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遵赤公路白腊坎至茅台段高速公路 施工图定测外业验收咨询意见贵州省遵赤公路白腊坎至茅台段高速公路施工图定测外业验收咨询意见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2006年7月目 录1概述11.1工程概况11.2咨询依据11.3咨询内容21.4咨询过程21.5 定测资料31.6定测外业工作总体评价41.6.1对初步设计批复意见的落实情况41.6.2定测外业工作评价42 技术标准53 定测外业测量成果及评价63.1定测外业测量成果63.2定测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评价63.3定测测量标志评价63.4定测测量精度评价73.5定测外业测量资料评价73.6定测外业测量总体评价84 路线94.1技术指标运用情况94.2在初步设计基础上的调整优化情况94.3建议进一步调整优化的内容104.4图表差错115 路基、路面及排水125.1路基125.1.1路基标准横断面125.1.2一般路基设计125.2不良地质与特殊路基135.2.1不良地质135.2.2特殊路基135.3路基边坡及防护135.4路面145.5排水146 桥梁涵洞156.1桥梁共性的咨询意见156.2对各桥的咨询意见166.2.1第一合同段166.2.2第二合同段166.2.3第三合同段176.2.4第五合同段176.2.5第六合同段186.2.6第七合同段186.2.7第八合同段196.2.8第九合同段206.2.9第十合同段216.2.10第十一合同段217 隧道237.1隧道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调查237.2隧道平、纵线形237.3隧道建筑限界与内轮廓设计247.4隧道衬砌方案及设计参数257.5隧道洞口洞门257.6隧道内装、路面、照明、通风、消防等设计257.7隧道施工方案可行性、安全性257.8隧道弃碴及施工组织设计268 路线交叉278.1 互通式立交278.1.1 枫香互通立交278.1.2 长岗互通立交278.1.3 坛厂互通立交288.1.4 仁怀互通立交288.2 分离式立交288.3 通道及天桥289 工程地质299.1 路线地质299.2 桥梁地质299.3 隧道地质3110 主要咨询结论32参加定测外业验收工作主要人员名单33附件:茅台特大桥段路线方案调整示意图- 2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遵赤公路白腊坎至茅台段高速公路 施工图定测外业验收咨询意见1概述1.1工程概况遵赤公路白腊坎至茅台段高速公路是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十射、五纵、五横、六条国际通道”高速公路网第8射的“麻江-遵义-泸州支线”中的一段。在贵州省骨架公路网规划(2003-2020)中,是“三纵三横八联八支”中的第三联赤水马场坪高速公路中的一段。是遵义市骨架公路网规划(20032020)“四纵三横三联二环”中的四纵。因此,该项目在区域和地区的路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遵赤公路白腊坎至茅台段高速公路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的遵义县和仁怀市境内,起点(K0+000)位于遵义县鸭溪镇的白腊坎,与规划中的遵毕高速公路相接(本项目实施起点为K1+100,白腊坎立交枢纽及1.1km的联络路段留待遵毕高速公路统一建设),途经枫香镇、长岗镇、坛厂镇、中枢镇,终点(K46+138.256)位于茅台镇规划区南缘的沟头,与省道S208相接,路线全长46.162km,近期实施里程45.062km。按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其中:白腊坎至中枢段(K0+000K37+273)长37.352km,设计速度为80km/h,路基宽21.5m;中枢至茅台段(K37+273K46+138.3)长8.81km,设计速度为60km/h,路基宽20m。本项目是贯彻贵州省公路工程技术指标运用指南(试行)的科研依托项目,由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进行勘察设计工作。1.2咨询依据1 遵赤公路白腊坎至茅台段高速公路勘察设计咨询委托书;2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3 贵州省公路工程技术指标运用指南(试行)(贵州省交通厅发布,2005-10-01实施);4 公路勘测设计规范(JTJ061-99);5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6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T066-98):7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011-94;8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9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7;10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 006-98;11 本项目的初步设计(修编)文件及批复意见;12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1987年);13 国家及贵州省有关交通基本建设的法律、法规、规定;14 交通部公路司编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2005版)和降低造价公路设计指南(2005版)。