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的几个论述题.doc_第1页
中外教育史的几个论述题.doc_第2页
中外教育史的几个论述题.doc_第3页
中外教育史的几个论述题.doc_第4页
中外教育史的几个论述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儒学, 向以内容宽广、典籍浩繁而著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甚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它又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其他学派相互交织, 相互牵引或斗争, 或交融, 或显或隐, 此伏彼起, 从而共同形成了浩瀚庞杂的中国传统文化。(一)1.孔子创立了原始儒学,既创立了以仁和礼为核心内容的儒家思想体系细想体系, 又删订“ 六经” , 为儒学留下了传世的经典其“ 弟子三千” , 贤者“ 七十有二” , 使儒学思想广为传播, 成了影响深远的学术流派。原始儒学是粗糙的,但是具有很大的发展性。2.战国中期,孟子沿着性善论的方向发展完善了孔子的儒学思想中的仁道精神,建立以一个以德治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孟子的四德说、仁政说、民本说、心性说, 均对孔子之思想体系有重大的补充与发展;而与其并列的荀子,则沿着性恶论的方向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构建了一个主张王道和霸道相结合的思想体系。荀子的“ 隆礼重法”说、天人相分说、“ 制天命”说、“ 化性起伪”说, 不但吸取了先秦诸家之长, 且与孟之学说相互辉映, 使濡家思想理沦能更切近于现实。3.汉代是一个儒学独尊的时代,官方化、神学化和经学化是他最大的特点,不仅取得了独尊的地位,董仲舒在原始儒学的基础上给儒学加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并进一步建立了“三纲五常”等道德伦理,提出来“独尊儒术”的要求。虽然战国后期就出现了“六经”的说法,但在汉代才真正形成经学,政府设立五经博士,抬高章句之学的地位,鼓励学者皓首穷经。4.北宋时候,朱熹和“二程”等进一步发展了儒学,宋代的儒学也叫新儒学或者“理学”,程朱理学之所以称之为新儒学,就在于程朱对孔孟的仁学加以重铸与创新,以仁释理,以仁释性,提出“仁包四德”,仁具“生生”之理,以仁统摄儒释道,即以仁兼容并取代道家之道与佛家之佛性。在尊孔崇儒的同时,也重视佛和道,儒佛道三家在融合的过程中充满着长期而激烈的斗争,终于逐步建立起了以儒家为主体、融合了佛、道的新儒学理学思想体系,并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统治思想的主干。相对于原始儒学,它摆脱了原始儒学过于间单粗糙的缺陷,把自然观、认识论、人性论、伦理观、道德观融为一体,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等问题作出了全面而系统的解释,寻找到了一个本体论的依据,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5.清代时候对中国传统儒学进行了一个系统的清理和总结。以乾嘉学派的学者为主,进行考据、辨伪、校勘、辑佚、注疏、正义、整理、汇编,形成总结性纂述,如十三经注疏、通志堂经解、四库全书 经部、皇清经解及续编, 以及单经之周礼正义、仪礼正义等, 确实构成了中国儒家经学相当系。统、完整的总结。(二)儒学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版本的儒学经典。在先秦时期,有周公制定的周礼、礼仪,孔子编写“六书”:诗、书,礼、乐、易、春秋,以及大学、中庸、学记等;的汉代的白虎通译、唐代的五经正义,宋代的十三经正义等。【封建社会文教政治的演化发展及其规律】(儒学地位;选仕制度;学校教育的发展)我国封建社会文教政策制定的出发点是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忠臣驯民, 维护和巩固其统治。汉代的文教政策基本确定了我国封建教育崇尚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核,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不仅奠定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文教政策的基础,又促进中国封建教育发展。汉以后的文教政策,则都是在这一前提下的具体化,或采取某些调整措施,(如隋唐是在政治上重振儒术,同时兼容佛、道。)秦朝:实行法家的教育思想及维护中央集权统一的文教政策 主要措施有:(1)书同文、行同伦:目的即是消除不同文字,便于交流。行同伦:目的即教化百姓 (2)颁挟书令、禁私学和以吏为师:焚书坑儒,禁止私学,法律是教育的主要内容,教师、官吏为一体(3)立博士、设三老以掌教化“在朝廷设立博士,在地方设立三老,掌管中央到地方的文教。 汉代 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确立以及董仲舒的“三对策”。