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地貌景观比较.doc_第1页
中美地貌景观比较.doc_第2页
中美地貌景观比较.doc_第3页
中美地貌景观比较.doc_第4页
中美地貌景观比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中美地貌景观比较 姓 名: 学 院: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年 月 日成人教育学院制目 录摘要1关键词1一、中美两国地貌的对比2二、中美两国景观上的对比2(一)中美两国公园入口的对比3(二)中美两国山间园林小路的比较 4 (三)高校住区广场的比较5 (四)中美两国绿地栽植的对比5三、结论7致谢8参考文献8中美地貌景观比较 专业学生 指导教师 摘要:由于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推崇亲近大自然,导致出现草坪热、推进大广场和进行古树名树的移植等各种各样形式主义的跟风,这种形为已经受到各界有关人士的批评。作者通过对美国和中国的一些城市的风景地貌和特殊地理环境的大量走访和调查,希望通过对两国的公园入口或学校园区等场所的景观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的对比收获一些有利于我国今后园林规划建设的启示。关键词:中美两国;地貌环境;景观规划; 引言:通过对比中美地区地貌景观,找出我国景观设计方面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很多的景观设计还存在诸多问题,爱搞面子工程,爱搞大门面,问题的根本与中国多年来的浮夸风和小农意识等历史原因关系密切,我们应当尊重自然,理解大自然,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受惠于大自然,才能一代一代生生不息的繁衍下去。 1、 中美两国地貌的对比 美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之间,地域宽广,三面临海,受海洋气候的影响,一年四季气候温暖湿润。处于热带位置的夏威夷州是个水份和热量都十分丰富的地区,非常适合农业生产的发展。与美国地势东西高中间低不同的是,我们国家西高东低,且较大部分都是以山地为主,可用耕地少,而美国拥有占全国总面积约一半以上的平原地形,拥有的耕地面积大约占全世界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十,而且土质优良肥沃,非常适合农业的发展。中美两国地形的比较共同点 不同点美国西部中国西部地理位置纬度纬度接近,位于温带和亚热带纬度跨度小,约3050N 纬度跨度大约2050N 海陆临近海洋地处内陆气候都比较干旱西岸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缺失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资源资源丰富多样有丰富的铁矿和稀土缺少稀土、铁矿地形高原、山地多山脉南北纵列山脉东西走向植被荒漠较多沿海及高山有森林高山上有森林美国的西部是著名的落基山脉,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势低缓,中部地区都是广阔的平原,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大半,拥有全世界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十的肥沃土地,西靠太平洋,东面是太西洋,南面与墨西哥湾相连,而北面是加拿大,有着得天独厚的农耕条件。2、 中美两国景观上的对比美国有很多人文景观设计的自由又浪漫,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最早从欧洲来到美国这块新世界的先民们没有被欧洲原有的封建制度束缚,他们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感受着自由热情和朴实纯真,大自然的美丽多姿和神秘伟大深深地震撼着向往自由和浪漫的美国先民,在这里,他们不怕面对眼前的整片荒野,他们崇尚自然尊重自然,大自然使他们变得更加热情奔放。