1.3咨询内容1 路线平纵面、路基、路面及排水、桥梁涵洞、隧道、路线交叉等定测资料及设计方案;2 控制测量成果;3 外业测量、调查原始记录;4 工程地质详勘资料。1.4咨询过程受业主委托,咨询单位从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就根据项目进展开始咨询工作。2005年11月提交了茅台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报告(本项目原名为“茅台高速公路”)。2006年2月3月,咨询单位参加了初步设计外业验收工作,并提交了遵赤公路白腊坎至茅台段高速公路初步设计外业验收意见。2006年6月提交了贵州省遵赤公路白腊坎至茅台段高速公路初步设计(修编)咨询报告。2006年6月27日,在收到设计单位提交的施工图定测有关资料后,咨询单位详细查阅了外业调查资料和有关图表资料,在外业验收期间,认真听取了各级领导和地方政府的意见,最后形成贵州省遵赤公路白腊坎至茅台段高速公施工图定测外业验收咨询意见。1.5 定测资料 设计单位向咨询单位提交了如下定测外业测设成果及原始资料: 成果资料 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 直线、曲线转角表; 路基横断面图; 特殊路基设计图; 特大、大、中桥表及桥型布置图; 涵洞表; 隧道表、隧道布置图、隧道建筑限界及净空断面图; 分离式立交一览表及桥型布置图; 互通式立交桥型布置图; 通道及人行天桥一览表、人行天桥桥型布置图;老路、支线改移设计资料;桥梁、隧道1/500工点图。(2)外业原始资料 桥梁、隧道控制测量记录本;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本; 中线记录簿; 水准记录本; 横断面记录本; 地质外业调查记录本; 地亩调查资料; 桥涵调查记录簿;隧道外业调查本。1.6定测外业工作总体评价1.6.1对初步设计批复意见的落实情况本项目初步设计(修编)尚未正式批复。2006年4月,设计单位提交了本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初稿),4月27日至28日在仁怀市召开的本项目初步设计审查会上,对该初步设计(初稿)给予了原则上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很多局部调整优化的意见,根据贵州省遵赤公路白腊坎至茅台段高速公路初步设计审查会议纪要的精神,设计单位又作了大量调整优化工作,并于2006年5月正式提交了遵赤公路白腊坎至茅台段高速公路初步设计(修编)文件。本次施工图定测外业工作,贯彻了初步设计审查会议纪要的精神,对茅台特大桥桥位作了进一步的调整优化,并完成了部分详勘工作;对通过张柏水库的路线作了较大调整;对隧道轴线和进出口位置进行了优化;对部分路段的平、纵面线形作了局部调整;个别桥梁改成了填方路堤,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6.2定测外业工作评价施工图定测外业工作深度和提交的资料基本满足有关规范要求,路线方案合理,技术标准掌握适当,经局部修改,补充完善后,可以开展施工图设计工作。2 技术标准1 公路等级:四车道高速公路;2 设计速度:白腊坎中枢(两路口)段采用80km/h,中枢(两路口)茅台段采用60km/h;3 路基宽度:本项目路基宽度前、后两段分别采用21.50m和20m。(分离式路基宽度分别为11.25m,10.25m);4 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级。3 定测外业测量成果及评价3.1定测外业测量成果(1)、平面控制测量本项目在初测阶段进行了全段基础控制测量,本阶段进行了青坑隧道、坪子上隧道、坪子上特大桥控制测量及全段四等水准测量。青坑隧道、坪子上隧道、坪子上特大桥控制测量平面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0609,高程投影面为1000m。(2)、高程控制测量全段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等级为四等水准测量。(3)、工程测量中桩放样测量采用RTK及全站仪极坐标法放样。中平测量采用水准仪及铝合金塔尺施测,起闭于水准点。横断面测量采用全站仪法测量。共完成46.162Km路线测量。3.2定测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评价平面控制采用GPS控制作为首级网,在其下发展一级导线测量,实现逐级控制。全段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四等水准测量。中桩放样测量采用RTK及全站仪极坐标法放样。中平测量采用水准仪及铝合金塔尺施测,起闭于水准点。横断面测量采用全站仪法测量。平面及高程控制测量方法合理,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中线、中平及横断面测量方法符合规范要求。3.3定测测量标志评价本阶段平面控制及高程测量采用初测的GPS点和导线点,未提供相关平面控制资料。