的乙物质,要提纯甲物质,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4) 将t2 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92017广州某同学在实验室用6.5 g粗锌(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和稀盐酸反应制取h2。(1)配制100 g 10%稀盐酸需要37%浓盐酸(密度为1.19 g/cm3)的体积为_ml(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除了胶头滴管、烧杯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2)6.5 g粗锌完全反应共产生h2的质量为0.16 g,则该粗锌中锌的质量分数为_。(3)验纯后用装满水的10 ml量筒代替小试管收集h2,装置如图k99所示。图k9910 ml量筒的最大刻度靠近_(填“m”或“n”)端。当10 ml量筒中的水全部被排尽后,实际收集到的h2体积v_(填“”“”或“”)10.0 ml。10“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1)现欲配制一瓶5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要氯化钠固体_g。下列实验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_(填序号)。选项实验操作目的分析a称量时,将取出的过量氯化钠放回原瓶节约药品b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氯化钠溶解c称取氯化钠时,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整洁美观d量取所需水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准确细致(2)实验室若用15%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和_。(3)实验室若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将15%的氯化钠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其过程如图k910所示。与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_(填序号)烧杯中的溶液。图k910参考答案夯实基础1b解析 牙膏不溶于水,牙膏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面粉不溶于水,面粉放入水中形成的是悬浊液;豆油不溶于水,豆油放入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2a解析 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能使溶液温度降低;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浓硫酸遇水放热都能使溶液温度升高。3b解析 100 g 10%的naoh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10 g,加入12.5 g naoh固体后溶质的总质量为22.5 g,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0%。4a解析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作溶剂;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溶液必须是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无色,比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比如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的浓度很低。5b6a解析 将60 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 ,有晶体析出,说明20 时的硝酸钾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但60 时的硝酸钾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同时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因此硝酸钾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7d解析 t1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图甲中烧杯中溶质完全溶解,则烧杯中的溶质可能刚好完全溶解达到饱和,也可能还可以继续溶解溶质而未饱和;烧杯中溶质有剩余,可知烧杯中溶解的是氯化钾,烧杯中溶解的是硝酸钾;由图乙可知,两烧杯中加入的溶质质量一定小于t2 时两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将烧杯的溶液升温至t2 时,烧杯中的溶质完全溶解;若将烧杯和烧杯的溶液都升温至t2 时,溶质均完全溶解,此时两烧杯中的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均相等,则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8c解析 t1 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一定相等,所以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0 时,甲的溶解度为10 g,则20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10 g,为易溶物质;t2 时,甲的溶解度为50 g,所以50 g水中最多能溶解25 g甲,形成75 g溶液。9c解析 30 g硝酸钾溶于80 g水,形成110 g饱和溶液,则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大于30 g;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30%;升高温度,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但甲、乙溶液的组成没有发生改变,故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不变。10d解析 用药匙取固体氯化钠,瓶塞要倒放,以免污染试剂;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使用量筒量取水,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溶解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速物质溶解。11b解析 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4%的氢氧化钠溶液,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50 g14%7.0 g;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潮解,具有强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所需水的质量50 g7 g43 g(合43 ml),应选用50 ml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实验室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4%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量筒和胶头滴管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试剂瓶用于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能力提升1c解析 溶液中的溶质分子或离子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c解析 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以使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加入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均能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还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3a解析 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会造成实际用水的体积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用托盘天平称取蔗糖时,将蔗糖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会造成实际称取的溶质质量偏小,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用了含少量杂质的蔗糖配制溶液,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小,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4d解析 植物油不溶于水而形成乳浊液;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20%;20 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不能再继续溶解蔗糖,但加入食盐,能溶解;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5d解析 20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在该温度下,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若不指明溶液状态,则无法进行比较;将40 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溶液质量一定变小;没有指明温度时,无法判断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20 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30 g,因此40 时,分别在100 g水中各加入30 g甲、乙,同时降温至20 ,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6c解析 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甲中混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t3 时,将甲、丙的饱和溶液降温,甲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没有晶体析出,所以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丙不变;t2 时,甲、丙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二者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无法比较;t1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 g,所以60 g水中溶解18 g甲可得到其饱和溶液。7(1)b(2)a(3)降温解析 (1)从t1 到t2 的变化过程中,b溶液中始终有未溶解的固体,则一直处于饱和状态的是b的溶液。(2)曲线m表示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从t1 到t2 的变化过程中,a物质的溶解能力逐渐增大,则图丙中曲线m表示的是a的溶解度曲线。(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若a中混有少量的b,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8(1)t1 时,甲与丙的溶解度相同(2)20%(3)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4)乙甲丙9(1)22.7玻璃棒量筒(2)80%(3)n解析 (1)设配制100 g 10%稀盐酸需要37%浓盐酸的体积为v,则根据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得:100 g10%v1.19 g/cm337%,解得:v22.7ml;稀释时,除胶头滴管、烧杯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用于量取液体体积的量筒和搅拌液体的玻璃棒。(2)设粗锌中锌的质量分数为x。zn2hcl=zncl2h265 265 gx 0.16 gx8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