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设计长岭县退耕还林实施方案.doc_第1页
2004年设计长岭县退耕还林实施方案.doc_第2页
2004年设计长岭县退耕还林实施方案.doc_第3页
2004年设计长岭县退耕还林实施方案.doc_第4页
2004年设计长岭县退耕还林实施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4年长岭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案第一章 基本情况一、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 长岭县位于吉林省西部,松原市西南部。北与前郭、乾安、通榆三县接壤,东靠农安县,南邻公主岭市和双辽市,西与内蒙古自治区科左中旗相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230612445,北纬43594442。东西长140Km,南北宽41Km。 2地形地势 境内地势基本平坦,东南部为漫岗台地,起伏不平,多为冲沟、坳谷和陡坎,中部系沉积平原,地面广阔平坦。西北部为半固定沙丘及草甸草原。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海拔高度在139268m之间。3气候 长岭县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显著特征是干旱少雨。年度极端最高气温36.5,极端最低气温-34以下,年平均气温4.9,年平均降雨量400500mm,全年蒸发量为1600mm,无霜期为140150天。年日照时数27002900小时,10积温2935,全年主风向为西南风,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最大风速达28m/s,8级以上大风年均19次,主要出现在45月份。4.水系长岭县属闭流区,境内无天然河流。只是在草原低洼处积有零星泡泽和人工修建的水库,水域面积15.4万亩。地下水资源丰富,含水层厚度10120m,单井出水时可达60m3/小时。二、土地利用全县总面积859万亩,共中耕地271.8万亩,占31.6%,草原238.3万亩,占27.8%,林业用地261万亩,占30.4%,水域15.4万亩,占1.8%。其它用地:72.5万亩,占8.4%。三、社会经济1、行政区划及人口 长岭县辖31个乡(镇),4个国有农牧场,4个国有林场,251个行政村。总人口6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0.2万人,农村劳动力16.2万人。2002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22.8亿元,人均收入1900元。2、农业、林业发展建设情况长岭县是我省重点产粮县之一。农业生产以旱田作物为主。主要作物以玉米、谷子、小麦、大豆等为主。长岭县的林业建设经过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取得了很大成绩。现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61万亩,其中有林地162.7万亩,占林业用地的62.3%,未成林造林地98.3万亩,占林业用地的37.7%,目前全县活立木506.4万立方米.四、生态环境长岭县全境属科尔沁沙地范围,全县幅员面积为85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8.9%,植被组成单调,覆盖率低,年平均降水为450mm,蒸发量为1600mm,因此气候干旱;土地“三化”现象严重,春秋两季风沙较大,不利于作物、植被生长,目前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群众干部环境意识差,垦草种地过度放牧等严重地影响了我县生态环境的改善,二是一些生态脆弱地区及生态区位重要的区域还没有从耕种上退下来,严重地影响了我县的生态环境。第二章、设计原则与依据一 、建设原则1、坚持先落实地块,按落实地块下达任务,按下达任务安排投资;2、坚持突出重点集中连片的原则;3、坚持退耕还林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民脱贫致富相结4、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5、坚持政府负全责,实行各级政府目标制的原则;6、坚持政策引导和林农群众自愿相结合。二、编制依据1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024号)。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国发200010号)。3、吉林省林业厅编制的吉林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规划。三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把退耕还林(草)工作做为促进全县农业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逐步实现资源环境,人口,经济之间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长期任务。以治理水土流失、防护江河库湖,扩大林草植被为目标,以退化草地植树种草、沙化耕地退耕还林(草)为重点,以政策为保障,按照“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建设方针和“谁退耕,谁造林(草),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加快生态环境治理和建设步伐。四 、 建设目标通过大力推进全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使全县大部分被蚕食林地、部分陡坡耕地和沙化耕地得以恢复植被,并积极开展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和退化草地植树种草。使现有的疏林灌丛地得以更新改造。通过几年的建设,使部分退化草地和沙化耕地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得到有效治理,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第三章、建设范围与布局一、建设范围据本县实际情况,此工程分布的全县二十个乡(镇)和四个国营林场. 二、建设布局我县退耕还林(草)建设布局主要以西北和东南部分乡镇为主,生态草则以中部、西北部、西南部乡镇治理为主。三、建设任务2004年长岭县退耕还林还草总设计面积204240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9000亩;荒漠化土地治理(生态草)185240亩。四、建设时间:2004年第四章、造林技术设计1、依据 (1)吉林省营林技术规则 (2)吉林省吉林技术系列标准2、林种的确定根据国家省、市的要求;生态林90%以上,经济林10%以下。3、树种的选择根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目的,造林的立地条件和立地类型,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以白城2号、白城小黑杨、白城小青黑杨、白城3号杨、晚花杨等。4、整地季节与方式整地季节为春秋两季;整地方式,一是全面整地;二是穴状整地,其规格303030cm.5、造林季节与方式(1)造林季节:春季、秋季。(2)造林方式:机械或人工。6、造林规格与密度(1)规格:1.53m或13m。(2)密度:大于1667株公顷。7、苗木标准 按吉林省主要造林树种苗木标准本年度造林选用1年生二级以上优质壮苗。8、管护要求 及时进行抚育和病虫害防治。幼林抚育确定为3年,分别为3、2、1次。第五章 种苗生产和供应 1、我县有四个国有苗圃,四个国有林场内设苗圃,再加上乡林业站的临时性苗圃,可育苗面积4869.3亩,每年可培育优质苗木5000万株,大苗100万株,并且我县全面实行苗木专营制度,严把了苗木的质量关。2、我县需种苗1000万株,其中:杨树苗460万株,柳树9万株,柽柳531万株。第六章 成立组织与工程管理一、成立组织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副县长王旭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对全县退耕还林工程的组织领导,各乡(镇)场也相应成立了退耕还林领导小组,负责本地的退耕还林工作。二、工程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建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设立财务专户,建立专帐,单独核算,年终决算,加强资金使用的检查监督工作,全程跟踪。建设工程主要由林业技术部门实施,严格执行有关林业、技术规划规范,层层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对项目的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资金流动、实施效果等动态信息,及时、准确地进行汇报、上报、分析、反馈。为确保工程达到预期目的,在项目执行期内,按各项质量标准,进行定期检查和工程验收,并及时上报。第七章 投资预算一、概算依据吉林省林业厅编制林业生产劳动定额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整地栽植费幼扶费病虫害费苗木600元/公顷225元/公顷90元/公顷75元/公顷440元/公顷三、投资总额:工程总投资1700万元。其中,退耕地造林费143万元,生态草治理费1557 万元。 四、投资来源我县退耕还林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投资和自筹。总投资 17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021.2万元;自筹678.8万元。 第八章 效益分析一、生态效益本工程建成后,将使我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该工程对改良土壤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将产生巨大作用。二、社会效益本工程的实施,需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为当地下岗职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群众的收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水平,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