根据公路勘察设计、施工放样的需要及规范要求,在公路中线两侧50m外、300m以内,每隔400m 左右布设一个一级导线点,导线点前后通视条件良好。每小于5km选定一对边长适中的地质相对稳定点作为首级GPS控制网点。设计单位所采用的选点、埋石方案,方便施工单位使用,又能正确避免测量控制点被施工破坏,合乎规范要求。为了便于实地查找GPS网点、一级导线点、水准点,建议作一份“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即使对工地情况不熟的人,也能通过当地的保管单位和个人找到控制点位。3.4定测测量精度评价1 设计单位未提供复测控制网使用的仪器、施测方法及计算资料,无法核实测量精度。2 本项目采用RTK及全站仪对中桩、老路改线、桥梁、隧道进出口、路线交叉及重要地形地物等路段进行实地放桩控制,中桩间距符合公路勘测规范和设计要求。3 桩号前缀符号未见说明,测段顺序较乱,查找不便;4 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进行中桩放样只记录了放样桩号,未记录中桩点的测量坐标,不能反映放样精度,无中桩放样的自检资料。5 采用RTK进行中桩放样的GYK28+425处CQ值0.496m、GZK41+270 处CQ值0.93m大于规范规定的限差,请核查。6 中平测量采用水准测量方法进行,并起闭于水准点上,其闭合差符合要求。手簿记录整齐,签字齐全。7 横断面测量缺自检资料。记录中应标注相关水位、建筑物、土石分界位置,分离式路基应测出连通上下路线横断面,并标注相关关系。3.5定测外业测量资料评价外业测量原始资料基本完整,但存在以下不足:部分测量资料记录不规范,包括:不按格式、记录数字书写潦草等;部分测量资料顺序较乱,查找不便;RTK放样的望城坡改线、茅台特大桥改线、分幅6左右幅、交通错台改线、沟皮腾至华成酒厂、华成酒厂改线、华成酒厂至终点段等提供了中桩高程,但同一路段中平测量也提供了中桩高程,采用哪一个数据,未见说明。3.6定测外业测量总体评价设计单位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青坑隧道、坪子上隧道、坪子上特大桥控制测量及全段四等水准测量及路线外业测量工作,所采用的工作方法和技术手段合理,控制测量成果精度基本满足国家规范及设计的要求,平面及高程测量成果基本满足设计的需要,但未提供平面控制及高程控制测量复测资料,部分外业测量资料较乱,缺漏部分测量资料的精度分析资料。4 路线4.1技术指标运用情况定测路线起自遵义县鸭溪镇白龙村,经枫香、长岗、坛厂、两路口,止于茅台镇。起点桩号K0+000,终点桩号K46+138.256,计入断链因素,路线全长46.162km,扣除起点1.1km,近期实施45.062km。路线平纵面主要技术指标见表4.1。 表4.1 主要技术指标表指标名称V=80Km/hV=60Km/h规范值设计采用值规范值设计采用值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400410200380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250125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7014050105直线最大长度(m)16002097.0891200974.085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m)480485.724360774.064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m)160162.967120165最大纵坡(%)54.566最短坡长(m)200280150191.161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45001170020006200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3000800015006000平曲线总长27.495km,占路线总长的59.56%,竖曲线总长22.525Km,占路线总长的48.8%。根据平、纵面资料分析,本次定测路线各项技术指标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要求,线位布设合理,技术指标运用恰当,平纵组合良好。4.2在初步设计基础上的调整优化情况(1)青坑隧道、坪子上隧道、中枢隧道的轴线和进出口位置作了适当调整,减少了隧道的偏压。(2)K28+400望城坡段路线由山咀前调到山咀后方,路线距水库距离由初步设计的100m增加至200m左右,不仅有利于了对张柏水库的环境保护;而且减少了路基挖方,避开了顺层边坡。 (3)K31+700路段,将初步设计的新田号大桥取消,改为填方,可消化25万m3弃方,减少投资。(4)K35+470茅台特大桥桥轴线茅台岸往上游移了6m左右,白腊坎岸上移了80m左右,改善了桥位处的地质情况。(5)K40+300(预制板厂)交通路线往左移了50m20m, K40+600山咀切除少20m,并按照指南精神,采用上下分幅路基设计,减少了断面开挖量,同时将不良地质处理工程减少到较低限度。(6)对路线平、纵断面进行了局部优化,合成坡均控制在10%以下;平、纵线形配合基本协调,在平曲线与竖曲线相重合路段,平曲线均略长于竖曲线;避免了凸形竖曲线顶部和凹形竖曲线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4.3建议进一步调整优化的内容(1) K35+470茅台特大桥茅台岸有93m处于缓和曲线上,曲线与切线偏移值约1.85m,连续刚构桥设计、施工难度很大,是否有可能把桥轴线从JD5往前延伸约120m左右,并对仁怀互通式立交位置作相应的调整(见附图),这样对大桥设计施工都十分有利,但需改移一段老路。