一个是为了建立“大一统”帝国的需要,一个是出于争夺学术地位的需要,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在文化教育上主要实行了三项措施:1、兴太学,置明师。重视学校教育,大力发展官学。以明人伦为学校教育的总目标,选派名师臣儒充当官学教师。2、重选举,广取士。重视广泛选拔人才,并且逐步加重考试经术的成分。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以后,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被尊为经。在以崇儒为中心的文教政策下,文化教育得以迅速发展,官学、私学和社会教化都受到重视,并逐步制度化。选官取士也有了较明确的制度和标准。 魏晋南北朝:玄学兴起,儒学地位下降,文化教育多元化 ,时兴时废的官学,出现多种形式的官学如国子学、四门学等。、私学昌盛;此时教育思想呈现多元化,儒学地位虽下降,但儒家经学还是教学内容,侧重义理,称为“魏晋经学”实质是儒道佛混合的经学。 采用“九品中正”的选士制度。 隋唐:重振儒术之风还提倡佛教和道教。以崇儒尊孔为基本,以佛、道二教为基本辅助手段。而对佛道,则有时抬此抑彼。唐代的封建官学发展极为昌盛,在中央设立二馆六学,(弘文馆、崇文馆,国子学、太学、律学、算学、书学和四门学);隋唐之际,官学繁荣的同时,私学也颇为发达,但总体而言,前不及汗后不及宋。隋代始设科举考试制度,在唐代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考选制度,常设明经和进士两科,通过逐级考试的办法来挑选人才。 两宋:宋代提出了“兴文教、抑武事”,强化封建伦理道德的文教政策。具体表现在: 确定、实施重文方针。 尊孔崇儒,重整封建伦理纲常。 重视佛道,提倡儒、佛、道融合。宋代的儒学间称宋学,或称理学。它摆脱了原始儒学过于间单粗糙的缺陷,把自然观、认识论、人性论、伦理观、道德观融为一体,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等问题作出了全面而系统的解释。宋代的官学在教育对象上范围逐渐扩大,身份品级的限制比唐代放宽了,并出现了三次兴学运动,庆历兴学、熙宁、元丰兴学和蔡京兴学。私学极为发达,产生了书院制度,学术刘流派林立。元代:大力推行汉化政策,遵用汉法,基本上承袭了宋代的学校教育制度,增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学校类型。理学是元代统治者的治国安民之道和官方统治思想,朱熹的四书集注是元官学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明代:明代的文教政策体现在:广设学校,培育人才;重视科举,选拔人才;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托冲 程朱理学,删节孟子,严格管理学校,禁止学生议政,屡兴文字狱。明代的官学创立了国子监历事制度,实习积分法。八股取士。清代:崇尚儒家经典,提倡程朱理学;文兴学校,严定校规;软硬皆施,加强控制。清代官学基本上研习明代旧制,在中央设立国子监、宗学等,地方设立府学、州学、县学和卫学。在取士上也采取八股取士制度。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作为学校的教科书。 评价:文教政策是统治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文教政策为政治服务的作用是文教政策的实质所在;儒家思想在历代文教政策中占据主体地位。 纵观历史, 横察比较, 我们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当国家统一, 政治安定, 经济繁荣, 制定合理的文教政策时, 教育就相应得到发展。而教育的发展, 反过来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当文教政策上的专制主义还不显露的时侯, 教育制度就有创新, 教育思想活跃、丰富, 也会随之出现 群星灿烂!的局面: 王充、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朱熹、王守仁、黄宗羲、戴震等教育大师。相反, 当文教政策板端专制时, 教育制度就少有变革, 教育思想受到压抑。如经学、朴学, 就囿于繁琐的考证训据之中, 学术受到限制, 出现 万马齐喑!的局面。明清的 文字狱!, 腐败的八股取士, 造成有人疾呼: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对人才遭到埋没、摧残的呐喊, 对当朝统治愤慨不满。当文化禁锢与专制松驰时, 并实行开放政策时,中外文化教育的交流频繁、活跃。唐代的留学教育和其他文化交流方式, 使儒家教育思想在周边邻国得到广泛传播与移植, 对中外文化教育发展产生【近代教育发展史上的四次改革主旋律】(改革的主旋律)近代中国, 沿袭的是以儒学为中心的封建教育, 这种崇尚“ 礼义” , 不务实学的教育体制, 虽然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方面卓有成效, 但却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重大障碍。