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庸笔记.doc_第1页
读中庸笔记.doc_第2页
读中庸笔记.doc_第3页
读中庸笔记.doc_第4页
读中庸笔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庸,原来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后来受到韩愈,二程的推崇,到了朱熹那里,将中庸,大学,论语,孟子,放在一起,成为四书。中庸受到他们的推崇,确实是十分有道理的。中庸中义理,囊括了儒家治理天下的大原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章。宋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我觉得一部中庸,如果能深知其中义理之妙,治理天下,足已。下面就是我读中庸的笔记。一、 不偏中和之道谓中,不易常理常经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是孔门心法,放之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密。二、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此三句,使天道人理,合而为一。天命,命,令也。即天赋予人之完德,谓本性。尊完德本性,修养自身,谓道。按道修身以至于完德,其法诚也。由诚以至于明。或由明以致于诚,谓教。三、 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独处,己知人不知之时。故君子慎其独。慎独是率性修道之本。四、 喜怒哀乐之未发,其性无所偏倚,故谓之中。发则中节,谓和。中为体,和为用。中者,天下之大本,和者,天下之达道。圣人至诚,可赞天地之化育。致中和,天地位也,万物育也。五、 知者知之过,以道之不足行,愚者不及知,不知所以行。此道之常不行。贤者行之过,以道之不足知,不贤者不及行,不求所以知。此道之常不明。道不可离,人自不察,是以有过不及之弊。故言,人莫不饮食,鲜知其味。六、 以舜之知,而好问与察浅近之言。故其为大智。隐恶而扬善,求人之善言也。执其两端,用其中。此乃谋略方式之极致,乃中庸谋略之极致,不可小视。七、 颜回,仁也,行一善,拳拳服膺,自能造善道至无穷,合乎中庸之道。八、 子路,勇者。子告之三种勇,一者偏于柔弱,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一者偏于强烈,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第三,中庸之强。和而不流,国有道,不变塞,国无道,至死不变。九、 舜,智者,颜回,仁也,子路,勇。知勇仁,三达道也。知以明理,明中庸之道。仁以体理,行中庸之德。勇以强理,实中庸之道德。十、 索隐求怪,言深求隐僻之理,过为诡异之言行,后世或有宗也,此知之过,不择于善,行之过,不用于中,不当强而强,圣人不为也。十一、 中庸之道,费而隐。由其普遍周广,故妇夫得知一二,由其精微,圣人有不能也。其大,天地不能载,其小,天下莫能析。十二、 忠恕,离中庸之道不远。忠,尽己心以修身,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者,积极也,恕者,消极也。忠,就己而为忠,就人而言,为信,故信恕,乃交人之大法。诚是忠信宽恕之本也,此乃万世之常经,权,乃补经之流弊也。其人好仁,仁之弊也愚,以权补之。其人也好智,智之弊也荡,以权补之。其人也好刚,刚之弊也狂,以权补之。其人也好信,信之弊也贼,以权补之。其人也好勇,勇之弊也乱,以权补之。其人也好恭,恭之弊也劳,以权补之。故经权,乃人事之大法,不可偏尊也,当并重也。十三、 施诸己而愿,亦勿施人,以兼忠恕而言,而偏于恕。所求于子,以事乎父,所求于弟,以事乎兄,所求乎臣,以事乎君,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此四者,贯于父子,兄弟长幼,君臣,朋友四大伦。即,施诸己而愿,亦施于人,此兼忠恕而言,但偏于忠。忠者,由人及己,恕者,由己及人。十四、 言顾行,行顾言,庸言之谨,庸德之行,斯为中庸君子之德也。十五、 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于外也。在下位,不援上,在上位,不陵下。正己而不求于人,上不怨天,下不怨人。十六、 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近至远而已。十七、 鬼神,其功德盛也,形无形而微,其功而显,诚之不可掩也。十八、 下举舜,文王,武王,周公,以明中庸之道,费而隐,不可离也。十九、 1、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2、以人立政,犹以地种树,其成速也。3、为政在人,其言至也。自古得贤臣,则天下治。取人以身,所谓,风从虎,云从龙,有其君必有其臣是也。仁乃修身之本也。仁以亲亲为大,义以尊贤为大。封建时,宗族维系国政,故以亲亲为大。有贤臣,国方治,故尊贤为要。4、上下同心,其国必昌。5、修身,方以事亲,事亲,方以知人,知人,方以知天。事亲,故亲亲为大,知人,故、尊贤为要。两者贯穿一理。皆天理也。又得知天。6、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伦。知勇仁,三德也。皆需诚一也。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兄弟有序,朋友有信,仁,体此也,知,知此也。勇,强知行此也。此五伦三德贯之以诚。7、以其分而言,知者知也,仁者行也。强者至于知行之成功一也。以其等而言,生知安行,知也。学知利行,仁也。困知强行,勇也。9、好学近知,力行近仁(就忠以修己而言。),知耻近勇。知斯三者,自能修身治人治国治天下。10、九经,修身(根),尊贤,亲亲(仁义之本),敬大臣,体群臣(治朝廷),子庶民,来百工(治国),柔远人,怀诸候(治天下)。11、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报之则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12、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贵德,则尊贤。尊位重禄,同其好恶,则亲亲。官盛足以任使,则劝大臣。忠信重禄,则劝士。时使薄敛,则劝百姓。日省月试,薪米称事,则劝百工。送往迎来,嘉善矜不能,则柔远人。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薄来,则怀诸侯。此者行者一也。13、事有豫,以有诚立于先也。豫则有成。言行事道,皆有成。14、下面将君臣,朋友,父子,三伦穿连起来。以诚于善为要。15、诚者,天之道,诚之,人之道。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行,此生知安行之上圣。即诚而明之。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此乃生知学知利行以下之事,为贤者也。即明而诚之。16、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知行合一也。下章是愚明柔强之道,是困而知,勉而行,勇之事也。二十、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明则诚。二十一、 下举圣人与贤人二类,一类诚则明之。是唯天下至诚之圣,尽其性,而尽人之性,尽物之性,赞天地化育,与天地参也。其次贤者,致曲,曲而能诚,诚而形著明动,变而化,与致诚为圣同功。二十二、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二十三、 诚者自成也,道者自道也。诚,物之终始,无诚无物。诚者非自成己而已,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尽人物之性,方能成人物,故说成物,知也。)性之德,合尽己尽人物之性,成己成物,之道,故时措之宜。二十四、 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久,博厚,高明。圣人之博厚似大地之博厚,能载成物。圣人之高明似天之高明,能覆万物,圣人之悠久,似天地之永远无疆,故能成人成物,化育万物。以下章句,复以天地明至诚不息之功用。二十五、 君子尊德性(诚),用问学以广其知(明)。致广大(诚)尽精微(明),极高明而尊中庸。温故知新(明),敦厚知礼(诚)。二十六、 有圣德处天子之位,方议礼,制度,考文。此为三重。还有六事,本乎身,验证于民,考前王之礼而无谬。立于天地,不悖自然之理。证实于鬼神而无疑。百世以待圣人而不惑。二十七、 下以明孔子之德才。二十八、 天下至圣,具五德,聪明睿智(生知),宽裕温柔(仁),发强刚毅(义),齐庄中正(礼),文理密察(知)。周遍广博如天,深渊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