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家里音响嗡嗡响的方法.doc_第1页
解决家里音响嗡嗡响的方法.doc_第2页
解决家里音响嗡嗡响的方法.doc_第3页
解决家里音响嗡嗡响的方法.doc_第4页
解决家里音响嗡嗡响的方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决家里音响嗡嗡响的方法作者:发布时间:2009-04-19 14:16:01来源:繁体版 访问数: 95 首先要声明的是:我不是声学专家,所以这篇文章不讲理论。第二个要表态的是:有些方法我自己也没试过,但曾经在一些前辈家里体会过妙用。第三个着眼点是:以一般家庭中客厅兼音响室的需求出发。如果你对声学有专精,这篇文章可以不必看,我讲的你应该都知道了。如果家中女主人不容许你大兴土木,不可以东贴西补,或者不答应乱花钱,但偏偏听音响时又饱受轰隆隆的中低频驻波之苦,欢迎一起来试试看,说不定可以找到解决之道。 中低频驻波这么可怕吗事实上每一个房间都有驻波产生,只是频率分布得不一样而已,越大的空间产生驻波的频率越低,影响也就越小。要怎么知道房间的驻波频率呢以房间最长边的距离去除声波每波秒钟行进的度度340公尺就可以了。例如房间长有5公尺:340568,以半波计算,在32hz处就会有一个比较大的突起。而且驻波不是只有单一频率,32hz的倍数像60hz、128hz?也都有较弱的驻波。还不仅如此,一个密闭空间有三组相对的墙面,所以会有三组不同的驻波产生。即使一对无响室中频率响应量起来0db的超级喇叭,放到普通空间里面,频谱分析仪看起来低频段仍然是高高低低,主要原因也就在这里。 只要巧妙处理或运用低频驻波,他们并不是想像中那么可怕的。我曾经听过一对美国legacy的超小型喇叭,在杂志十几坪的空间内固然可以体会出它有超过体积的低频延伸,不过相对也付出大功率扩大机的代价。后来代理商位于天母的门市开幕,同样一对小喇叭在一楼展示间里,竟然一下长大了,鼓声低沈有劲,低音提琴拉起来让人麻酥酥的,而用的扩大机反而功率更小。听过的人都不相信小喇叭可以有这样的声音,甚至怀疑是不是偷偷接了超低音,不过我的推测却是空间帮了大忙,适量的中低频驻波使得音乐更为浓郁厚重了。 可惜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幸运,空间中产生的驻波频率不一定是你所需要的。当驻波能量集中在100hz左右时,鼓点与随后的鼓身共鸣会太过膨胀,甚至糊在一起只有轰的一声。同时有贝斯与鼓声出现时,两者也容易混在一起而无法有清晰的旋律线。这时候人声通常也带着一些鼻音,好像感冒没吃药似的,根本谈不上透明度与细节。万一这个驻波能量太强,音响根本就无法开大声听,否则只怕窗子、柜子都会跟着一起震动。在台湾的居家空间里,最常出现的恼人驻波大约是 50hz左右,找一张测试片来试试就知道了,通常在这附近正弦波讯号会震得满屋子嘎嘎响。要避免的最好方法当然是规划专用音响空间,例如1:1.25: 1.6与1:1.6:2.5的黄金比例兴建音响,iec国际电工委员会也是这么建议的,不过公寓族根本不可能圆梦,所以就别提了。你也可以从选择大小合适的喇叭着手,避免贪心过头,在三坪大的空间里硬要挤进超低音。另外就是得用一些道具来克服。 以个人的经验来说,对付中低频驻波,扩散要比吸收要来得有效。在专业录音室、小型演奏厅里,他们对付驻波另有一套方法,也就是量身建造的低频空箱。这种空箱的制造有一套公式可以计算,材料以mdf板为主,里面再塞进玻璃纤维棉。它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某一特定范围频率,当声波进入空箱后会因能量转换作用被衰减、吸收。需要计算的理由则是每个空间的条件都不同,需要衰减的频率与能量多寡也不一样,所以这种东西无法大量生产。录音室的控制间里顶多不过六坪大,却能完整而平直的听到20hz极低频,主要秘诀就在这里。 那么家中也如法炮制吸收不就行了不行。市售的吸音材料如防火的sonex,最厚的一种吸收频率不过到500hz左右,滥用这种吸音材料,说不定低频驻波没解决,反而连宝贵的中频通通牺牲掉了。在水泥墙上另外加上木材隔板是个方法,不过一则工程较浩大,二来你无法确知会吸收掉什么频率(绝少有单一频率的吸收材料)。