广袤无际的大自然赋予了美国人民无尽的瑰宝,这里有大峡谷,有黄石国家公园,还有佛罗里达大沼泽地,这些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自然风景给世人创造了无限的神秘和魅力,美国人渴望能了解却又无法触及它的全部,在他们与大自然共同相处和交流中,大自然的美和魅力已和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通,造就了他们现在的生活和审美。很多的美国城市和建筑,都有美国人对大自然里的森林河流沼泽草原等景观的理解和影响。 虽然美国的纽约市高楼密布,但市对面的河沿岸却有很大一片绿地公园,公园里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自然的朴实纯真,一片片花岗岩自然的分散在河的岸边,设计的错落有致,别具一格,一些粗糙的大石块点缀在河两岸的树林和草丛里,虽然这些石块都是规矩的矩形,但穿插在清清河水的椅子和地板之间,随意和自然的状态让人心生惬意,这些朴实和纯真的感觉使大自然和城市生活互补,一边是喧嚣的摩天高楼,一边是野趣朴实的自然绿色园林,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构成了清新自然的美国城市景观。美国人喜欢天马行空,他们把对大自然的热爱渗透到日益商业化的城市生活里,用他们超乎想象的技术能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文景观奇迹。他们在观念上对景观设计就没有做过多的考虑,只是把更多的自然渗透到悠远的历史文化背景里,使景观更贴近生活,更自由亲切。在这里,我们只选择一部分有特点的中美的景观做个对比,进而希望我国的景观设计也能有所突破。(一)中美两国公园入口的对比在美国,无论是小城镇黑堡(Blacksburg)还是弗吉尼亚州府里士满(Richmond) ,它所有的公园的入口设计模式都差不多,首先公园入口是一个用矮小树木或灌木带分隔的过渡空间,通常的设计都即简单又自然,然后是一个导游图牌,上面非常详细的介绍了公园里所有的信息,在靠近入口的地方有一处用绿化带或者是利用地形的起伏来遮挡的停车场,进出的车辆一般都放在这种僻静的地方。与美国不同的是,我国的大部分公园入口都比较宏伟雄壮,气势浩大,都体现了所谓的“文化艺术和时代的特点。”声势浩大的大门前一般都会有花坛假山和喷泉,这些东西的设计不知道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主题,来往车辆一般都会停在占地面积庞大的露天地面停车场,即占地又不美观。 一个城市的公园和城市的其他空间不同,它并不一定非得用一个声势浩大的又费时又费钱做出来的大门来告诉人们这是公园,现在的城市公园本身的性质和使命已不再是用来告诉人们这是“见证奇迹的地点”,那种古典皇家园林的设计建设靠屏障围墙和突出大门创造的让人惊叹场所,已经不再适应今天这种人们快节奏的城市生活,相反,人们更渴望的是能有一片绿绿的草地,能有一点让人更亲近大自然的机会,让人们在每天钢筋水泥的城市丛林里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和惬意,所以公园的设计要尽可能的避免高大的门面,结实的屏障,要适当软边界化公园的四周,让每天忙忙碌碌的人们即使没时间也能在上班的路上或下班的途中感受到自然享受到“绿色”。目前中国很多园林和景观包括学校和住宅小区的设计大多数都停留在面子工程上,中国的设计师会设计出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没有太多的实用功能即不生态又不环保的雄伟大门,当然了,这些花费巨资建设出的大门也不见得怎么美观。像2007年安徽淮北市建设的相山公园东大门,花费资金一百一十九万元,南门的建设花费一百三十九万元;2005年的南昌市建成的贤士湖公园南门,总耗资一百一十万元,还没等完工就发生大面积的塌方;还有2007年建成的晋江市八仙山公园光是公园路口的广场造价就达到一百八十一万元。这些一年年攀高的数据告诉每一位投资方,对于公园入口的景观设计完全不需要那种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我们可以将这块资金节省出来投入到真正为民所需的休闲设施和绿化工程上,希望景观设计师能更多的把注重点放在平民化的思考上,做到更利民更亲民,少一些标新立异华而不实的东西。(二)中美两国山间园林小路的比较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快,为了人们能更多的接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无限魅力,所以才有了一个个公园绿地等景观建设,但有些景观的设计完全本末倒置,无论是视觉还是触觉上都无法达到极致的发挥。