所以当国门被打开, 封建统治摇摇欲坠之时, 统治集团不得不对本已萧条败落, 空疏腐化的教育进行一番改革。纵观近代中国的教育改革, 大体经历了洋务运动时期、戊戌变法运动时期、清末“ 新政”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教育改革这样四个阶段。(1) 洋务教育洋务教育的宗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通过创立新式学校和举办留学教育,派遣幼童留学美国和留欧学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文化。(外国语学堂:京师同文馆、广州同文馆;军事学堂:福建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技术实业学堂:福州电报学堂、天津电报学堂)。创办洋务学堂的目的在于培养洋务活动所需要的翻译、外交、工程、技术、水陆军事等多方面的专门人才,教学内容以西文和西世为主。 中体西用既是洋务派的文化教育观,也是应对守旧派的策略。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在中体西用形式下西学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中体西用的内涵也不断调整。中体西用的理论为西学教育的合理性进行了有效的论证。但是中体西用是在没有克服中、西学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的情况下的直接嫁接,必然会引起两者之间的排异性反应。(2) 维新教育维新变法时期,光绪帝在维新派的建议下进行变法。在教育方面,提出了1、设立京师大学堂;2、废除八股考试,改革科举制度;3、实力讲求西学,普遍建立新式学堂。尽管随着变法的失败,许多措施得不到推行,只留下一所军师大学堂,但毕竟是对原有教育制度的一次巨大的冲击。(三)清末新政下的教育改革20世纪初的“新政”时期,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慈禧太后宣布实行“新政”,教育改革便是“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这次改革直接导致了科举制度被废除和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建立了葵卯学制。1906年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制,与此同时,清政府着手建立新的教育制度,包括订立新的教育体制,成立教育行政机构,推广新学堂,派出留学生,编写新式教科书等,使中国教育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时期留学教育勃兴,尤其是留日留美。(4)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改革1912年7月召开的全国临时教育会议讨论通过民国教育方针:“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颁行壬子癸丑学制,以三段四级为结构,1)缩短了学制年限2)女子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法定教育权。3)取消毕业生奖励科举出身,废除保人制度。4)规定一学年度为三个学期 通过这几个阶段的教育改革, 尽管把长期的封建教育打开了一个缺口, 为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但总的看成效不大, 既无力抵抗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也不彻底摆脱封建教育制度的案臼, 因而只能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 沿着改良主义道路艰难举步, 最后走入死胡同。认真总结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各阶段不难发现其失败的命运是注定的, 原因是多方面的。【古希腊教育发展】(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体系)(一)古希腊的教育思想一、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法也称产婆术,它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辩论的方法。首先由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用反诘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回答荒谬,然后教师用种种事例启发学生,使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具体步骤分为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二、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公元前428公元前347年)柏拉图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在20时拜苏格拉底为师,学习8年,柏拉图死后逃出雅典,先后到麦加拉、埃及、小亚细亚、意大利、西西里宣传政治主张,公元387年回到雅典创办了阿加德米学园,在这里讲学40年。