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感受力.doc_第1页
培养感受力.doc_第2页
培养感受力.doc_第3页
培养感受力.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培养感受力:儿童写作教学的首要任务王树华摘要:借助几个场景阐述儿童作文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感受力上,并说明什么是感受力。从作文是表达内心感受的角度阐明培养感受力是当前儿童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从“停下匆忙的脚步”“留下思考的时间”“推动细腻的对话”“记录点滴的感悟”几个方面谈怎样培养儿童的感受力。关键词:感受力儿童写作首要任务传统的习作教学在文章结构性知识学习上花费太多精力,如何积累素材,如何构思选材,怎么谋篇布局等等方面反复讲述;在方法和技巧的训练上也是煞费苦心,写景的方法、写人的方法、记事的方法、观察的方法、联想的方法无不关注,甚至如何开头结尾、怎么点明中心、引用名言警句的技巧等等也无不穷极。现今,一些新潮的习作教学流派,注重激发儿童的习作兴趣,强调释放儿童天性,鼓励创新作文。放胆作文、自由作文、创意作文、绘图作文等等各有侧重,各领风骚。儿童不再说假话、空话、套话,敢于讲真事、说真话、抒真情,但是这类作文思想内容普遍欠缺深刻,观点也常常偏激,甚至价值观缺失,文字运用相对随意、轻薄,无论是实用性还是艺术性都可能留下“后患”,值得充分关注。传统与新派,各有利弊,那么儿童作文教学,到底应该如何入手?提高作文能力的关键要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在于培养感受力。一、什么是感受力何谓感受力?先来看几个场景:场景1:五年级某班观看中央电视台2014“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十位少年不同家庭背景下,用实际行动践行孝心的故事。每一个孩子,每一个故事,都打动人心。一部分孩子很快被吸引,认真倾听每一位孝心少年的故事,情不自禁鼓掌致意,常常感动得泪流满面;同时,有部分孩子也在观看,但从始至终看不出什么感动,甚至其中个别还嘲笑孝心少年不标准的普通话和穿着。场景2:准备写小动物园的早晨一文。大清早,四年级某班跟着老师一起去学校的小动物园实地观察感受“几只小兔懒洋洋地,好像刚刚醒来,母鸡悠闲地踱步,公鸡抖动着羽毛,时不时还叫几声,一群鸽子扑棱棱飞起,在空中盘旋一阵,停在体育馆的顶棚上。”有几个孩子完全被这场景吸引了,他们默默地欣赏着,悄悄地一句话不说,连走路都那么小心,似乎怕破坏了这样的宁静。同时也有一些孩子完全不在意,只顾说笑,偶尔逗一下小兔和山羊。场景3:五年级爱如茉莉一文的学习中。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教材同时还配了一副插图。教学中,教者让学生在优美的配乐中欣赏画面,阅读文字,说说感受。有部分孩子完全被那温馨的画面感染了,沉浸在静谧美好的氛围里。同时也有不少孩子,显得比较木然,有个别孩子甚至在窃笑(或许是认为这个爸爸太好玩)。上面的三个场景中,孩子们的差异是巨大的,这个差异主要表现在感受力上。场景一,主要表现为感受情感美、精神美能力的差异。观看结束,让孩子写感受,感动的同学都能围绕故事讲出孝心的重要,能发表自己独特感受,字里行间透出是欣赏和感动;而另一部分孩子很难从孝心少年的故事中感受到蕴含的情感和精神,不能换位体验,无法感同身受,他们写的往往是罗列一下有哪些孝心少年,简要平白地说说其中的故事。场景二,主要表现在感受自然美、生活美能力的差异。观察回来,写出的作文差距很大,前者一般既写环境,也写小动物们的活动,写出了动物园早晨的安静美好,透出浓浓的生活情趣;后者呢,只是简单写看到了哪些动物,他们怎么活动的。场景三,主要表现在感受意境美、文字美能力的差异。入情入境的孩子,在说感受时动情动容,语言恰到好处;而另一部分孩子感受不到这情境的美好,感受不到文字的优美,也说不出什么感受。感受力,心理学上称之为感知觉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敏锐洞察、丰富感受、深刻体悟的能力,是感知、理解、体悟的结合,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和情感倾向。人们对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家长里短、酸甜苦辣,艺术作品、语言文字等生活中的一切都有感受,但敏感程度千差万别。