(2) 分离式立交的位置要考虑维持通车和方便两侧居民,如在长岗的分离式立交,利用老路深挖,既难以保持施工期畅通,且在长岗敬老院门口老路深拉槽约2.8m,还必须在上边坡设安全护栏,给当地群众带来不便。青坑(K12+685)老路是通往仁怀方向的重要通道,挖深达5m多,对两侧居民出行十分不利,又需修便道维持通车,建议作适当调整。(3) 取消K31+640940的新田号大桥方案可行,但K31+652附近有一灌溉渠(或饮水渠)横穿主线下方,怀阳分离式立交亦在此下穿,建议一并考虑,或专修1-1.51.5m引水渠。(4) 路线终点与老路临时接线处平曲线(K46+026.576K46+076.33)半径R-45m,且未设缓和曲线(按三级路需设置缓和曲线)。建议按平面交叉设计一併考虑。(5)坛厂隧道左幅出口竖曲线变坡点设在ZK27+940,中枢隧道右幅出口竖曲线变坡点设在YK39+350,不符合隧道设计规范第4.3.5条关于“隧道洞口内外各3s设计速度行程长度范围的纵面线形应一致”的要求,建议调整。(6)K28+600处平、纵组合不当,建议调整。(7)建议调整ZK37+515,ZK37+830处竖曲线半径,以避免竖曲线断臂。(8)关于老路改移,建议按交通部颁布的县际及农村公路改造实施意见中“四、技术标准通乡公路中,预测交通量大的项目,一般采用三级公路标准;预测交通量不大的项目按四级公路技术标准实施;通行政村公路,有条件的可采用四级公路技术标准。如条件所限,除路基宽度外,个别指标可适当降低,但应满足行政村内主要机动车辆的通行要求”的精神,建议:李村、长岗、坛厂、怀阳(旅游路)按三级公路标准改移;青坑原为二级公路、8.5m路基,按原二级公路标准改移;通行政村公路采用四级公路技术标准改移,个别技术指标可采用四级下限指标,但必须满足行车安全;个别通自然村的公路,建议按贵州省地方公路标准执行。4.4图表差错 直线曲线转角表中,ZK28+339.068、YK28+461.135缓和曲线参数计算有误;ZK28+339.068ZK28+472.996、YK28+461.135ZK28+461.609、K31+804.897K32+158.991、ZK41+944.899ZK42+000、Y42+000.848段方位角计算有误,请核实。 部分路线纵断面图遗漏地质概况,建议补充。 老路改移路段部分图纸遗漏涵洞资料,建议补充。5 路基、路面及排水5.1路基5.1.1路基标准横断面路基标准横断面采用整体式路基与分离式路基两种形式,路线总长46.162Km(含起点段1.1Km),其中分离式路基13.783Km,占路线总长的28.39。白腊坎至两路口段整体式路基宽度21.5m,路基组成设计参数为:0.75m土路肩1.5m硬路肩23.75m行车道0.5m左侧路缘带21.0m中央分隔带21.5m;分离式路基宽度为11.25m,路基组成设计参数为:0.75m土路肩0.75m左侧硬路肩23.75m行车道1.5m硬路肩0.75m土路肩11.25m。两路口至茅台段整体式路基宽度20m,路基组成设计参数为:0.5m土路肩1.5m硬路肩23.5m行车道0.5m左侧路缘带21.0m中央分隔带20m;分离式路基宽度为10.25m,路基组成设计参数为:0.5m土路肩0.75m左侧硬路肩23.5m行车道1.5m硬路肩0.5m土路肩10.25m。 路拱横坡:行车道及硬路肩2%,土路肩4%。 断面形式选择合理,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咨询同意定测阶段拟定的路基标准横断面。5.1.2一般路基设计初步拟定的一般路基设计方案基本合理。本项目处于山岭区,半填半挖陡坡路堤及填挖交界非常普遍,在施工图设计时,应按照路基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半填半挖陡坡路基及填挖交界处路基设计。 全线废方180万m3(或100万m3)对取、弃土场应作详细设计,并当计入占地面积、工程数量。本次未提供路基取弃土场资料。路基填料要求和压实度标准未提供资料。5.2不良地质与特殊路基5.2.1不良地质未提供资料。5.2.2特殊路基根据沿线地质调查与勘察,沿线特殊路基主要表现为软土路基、高边坡路堤、陡斜坡路堤、深挖路堑。全线软土路基主要分布在水田、低洼路段,对于沿线出现的软土路基,软土深度小于3m时,采用换土填石,软土深度大于3m时,采用设置碎石桩措施进行处治。对于高填路基、斜坡路基,采用了铺设土工格栅、设置挡墙、护脚等方案。沿线深挖路堑、挖方高边坡较多,针对顺层和岩层破碎、节理裂隙发育以及地下水发育的深路堑地段,分别采取了锚索框架植草、框架锚杆、挡土墙和抗滑桩等处理方案。通过地形地质调查,基本查明了地层岩性、产状、倾向及其与路线关系,并对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评价与分析,拟定了边坡设计方案与支挡防护方案。建议施工图设计中,加强边坡稳定分析,采取安全、经济的特殊路基设计方案。本次仅提供了部分特殊路基资料。5.3路基边坡及防护对于填方路基,设计路堤边坡高度H8m时,边坡坡率采用1:1.5;路堤边坡高度H8m时,上部8m高度范围边坡坡率采用1:1.5,8m以下部分边坡坡率采用1:1.75;填方边坡高度H20m时,20m以下变坡为1:2,变坡处设13m宽平台,填方坡脚设宽2m的护坡道,设计符合规范要求。全线对边坡高度H4m的填方路基采用喷播草籽的防护形式,对H4m的填方路基采用了衬砌拱护坡,部分路段设置了挡土墙。