他的教育思想分为理念论和培养哲学家的教育思想体系。人的学习是一个思考、回忆的过程。教育过程就是启发的过程。根据灵魂的原有理性、非理性构成的比例,柏拉图把人分成情欲型、铜铁质的劳动者,意志型、银质的军人和理性型、金质的哲学家三种类型,并根据社会的这三种阶层,柏拉图构建起了他培养哲学家的教育思想体系。培养哲学家的教育思想体系:36岁,进入公立学前教育机关,实施音乐教育和游戏。717、18岁,分别进入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实施情感教育。三类学校分别实施普遍教育、音乐(音乐、舞蹈、读、写、算)和体育(体操、五项竞技)。具有铜铁质的人这一阶段完成后结束教育生涯,成为劳动者。1820岁,进入埃弗比团接受正规的军事教育。在这一时期,学习的文化科目是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具有银质的人这一阶段完成后结束教育生涯,成为军人。2030岁,学习四艺和哲学,发展心智,完成后成为行政官员。3035岁,研究辩证法,成为哲学家(高级官吏)3550岁,入世修行,成为哲学王,即最高统治者。(2) 古希腊的教育制度1.斯巴达的教育2.雅典的教育3.智者的学派【西方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理论路线及看法】(两条路线)传统教育:西方的传统教育源远流长。在古代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他们都强 调教育的重要作用,主张由国家来管理和控制教育,以达到 统一和服务国家的目的。其次,都有分阶段对儿童实施合理 教育的观念,尽管在具体实施上有所不同,也缺乏科学性, 但可以说都开始注重教育要遵循儿童自身发展的规律。最后, 就是重视儿童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与教育。因此我们 认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师徒所自发形成的和谐教育流派, 是最初的西方教育思想流派的雏型,具有人文主义的性质。(1)中世纪末,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才正式确立了西方教育思想流派的产生,形成了具有资产阶级启蒙性质的人文主义教育流派。意大利的维多利诺、法国的蒙田、 荷兰的伊拉斯谟等人都从实践或理论上为它 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法国的拉伯雷主张,提倡个性价值与个人自由;身心并行发展;认识所有事物。蒙田提出培养完全的绅士的教育目标。重能力培养,求实际效用,尚行动实践,反对权威主义。培根提出科学认识方法归纳法,以及研究百科全书式知识的理想。基本特征: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与宗教性;贵族性。(2)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哲学、伦理学、心理 学等科学的发展,教育思想也异常活跃。夸美纽 斯、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赫尔巴特、斯宾塞等人,继续宣扬人文主义,重视知识的作用,从而形成了近代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教育流派,也就是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流派的论争。卢梭在启蒙运动中高唱自由,在教育上他倡导自然和自由的教育,反对封建教育强迫儿童屈从于权威,接受种种传统的错误观念。要求在对儿童开始进行教育的时候,首先要对施教的内容进行选择,要求“他所学的知识要有用处,是真正有益于我们幸福的知识”,也是这个年龄的儿童所能够理解的有关客观事物的知识。(3)夸美纽斯提出来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从“泛智论”思想出发,提出来普及教育的思想,代表作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系统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阐释了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原则、巩固性、量力性原则等,提出了班级授课制与学年制。现代教育: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形成而出现的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也是 人类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迄今为止教肓发展的最高阶段 ,也是人类教育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 。