一位作家在大雾小雨中攀登黄山,因能见度低所以看不到更多的美景,以致于近十个小时的攀登只能感受到漫长的石板路,虽然到过黄山但很多年后只有那些人造的水泥台阶一直在记忆的最深处。中国的大部分名川大山或景观公园里面的山间小路都是用石块板或水泥混凝土板等铺垫成的硬质地面,公园里的小路大部分都是用河卵石、花岗岩或地砖等铺成,这好像已经形成了一种模式,使人们的思维固守这样的设计,大家也都习以为常,但和美国的景区路相对比,差异就十分明显了。记者对美国和西部的一些国家里的公园大学校园及住宅小区进行了走访,记者发现这些景观大部分都是以大自然本身的状态出现,有自然的沙石,偶尔还会有石块小路,但从末发现像中国那样工程量巨大的登山台价和水泥路面。在城市里的公园,你更难看到人工的高价耗材,大部分的园路都是用沙石木屑和碎瓦瓷片等做成的,这些都是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而且自然亲民,工程造价都很低兼。所以,希望投资方和设计师们,你们不是大自然的装璜师,不要以为只有用昂贵的材料才能打造出精品,你们要尊重大自然本来的原始美,尊重人们渴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梦想,彻底的改变以往的那种耗财又费时的设计理念,扭转你们的设计思路,努力的让人们与大自然心心相息。(三)高校住区广场 对于美国的城市广场和住宅小区校园等环境,他们的设计理念也都和园林的景观设计思路相同,他们大多设计简单大方,用材朴实纯真,并且绿色环保,集功能性实用性于一体,可以使人们更好的亲近大自然。 美国的大部分高校里并没有大面积的硬质广场,大部分都是绿草地,像拥有5万多学生的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及州立大学,只有一快绿地在主要建筑物前,广场上每年都会举行很多重要的集会,平时,会看到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每天在绿草地和树荫下或穿行或休息或游戏或健身,这些绿地的造价低兼,与我们国内的硬质广场相比,更物有所值。(四)中美两国绿地栽植的对比 美国的土地寸土寸金,所以美国的建筑大多是最大限度的利用可用土地,尽可能地多建楼盘或规划一些高品质易打理的绿化地和水流地,尽可能地提高每一寸土地的使用率,尽可能的设计出即美观又具生态效应的景观。美国的查尔斯顿市有一个住宅小区,占地面积大约为98公顷,其中小区里有一个自然的湿地,和两个设计规划合理的人工湖,整个绿化地面积仅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十七点八,大约十七点五公顷,但绿地规划合理亲民,布局自然合谐,整个小区里虽然找不到大面积的硬质广场,但小区的设计却更人性化,水体设计都是可循环利用的生态系统,即使小区的绿化面积不多,但小区却以住区关系的合理布局和生态环保的水体设计使小区被评为全美国最佳住宅小区、最理性增长的住宅小区及自然资源最专业等很多个奖项。整个小区里共有二三层住宅和住宅基地七百六十二所,其中的六百四十六户在2007年的3月份售即已售出,每块住宅基地大约人民币184350万元,住宅售价大约人民币3501402元,五年里,这家地产出现百分之二十的增长率,居美国的最高水平。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国家,我国大部分住宅小区的绿化率都很高,有的能达到百分之五六十,但这些绿化空间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居住环境。这百分之五六十的绿化率更多的体现在各种超大型的中心文化广场上,这些广场大部分都有着所谓的欧陆风情,景观大部分都是大规模的草坪花坛和罗马柱喷泉雕塑等,虽然地产商的销售口号是温馨朴素祥和,但这样大规模的兴修土木,不仅造价不菲,而且糟蹋环境,这样的住宅小区真的能有效的给人们带来亲近大自然缓解城市压力和健康休闲的舒适感受吗?然而,如此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打造出的“景观精品”却并没有拉近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且整个设计浪费金钱又破坏了环境,真的是得不偿失。1.中美两国在植物种类的选择对比一些相关人员的研究表明,人们往往更喜欢本土的植物,因为本土的植物即经济又易于生长和打理,这些本土的植物经过优化改良后,会比其它植物更具良好的生态效应,人们更愿意用本土的植物来进行环境的绿化,即使要为此付出更多的维护费用。