防护工程方案基本合理,建议依据安全可靠、环保经济的原则,体现绿化与景观设计的理念,使边坡防护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对于岩体完整、稳定的岩石坡面可以不防护,依靠自然绿化;有放缓边坡条件时,可采取格网骨架培土绿化;对高边坡尽量不采用锚杆挂网喷射混凝土。5.4路面未提供资料。5.5排水未提供资料。6 桥梁涵洞6.1桥梁共性的咨询意见 (1)多跨T梁,桥墩高度30m时,建议采用墩梁固结;墩高30m时,墩上设支座。因此,各桥优化之后,可能出现以下三种体系: 先简支后结构连续T梁(所有桥墩高度均30m); 先简支后刚构连续体系T梁(部分桥墩高度30m,其余桥墩高度30m); 先简支后连续刚构T梁(所有桥墩高度均30m)。 这样优化的理由,请参阅初步设计(修编)咨询报告。 (2)当T梁跨径30m时,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减小墩顶处T梁的负弯矩,实现用普通钢筋克服负弯矩(国内已建成此方案T梁的跨径为40m,为慎重起见,这里推荐的跨径为30m)。(3)墩台桩基的计算,应从实际出发,计入桩侧摩阻力对桩的承载力的贡献,建议参考以下两本规范:港口工程嵌岩桩设计与施工规程(JTJ285-2000)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4)对于跨径30m的板、梁桥,可以按整幅双柱式设计桥墩,用PC盖梁,在跨数较多时,可降低造价,景观也较好。(5)对于多跨板、梁桥,宜尽量使左右幅桥墩对齐,以改善桥下景观。必要时靠桥台处边跨可采用较小的跨径。(6)全线T梁及相应墩台应编制通用图,以统一构造、尺寸并优化。(7)一般情况下,U型桥台顺桥向长度应根据受力计算确定,不宜用锥坡长度确定桥台长度。如锥坡较长,应采用路基挡墙适应。(8)桥台处横坡较陡时,基础应按台阶式设计;地面较低一侧可采用挡墙,不一定都做成U型台。(9)考虑到计入桩的侧阻承载力以及岩溶对成孔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桩之间的中距不应小于2.5倍桩径。(10)当基岩埋藏较浅、承载力满足要求时,应按明挖扩大基础设计,不一定都用桩基础,以节约投资。 (11)右侧硬路肩宽度小于2.5m,当桥梁长度大于500m时,应设置紧急停车带。其他方面的咨询意见,请参阅初步设计(修编)咨询报告。6.2对各桥的咨询意见6.2.1第一合同段 岩脚中桥: 220m先简支后桥面连续PC斜空心板,斜交角45,三柱式桥墩,U型桥台。均为明挖扩大基础。桥梁位于半径为830m的圆曲线上。 咨询意见:孔跨布置合适,桥型方案合理。基础埋置深度及尺寸,应根据地质资料进一步落实。台后如与路基填方连接,应补绘锥坡设计图。6.2.2第二合同段(1)枫香号大桥18+322+18m RC连续箱梁,独柱墩,支架现浇,左、右两幅墩柱平面上错开布置。U型桥台。均为桩基础。咨询意见:由于上跨S208公路,致使左、右两幅的墩柱错开。能否将S208线适当改移,使左、右幅墩柱对齐,也可以适当加大中跨的跨径,采用PC结构,以改善桥梁的总体景观。(2)枫香号大桥(18+322+18m)+(18+22+18m)两联RC连续箱梁,独柱墩,支架现浇,左、右幅桥墩在平面上错开。U型桥台。除8号台为扩大基础外,其余墩台均为桩基础。咨询意见:由于上跨S208线,致使左、右两幅的墩柱错开。能否将S208线适当改移,使左、右幅墩柱对齐。另外,根据本桥纵断面地形,用两联不等跨连续梁布置不甚协调。建议将跨越S208线的主跨跨径适当放大,改用一联连续梁,总长度约204m,左、右幅桥墩墩柱可以对齐。6.2.3第三合同段 李村大桥:(18+22+18m)+(18+22+18m)两联RC连续箱梁,独柱墩,支架现浇。左、右幅桥墩墩柱错开。U型桥台。除0号台为扩大基础外,其余墩台均为桩基础。 咨询意见: 由于上跨X390公路,致使左、右幅桥墩墩柱错开。能否将X390线适当改移,使左、右幅桥墩对齐。另外,两联不等跨连续梁连续布置,孔跨不协调。建议适当放大跨径,改用一联连续梁,总厂度约116m,孔跨协调,左、右幅桥墩也可对齐。6.2.4第五合同段 (1)坪子上特大桥 630m+(96+180+96m)+430m,全长683.2m(左幅); 330m+(96+180+96m)+330m,全长563.2m(右幅)。 主桥为连续刚构,引桥为先简支后结构连续T梁。桥面宽21125cm;主桥墩为双薄壁墩,墩高为70m80m。肋厚均为300cm,净距700cm,墩台均为桩基础。主梁为单箱单室,顶板宽1125cm,底板为650cm,根部梁高1120cm,跨中梁高360cm。桥上纵坡-2.2716。主桥墩为桩基,每个墩布置8根,桩径230cm。 咨询意见: 沿桥轴线地形变化较平缓,主桥总长度为(96+180+96)372m,偏大,不经济。建议减小主桥长度,增加引桥长度,以节约投资。例如,将主桥改为(84+150+84m),长度为318m,与原设计比较,主桥可减少桥长372-31854m,工程规模亦相应降低。 主桥墩采用8根桩合适,但桩径230cm偏大,建议减为200cm或210cm,桩长应通过计算确定,并建议考虑桩周侧阻的承载力。 引桥均为多跨30m T梁,墩高超过30m者建议改为墩梁固结,形成刚构连续体系。 茅台岸左幅10号墩,高度55m,三段墩柱直径分别为180cm、200cm、220cm,桩径为240cm,建议调整为墩柱180cm和200cm两段,桩基直径220cm。 主桥茅台岸边跨梁端里程左、右分别为K24+631.00和K24+653.00,相差22m,表明全桥所有桥墩,横向左、右幅均错位。景观很差,建议首先将主桥调整,使左、右幅引跨及桥墩对齐,再调整引桥的孔跨。 (2)玉岩坡号大桥430m(左)、530m(右)先简支后结构连续T梁。双柱式墩,桩基础。