二、为什么要首先重视感受力的培养“文乃心声。”写作是表达个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手段,是非常个性化的行为。严格说,如果没有内心的感受和体验,就没有文章的产生。但是儿童作文教学,却没有首先考虑儿童对自然风光、社会生活是否有真切感受,感受到什么程度,也没有首先考虑怎样培养儿童的感受能力。长期以来,想当然地认为儿童作文的最大困难是不知道怎么写,所以在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的指导上下了大功夫,经常是依据教材安排,围绕相关命题进行如何写的指导。比如三年级写一种水果,常常是讲要写什么水果,怎么来观察,提出从样子、颜色、味道等方面来介绍,有时还会提供例文做更详细的模仿练习。在指导过程中,几乎不关注儿童对要介绍的水果有什么认识,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情感联接。缺少了这些,儿童或许也能写出文章,但这很可能是没有独特感受的中规中矩的样板文,缺少的是儿童个体真实的心灵抒发,本来的“独特苹果”,变成了“概念苹果”。从作文的结构性知识的教授来入手,写景的文章,通常会在观察方法指导上下足功夫。其实,如果儿童对周围的景物没有形成独自感受,或者感受并不鲜明,这“花”就不是儿童自己眼中的花、心中的花,就感受不到“芳香和艳丽”,这“树”就不是儿童自己眼中的树、心中的树,就感受不到“蓬勃和盎然”,那么,这样的观察就是被动的、无趣的、浅层次的,写出来的文章就不可能是独特的真实的“那一个”。写事的文章,通常是在指导写具体上着力,诸如事情的经过要详细,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要生动等。同样,如果这件事没有吸引他、触动他、震撼他,儿童对整件事没有一点新的认识或感悟,那么,所写的文章也必定是应付之作。总之,如果儿童对自然和生活的感受不敏锐,没有形成自己的内心判断和情感倾向,那他的观察、描写一定还是浅层的、被动的、无个性、无生命力的。法布尔笔下的昆虫为何如此充满魅力,这在于他对昆虫有深厚的感情,他观看那些小虫子时的内心感受和体验是丰富而独特的,所以他的笔下自然生动起来、鲜活起来。缺少这些,即使要显微镜观察,用摄像机精微拍摄,所写出来的还只能是知识性的介绍,很难有鲜明个性和鲜活生命力。方法技巧层面上给予再多的辅导,情感态度层面关注不够,感受理解层面上长期忽略的话,套作、假作、无病呻吟之作就会越来越多,学生怕、老师烦的局面就必然形成。巴乌斯托夫斯基说“只有那种能向人们叙述新的、有意义的、有趣味的事情的人,只有那些能够看见许多别人觉察不到的东西的人才能够做一个作家。”虽然,我们不要求每个人成为作家,儿童作文教学也不是专门培养作家,但是只要是写作,就应该是写独自感受,抒发真情实感。真实是作文的基本和灵魂。作文要求真,必须先从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入手。“情动而辞发”“有感而发”不是落在纸上说说的,而应该落实到作文指导的实际行动中,而且是首要行动中。三、怎样培养儿童的感受力感受力的培养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童年时期,错失感受力培养的最佳时机,将直接影响以后感受力的高低。也就是说,如果童年时期没有好好培养感受力,不仅现时作文写不好,到了高中、大学也很难得到提高。那么,到底怎样培养儿童的感受力呢?感受力与经历、环境、学识、性格等多方面因素相关联,感受力的养成是非常复杂的过程,这里我们只能从学校生活和作文教学的角度来简要说明。1.停下匆忙的脚步“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对于大自然创造的美、他人创造的美,现今我们似乎都无暇欣赏。自然美、艺术美、心灵美、生活美常常视而不见、浑然不觉。在大数据、超信息、略显浮躁的时代,教师要带领儿童有意识地停下匆忙的脚步,静静地去感受欣赏周围的物、事、景、人。要能欣赏路边的一朵小花的绽放,观看一片叶子的随风摇曳,倾听草地里小虫的呢喃每天风云不同,每日花草有异,变化在静悄悄中发生,教师要做有心人,发现身边的真假美丑,带领儿童去欣赏、辨别和感受。校园里有一片枇杷林,因为天天路过,天天见着,孩子们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今年我特别留意,在枇杷树上刚冒出小青果的时候,在那个雨后的早晨,带着孩子们静静走进枇杷林,什么也不说。孩子们惊奇地发现枇杷树上的小青果,欢呼起来,谈论起来原来枇杷的青果是这样的!我也故作惊讶地欣赏着、倾听着。前不久枇杷成熟,满树都是,我们又一次去了。