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作品wuangjiazhen_第1页
挑战杯作品wuangjiazhen_第2页
挑战杯作品wuangjiazhen_第3页
挑战杯作品wuangjiazhen_第4页
挑战杯作品wuangjiazhen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区域化管理及“农业特区”的构想(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510642)内容提要:农业在中国的地位举足轻重。入世后中国传统农业又将面临国外规模化农业的冲击,中国农业的处境危险。何去何从?本文试图探讨通过区域化管理的方法,来实现零散农户的规模化经营的问题。首先,文章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农业脉络,我国农经济的现状,继而提出“农业特区”的构想。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业特区”的困难及其对策。关键词:农业 区域化管理农业特区The Agricultural Administration of Regional And The Tentative Idea Of Special Agricultural Zone(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Abstract: Agricultur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China .After Chinas WTO accession,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will faces the competition of the foreign collectivization of agriculture, which makes it stands in a dangerous position. .How to deal with this situation? The article tries getting the signal farmers together to achieve the result of collectivization by the administration of regional. At first,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from a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the present situations of our agriculture ,and then presents the tentative ideal of special agricultural zone. At last , the article point out the diffculiti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it ,which bases on the analysis above .Key words: agricultural the administration of regional special agricultural zone中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农民自己创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当时的生产力,但却因经营过于分散,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入世后,我国面临国外集约化、规模化农业的冲击,中国农业处境堪忧。本文试图探讨通过区域化管理的方法,来实现零散农户的规模化经营,进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区域研究的范围,主要集中在区域与城市研究,尚未专门涉及到农业。本文首先从农业在历史中的发展角度入手,理清农业发展的脉络,分析农业发展现状,进而提出“农业特区”的构想。一、中西方农业发展比较1、 中国农业发展脉络人类初期以采集和狩猎为生,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到新石器时代,出现了专门的农业。进入父系公社时期,农耕已是主要生产事业。奴隶社会时期,大批奴隶集体耕作。后来由于奴隶的不断反抗,一些奴隶主改变了剥削方式,出租田地给劳动者,自己得到地租。这样,占有大量土地的奴隶主成了封建地主,为地主耕作的奴隶成为农民。由此产生了地主、农民两个新兴阶级仅旧中国的情况而言,地主和富农大约掌握农村全部耕地的60-70%,其中地主约占40-50%,而这两部分人的家庭人口合计农村人口的比例仅为10%左右。辛亥革命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却并未改变土地制度的状况。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实行土改政策,终于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目标,使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1953年,国家对农、工、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业方面施行农业合作社制度,走上了集体化道路。1958年,由于政策上的失误,发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当时的农业生产以巨大破坏。在这些历史原因下,凤阳农民私下“分田到户”(即家庭联产承包)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成绩斐然。改革开放后,此制度经中央推广,大致形成了目前农业生产以家庭身生产单位为主的状况。