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不能长久缺席全球百强.doc_第1页
中国品牌不能长久缺席全球百强.doc_第2页
中国品牌不能长久缺席全球百强.doc_第3页
中国品牌不能长久缺席全球百强.doc_第4页
中国品牌不能长久缺席全球百强.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本三大汽车厂商为什么选择退出F1和WRC (2008-12-17 21:03:56) 标签:经济wrc汽车厂商f1富士重工日本财经 分类:汽车时代-我的网络初恋在本田公司宣布退出F1方程式比赛之后,铃木和斯巴鲁(富士重工)也相继退出2009年度的世界汽车拉力锦标赛(WRC)。三家日本品牌的汽车厂商几乎在同时以“消极”的态度应对金融危机后的汽车运动市场,是偶然的吗?其实,从日本企业的文化习惯和组织结构分析,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想比欧美企业,以及近年来越来越“向欧美靠拢”的中国企业,日本企业的文化特点自从其明治维新以来一直没有本质的变革。一,日本企业是真的只拿数字说话按理说,在现代经济和金融体系中,美国企业似乎是最先进最现代的,以MBA为基本传播方式,美国式的企业管理一直以各种纷繁的专业术语和漂亮的分析报表数字,配合着一个又一个理论去诠释一切。但是,次贷危机的爆发,让美国本也身开始审慎对待这种文化和模式。那就是,一旦当市场已经无法容纳既有发展模式的时候,美国式的做法是,发明一种解决“眼前问题”的主意、叫上一大帮著名大学的经济学家和金融专家,去刻意“论证”并修饰这种新模式,同时举出一两个成功的范例,无限扩大后推广到美国全境和世界各地。日本企业很多也学习美国模式,比如,日本最大的(财阀式)商社三井物产,就是日本五大综合商社之中唯一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它的管理文化中渐渐导入了很多美国式的模式(比如本质上并不适合商社在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和贸易的内部ERP系统)、乃至复合纳斯达克体系的财务计算系统。但是,企业社长的工资仍然停留在只比普通雇员和干部高3-5倍的基础上,这一点没有和美国接轨,因为经营者的收入数字,必须“对得起”日本的企业文化。日本企业的赢利压力很大,一般在不出现丑闻的情况下,市场和社会对一个企业的评判标准就是无情的数字,没人会拿整个大环境作为参照给企业头头设置很多“可以原谅”理由。很多情况下,企业头头完不成既定目标,不太会出现“上级主管部门”救驾输血,头头会很自觉地走人,不剖腹自杀已经算是进一大步了。由此,本田、铃木和富士重工这些企业,虽然其品牌的汽车销售在目前状况下至少比美国的三大汽车厂商要好点,但展望未来,危机感油然而生,为了不使经营数字落差太大,毅然选择退出大量烧钱的F1和WRC,也是顺理成章的。日本社会,人人拜金,但又以拥有绝对财富的天文数字为耻,这与既仇富又热衷财富榜排名的中国很不一样。日本本身的遗产继承制度,就注定了绝大多数家族“富不过一代”的命运。政治和经营体系的确会产生很多世袭家族,但绝对资产的排名方面,无法与中国(含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富豪们匹敌。日本企业家成功与否,还是要看企业的各种经营数字,包括员工在同行业中是否拿着高于平均水平的工资,而企业领导是否拿最高,根本不在参考之列;相反,拿太多的话,税务局不来找你,自然有工会和社会舆论来找你麻烦的。二,日本的社会舆论压力更大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社会既定的道德规范和舆论压力很多时候猛过法律本身。以丰田为首的汽车厂商已经开始大量裁减临时员工了,而当这些下岗员工最终看到公司仍然大把大把的资金投到F1和WRC的烧包项目上的时候,谴责的声浪将会非常巨大。其实,本田也好,铃木也好,本质上都是上市(民营)企业,没有日本国营的股份,经营层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合法的范畴内决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可是,当日本全境乃至世界范围都出现经济大滑坡的时候,再牛的企业也会缩起尾巴,做出一些切实消减无谓投入的举动来体现对社会的责任。我们这里,服务质量奇差、业务员如同娼妓搬骚扰客户的的平安保险公司的老总动辄数千万的年薪;在美国,上市企业老总下岗后随便拿着近亿美金的“分手费”。相比之下,日本三大汽车厂商的退出,多少显出些许人道成分。要知道,这样的退出,在一些好面子的中国企业家的眼里,比自杀还难受。而日本企业,在企业渡过难关、开源节流的关键时刻,在砍掉类似F1和WRC的参赛和赞助的基础上,一般首先动刀的就是领导层的薪金和奖金。在大环境不利和企业经营出现困难的情形下,领导照样拿着搞工资搞奖金,那就等同犯罪,是最没面子的事情了。三,今天退出明天还能再来面子是屁,今天放了明天还会有三大品牌的退出,并不代表本身的实力不济。在三大品牌退出的同时,美国的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还在为取得政府的资金支持而苦苦挣扎。日本是一个经历过经济飞速腾飞、而后泡沫破碎重重砸回地面的国家。日本企业曾经玩过在纽约大把大把烧钱收购美国大楼和美国企业的游戏可最终他们败得很惨但请注意,这种惨是形式上的。因为借此收购的“惨痛”结果,包括SONY在内的日本品牌开始在美国和世界市场上深入人心。在某种程度上,日本普通国民对经济波浪型运转的承受能力,要比暴富的中国企业家都强。而当日本企业无奈而迅速地承认失败大举撤退后,他们换了一种方式游戏。他们低调地以参股地方式涉足美国乃至世界的能源和资源性企业,从出口到中国的美国大豆、美国小麦,一直到澳洲和巴西的铁矿石,还有中东的石油有谁知道其中绝大部分“欧美企业”都有日本大型商社的股份和收益在里面呢?而当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第一批重新杀进华尔街的,又是日本与三井体系齐名的财阀三菱体系的UFJ银行。更值得关注的是,在UFJ的收购之后,喜欢集体行动的日本金融企业的蠢蠢欲动,纷纷刻意地选择低调和隐蔽,这与我们大张旗鼓地以政府名义组织所谓“人才海外招聘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抄底的模式不一样,代价也不一样,结果更不一样。