U型桥台,扩大基础。咨询意见:孔跨布置合适,桥型方案合理。6.2.5第六合同段 玉岩坡号大桥: 1330m(左)、1230m(右)先简支后结构连续T梁。双柱式墩,墩身高度21m60m,桩基础。白腊坎岸桥台为U型桥台、扩大基础,茅台岸桥台为肋板式台、桩基础。桥梁位于平曲线上。 咨询意见: 墩身高度超过30m者,建议均改为墩梁固结的形式。除1号墩和12号墩(左)和11号墩(右)需布置支座外,其余桥墩,均可为墩梁固结。其优点请参阅初步设计(修编)咨询报告。 全线各种跨径T梁的桥墩墩柱尺寸不协调,建议根据跨径及墩的高度统一确定墩身截面尺寸,全线宜编制桥墩设计通用图。 桩基的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建议参考初步设计(修编)咨询报告的相关意见。6.2.6第七合同段 (1)坛厂号大桥 830m(左)、930m(右)先简支后结构连续T梁。双柱式桥墩、桩基础;U型桥台,扩大基础。墩高12m52m。位于平曲线上,圆曲线半径625m,桥上纵坡-4。 咨询意见: 墩高超过30m者,建议采用墩梁固结,形成刚构连续体系。桥梁位于平曲线上,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使墩顶负弯矩减小,可不用预应力束,改用普通钢筋克服负弯矩。 (2)坛厂号大桥 620m(左)、520m(右)先简支后结构PC连续T梁。双柱式墩,桩基础;U型桥台,扩大基础。桥梁位于平曲线上,半径为630m。上跨乡村公路。墩身高度12m19m。 咨询意见: 桥墩高度在12m19m之间,且位于平曲线上,建议改为RC连续箱梁,支架现浇。另外,建议乡村公路适当改移,使左、右两幅墩柱对齐。 全桥T梁桥均设计为桩基。建议根据地勘资料,当承载力可满足要求,开挖不深时,应考虑扩大基础,以节约造价。 (3)石蒜土大桥 830m(左)、730m(右)先简支后结构连续T梁,双柱式墩,桩基础。U型桥台,扩大基础。桥梁位于平曲线上,半径为730m。 咨询意见: 建议将机耕道适当移线,使左、右幅桥墩对齐。必要时右幅可用一较小边跨进行调整。全线大量使用U型桥台,建议编制桥台通用图。6.2.7第八合同段鱼孔河特大桥840m(左)、740m(右)先简支后结构连续T梁。双柱式桥墩,桩基础;U型桥台,扩大基础。墩身高度14m68m。咨询意见:墩身超过30m者,建议改为墩梁固结,形成刚构连续体系。新田大桥740m先简支后结构连续T梁。双柱式桥墩,桩基础;U型桥台,扩大基础及桩基础。墩高10.69m47.25m。咨询意见:靠白腊坎岸第一跨建议取消,即将1号桥墩改为桥台,桩基础。几个墩台的桩长均超过30m,请考虑桩的承载力的合理计算。羊窝屯大桥620m先简支后结构连续PC T梁。部分桥长位于缓和曲线上。双柱式桥墩,桩基础;U型桥台扩大基础。咨询意见:最大墩高为22.5m。建议改为620mRC连续箱梁,支架施工。6.2.8第九合同段茅台特大桥:118+220+118m连续刚构。茅台岸引桥为30mPC箱梁。桥面宽21225cm,主墩为双薄壁墩,1号墩高度54m,厚度260cm,2号墩高度87m,厚度300cm,双壁之间净距为650cm。1号墩不设系梁,2号墩设2道系梁。桥墩为桩基础,一个墩半幅布置8220cm桩,桩长50m和45m,承台厚500cm。主梁为单箱单室,顶板宽1225cm,底板宽650cm,根部梁高1350cm,跨中梁高420cm,腹板厚度45cm75cm,0号块底板厚130cm。桥上纵坡-2。桥台为重力式实体结构,扩大基础。桥梁位于缓和曲线的长度为93m,相应平曲半径为410m,缓和曲线长度140m。咨询意见:由于茅台岸有93.07m的桥长位于缓和曲线上,对桥梁设计和施工带来以下问题: 受平曲线影响,主桥的边跨较小,边跨与中跨的比例为0.536,偏小,给现浇段纵向预应力束的布置带来困难,并使主墩两肢轴力相差较大,受力不利; 受平曲线影响,不得已在茅台岸增加一跨30m的简支梁,孔跨布置不甚合理。如全桥在直线上,则可取消引桥,仅有3跨主桥,设计施工都方便,桥梁景观也好; 主桥茅台岸边跨有55.75m位于缓和曲线上,与桥轴直线的偏移值为00.503m,上部箱的部分虽可做成直线,但必须用两侧悬臂板的长度渐变来适应缓和曲线的偏移值,增加了设计施工的难度; 茅台岸引桥为30m简支梁,因缓和曲线影响而产生的偏移值达到0.5031.847m不能再用悬臂板来调整,应按弯箱梁进行设计,设计、施工都较为复杂。茅台特大桥为本项目中第一重点工程,路线设计应充分考虑路桥协调。建议尽可能调整路线平面设计,至少使主桥不要进入平曲线(缓和曲线)。主桥边跨和主跨跨径比0.536,略偏小,如有可能,建议调整为0.55。主桥墩横向宽度为750cm,较箱梁底宽大100cm。主墩最大高度为87m92m,顺桥向肋板厚度为300cm,如横桥向宽度与箱梁同宽(即650cm),强度和稳定应是可靠的,建议主墩横桥向不必加宽。通过计算,在满足强度和稳定的情况下,建议1号主墩顺桥向厚度可适当减小,使其刚度与2号主墩更为协调。主桥箱梁梁高和主要控制尺寸合适;主墩桩基平面布置合理,桩径适当。桩长计算建议考虑强风化和中风化基岩侧阻对承载力的贡献。6.2.9第十合同段两路口大桥18+522+18mRC连续箱梁,支架施工。独柱墩,U型桥台。除7号台为扩大基础外,其余墩台均为桩基础。桥梁位于半径为410m平曲线上。咨询意见:孔跨布置合适,桥型方案合理,桥墩布置整齐、桥梁景观设计较好。星宿田大桥830m(左)、930m(右)先简支后结构连续T梁。双柱式桥墩、桩基础;U型桥台扩大基础。桥梁位于平曲线上,半径为630m,桥上纵坡-3.7,墩高14m45m。咨询意见:25号桥墩高度超过30m,建议采用墩梁固结,形成刚构连续体系。采取适当措施后,墩顶负弯矩截面可取消负弯矩预应力钢束,采用普通钢筋,对于平曲线上的T梁较为有利。