2西欧国家农业发展脉络 西欧国家奴隶社会时期,土地集中,奴隶集体劳动。其封建制度存在时间较短,农业耕作制度变化不大。进行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教会、庄园、牧场、农场通过圈地运动,规模不断壮大。农民被迫成为无产阶级,掌握大量土地的人成了农场主,使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18世纪,英国相继发生两次工业革命,席卷欧洲,劳动密集型工业迅速发展,无地农民成为工人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加速,农村人口越来越少。但是西方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却是在“二战”后。“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农业合作组织迅速发展。农村人口的稀少使西方国家有条件对土地进行规划整顿,实行对农业的支持政策和机械化操作。由于农村人口的大量外流和出生率下降,西方国家为了农业后继有人,采取了更为优厚的补贴政策(如法国)。3.比较后的启发 从上述历史发展脉络来看,西欧农业规模化经营有两个主要原因:一.土地私有,允许买卖,这给土地集中提供了前提;二.工业化生产,雇佣了众多无产阶级劳动者,这为土地集中提供了条件。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中视土地问题为革命的核心问题,以实现耕者有其田为目标。因此,生产制度的差异是我国农业于西欧农业经营方式不同的本质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中国人口众多,工业化水平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无法吸纳庞大的剩余劳力,致使大量劳力储存在农村。因此对于我国一味模仿国外,实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是极不尊重现实的。二.农业区域化管理的内容及实行的原因1 内容农业区域化管理就是一种促使我国农业向现代化迈进的管理方式。农业区域化管理即在遵循自然条件限制下,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并依此建立一系列二,三产业,拉动地区经济增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组合。2原因.历史的必然 从农业社会发展史来看,人类初始以满足生存需要,原始迁移农业采取了群体劳动。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原始的生产方式改变了,原始的农业公有制解体,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发展到手工业时代的传统农业,进而发展到近代以商品为主要目的的工业化农业时代。如今,我国实行公有制,成功解决了历史上的难题温饱,但农户零散经营已大大滞后生产的发展,入世后,我国又面临国外规模农业的冲击,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来弥补现行制度的不足。从辩证的观点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集体 转向奴隶、封建社会 分散 社会主义社会 分散区域化协作 规模化集中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从农业器具的发展史来看,每一次生产工具的改进、变革都会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古老的农耕文化在世界上领先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但到了后来,我国农具发展停滞不前了。到了近代,我国农业生产,耕作方式已经大大落后西方发达国家。目前,生产器具已经发展到机械化操作,机械代替人力劳作已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农户过小的经营规模也阻碍了新技术的采纳。因此,农业机械也要求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国情的需要 农业的现代化包括技术的现代化和管理方式的现代化。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气候、自然资源、禀赋、人们生活习惯、农业发展状况不同,这就需要一种调控措施,实现区域间的优势互补,达到资源的相对均衡,进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农业经济,并防止在结构调整中,地区之间的重复投入,一哄而上,从而引起过度盲目竞争所带来的资源浪费。传统农业与西方农业优势较佳的切合点 中国传统农学思想在总体上体现了“天地人物相统一”的思想,传统农业追求精耕细作,在具体操作上有很大的包容性。但是西方现代化农业存在巨大的弊病:(1)大量消耗石油;(2)滥用化肥、农药,造成环境污染;(3)土壤资源遭到破坏;(4)掠夺经营造成资源衰退;(5)滥砍乱伐和滥垦乱牧,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实行区域化管理可以将两者优势结合起来,既可以发挥传统农业灵活的耕作方式,又可以在整体上达到西方农业规模化的效果,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三.农业区域管理的几个问题1 农业加工业现状及其分析 我国目前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也是我国农产品走向市场的最大障碍。原因主要为:(1)专门的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吸收新技术的能力不高;(二).科研,教育,推广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下表选取与农产品加工业有关的的制造业发展状况的部分资料。