日本的汽车卖得不错,今天退出了,明天换个时间和姿态进来,没准更好玩。很少有人知道,本田在大肆进军世界汽车市场的时候,就是靠为拥有庞大车迷队伍的迈凯轮车队提供引擎发迹的;而当今包括ABS在内原本只在赛车上运用的技术,也是本田等汽车厂商率先拿到民用车上叫卖的。今天的本田,在技术实力上肯定比当初刚进F1时更强,但照样选择了退出。铃木和富士重工也各自拥有优秀的汽车技术,同样选择了退出拉力赛或许,它们的这种退出,反而显示着一种自信我的产品已经不需要砸钱烧钱去吆喝叫卖了。或许,中国的汽车企业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加入到F1和WRC的队伍中去,这对迅速提升中国汽车品牌无疑是非常有利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有退有进、一张一弛,才是取胜的王道。乐见中石化退出明年的上海F1,反正后面排队烧钱的企业多得是,献血靠大家伙的自觉嘛。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评论(128)| 阅读 (70389) | 收藏 (6) | 分享 | 打印 | 举报 中国品牌不能长久缺席全球百强 2008年09月24日 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日前,美国商业周刊杂志与国际品牌集团共同发布“2008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可口可乐公司以666.67亿美元的品牌价值连续八年居首。榜单显示,共有100家企业上榜,最低进入门槛为33.38亿美元,其中美国企业超过半数以上,日、德、法等国也有数家企业上榜,而中国企业则“全军覆没”,无一上榜。 在连续三年(2006-2008)“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中,中国品牌均难觅芳踪。在今年排名前十个最有价值的世界品牌名单中,美国独占八个,此外,日本丰田,芬兰诺基亚名列其中。此外,韩国三星成为亚洲惟一上榜100强的非日本品牌。而中国作为亚洲大国,其民族品牌不能涉足全球品牌百强,令人不胜唏嘘。 其实,这是中国品牌竞争力处于弱势的一个突出表现,与中国国家竞争力的逐步增强不能成正比。如果从中国国家竞争力发展来看,虽然在过去几年里,中国经济总量已升至世界第4位,贸易总量升至第2位。中国的彩电、洗衣机、冰箱、服装鞋帽等多达百余类的产品居世界产量第1位。但在世界名牌之林中,中国的进步却缓慢得惊人。 中国有170万个品牌,却没有一个在世界100大中占有一席之地,这表明我们的企业规模上去了,但是品牌价值还不高。现在,当我们站在国际市场上审视自己的时候,却蓦然发现,中国企业为何几年来在世界品牌百强之林集体缺席,品牌成为中国企业分享国际盛宴共同面临的致命“短板”。 例如,中国目前一年共制造鞋子70亿双。这意味着全球每两双鞋中,就有一双产自中国,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鞋大国。其中,广东省是全国最大的制鞋省份,年生产约30亿双,占世界鞋业总产量的1/3。青岛双星鞋与美国耐克鞋的制造成本只差3至5美分,然而两者的市场价格相差了整整5倍。 品牌的基础是产品,但仅仅能制造出产品,并不意味着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在中国消费市场上,顶级名牌几乎都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我们所熟悉的国际名牌,不仅见不到越南、菲律宾、印尼这些第三世界国家的身影,就连印度这个近年来经济发展咄咄逼人的南亚新贵也遍寻不着。 这说明,当今市场中的技术竞争异常残酷,可以说是“胜者为王,败者寇”。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要想把握住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是非常困难的。即使能够把握,还需要有企业强大的研发实力和雄厚的资金投入作为支持。因此,想要在这个市场中持续不断地保持技术的绝对领先,几乎是没有可能的。 我们注意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在国际经济舞台崭露头角,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遍地开花的时候,而西方发达国家的众多跨国公司几乎渗透到中国经济的每一个领域,呈现产品同质化、竞争白热化、市场国际化的特征。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占有率逐渐扩大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1980年代,可口可乐刚刚进入中国消费市场,可口可乐因其填补中国相关市场空白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由于巨大商机的诱惑,一时间,全国诞生了大大小小上百个可乐品牌。然而,短短10年,上百个可乐品牌逐一消亡,民族品牌最终已全军覆没收场,原有的可乐企业则大多被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收购为加工车间。这还不够,近来,可口可乐又打起了汇源的主意,企图将中国饮料行业的民族品牌斩尽杀绝。 一些经济学家尖锐地指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战略有其“三部曲”:一是输产品;二是输出资本;三是输出品牌。其特点是,只动用本国少量的资源和资金,甚至根本不用资金,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人力和设备,生产他们的品牌,并占领发展中国家的广阔市场。这正是发达国家垄断国际品牌的成功所在。 从这个意义上说,国际品牌的竞争,实际上是国家间经济综合实力的竞争。一个国家是否拥有国际驰名品牌,拥有多少国际驰名品牌,已成为衡量该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