6.2.10第十一合同段交通大桥740m先简支后结构连续T梁。双柱式墩,桩基础;U型桥台,扩大基础。桥梁位于平曲线,半径410m,墩高10m52m,桥上纵坡-4。咨询意见:墩高超过30m者,建议采用墩梁固结。土岩大桥设计提出两个方案:25mT梁方案:1825m(左)、1925m(右),简支桥面连续T梁,双柱式墩,U型桥台。除茅台岸桥台为扩大基础外,其余墩台均为桩基础。桥梁部分位于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上,半径为620m。30mT梁方案:1530m(左)、1630m(右)简支桥面连续T梁。其余情况同25mT梁方案。咨询意见:由于上跨老路,致使左、右幅墩位错开。25mT梁方案,有70根墩柱不规则的分散布置在约500m的弯道上。建议适当改移老路或者适当增大跨老路的桥跨(其余桥跨仍可用25m),使左右幅桥墩对齐。全幅桥墩对齐后,可以考虑下部构造按全幅整体设计,采用双柱式墩,预应力盖梁,则墩柱数量可减少一半。建议根据逐桩地质钻孔资料确定桩长。地质情况较差的地段,应按摩擦桩或摩擦端承桩设计。30mT梁方案存在同样问题。另外30mT梁方案平面图第一、二跨跨径误为25m。7 隧道本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设置4座长隧道,即青坑隧道(1155/1095m)、坪子上隧道(1070m/1120m)、中枢隧道(1188.4m/1150m)和坛厂隧道(2080m/2085m)。均为分离式隧道,单洞共长10943.4m。设计单位按照本项目初步设计审查会议纪要的总体要求,对路线隧道方案开展了测量、调绘等外业工作,收集的基础资料较为齐全,勘测深度基本能够满足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的要求。提出的隧道线位、建筑限界与净空、洞口与洞门等设计方案基本合理。咨询原则同意外业勘测阶段布设的隧道设计方案, 但需根据各隧道进出口的地形、地质条件,以“早进晚出为原则,“尽可能采用削竹式”洞门方案的设计理念,对各洞口位置及洞门方案予以核实优化。7.1隧道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调查1 未提供隧道平面地质图,青坑隧道、坪子上隧道有简单地质描述,但无围岩分级资料。坛厂隧道、中枢隧道则已提供围岩分级,但未提供详细地质资料。2 建议按照勘察规范要求重点加强隧道洞口、洞身岩溶、煤系地层和断裂构造带的地球物理探测(如钻探和物探),确保钻孔数量、深度,最终提出详细的洞身围岩分级及隧道进出口自然坡体稳定性评价等资料。3 建议完善隧道不良地质条件分析评价,完善各隧道施工条件外业调查资料及相关协议,包括施工场地、施工通道、施工用电、用水等,并应完成施工场地及施工便道的方案布设和现场核实;完善隧道弃碴场地的调查资料,初步拟定弃碴场地的布设方案,并对其工前工后的稳定性作出评价;完善洞口工程(截、排水沟、高低位蓄水池、场地边仰坡等)方案的布设及相关的外业调查资料,以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7.2隧道平、纵线形施工图定测阶段拟定的隧道平、纵面线形为:青坑隧道为长隧道,左洞起讫桩号:ZK12+965ZK14+120,右洞起讫桩号:YK12+990YK14+085,左洞位于直线上,右洞中部设R=2550m圆曲线,进出口为直线。左洞纵坡2.433%,右洞纵坡2.447%。 坪子上隧道为长隧道,左洞起讫桩号:ZK22+995ZK24+065,右洞起讫桩号:YK22+950YK24+070,左洞进口位于R=2550m圆曲线上,右洞进口位于R=2700圆曲线上,余者为直线。左洞进口在ZK23+100处设变坡点,变坡前纵坡-1.879%,变坡后纵坡2.272%,右洞进口在ZK23+100处设变坡点,变坡前纵坡-1.874%,变坡后纵坡2.483%。坛厂隧道为长隧道,左洞起讫桩号:ZK25+825ZK27+905,右洞起讫桩号:YK25+815YK27+905,左洞出口位于R=900m的圆曲线主曲线上,右洞出口亦位于R=900m的圆曲线主曲线上。左洞纵坡-2.45%,出口部分位于ZK27+940处竖曲线内,右洞纵坡-2.389%,出口部分位于YK28+000处竖曲线内。中枢隧道为长隧道,左洞起讫桩号:ZK38+180ZK39+330,右洞起讫桩号:YK38+171.6YK39+360,左洞出口位于R=2700m的圆曲线主曲线上,右洞出口亦位于R=2700m的圆曲线主曲线上。左洞纵坡-2.5%,出口部分位于ZK39+400处竖曲线内,右洞纵坡-2.296%,出口部分位于YK39+350处竖曲线内。针对设计单位目前提供的外业资料,通过查阅外业资料和阅读提交的设计文件,提出以下咨询意见和建议:青坑隧道右线进口,坛厂隧道右线出口、中枢隧道左线出口位于沟侧,隧道偏压仍严重,应采用与洞门处地形条件相适应的洞门方案; 中枢隧道左线进口边、仰坡开挖高度达到10m以上,右线进口边、仰坡开挖高度达到8m以上,建议适当调整隧道长度,尽可能降低边、仰坡高度;坛厂隧道左线出口、中枢隧道右线出口变坡点到洞口距离较近,为确保行车安全,建议将变坡点调整到3S设计速度行程(即至少66.7m或50m)以外。7.3隧道建筑限界与内轮廓设计隧道内轮廓采用R543cm和R530cm单心圆断面,为减小隧道净空面积和降低成本,建议和三心圆断面进行对比后确定推荐横断面形式,并充分考虑通风、照明、内装等要求,确保建筑限界与内轮廓之间的必要富余量。规范规定设检修道可不设余宽,建议调整建筑限界,可减少断面面积。建议调整内轮廓设计方案使分离式隧道行车道中线与隧道中线重合。7.4隧道衬砌方案及设计参数设计单位尚未提供此方面资料。