制造大曲面的圆弧也是方式之一,不过要改变100hz的声波路径,所需要的曲面是1.7公尺(3401002),你的房间能做几个比较实用的方式是在房间的角落摆一些空箱、木柜,或者摆一些质量大的物体,像是装满书的盒子、实木做的椅子等。这些道具都具有吸收,或者打散驻波的效用,但是着力点是在哪一个频率,影响的程度有多少,都必须你自己试过才知道。以坚固材料钉做的木柜相当好用,它可以说就是录音室里低频空箱的翻版,不论里面用来关空气或放置唱片,都蛮理想的。要注意的是木柜需要一个个搬进去尝试,大而无当会有副作用。另外,摆几个大型沙发也有部份效果。 你大概发现到了,上面所说的几个方法都有不确定因素,有些人使用后发现改善明显,有些人可能却无动于衷。不确定的因素包括了房间大小、使用器材、环境构造等变因,我也无法提供你任何答案。反而是处理中高频会比较简单一些,市售以保丽龙制造的波利扩散板或各种prg都很有用。希望兼顾美观的人,则可以在喇叭后面,侧墙第一次反射区附近摆设人造盆景,最好是选用叶子比较宽大的假树,高度与人齐就可以了。有没有比较科学化,有数据可参考的道具供选购呢 市售的保丽龙扩散板只对中高频有效,而无论进口或台湾制造的木板rpg,也都是以1000hz为基准设计出来的,他们对低频通通莫法度。早个一年前我对中低频驻波只好耸耸肩,请别人用上述的方法自己实验,能不能医好全凭运气。最近看到台北罗华公司的广告,他们针对100hz3100hz设计出一个大型的木制扩散板,我很有兴趣借来试试看。 当一部大卡车载来四个扩散板时,可真是把人吓一大跳!这么大的东西怎么摆低频用的扩散板有多大呢低频用的扩散板有多大呢高约120公分,长宽各为60公分,全部使用mdf板钉制,必须要两名壮汉才能抬得起来。不过既然借来了,只好硬头皮请进家里。罗华的扩散板同样是根据德国哥登堡数学教授 manfred richard schroeder所提出的二次余数声音扩散理论制作的,不过计算方式改成14波长,否则一个100hz的扩散板做起长宽都会超过一公尺,更没有人摆得下了。以制作品质来说,这次mdf板喷上黑色平光漆的外观,已经比第一次见到的贴木皮成品要进步许多。我私下希望罗华公司也能制作一些漆透明漆的产品,木头色放在居家环境里压力比较不会那么大,跟家俱也容易搭配起来。 我的大聆听室约有十三坪,天花板与喇叭后墙、两侧墙都使用了一些prg扩散板处理,聆听位置后面则是一台钢琴与一大块壁毯,另外还有沙发、木柜、地毯等摆设。原来在125hz左右有一个凹陷,加上两个mk超低音后以频谱分析仪调整,200hz以下大致都能保持2db以内的理想状态。这四个巨无霸,当然只有这么大的空间摆起来才不会有咄咄逼人的压迫感。我把他们分置在房间的四个角落,希望对低频的解析度有更进一步的提升。过去我们在墙角处以圆弧或斜板处理,通常都能对中高频产生效用,摆放room trap或roon tune也都是针对中高频进行吸收使其不至有过度紧集的能量。他们对低频都束手无策。尽管如此,使用这些方法后对音场后排的扩展与清晰度已经有明显的帮助。要是罗华的扩散板能连低频一并对付,岂不妙哉 总共一个多月的时间,我刖后挪移、左右晃动,进行了前所未有的体力劳动。由于罗华扩散板实在太大了,常常换个位置连器材都要跟着搬家,而这些后级扩大机动辄动五、六十公斤以上,幸好现在天气还算凉爽,要不然一定中暑。在我的大聆听室内,罗华扩散板并没有带来惊天动地的改变,应该说是原来这个空间中就没有什么严重的低频驻波,所以无法让它发挥实力。不过仔细比较,仍然会发现,从中频以下的声音整个轻松起来了,dorian的圣赏管风琴交响曲依然极低频造成的空气波动,但能量平均扩散开了;rr的beachcomber大鼓打下去同样会摇动地板,但令人作呕的刺激感减少了;telarc的星舰历险记特殊效果声势吓人,但汹涌的震波比较不会让不脏六腑翻滚了。 罗华姚先生建议,这些扩散板放在小房间中效果会更显着,于是又动手移到六坪半左右的小聆听室中。这里两边侧墙摆满了唱片,也刻意制造出凹凸不平的扩散面,聆听位置后面又是一墙壁的书。至于喇叭后面是加了窗帘的落地窗,窗外就是台北少有的青山绿水,夏天常常有凉风徐吹,我舍不得改装。经过大量的扩散处理后,中高频相当平顺灵活,但50hz以下仍有一些起伏较大的低频驻波。