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版第20课咕咚教学设计.doc_第1页
2017新版第20课咕咚教学设计.doc_第2页
2017新版第20课咕咚教学设计.doc_第3页
2017新版第20课咕咚教学设计.doc_第4页
2017新版第20课咕咚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日积月累(一)重点字词:1.应会读字:咕 咚 熟 掉 吓 鹿 逃 命 象 野 拦 领 2.趣味识字: 猜谜语:一页白纸令主帅。(领)常规识字:加一加:咕 咚 吓 野 拦 领 做动作:逃 掉 偏旁归类:咕 咚 吓组词:熟 鹿 象 命3.易读错字:翘舌音:熟 4.应会写字: 吓 跟 羊 都 怕 家 象(1)写正确:跟 怕 象(2)写美观:指导书写的字:吓 跟 羊 都 怕 家 象指导要点:“吓”的口字旁写在左半格,右边的“下”的一横要与口字旁的头部齐平。“跟”左边足字旁的最后一笔变成提,右边上面没有点。;“羊”最后一笔竖不露头。“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应左边宽右边窄。 “怕”左边是竖心旁笔顺是点、点、竖。、“家、象”书写时下面撇之间的距离要匀称。 5.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咕咚 熟了 可怕 跟着 热闹 逃命 拦住 领着 (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二、理解运用(一)了解词意1.需要重点了解的词语:咕咚 可怕2.了解词意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课件演示法(二)重点问题: 1.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野牛是怎么做的?2.学生课前预习中质疑提出的问题。三、情感体验:教育学生“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筋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教学重难点重点: 引导学生准确识记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学习“足字旁”和“竖心旁”2个新偏旁。难点: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教学准备一、教师课件一 年级下册第 20 课 咕咚 预习提纲一、字词初读1.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不添字不漏字。自我评价: 同桌互评: 小组评价:2.生字:观察课本田字格中的生字,想想怎样写正确,写美观。自己试着写一写。说一说你观察到下列字容易出错的地方。吓跟家象 读音偏旁组词3. 我的记字办法多。(先加拼音,后想识字方法,再口头组词)咕 咚 熟 掉吓鹿 逃 命 象野 拦领 加一加: 做动作: 偏旁归类: 猜字谜: 组词: 其他办法: 4.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两个,注音组词。)5在文中用横线划出下面类型的词语:表示动作的: 表示动物名的: 表示声音的: 二、文本细读1读课文,说说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野牛是怎么做的。画出相关句子。2.试着和小组内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3.质疑,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三、拓展延伸1仿写句子。兔子一边跑,一边叫。我一边( ),一边( )。( )一边( ),一边( )。2试着把2自然段背诵下来。3.课文中有许多小动物,你最喜欢谁?先说说喜欢的原因,再给它画张像吧!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指导预习、精讲点拨栏目设计预习提纲点拨指导导入小朋友,你们听过,熟透了的木瓜掉到湖里的声音吗(板书课题:20咕咚)“咕咚”是一种声音,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由这个声音引起的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预习展示环节1.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不添字不漏字。自我评价: 同桌互评: 小组评价:2. 我的记字办法多。(先加拼音,后想识字方法,再口头组词)咕 咚 熟 掉吓鹿 逃 命 象野 拦领 加一加: 做动作: 偏旁归类: 猜字谜: 组词: 其他办法: 3.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两个,注音组词。)4在文中用横线划出下面类型的词语:表示动作的: 表示动物名称的: 表示声音的: 1.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或音频播放。(学生听准字音、停顿、勾画补充常规预习提纲中的内容。)(2)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3)小组内分工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其余同学进行评价(可从是否通顺,有无添字漏字现象,平翘舌是否准确,句子的停顿,句子的语气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和易读错的字词。(注意纠正翘舌音及易读错的字:熟,拔,野,)2.指导识字。(1)学生展示a.