建议根据复合式衬砌结构设计特点,通过工程类比和结构计算验证,提出结构稳定、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衬砌结构和参数。同时加强隧道的防排水设计,贯彻“以排为主,排防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7.5隧道洞口洞门建议尽可能按降低洞口附近边、仰坡高度、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洞口位置。在自然坡较缓并且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少开挖、少破坏环境、环保效果较好的削竹式洞门。7.6隧道内装、路面、照明、通风、消防等设计1 本阶段设计单位尚未提供此方面资料。建议按照现行规范,并参照贵州省公路工程技术指标运用指南(试行)中的具体消防要求进行内装设计。为节约运营耗电,隧道内部基本段可以考虑采用单光带照明。建议根据预测交通量增长,贯彻一次设计、分期实施的原则,以尽可能降低通风营运费用;2 建议加强长隧道消防设计,全线统一考虑设置消防救援系统;3 建议长隧道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形式,中短隧道采用和洞外路面一致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形式。7.7隧道施工方案可行性、安全性在本阶段建议重点调查和完善以下内容:1 石灰岩地层:主要是加强岩溶勘察深度、采用地球物理手段弄清其规模、充填、有无溶洞水、地下暗河等,再提出相应的隧道结构设计方案和防涌防突水措施预案;2 煤系地层与碳质页岩地层:主要针对坛厂隧道,需要加强勘察深度、弄清其规模、有无瓦斯、瓦斯含量与压力及可能的涌出量等,再提出相应的隧道结构设计方案和防突防燃防爆措施预案。施工中严格执行现行规范,加强通风和检测,及时反馈信息;3 沉积地层:主要是加强勘察、做好隧道结构设计、洞口边坡稳定设计和预加固措施,严格现场监测,防止发生顺层滑塌和洞内塌方。7.8隧道弃碴及施工组织设计设计单位尚未提供此方面资料。建议结合整体路线对隧道弃碴、可以利用弃碴量、环境保护设计及耕地再造等统一考虑,综合实施。根据隧道洞口的实际场地具体情况,合理组织施工、布置洞口场地。8 路线交叉8.1 互通式立交1 本合同段共设置枫香、长岗、坛厂、仁怀4处互通立交(见表8.1),互通立交间距基本合理;表8.1 互通立交设置一览表 互通名称交叉桩号间距(km)被交叉公路等级、名称互通形式枫香K7+180.961S208,三级A型单喇叭11.054长岗K18+235X309,三级A型单喇叭11.412坛厂K29+647.499坛厂至楠木公路,乡道B型单喇叭6.688仁怀K36+335S208,三级A型单喇叭2 全线互通立交布局较合理、选型较恰当,基本能适应交通量要求及地形、地物特点,技术标准和技术指标的采用较合理,设计图表基本满足文件编制办法的要求。8.1.1 枫香互通立交枫香互通立交与主线交叉桩号为K7+180.961,初步设计按B型单喇叭(推荐方案)和A型单喇叭(比较方案)进行设计,咨询意见同意推荐方案,建议将设计速度提高。此次施工图定测,按A型单喇叭布置。该方案平面布置基本合理,与地形适应性较好,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匝道平面线型进行了改善,纵坡也相应进行了调整,满足规范要求。8.1.2 长岗互通立交长岗互通立交与主线交叉桩号为K18+235,初步设计咨询意见建议向大里程方向移动80m左右(初步设计与主线交叉桩号为K18+192.797),以减少东南侧山体的挖方。此次施工图定测比初步设计挖方数量多了近50000m3,匝道收费站纵坡由初步设计的2.9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关于空调合同标准文本
- 主机备件采购合同标准文本
- 入股汽修店合同样本
- 会展合同标准文本分析
- 业务鉴定合同样本
- 企业股东合作合同标准文本
- 供货合同与买卖合同样本
- 买卖个人房产合同范例
- ppp医院合作合同样本
- 2025前期物业管理合同(版)《物业管理合同》
- 2025年“世界水日”活动知识竞赛考试指导题库100题(含答案)
- 《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课件2025
- T-SZSA 030.1-2024 医院及医疗机构建筑空间照明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规范
-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无答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 2025年时政题库及答案(100题)
- 急诊与灾难医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广西中医药大学
- 耐磨陶瓷复合管项目备案申请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三重一大决策事项清单
- JJF(皖) 181-2024 沥青混合料轮碾成型机校准规范
- 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工地建设)
- 航信Eterm指令及其功能描述与分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