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进新课堂 知识梳理 知识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 古代辉煌的历程2 薪火相传 一脉相承 1 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 和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源远流长 汉字 史学典籍 知识梳理 3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 在近代中国 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 的奋斗密切相关 2 实践已经证明 只有在的领导和 的指引下 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救亡图存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知识梳理 知识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 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 1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 我国文学艺术的特点 的历史 的内涵 的风格 世界上的地位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2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地位 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特点 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辉煌而悠久 丰富而绚丽 鲜明而独特 知识梳理 2 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1 受历史 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 特征 2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 借鉴 吸收 既渐趋 又保持着各自的 区域 融 合 特色 知识梳理 3 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 1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 的丰富色彩 3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 既有中华文化的 又有各自的 民族 文化 共性 民族特性 知识梳理 4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和 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和强大的 5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认同感 归属感 文化底蕴 民族凝聚力 包容性 考点整合 考点一全面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 从发展历程看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1 相对于古代埃及 印度 巴比伦等文明古国的文化衰落 消亡而言 起源于黄河 长江流域的中华文化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2 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 为中华各民族所通用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考点整合 2 从内涵上看 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个基本特征 1 独特性 中华文化的 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 突出表现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 它们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之一 2 区域性 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 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 借鉴 吸收 既渐趋融合 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考点整合 3 民族性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 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考点整合 拓展延伸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 1 区别 侧重点不同 源远流长侧重于从动态上 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 表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从未中断过 博大精深侧重于从静态上 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 表明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 考点整合 二者的见证或表现不同 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我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 2 联系 都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 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原因 考点整合 案例一 2010 江苏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 如藏族的 格萨尔王传 蒙古族的 江格尔 和柯尔克孜族的 玛纳斯 等一直流传至今 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这表明 考点整合 中华文化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a b c d 考点整合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 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点 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表述错误 违背了文化多样性的原则 答案 c 考点整合 即时巩固一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 汤因比在 历史研究 中对中国文明的世界价值作出了深刻阐述 在世界四大文明中 其他三大文明都已经中断或衰落 唯有中华文明傲立世界五千载而绵延不绝 这反映了中华文化的 a 包容汇通b 推陈出新c 博大精深d 源远流长 考点整合 解析 中华文明傲立世界五千载而绵延不绝说明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d项正确 a b c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 d 考点整合 考点二全面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历史悠久 虽历经磨难 却从未中断 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 其原因在于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1 含义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 求同存异 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所谓 兼收并蓄 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 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考点整合 2 表现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虽各有所尊 但又提倡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道并行而不相悖 正是这种包容会通的精神 使得中华文化具有非凡的融合力 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 这种融合力使得中华民族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善于吸收不同地域的文化 形成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考点整合 3 意义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同时 这种包容性 这种与外域文化的交流 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考点整合 特别提示 对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文化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二 包容性的含义及意义 三 文化包容并非是融合其他民族文化 也不是文化趋同 考点整合 案例二 2010 福建文综 福建省惠安女服饰以其 花头巾 短上衣 银腰带 大筒裤 的特色 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 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 汲取了闽越文化 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 这体现了 a 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b 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c 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d 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考点整合 解析 做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解读材料 抓住中心和关键词 题干关键词在于两句话 独树一帜和汲取精华 综合之 说明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a c两项本身都正确 但只说明第一层意思 b项则与题意无关 答案 d 考点整合 即时巩固二 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是一个以众为师 以各国人民为师 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 汉朝的张骞 班超出使西域 唐代的玄奘到 西天 取经 明代的郑和下西洋 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 这体现了 a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 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c 中华文化一脉相传d 继承性是中华文化的最大优点 考点整合 解析 不同时代的使者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做到了 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 即具有巨大的包容性 答案 b 考点整合 考点三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案例三 2010 广东文综 当前 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 广东省重点打造 岭南文化 活力商都 黄金海岸 美食天堂 四大品牌 这表明 a 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b 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c 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d 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考点整合 解析 我国不同区域的文化 长期相互交流 相互借鉴 相互吸收 既渐趋融合 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故a项正确 b c两项错误 d项混淆了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在整体与部分 共性与个性方面的关系 答案 a 考点整合 即时巩固三 我国至今使用的许多民族乐器 如笛 琵琶 胡琴 横吹 鼓 腰鼓等 都是从汉代开始由各边疆民族地区陆续传入内地的 少数民族的音乐 舞蹈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4节 影片的后期制作》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信息技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自编模拟
- 2025年黑龙江省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1套
- 第3单元第12课星期查询-字符串函数和键盘输入函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清华大学版(2012)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
- 5-1《阿Q正传(节选)》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寒假教学设计day 5
- 2024中广核环保产业有限公司招聘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第四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2024-2025学年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新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
-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1.2.2 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影响 教学设计
- 2025年湖北省省直辖行政单位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美版
- 第五单元课题2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 2024年湖北省中考语文真题(学生版+解析版)
- 起重作业安全教育培训
- 水果店入职培训
- DB35T 1832-2019 工业企业能耗在线监测数据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 DB15T3127-2023酿酒葡萄气候品质评价
- 一年级新生家长会课件(共25张课件)
- 古诗词诵读《客至》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2024年区块链应用操作员职业技能竞赛理论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水泵房设备保养及维护实施方案
-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目录(一至六年级上册下册齐全)
- 食管纵隔瘘的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