小组内展示,补充完善预习提纲中的相关题目(组长负责分工,完善自己小组的内容。)b.班内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进行展示,其余小组可进行补充。(可从是否正确,是否画全两方面来评价。)(2)教师精讲点拨a.出示本课生词:表示动作:拔腿 逃跑 掉头 拦住 领着 表示动物名称:兔子 猴子 狐狸 山羊 小鹿 大象 野牛表示声音:咕咚b.多种形式练读。(自由读,同桌互读,小组内读)c.练一练:比比谁的反应快。电脑出示词语,学生看看谁读的最快。d.齐读词语,每个两遍。e.指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词语或几个词语说一句话。3.交流识字方法。(1)电脑出示生字条里的生字。小组内互读,评价。咕 咚 熟 掉 吓 鹿 逃 命 象 野 拦 领(2)班内选小组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评价是否读准确。)(3)学生试着说识记方法(先小组内进行展示,再班内进行展示,其他学生可以补充不同的识字方法)趣味识字(字理识字):a.加一加:咕 咚 吓 野 拦 领如: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了(咕),口加古就是咕,请大家组词。(咕咚)此时,其他学生可进行补充,咕还能用换一换的方法认识,“姑姑”的“姑”女字旁换成口字旁。猜字谜:一页白纸令主帅。(领)b.做动作:逃 掉 如:我用(做动作)的方法认识了:逃 掉 。请大家为我组词。(逃走,掉头)c.偏旁归类:咕 咚 吓如:我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认识了:咕 咚 吓请大家为我组词。(咕咚 吓人)d. 我用(组词)的方法认识了:熟 鹿 象 命 请大家跟我组词(熟了 小鹿 大象 救命)我还认识了新偏旁:跟(足字旁)怕(竖心旁)学生可问:你还有没有认识的相同偏旁的字,请大家说一说吧!(4)易读错字:熟,拔,野,吓(5)多音字:吓(xi) 吓人吓(h) 恐吓(6)巩固检测:打乱顺序抢读生字。(7)生字组词。朗读理解积累运用1读课文,说说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野牛是怎么做的。画出相关句子。(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板书:白兔)(示图1)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2.试着和小组内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3.质疑,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一)图文对照读课文,思考:小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野牛是怎么做的?(参考预习提纲进行汇报展示你画出的句子。)(二)学习第2自然段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板书:白兔)(示图1)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2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自己读一读。3什么叫“拔腿就跑”?(板书: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在小白兔心里,咕咚是怎样的东西?这样的经历你也有过吗?4说一说:,我吓得拔腿就跑。,我急得拔腿就跑。,我紧张得拔腿就跑。5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板书:喊)谁来喊一喊? 仿写句子。根据预习提纲学生进行投影展示。教师及学生进行评价。兔子一边跑,一边叫。我一边( ),一边( )。6指导朗读:他吓得拔腿就跑咕咚来了!”(读出兔子当时十分恐惧的语气,拔腿就跑要读得快,小兔害怕得连想也来不及想。)7谁能比他读得更好?指名读。8男生读,女生读(三)学习第五自然段。1野牛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生答:因为野牛不知道“咕咚”是什么,它在哪里,所以它没有跑。2野牛拦住大象和其他动物,追问谁看见“咕咚”了。结果谁都没看见“咕咚”是什么,兔子只是说它听见的,“咕咚”在那边的湖里。3指导看插图(三),并说说图意。举例:野牛在前面,非常沉着冷静地拦住大家,追问谁看见“咕咚”了。野牛拦住了大象和大伙儿后是怎样问的?(教师指导学生用“先问_,再问_、_、_、_、_,最后问_”的句式回答。)(四)小组创意朗读(1)学生分小组试讲故事。 (2)小组推选代表上讲台讲故事。(3)表演故事。以八个同学为一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种动物的头饰,在音乐声中进行表演。课堂小结我们同学们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指导书写生字:观察课本田字格中的生字,想想怎样写正确,写美观。自己试着写一写。说一说你观察到下列字容易出错的地方。1出示本课生字“吓 跟 羊 都 怕 家 象”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并让学生结合预习提纲进行展示汇报重点指导:“跟”左边足字旁的最后一笔变成提,右边上面没有点。;“怕”左边是竖心旁笔顺是点、点、竖。“家、象”书写时下面撇之间的距离要匀称。3.学生书写,教师及时展示学生书写情况。(把写的好的,写的有问题的分别在展示台上展示,学生评价后修改自己的字。)板书设计20 咕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