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原理论文.doc_第1页
卫星通信原理论文.doc_第2页
卫星通信原理论文.doc_第3页
卫星通信原理论文.doc_第4页
卫星通信原理论文.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引言 卫星通信,简单的说就是地球上(包括地面、水面和低层大气中)的无线电通信站之间利用人造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或反射无线电波,以此来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通信的一种通信方式。它是一种无线通信方式,可以承载多种通信业务,是当今社会重要的通信手段之一2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和地球站两部分组成。卫星在空中起中继站的作用,即把地球站发上来的电磁波放大后再返送回另一地球站。地球站则是卫星系统与地面公众网的接口,地面用户通过地球站出入卫星系统形成链路。由于静止卫星在赤道上空3600Km,它绕地球一周时间恰好与地球自转一周(23小时56分4秒)一致,从地面看上去如同静止不动一般。三颗相距120的卫生就能覆盖正个赤道圆周。故卫星通信易于实现越洋和洲际通信。最适合卫星通信的频率是110GHz频段。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需求,已开始研究应用新的频如12GHz,14GHz,20GHz及30GHz。3 卫星通信的主要特点:3.1优点方面:(1)通信范围大,只要卫星发射的波束覆盖进行的范围均可进行通信。(2)不易受陆地灾害影响。(3)建设速度快。(4)易于实现广播和多址通信。(5)电路和话务量可灵活调整。(6)同一信通可用于不同方向和不同区域。3.2缺点方面:(1)由于两地球站向电磁波传播距离有72000Km,信号到达有延迟。(2)10GHz以上频带受降雨雪的影响。(3)天线受太阳噪声的影响。4卫星通信使用频率(1) 频段(3.4-6.65GHz)(2) 频段(10.95-18GHz)(3) Ka频段(18-40GHz)(4) L频段(1.12-2.6GHz)(5) 其他频段(UHF,S,X,Q,V)5 覆盖范围5.1静止地球轨道(GEO)卫星全球覆盖的固定卫星通信业务静止地球轨道(GEO)卫星,轨道高度大约为36 000km,成圆形轨道,只要三颗相隔120 的均匀分布卫星,就可以覆盖全球。国际卫星通信组织的Intelsat I-IX代卫星。是全球覆盖的最好例子,目前已发展到第九代。 卫星在空中起中继站的作用,即把地球站发上来的电磁波放大后再反送回另一地球站。地球站则是卫星系统形成的链路。由于静止卫星在赤道上空36000千米,它绕地球一周时间恰好与地球自转一周(23小时56分4秒)一致,从地面看上去如同静止不动一样。三颗相距120度的卫星就能覆盖整个赤道圆周。故卫星通信易于实现越洋和洲际通信。最适合卫星通信的频率是1一10GHz频段,即微波频段、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需求,已开始研究应用新的频段,如12GHz,14GHz,20GHz及30GHz。 5.2移动卫星通信全球覆盖的移动卫星通信海事卫星通信系统Inmarsat是全球覆盖的移动卫星通信,目前工作的为第三代海事通信卫星,它们分布在大西洋东区和西区、印度洋区和太平洋区,第四代Inmarsat-4卫星,已于2005年3月发射了第一颗卫星,另一颗卫星亦准备发射,它们分别定点在64。E和53。W,具有一个全球波束,l9个宽点波束,228个窄点波束,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有信道选择和波束成形功能。 全球覆盖的低轨道移动通信卫星有“铱星”(Iridium)和全球星(G10balstar),“铱星”系统有66颗星,分成6个轨道,每个轨道有11颗卫星,轨道高度为765km,卫星之间、卫星与网关和系统控制中心之间的链路采用ka波段,卫星与用户间链路采用L波段。2005年6月底铱星用户达127万户,在卡特里娜飓风灾害时,“铱”星业务流量增加30倍,卫星电话通信量增加5倍。 全球星(Globalstar)有48颗卫星组成,分布在8个圆形倾斜轨道平面内,轨道高度为1 389km,倾角为52度。用户数逐年稳定增长,成本下降,2005年比2004年话音用户增长。6多址联接方式多址联接的意思是同一个卫星转发器可以联接多个地球站,多址技术是根据信号的特征来分割信号和识别信号,信号通常具有频率、时间、空间等特征。卫星通信常用的多址联接方式有频分多址联接(FDMA)、时分多址联接(TDMA)、码分多址联接(CDMA)和空分多址联接(SDMA),另外频率再用技术亦是一种多址方式。 在微波频带,整个通信卫星的工作频带约有500MHz宽度,为了便于放大和发射及减少变调干扰,一般在卫星上设置若干个转发器。每个转发器的工作频带宽度为36MHz或72MHz目前的卫星通信多采用频分多址技术,不同的地球站占用不同的频率,即采用不同的载波。它对于点对点大容量的通信比较适合。近年来,已逐渐采用时分多址技术,即每一地球站占用同一频带,但占用不同的时隙,它比频分多址有一系列优点,如不会产生互调干扰,不需用上下变频把各地球站信号分开,适合数字通信,可根据业务量的变化按需分配,可采用数字话音插空等新技术,使容量增加5倍。另一种多址技术使码分多址(CDMA),即不同的地球站占用同一频率和同一时间,但有不同的随机码来区分不同的地址。它采用了扩展频谱通信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有较好的保密通信能力,可灵活调度话路等优点。其缺点使频谱利用率较低。它比较适合于容量小,分布广,有一定保密要求的系统使用。7 卫星通信的应用范围卫星通信的应用范围很广,涉及长途电话、传真、电视广播、娱乐、计算机联网、电视会议、电话会议、交互型远程教育、医疗数据、应急业务、新闻广播、交通信息、船舶、飞机的航行数据及军事通信等。目前国内公众卫星通信网的干线已有37个大型C波段地球站,运行着3万5千条双向电路(占国内长途电路的56),另有4个试验地球站和约30台移动卫星通信车载站工作在Ku波段。国际通信方面我国运营15座国际通信卫星地球站,开通了约1万3千条双向电路(占国际长途电路的26%)。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等具有国际点对点业务许可的单位开通了150200条国际双向VSAT电路。公众通信约使用50个转发器 。我国已有中央电视台的12套节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国际台的32路声音广播节目,以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广播电视节目均通过通信卫星向全国传送。目前我国广播电视节目共使用了11颗通信卫星(亚太1A、亚洲2号、亚洲3S、鑫诺1号、亚太2R、泛美3R号、泛美8号、泛美9号、泛美3R号、泛美10号、银河3R和热鸟3号)的32个转发器。我国已建成的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共31座,地面卫星收转台站52万多座。与1985年上卫星时相比,我国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已由68.3%和68.4%上升为2001年底的92.9%和94.1%。至2001年底国内VSAT经营者有43家。双向VSAT站7000多个,单向VSAT站近17000个。目前,经营性和专用性VSAT卫星通信网约达120个左右。专网通信约使用14个转发器,经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