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厦门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厦门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厦门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厦门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版)厦门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版)已经出炉,更多福建2014年中考试题请关注教育城中考网。福建省厦门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2分)(2014厦门)如图是丰子恺的一幅漫画,画中配诗“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其中呈现的光学现象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考点:平面镜的应用.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解答:解:诗句“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中的“一株当作两株看”是桃树在水中成像,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故选B点评:此题通过古诗考查学生的物理知识,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体现了学科的整合性2(2分)(2014厦门)假如科学家研制出常温下超导体,则它可用作()A电热丝B保险丝C变阻器D输电导线考点:超导体的特点.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分析:超导现象是电阻为零的现象,超导体适合制作输电导线和电动机线圈等解答:解:超导体电阻为0,保险丝、电热丝和变阻器都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它不能使用超导体远距离输电中的输电导线与电流的热效应无关,可以使用超导体 故选D点评:利用超导体进行远距离输电,在输电过程中不会由于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焦耳热而损失电能,可以减少电能的损失,具有很大的优越性3(2分)(2014厦门)小林骑自行车沿河堤向下游行进,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拂此时的风向是()A向下游B向上游C向河对岸D从对岸吹来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小明骑自行车在沱江河堤上沿河岸向下游行驶,以自己作为参照物, 他骑车的速度与风速相同,所以感觉无风,此时的风向应该是向下游; 以柳树作为参照物,会看到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动所以选项A正确,B、C、D错误 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4(2分)(2014厦门)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两灯泡均正常发光,则两灯泡一定具有相同的()A额定电流B额定电压C额定功率D电阻考点: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实际功率.专题:电压和电阻;电能和电功率分析:先判断灯泡的连接方式,然后根据并联电路两端电压相等进行分析解答:解:根据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连接;因为并联电路两端电压相等,因此两灯泡的额定电压相等 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关键是明确电路的连接方式5(2分)(2014厦门)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次声具有较小的()A传播速度B传播能量C振动幅度D振动频率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专题:声现象分析:超声波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和次声解答:解: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所以次声波的频率较小; 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超声和次声定义的掌握情况,要了解人耳的听觉范围6(2分)(2014厦门)“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同等条件下,“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煤气的数十倍,这表示“可燃冰”的()A热量很大B温度很高C热值很大D比热容很大考点:燃料的热值.专题:比热容、热机、热值分析:利用下列概念分析判断: (1)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热量指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热量是一个过程量; (3)1kg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4)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解答:解: 同等条件下,“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煤气的数十倍,说明“可燃冰”的热值大于煤气的热值,即“可燃冰”的热值很大 故选C点评:深入理解温度、热量、比热容、热值的概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7(2分)(2014厦门)如图所示,苹果漂浮在水面,而梨子却沉到水底,这是因为()A苹果受到的浮力较大B苹果的体积较大C梨子受到的重力较大D梨子的密度较大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专题:应用题;浮沉的应用分析:根据浮沉条件可知: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会漂浮;当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会悬浮,当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会下沉,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因为苹果漂浮在水面,梨子沉到水底,排开水的体积未知则浮力大小无法比较,故A错误; 因为苹果和梨子的质量未知它们的重力和体积无法比较,故BC错误; 因为苹果漂浮在水面上,苹果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梨子沉到水底,梨子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梨子的密度较大,故D正确 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题目8(2分)(2014厦门)小明总是随手关闭家里不必要使用的电灯等家用电器每多关闭一个家用电器,家庭电路里变大的物理量是()A总电阻B总电流C总电压D总功率考点: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欧姆定律的应用.专题: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分析: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是并联,电路中的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功率之和,且家庭电路的电压不变,每多关闭一个家用电器时电路总功率变小,根据P=UI可知总电流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总电阻的变化解答:解: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是并联, 因家庭电路的电压不变, 所以,每多关闭一个家用电器,总电压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因电路中的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功率之和, 所以,每多关闭一个家用电器,电路的总功率变小,故D不符合题意; 由P=UI可知,电路中的总电流变小,故B不正确; 由I=可知,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故A符合题意 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的简单应用,要注意家庭电路的连接方式是并联且家庭电路的电压不变9(2分)(2014厦门)如图所示,年初在同安区出现的雾凇被许多网友误传为雪,雾凇和雪形成过程的相同点是()A都由水直接变成B都由水蒸气直接变成C都要放出热量D内能都保持不变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同时分子越多,其内能也会越大解答:解:雾凇和雪都是固态,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直接变为固态小冰晶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雾凇和雪都要放出热量,其内能减少 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凝华现象的理解能力10(2分)(2014厦门)小鹭爸爸开车带她去岛外,车上播放着金门广播电台的闽南语节目进入翔安隧道后,该频道信号消失小鹭由此猜想“隧道里不存在无线电波”下列措施中无法验证此猜想的是()A调大音量B调换其它频道C试用车载导航D用手机通话考点:电磁波的传播.专题:信息的传递分析:无线电波也就是一种电磁波,生活中利用电磁波的地方非常多如:无线电视、无线广播、手机等解答:解:无线电广播是利用电磁波将信息传播出去,试用车载导航和移动电话是利用电磁波传输信息,调大音量只是改变的声音的响度,不能证明隧道里是不是存在无线电波 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电磁波的运用,理解解答即可11(2分)(2014厦门)如图是宇航员王亚平太空授课时的一个镜头,若她的脸离水球球心的距离是30cm,则该水球的焦距可能是()A8cmB15cmC20cmD40cm考点: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解答此题解答:解:图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因此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此时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与水球焦距的关系是大于2倍焦距,即30cm2f,则f15cm 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以及物距、像距和像之间的关系12(2分)(2014厦门)神舟十号运载火箭长58m分别从视频中截取火箭发射前和发射后第10s的位置图象,如图所示,则火箭发射后10s内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A5m/sB9m/sC12m/sD15m/s考点:速度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