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螳螂捕蝉_第1页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螳螂捕蝉_第2页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螳螂捕蝉_第3页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螳螂捕蝉_第4页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螳螂捕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巧教螳螂捕蝉,夯实语言,厚实精神 关键词:语言人文内容摘要:引经据典说庄子,纵横开阖论吴越,书声琅琅读正谏,议论纷纷谈得失。夯实语文基础,厚实文化熏陶。螳螂捕蝉是国标本苏教版小语教材六下第三单元(原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原文据西汉刘向编撰的说苑第九章正谏里的故事改编而来,改编后的课文描写生动形象、浅显易懂,以寓言故事的体裁告诉人们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笔者在教学这一课时,巧妙设计教学环节,让语言学习更加扎实,让人文熏陶愈发厚重。一、引经据典说庄子课伊始,请看实录:师:认识螳螂吗?其实螳螂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什么?生:认识,刀螂龟。师:读题,当我们说到这个词的时候,往往还在后面加上几个字生:黄雀在后。师:不错,(板书“,黄雀在后”)人们一提到“螳螂捕蝉”,就想到了“黄雀在后”,于是为了说话的简炼,往往就只说“螳螂捕蝉”了,省去了“黄雀在后”(擦去这四个字)。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历史故事,但“螳螂捕蝉”这个成语的本身却是一个寓言故事(板书:寓言故事),这个寓言可有年岁了,你知道他有多大了吗?生:不知道。师:有两千多岁了。(生惊讶)这个故事最早见于庄子(板书:庄子):一日庄周游于粟园,见一只鸟儿飞过,于是拿着弹弓就跟上去了。这时,忽见一只蝉儿,正喝露水,有一只螳螂在它后面一下子就逮住了它。而那只鸟正要捕食螳螂,却不知庄周的弹弓已经瞄准了它。庄周想到这里,突然心惊,急忙就走,这时,看守粟园的人以为他要偷果子,于是拿起棒子就追他。(生笑)这就是关于“螳螂捕蝉”这个寓言故事最早的记载,明白了吗?生:明白了。很多学生在提到这一课的时候,都认为螳螂捕蝉是一个历史故事,有历史人物也有史实么,何况刘向的说苑中还有记载。但这个成语最初源于庄子的寓言,我们不能因为后来有历史故事借它说事,就说它是历史故事了。正本清源,既有利于解决学生心中的疑团,又有利于学生了解寓言的最初来源,了解寓言借事儿说理的特点。庄子,“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可谓深远,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绘画艺术,就不能不提庄子的精神影响,甚至连今天的艺术文化里也能找到庄子的影子,如此文化精髓,当然要留之以传后世。在螳螂捕蝉的教学里,教师虽似不经意地点出,实则在学生的心目中已经种下了文化的种子:原来这世上还有庄子,原来庄子会讲这么有趣的故事,还蕴藏着这么深刻的道理。二、纵横开阖论吴越课文中看似波澜不惊的介绍,却蕴涵着一段动荡而深刻的历史,如果不能了解这段历史,对课文的理解就不能说是透彻,就不能理解其真正的精神内涵。语文当然要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但语言与精神本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本课的教学中,曾三次引用历史,以助学生深入理解。1、实录一:师:读得不错,吴王想要干嘛?生:攻打楚国。师:但是大臣们却不同意,大臣们会怎样劝说吴王?生:大臣们会说:启禀大王,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师:你真是个贤良的臣子。历史的确如此,(师边板画边讲解)后来吴王伐楚,走的是这条路,而吴国的胳肢窝里就有一个国家,(板书:越)以前我们学过“卧薪尝胆”的故事,知道这两个国家后来可是打得你死我活呀,不过这个时候还没打。大家想想,吴王把军队都调去攻打楚国了,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李世民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真实的历史最能撼动人,真实的历史最能感染人,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发出“吴国将亡”的感慨,从而真正了解到吴王的昏愦,体会到少年“智劝”吴王的重要意义。2、实录二:师:可是有一个人却仍然想劝阻他。谁?生:一个侍奉吴王的少年。师:对,(板书“舍人”、“少孺子”)这个少年可不简单哪,别看是个年轻人(在“少孺子”下面加横线),他可是侍奉吴王的侍卫官(在“舍人”的下面加横线)呀。