1900年,杜威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传统教育概念之后,西方教育思想进入传统与现代教育的争论期,从而导致了教育思想流派的繁荣兴旺。一、改造主义教育二、要素主义教育三、永恒主义教育四、存在主义教育五、新行为主义教育 七、分析教育哲学八、终身教育九、人本化教育我的看法:纵观西方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大体是结合在一起的,二者之间基本上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互动循环关系。当时, 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确立自己的地位,从意识形态领域中,利用古希腊、罗马的文化而向封建主义及其意识形态,发起了猛烈攻击。他们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要求维护人的尊严;提倡人的 自由意义,要求个性解放。以此为出发点, 从而重视人们的知、情、意的发展,从理性 角度理解人、研究人,运用感觉认识事物, 形成了具有资产阶级启蒙性质的人文主义教 育流派。意大利的维多利诺、法国的蒙田、 荷兰的伊拉斯谟等人都从实践或理论上为它 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哲学、伦理学、心理 学等科学的发展,教育思想也异常活跃。夸美纽 斯、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赫尔巴特、斯宾塞等人,继续宣扬人文主义,重视知识的作用,从而形成了近代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教育流派,也就是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流派的论 争。虽然两大流派或从个人或从社会的角度来确立教育的不同地位、作用及其实施,但都是促进 近代西方教育思想流派发展的重要分支,至今在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界,仍占有一定地位。 五六十年代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 也是西方教育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人力资本理论, 功能主义教育理论纷纷出台,教育投资热遍及西方 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然而70年代的经济发展状况表 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然而70年代的经济发展状况表 明,教育投资并没有带来经济繁荣,希望变成了失 望,失望又化成了对现实教育制度的全面考察,化 成了对西方教育历史的反思。 由此,各种教育思想颇为活跃,派别众多,它们粉 墨登场后,无论在教育思想或教育实践领域,都产 生了大小不同的影响,有时甚至成为某个时期占主 导地位的势力。(一)恢复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废除读经科,提倡民主科学的新教育 袁世凯倒台后,范源濂为教育总长,他表示要切实实行元年所发表的教育方针。1916年9月,教育部撤销1915年颁布的“教育纲要”。10月,教育部颁布高等小学校令施行细则,删去了“读经”及有关内容。1917年5月,宪法审议会否决了将孔教定为国教的提案,并撤销了1913年宪法草案中所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的条文。学校的教学开始加强科学教育,重视实验作业,增加了实用和职业的教学内容,民国初年所制定的教育方针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实现。(二)确立男女平等教育权 新文化运动在反对旧礼教、旧道德的同时,积极地宣传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思想,主张男女有平等受文化教育的权利。新文化运动兴起以后,由于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逐步解决男女教育平权的问题。1920年暑假,蔡元培主持的北京大学,首次招收女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也开始招收女生。1921年以后,各大学都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学。中学实行男女同学虽然较为迟缓,但一些比较进步的中学如广东的省立中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也实行了男女兼收,甚至同班的办法。