孩子们在观赏的同时似乎多了一些理性,有人感叹着枇杷成熟的诱人,有人感叹枇杷长势迅速,也有孩子悄悄告诉我枇杷成长的过程,原来他已经悄悄关注多时。对这片枇杷林,孩子们就多了一种特殊的情感,有了不一样的感受。2.留下思考的时间“学而不思则罔”,培养感受力离不开思考。感受力是感知、理解、体悟的融合。感受力的提升和运用需要专注力和想象力,也就是需要反复的思考,深入的思考。然而现在不会思考、懒得思考几乎成了儿童学习的一大通病。究其原因,一是信息的碎片化的今天,网络、漫画、电玩等直观媒介太过直露,给儿童仅仅是简单的视觉冲击,根本无需过多思考,二是因为我们太着急,太急功近利,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没有留给孩子充分的思考时间。说个简单的例子,孩子小时候拿筷子夹花生米夹不起来,我们很多家长不是让孩子自己去想想怎么才夹上来,也不是做个样子让孩子观察学习,常常是拿一把勺子给孩子,实际上就是简单化地解决问题,没有给孩子思考的机会。孔子带领弟子们游春的故事,大家都熟悉。他遇水必观,让弟子思考发问,引出著名的“谈水论志向”,孔子最高明之处就在于让弟子思考起来谈论起来。学习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静下来、思考起来。比如围绕生活热点让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观点,前不久学校小足球联赛,五四班与五五班比赛日,恰逢对方主力队员参加市运动会去了,同学们有的认为是好机会,有的认为这样胜之不武,我就随机组织讨论要不要主动申请比赛延期,孩子们的思考讨论交流非常深入,谈公平竞赛,谈体育精神、谈长远影响。经过讨论,不仅对这件事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对类似事件的感受能力也有了提升。养成思考的习惯,可以更好地了解事物,认清本质。会思考,就有思想;有思想,感受能力就不一样。3.推动细腻的对话一切真实的感受源自于对话。换句话说,只有在与周围事物的对话中,情感才会丰富,内心才会充盈,感受才会饱满。这里说的对话是指特定情境里与内心自我对话、与自然万物对话以及与他人对话。“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这更好地说明儿童在观察、倾听、欣赏、阅读时是对话的。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儿童在絮絮叨叨、指手画脚,不要以为他们在发神经,多数时候他们是在跟情境里的事物对话。即使那些相对文静的孩子也常常是在对话的状态里。为提升儿童的感受力,我们不是要打断他们对话,而是要创造条件推动对话前行。比如,五年级有一篇习作,要写秋天的树叶,我在教学时,总会提前很多天就带领孩子们举办一个“超级树叶选秀会”的活动,分成几个小组到校园里搜集不同的叶子,每组选出“叶子公主”(最漂亮的叶子)“叶子王子”(最奇特的叶子)“香香妹”(最香的叶子)“浪漫之叶”(最能引起人联想的叶子)和“超级组合”(最有创意的叶子拼图),然后全班评比。4.记录点滴的感悟微信、微博受到人们青睐,就在于它不受时空限制,不拘形式可以很快捷地记录生活中片刻的感受、感想、感悟。这些真实的想法,如果不能及时记录,过一段时间可能就淡忘了。同样,我们应该让儿童也常常写微信我们称之为微作文。微作文就是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迅速写下看到的景和事以及自己内心的感受。比如4月8日,天气突变,黑云覆盖,大雨如注,中午如同黑夜。恰逢这段时间,我们读水浒入神,秦浩洋同学的微作文就这样记录:“风起云涌,天色忽暗,妖风四起,大雨冲下,与入夜一般,黑不可言也!一光消失,巨响降,雷临也!天作混沌一片,忽黄忽紫,深不可测,却又一声响,天色更暗,可谓伸手不见五指!无几时,天变色,日光照世,如戏般,可敬!可畏!”微作文写景记事不要求面面俱到,不要求过程详细,重点记录内心感受。微作文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没有负担,学生一般比较有兴趣。另外,童诗创作也是记录点滴感受的好方法。笔者曾经在班级组建溜溜诗社,成立溜溜诗报编辑部,主编、编辑、校对全部由学生承担,每周出一期小报,刊登学生的童诗,有时规定命题,有时随性而作。学生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悟和思考就变成了一首首小诗,在小报上发表。比如“雨”为主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