虽然,目前我国制造业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我们更应看到生产规模上的落后。制造业中企业平均生产规模的国际对比(单位:万美元)国家及年份中国美国1995日本1993德国1994马来西亚1995印尼1996韩国199419971998食品32705332158676273168饮料5317010733701517177140749烟草249730402347812142316929544217632纺织6210920589672104179106皮革制品41100148734341919798木材制品155595723788913860家俱136391102682213174纸及纸制品31818373031262160146160注:资料来源 郭克莎 差距与赶超中国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比较研究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3.9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占农产品总生产量的9095以上,而我国大约只占2030左右;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23倍,而我国只占30左右。由于我国农产品加工品所占比重小,产业链条短,技术含量不高,农产品增值就比较低。入世后,农业的竞争已经从初级农产品和单个环节的竞争,发展到包括产前、中、后各个环节在内的整个体系的竞争,尤其是产前管理和产后开发销售的工作。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少,只能以低价位出售,很难在世界市场上吸引客商,获得高利润。根据丁力的资料,目前在美国的食品产业体系中,从产值构成上看,农业生产只占25%,加工也只占33%,销售却高达42%。产后产值与采收时的自然产值相比,美国高达3.7:1,日本为2.2:1,我国仅为0.38:1。由于我国的农产品在更新换代方面落后于其他国家,当遇到新产品的冲击时,往往被别人挤占了市场份额。因此有必要建立信息咨询指导中心,对区域内的农产品实行统一管理,调配,实行相对灵活的应对措施。 农产品加工生产规划仓储,保鲜产品设计 包装设计 销售规划 交通运输 产品商品化 信息中介 农产品加工、销售网络示意图 产品的计划和销售是按一定网络方式相互连接的,只有使各个环节相互连接,彼此协调,互相支援,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任何目标和计划很少是线性发展的,有效体系是具体目标共同形成一个左右关联,上下衔接,互相呼应的网络。任何一个环节的脱节,疏忽都会影响全面发展。目前,我国在农产品加工业上,我们除了技术落后外,没有专门的农业信息中介机构也是制约我国农产品外向型发展的重要因素。许多农产品出口小公司,不可能拥有足够的信息渠道和网络及时获取世界农产品信息。而出口时不仅难以保证出口产品的质量,也很难及时向生产、加工企业传达信息,使他们坐失商机。科研机构也不能根据市场的需要,及时指导农户进行品种更新和加工方法上的改变。2实行区域化管理的农业 农业区域化管理是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农业的发展应站于一个全局的角度,注重前瞻性,区域性,积极实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业经营水平。根据李嘉图的学说:国际贸易之间只要存在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据析,对我国来说,大米、棉花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对国外没有比较优势,而油料、糖料、畜牧业、渔业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较大优势。因此,在原有农业生产基础上实行新的转变,势在必行。区域结构上的优势互补,是农业区域化管理的重要思想。例如,我国北方地区玉米过剩,而南方地区尚需大量进口饲料玉米。在调控下,这完全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及生产原料一系列链状深化加工转化。北方大力推进玉米良种化,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育步伐,提高耕作水平。并依托本地资源建立玉米转化基地,将玉米深加工为玉米饲料、玉米食品等。玉米饲料除了供应本地畜牧业发展需求外,运往南方。这样,依靠产业化方式把市场与农民联系起来,实现原料的增值,扩大内需,节约外汇,又守住了本地市场份额,增加了劳动就业机会。玉米饲料 畜牧业农民 玉米原料玉米食品、柠檬酸等产品肉类加工业、乳制品加工业我国入世在农业方面有五方面承诺。(1)关税减让;(2)关税配额制。有十几种重要粮食品种都没了关税配额;(3)外商及民营企业可以参与农产品外贸经营和国内流通;(4)8.5%的补贴限制,(5)动植物检疫上符合WTO相应检验原则。因此,我国农业产品质量面临严峻挑战。当前,国际市场上农业价格竞争正逐步转向质量竞争。农产品质量包括物理、化学营养、卫生及消费心理方面。对化学物品的限制,生长激素的限制,生物技术的限制等“绿色壁垒”已成为农产品走出国门的最大障碍,且“绿色壁垒”的门槛正有不断加高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许多农产品达不到国际市场的检疫标准,因此无法走出国门。2002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以局长令的形式发布六大类食品必须通过HACCP体系评审的强制性标准后,粤五成食品面临出局的危险。实行区域化管理,可以将分散农户组织起来,便于农产品市场预警系统的建设、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农业生产者技术培训体系的建设,从而达到规模化经营的效果。