这些措施,尽管距真正的男女平等教育还有相当的距离,但已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两千多年以来男女教育不平等的状况,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三)学校教学采用国语和白话文 新文化运动,提倡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倡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等新文学,出现了不少优秀作品,为学校教育提供了许多国语教材和课外读物。于是,教育界人士强烈要求学校教学采用国语和白话文。1918年11月,教育部正式公布注音字母。当时,在北京,蔡元培等创办的孔德学校自编了国语读本,江苏省自行通过“各学校用国语教授案”,开始用国语教材。中华书局出版的新式教科书,也用了一些白话文。在这种形势下,教育部于1920年明令公布,小学一二年级国文改为语体文,并规定至1922年止,凡旧时所编的文言教科书一律废止,改为语体文。中学各科教科书,随之逐渐用语体文改编,高等学校的讲义,也采用了语体文。这样,大、中、小学文言文教材逐渐地被淘汰。这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件重大的改革。(四)大学的改制 蔡元培1917年接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即着手对北京大学进行改革。他提出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收的办学方针;聘请陈独秀、李大钊、鲁迅、李四光等著名学者到校任课;改革预科,调整专业,将学门制改为学系制度;将年级制改为选科制,实行学分制;改革学校管理体制,设评议会,实行民主管理;筹设研究所,组织各种研究会,鼓励科学研究;首先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学;采用白话文讲义,帮助学生办刊物,成立各种学会等。这些改革,使北京大学思想活跃,气象一新。北京大学的改制,引起全国高等学校的反响,有些做法当时即在北京专门以上学校校长会议上议决照办。以后,各大学也逐渐按北京大学的制度办理。(五)各种教育思潮的涌现和各种教育团体的建立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旗帜鼓动下,教育界思想也十分活跃,涌现了平民教育、工读教育、职业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等多种进步教育思想,建立起不少教育团体。主要有1915年在美国建立,1918年迁回国内的“中国科学社”,1915年由各省教育联合会及特别行政区教育会代表组成的“全国教育会联合会”,1917年由国内教育、实业界知名人士发起成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1921年冬由实际教育调查所、新教育共进所、新教育编辑所合并成立的“中华教育改进社”,1923年成立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等。这些教育团体从不同的方面开展教育改革运动,对1922年学制改革。对当时学校教育的发展影响很大。(六)改教授法为教学法:清末以来关于学校教学方法的问题,一直称为“教授法”。陶行知首先在南京高等师范提出改教授法为教学法。陶行知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师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来些知识,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陶行知这个观点后来发展成为基于杜威的教学观点而提出的“教学做合一”。但是当时他提出的这个问题是一个带普遍性的同题,作为教学规律和科学概念“教学法”比“教授法”更能反映教学过程的实质,所以为教育界所接受,此后,均将教授法改称期“教学法”。此外,这时一些学校还开展对各科教学法的研究。1927年各省市有专设实施小学者,明确规定其任务为实验新的教学方法。不过这些实验都比较零碎,成果不大。二、古希腊教育在众多的希腊城邦中,斯巴达和雅典最为强大,它们有着不同经济制度、政治体制和文化条件,是古希腊两种奴隶制类型的代表。与之相适应,它们的教育也各具特点,是古代希腊奴隶制教育的不同典型。 斯巴达的教育:斯巴达教育体系最基本的特点是军事体育性质。表现在教育目的是培养身体骠悍,忍耐苦劳,遵纪守法,勇猛善战的武士;在教育内容方面,忽视智育、美育,主要是军事和体育教育,五项竞技是最基本的体育项目,还有军事游戏和军事训练;教育方法采取锻练主义,十分严酷。以闭塞的自给自足农业经济为基础的斯巴达,政治上实行农业贵族寡头专政,文化落后,而少数异族的残暴统治,更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这就决定了它特别重视军事体育。教育内容片面,忽视文化知识,方法严峻,强调锻炼。斯巴达国家关怀教育事业,对教育进行严密的组织,重视女子教育。这些消极和积极的方面,对当时和后世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有深远的影响。在斯巴达,儿童属于国家的,检验合格、体质健壮的婴儿在国家监督下由父母教养到手岁,不合格的即被抛弃。男孩7岁起就被送入国家公有机关,过半军营式的生活,一直到18岁。在这里,儿童从小过着集体生活,以年龄分队,由2023岁的青年担任小队教导员。