这就好比饮食文化一样,人们往往还是喜欢本土的传统食品,异国他乡的饮食即使再美味也只能偶尔的尝试,并不适合做为每天饮食的日常,而自家的传统饮食即使再粗茶淡饭也是我们长期习惯并适应了的生活。所以在景观的绿化植物选择上不必过度追求奇花异草、珍稀草木、古木名树和“水土不服”的外来物种,这些绿植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运输难度较高,维护的成本也较高,且不易打理,很容易造成死亡,甚至有可能造成生物多样性,带来新的病虫害和外来物种的侵害,其实我们只要把本土的绿植设计的优良又亲民,提高民众的满意度,增强人们对大自然的融入感就足够了。2.绿地种植的形式。美国的大部分绿化带和道路的边缘都是较开放的形式,绿色的植物一直铺到道路边,和道路无缝连接。首先在地表最下层先铺上厚厚的木屑或稻草,这些材料都很容易找到,价格低兼,而且木屑和稻草经过降解后不会污染环境,还可以为绿植提供丰富的养料,同时木屑和稻草还可以慢水份的蒸发有效保持土壤的湿润,这样就节约了水的使用。美国在植被的栽种和配置上,讲究的是真实自然,它没有很刻意的做到中规中矩,它的特点是色调统一协调,自然不做作。在大型树木的栽植上美国倒是很讲究,树木的根部都覆盖营养土,而且根部占地面积和树冠的直径一般大,而我国很多大树的根部都有很多其它植被,这些植物严重影响了大树根部对营养和水份的吸收。我们国家很多地方都用砖或混凝土处理绿地和硬地的交接处,而且绿地的植被很密集,一点泥土也不露,相关人士已经对这种存活周期短、即费人工又费财力的景观模式提出质疑,但还是收效甚微。结 论 美国的景观设计和管理在20世纪城市的美化运动中也走过一些弯路,直到今天,人们才真正做到了景观制造费用和使用效果相平衡。我国的园林景观发展之路尚处入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理念的东西需要改善,从中美两国正在建设的景观公园入口、校园周围及山间小路等地的绿化和植被自然景观这几方面做个比较,研究分析出如何借鉴美国的景观设计理念,降低景观的制作费用,降低对自然成本的消耗:(一)针对公园学校或住宅小区等环境景点的出入口设计尽量要以功能性和实用性为主,尽量避免盲目扩大,尺度过大和用力过猛,在用料的选择上一定要本着节约实用原则,要使设计的建筑和大自然巧妙结合,不能显得突兀;(二)在对公园、山间小径和其它的风景区的设计应尽量保持最原始的地貌状态,尊重大自然原有的生态特征,保留大自然原有的蜿蜒曲折和怪滩奇石,如果不得不用人工的材料进行铺装的话,尽可能的选择那些比较环保的材料,像贝壳片,碎玻璃片或沙子木屑碎石等价格也很亲民的材料;(三)、对于学校和住宅小区的环境建设,要遵循更贴近自然的原则,要尽量保留自然状态的绿地和水系统,取消或减少硬面的广场面积,减少人工建筑的水池或雕塑或繁杂的柱廊等设施。(四)、进一步加大小区或学校周边的绿化面积,在绿化植物的种类选择上要多样化、广泛化,避免那种高高的大门设计,简化和软化公园或绿地的边界,大量种植搭配自然和谐的红花绿草,使周围的环境更亲民。致 谢首先,对我来说毕业论文是一个全新的蜕变,是一个总结所学和识和成果的一个展示,这无疑是一次对大学人生的一个考验与总结,在写这篇论文的过程中,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有了你们的指导和帮助我才能顺利的把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并做到更深入的理解。使我在肤浅的理解和匮乏的信息资源下完成这篇论文,在你们的帮助下,我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写作水平,在你们的指导下使这篇论文的构思和内容更加完善和充实,谢谢我的同学们,在这里遇见你们是我一生最美好的事。参考文献:1 Gloria E. Helfand , Joon Sik Park, Joan I. Nassauer, Sandra Kosek,The economics of native plants in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s,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78 (2006) 229240 2 淮北市建设委员会信息中心3/ShowArticle.asp?ArticleID=1902 大庆市让胡路区政府信息中心4 ht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