实行统一化的指导和管理,可以使农产品品质达到统一,有效控制因技术性问题而造成农产品品质达不到走出国门的安全标准状况,还可以保护农业生态,克服农业用水的大量浪费现象。3实行区域化管理下的科研 特色农业需要特色的种、养、农户种养研发机构种养基地中介机构良种产业研发机构专用农产品 同业公司 产业科技开发公司 龙头企业(核心)投资公司 上市公司加工技术研发机构加工企业(配套)注:资料来源,卢凤君孙世民任爱胜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组织体系建设的研究农业技术经济2002,(2):26加工等科研成果与之相配套。科技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世界农业正由“资源依存型”向“科技依存型”转变。目前我国农业科技人员约在150万左右(包括中专、技校),但流失率却在70以上,剩余在基层不足15万。全国万名农业人口中只有5名农业技术人员。70的农业成果没有得到推广利用,且我国农业科研经费占整个国家科研经费比例只有34(世界平均水平为10)。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新品种的试用,在不确定自然因素下有很大的风险。农户没有相应的保险机制保障,一般不敢轻易采用新技术,使用新品种,这极大阻碍了科研成果的转换。因此,农业科研必须与市场接轨,如果科研成果得不到应用,转换不了效益,成果是没有意义的。目前,我国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严重滞后,导致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的合理性相分离,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相互脱节。同时有必要加强农业保险业务的发展,加强农业信贷力度,给农户以保障;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新技术的推广创造更好的条件;建立健全农业成果转让、推广法规来规范市场行为。4点、 线、 体 模式 常用的区域开发模式有四种类型:增长极开发、点轴开发、网络开发和地域综合体开发模式。综合几种开发模式,简言之,增长极开发是培养一个经济点,据点开发,集中投资,通过极化效应,带动周围经济的增长。数个增长极通过交通干线连接起来,形成点线一体的极化地带,最终形成网络开发模式。几种模式可以归结为点、线、体发展模式 。 目前,加快小城镇建设,可以说是增加极的培养:通过人口新厂的建立或现工厂的扩大发明或改革的可能性扩大 第一次乘数效应工业 由工厂的需求和劳动力的购买力所产生的新的地方需求各工厂之间相互联系的吸引力新建筑活动第三产业扩大基础设施建立后向联系前向联 系 第二乘数 向新建或扩建工厂提供产品的工厂 使用新建或扩建工厂产品的工厂 效应 由非工业部门扩大所产生的新的地方区域门槛投资增加人口增多,更多样化的经济结构,地方收入增加等待发明或改革乘数效应的连锁反应过程注:资料来源: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区域分析与规划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84的聚集,拉动需求,实行劳动力转移。但简单人口聚集,不能算作“增长极”的开发,因为它没有固定的经济增长点。因此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小城镇建设中,增长极的重点,是推动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步骤。乡镇企业的发展,所带来的乘数效应将实现:需求拉动需求,就业创造就业的连锁反应。乡镇企业应当以农业为主,尽量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从农村中汲取营养,又反哺农村经济。决定经济增长有两种效应:一是水平效应即短期效应,即是指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投入产生一个短期效应。只要增加资本投入,经济水平就会提高。二是速度效应即长期效应,即加快技术进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组织变革,就会产生已给长期的增长效应。为使农村经济迈上长起增长的良性发展轨道,我们应打破行政区域樊篱的束缚,实现经济上、思想上、地理空间上的融合。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交通,信息网的建设等,从而加快点-轴开发,进而实现区域间的结构与市场体系的融合,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中转移出来,更好地富裕农民。目前农民进城打工分离了部分劳动力,但不应忽视一个社会的问题-人口老龄化。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近1亿,且以超过总人口增长的速度增长,老化程度不断加深。同时相当数量的年青人不断通过各种方式(如升学)走出了农村。综合数种因素,在未来二、三十年后,我国农业向规模化发展应具有相当大的空间。四 “农业特区”的构想1 “农业特区”的缘由与意义 缘由:八十年代,我国先后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五个经济特区。实践证明,这是成功的战略决策。随着经济特区的开发建设,在我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这样一个逐步推进的对外开放格局.目前,开放开发的重点在工业制造业等方面,尚未正式走向农业,在一定范围内限制了农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这种状况既不利于先进技术的引进和优良品种的走出国门,也不利于现有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入世后,外商企业在国内享受国民待遇,因此,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是当务之急。