其上,设有总监,另有一批助手,称为“鞭打者”。为了养成艰苦的生活习惯、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他们给予儿童的饮食起居条件极端简陋、苛刻,使之习于忍耐饥寒,还用残酷的鞭打和野兽的扑咬作为训练的手段;这培养机警性和仇恨儿童的心理,他们要求儿童到附近希洛人居住的村落偷盗食物和柴米,甚至在夜间举行捕杀奴隶的“实习”;为了对儿童进行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他们通过教官或来访的社会上层人士,采用讲述或谈话的方式使儿童了解斯巴达人的风俗习惯、传统、宗教仪式和奴隶制社会的政治、法律、行为标准。在这里,智育不受重视,文化知识极端落后,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军事体育活动,除五项竞技运动(赛跑、跳跃、掷铁饼、投标枪、角力)外,还有骑马、肉搏、游泳、射箭等军事游戏。儿童也接受音乐与舞蹈教育,不过是与军事体育结合进行的,含有军事和宗教的意义。儿童唱宗教赞美歌儿战歌以激励尚武和爱国的情感,跳舞则是军事体育动作的模拟和敬神的表示。斯巴达青年满18岁,就被送到埃弗比(Ephebia,士官团,高一级的教育机构)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到20岁止。入团前,青年必须接受当众鞭打的考验,能忍受者为合格,哀号求免者则被剥夺入团资格。埃弗比团由精干的军事家领导,学习地形和进攻、防御的战略。军事训练还包括经常对奴隶进行空袭和捕杀。斯巴达还重视女子教育。女孩在体力方面和道德方面也受到同样的教育,以便适应斯巴达的社会生活,成为体格健壮的母亲,在男子出征时还可负起保卫的职责。雅典教育:雅典教育的基本特点是要求身心和谐发展。体现在教育目的方面是培养具有健康的体格,高尚的情操,广泛的文化素养,能言善辩的社会活动家和商人;在教育内容方面不仅重视军事体育,而且重视德育、智育和美育;教育方法虽也注重训练,但比较温和。雅典儿童7岁前在家庭中接受学前教育,主要是在户外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如投骰子、玩小马、雕刻等等,成人还给他们讲故事、童话和神话,注意培养他们各种礼貌行为。这些工作往往由“教仆”承担。女孩7岁以后,仍在家中读书写字,学做家务,这是因为雅典妇女的社会地位很低,甚至不能参加雅典的民主生活,所以不受学校教育。男孩7岁起由教仆陪送到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接受初等教育。这些学校都是私立的、收费的,没有官定的章程与课程,这一点也与斯巴达不同。儿童在文法学校学习读、写、算的初步知识。在弦琴学校学习音乐、吟诵荷马史诗、演奏七弦琴。所有教学内容都含有宗教、道德教育性质。此外,儿童还经常参加奔跑、骑马、投枪等体育活动。学校教师地位很低,有些还是获得自由的奴隶,加之当时受客观条件限制,教与学都很困难,教师经常使用体罚,教学方法简单粗暴。男孩到了13、14岁,可以进入私立的体操学校,重点进行体育训练,如五项竞技活动、体操和游泳,但也辅以文化知识的学习,并经常请官吏与有名望的长老到校对学生进行政治性和道德性的谈话。在这里,体育还与美育相结合,非常重视发展儿童的体型美和动作美,并不像斯巴达那样单纯发展膂力。三两年的体操学校生活结束之后,一般平民的子弟大多就业谋生,显贵者的子弟继续入国立体育馆。在这里,年在16岁左右的青年除进一步接受体操、骑马、射箭、和音乐的训练外,还学习政治、法律和三艺(辩证法、文法、修辞学)以便为将来参加国家行政工作做准备。国家除委托专职人员负责体育馆工作外,还常派上层人士到这里和青年谈话。由于体育馆也是成年人进行文娱活动的场所,所以青年在与成年人的接触中受到政治和社会的教育。此外,青年还参加公民集会,上戏院或到法院旁听,以熟悉奴隶制的生活。年满18岁的国立体育馆毕业生可升入埃弗比团。这种军事政治性质的学校在当时可算是高等教育了。青年以一年时间深入学习军事技术、军事知识和战争艺术,同时还要学习政治和参加社会活动。一年满,国家授予给他们以矛、盾两种武器,要求他们誓死保卫雅典的奴隶主民主制,并送他们到边防地区的军队中去见习一年。雅典青年20岁以后始成为享有完全政治权利的正式公民,可任国家的军事职务和官吏。智者学派: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出现了第一批职业教师,他们从一个城邦到另一个城邦,传授知识、教授辩论术,活动中心是雅典。他们研究辩论术以及与辩论术有关的一切适知识,并把这些作为他们教学的主要内容。 希腊危机后智者学派沦为诡辩派。 作为一个学派,代表人物是普罗塔戈拉。英国哲学家培根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猛烈地批判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的经院哲学. 在教育学的创立过程中,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受到后世教育学家们的高度赞誉.夸美纽斯一生写了大量的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是大教学论。该书提出了泛爱主义的教育主张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