一般人不行,得贵族子弟,还得极聪明,有学问的。谁再来读一下这一自然段。这只是一个关于历史名词的解释,但就是这个解释,不但为后来读原文奠定基础,而且为后文“少年”的隆重出场起到了铺垫作用,这个“少年”不简单呀。3、实录三:师:对呀,吴王毕竟不是傻子,人家可是大王,脑子不笨。历史记载,吴王的儿子夫差打算攻打齐国,手下人也用这个故事来劝阻他,可夫差没有听,最终在他攻入齐国的时候,越王勾践只率三千铁骑就把吴国给占领了。看来这儿子是不如老子呀(生笑)。现在你想对吴王说什么?生:吴王,你虽然很固执,但你也能明白事理,你能知错就改,你仍然是个好大王。师:古人云,知错就改,善莫大焉。生:吴王,你以后可不要再固执了,这次要不是这个少年劝阻你,你可要吃大亏了。生:吴王,你得好好教育教育你的儿子,别让他走你的老路。(笑)果然,“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历史不仅仅是故事,就如同文学不仅仅是文学、语文不仅仅是语文一样。语言文字的扎实训练中,如果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做为根基,那么让学生受益的就不仅仅是语言文字了,这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影响将是深刻而久远的。这三次引用历史,几乎都是在学生读文产生疑问,“愤悱”之时所做的补充和铺垫,教学中仅仅是十数句话,两三分钟的时间,就巧妙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实为匠心独运之举。三、书声琅琅读正谏读说苑正谏片断当然不是有复古的意思。一者,是有“诵之名篇,以传后世”之意;二者,是为了让学生从丰富的经典文学中汲取精华,从而提高语文素质和文化修养;三者,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那么,这段古文是否可读、能读呢?请看实录:师:是呀,自古英雄出少年。其实,书上的这个故事是根据西汉刘向编撰的说苑第九章正谏里的故事改编的(板书:说苑正谏),想读读原文吗?生:想。师:那可是篇古文,不好懂的,有信心读懂吗?生:有。(很坚决)师:对,要读咱就读原文。先听老师读一遍,然后老师读一句同学们翻译一句,可以吗?课文正在从说苑正谏中的一段原封不动地改来,翻译起来自然不难。翻译了古文,引起了读古文的兴趣,又复习了一遍课文。师:呵,那么难的古文,大家居然一听就明白,真了不起。我这儿给每个同学准备了一份原文,发给大家,要吗?生:要。(生很有热情)师:(分发资料)读读看,读不顺的多读几遍,要注意停顿。(生读,师指名读,着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三句话,读顺少年说的最长的两个句子。)当学生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地读起这段古文的时候,黑眼睛、黄皮肤、血管里汩汩地流着中华民族的血液的孩子们,无一不在为华夏祖先们的伟大精神所感召,无一不在体验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读古文,诵经典。当现代语文教学与经典文学有机融合,从古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语言、精神营养的时候,汉语言教学才能真正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母语教学。四、议论纷纷谈得失课堂上,鲜活的历史镜头仿在眼前,深刻的历史教训更能憾动人心,再加一篇古文的理解与诵读,学生颇有成就感。于是乎,深入思考,主动探究,终而议论纷纷;教师索性将布置作业的权利放给学生,更是引来一段精彩的发言。请看实录:师:课文先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吗?中午放学回家,你爸爸问你啦,今天语文课你们学了什么呀?你怎么说。生:今天是外地的老师来给我们上课,学了螳螂捕蝉。师:螳螂捕蝉?什么意思呀?生:就是一只螳螂,它要捕蝉,却没有想到身后的麻雀要去抓它。师:你说得真简炼。生:我今天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要想到身后隐伏的祸患。师:对呀,这个道理可是这篇课文最重要的知识呢。生:今天我还读了一篇古文呢,我居然读懂了。师:呵,真不简单,能读给我听听吗?师:课就快要结束了,今天的作业老师交给大家自己布置,你想给自己留个什么作业呢?生:我想把这个道理印在自己的心里,时刻警示自己。师:你能做到自醒自律,老师祝贺你。生:我想把这个故事讲给我的子孙后代听(众笑),让他们汲取古人的教训,不要再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错误。师:你想得可真远,是呀,留给子孙什么,也不如留给他精神食粮好。生:我想把说苑正谏背下来。师:说苑正谏太长了,还是先背老师发给你的这段,可以吗?生:可以。“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议论纷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