鉴于我国各地农业基础,人文素质的差异,一些很有价值(甚至一些过于理想化)的措施,很难在全国大范围内通体施行。因此,参考“经济特区”的成功范例,可根据实际情况,划定一个区域,进行试点。 意义:实行“农业特区”制度,可以将一些很有价值的建议进行实施,为全国性的农业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以农业为主的“农业特区”建设,通过农产品加工业的开发建设,从而建立一大批劳动密集新型产业,吸纳大量剩余劳动力。虽然由于国情原因,我国不可能对农业实行补贴政策,但在“农业特区”,可以通过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来间接补贴农业,刺激经济的发展。2 “农业特区”的困难及对策 困难:区位选择。这是“农业特区”最根本的难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要从各个角度综合论证,区位的最佳选择。相关配套的软硬件。“农业特区”的设立,必将引起软硬件的一系列改变。硬件方面如交通,生态环境等;软件方面如政府机制,职能的转换,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等。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制度框架,提高政策运行质量和政府管理质量。意识,观念上的转变。农业是投资中的冷门,如何正确吸引,引导投资者的热情,改变传统思想中农业的意识,观念,是“农业特区”建设发展的关键。 对策:积极吸取“经济特区”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引入东部的新理念,人才。加大宣传的力度,从意识形态上改变传统观念的束缚。同时加快自身的建设,为农业投资创造良好环境,并用好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开拓市场,吸引资本投入。在此基础上开发多个增长极,创立产业联系与空间联系体系,促进产业关系与区域间的融合。开发新兴产业,通过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作用,实行跨越式非均衡开发与平衡发展战略并行的方针,促进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和提升。“农业特区”的区位选择 从农业基础条件,城市辐射能力,交通环境等因素来看,农业特区规划在中部比较适宜。中部五省(豫、鄂、皖、湘、赣)是东西部的衔接地带,且在改革开放由沿海向内陆推进和西部大开发中首先得益。五省区是条件和资源条件相似,经济基础和发展水平相近,面临问题相同的经济区。它的发展很大意义上取决于依托资源、城市、流域、交通发展程度的大小以及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经济区域合作。农业基础:中部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曾长期是中国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经济繁荣的主要地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在土地总面积中,81.8%的土地为农用土地,比全国平均高16个百分点。其中,耕地(包括园地)占46.3%,比全国平均高13.1个百分点,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1.1%,且能基本保证一年两熟至三熟;林地占46.3%,比全国平均高22.5%,且林木以木材与经济林为主;淡水养殖面积占2.6%,比全国平均高1.9个百分点,占全国水产面积的40.4%。目前,中部五省拥有全国29.1%的粮食地县,40.7%的棉花县,34.1%的油菜基地县,以及许多养猪与养牛县,水产与经济果林,用材林基地。人力资源十分丰富,乡村人口为25261万人,占全国的27.6%。2.城市辐射能力 农业依托城市发展,是农产品走向市场的重要途径。城市以其庞大的消费人群消费农产品,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随改革开放的迅速推进,外向型经济1997年中部地区城镇发展状况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中部区全国城市合计(个)220021003800360029001460066800小城镇数量(个)817.001071.0069.00783.00929.004299.0018316.00小城镇分部密度5878641641854212453349481908小城镇发达指数3040283236452298246628951225区域化水平2322250221123053230325163000注:资料来源:张文尝樊杰张雷中国中部区21世纪持续发展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95尤其是外资经济的进入和出口贸易的增长,已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学者鲁明泓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市场容量大小、城市发育程度、城市化水平、国家优惠政策以及当地政府对外资企业进口的控制程度,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以城市分布及发展潜力来看,中部的条件相对较好。3.交通状况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是区域可持续性发展的最重要条件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居民生活的质量。中部交通网已具有一定规模,综合运输网正在形成,质量和技术经济等级不断提高,并形成了以中部区铁路公路网概况(1996年)铁路公路内河行道铁路密度密度公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