好不容易把四个低频扩散器塞到四个墙角,视觉上的压力增加不少,这是有兴趣购买者必须要特别考虑的。 果然,低频扩散器在这里发挥了作用,magnepan mg-35平面喇叭经由aragon前后级挤出来的低频结实有力,控制力紧密而透明感绝佳。不过在这个空间里电贝斯最下段容易出现一个低频峰值,听一些国语歌曲也容易有轰轰的不舒服声音。经过扩散处理后,低频峰值不见了,轰轰的感觉也没有了,这对平面喇叭终于可以在这里高声歌唱,发出非常自然通透的音响。要注意的是低频量感并非减少,而是平均扩散开来,当音量开大时没有特别聚集的能量,听感上就舒适许多。据罗华姚先生说,他的试听室只有三坪大,使用了低频扩散板后落地大喇叭照样唱得勇猛威武,丝毫没有低频驻波的困扰。姚先生在bbs电脑网路上经常参加讨论,想深入了解的人不妨直接请教他。 虽然低频扩散器相当有效,但因体积庞大的关系,在这里仍要叮嘱读者先量量看自己的空间,不要买回家才吓一跳。但我倒要特别推荐罗华另一款中高频用的扩散板,它的体积是6112121cm,重量也有三十几公斤,系根据二次余数扩散理论设计,不过数据改以14波长计算,因此踏步比常见皂prg多了一倍,扩散的波形也更为均匀。我把罗华扩散板放在大聆听室两侧取代原有的rpg,同时也放到小聆听室喇叭背后(也就是落地窗前面),发现他们都比rpg更能发挥效果。越小的房间,就越能体会到广告词所说的:房间好像不见了! 客廳3.7X5.0 米,三面牆壁,一面窗簾 ,如何裝置來吸音,地毯或畫 ? 我覺得低音太強,回音大,尤其是在看DVD有類似砲彈聲音效的時候牆的角落放吸音的棉 兩側牆做吸音 後牆在吸 喇叭後面就不要做吸音 或是喇叭離牆遠一點 不然就是喇叭出氣孔塞點棉讓低音少一點室内声学处理与音箱摆放如何让声音更好听众所周知,听音室的声学环境对音响系统的重放效果有着远比其它任何一种音响器材更大的影响。虽然有不少改善声学环境的方法,但对听音室作过多的处理反而会误事。比方说,让声音能有所扩散当然很好,扩散让声音向四面八方散射并能避免出现回声,然而,要是让屋子里处处皆为扩散表面,便会使立体声的声像定位变坏,声音皆向四方传播而无法精确地聚焦为声像。小房间的室内声学情况则更为复杂。虽说好些音响书刊专门对此作了介绍,但都说不出确切中肯的意见,问题在于有不少相互矛盾之处,不同的专家也发表了不同的意见。但关于室内声学环境和音箱的摆放位置及聆听位置对音响重放效果所起的重大影响倒是意见一致的,本文将不谈那些深奥的原理以及那些稀奇古怪的处理室内声学环境的方法。我们只介绍一些简单实用的和人人能做得到的处理室内听音环境的方法。 1.在地面铺一块厚实的地毯。最可能会对声波加以严重反射的恐怕便是地面了。虽然地毯对低频不大能起作用,但首先要办的事便是设法吸收些高频的反射。在直达声之后头5mS(毫秒)或稍后几毫秒形成的早期反射,将会变成直达声的一部分,又因它们多来自同一方向,因而便会让人听到。应当避免让发声纯真的音箱去夹杂着发出些地面反射回来的高频声。又因为不大可能在天花板上加些软衬垫,因此,如果不在地面上铺陈以地毯,便会有两个平行而且反射强的表面,声波就将在地面与天花板之间来回地反射,从而让声音变得难听。 2.在窗户上挂窗帘。在一些音乐厅中,总是避免装有反射的玻璃。在听音室内,由于各面墙壁都离得很近,因之,玻璃所产生的反射声很容易会让人感到讨厌。可以设法在窗户上挂些可以拉开的窗帘,在聆听音乐时便拉上窗帘。另外,不要在听音室内摆放带有玻璃前面板的书柜和家俱。3.设法破坏平行墙面的反射。平行的墙壁同地面和天花板一样,皆有可能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反射,从而出现“多次回声”,让声音变得难听。可以用力拍击双手,如果听到了回声,便说明听音室内有些问题。书架、尤其是乱七八糟随意摆放些书籍的书架,作为声波的扩散器,便可以隔断那些平行面的反射,虽然已有好些专门制作的声扩散屏出售,但在听音室内摆放几个书架便可以起到相当不错的效果。4.在高音单元的“镜像反射点”上粘贴些泡沫。除非听音空的天棚犹如教堂那么高大,否则便应在音箱的每一高音单元的“镜像反射点”粘贴些泡沫块。所谓“镜像反射点”指的是这样的点:当将一面镜子摆放在天花板上(或地面)的某个点时,能够从聆听位置上看到镜中的高音单元。虽然对于天花板的处理不必像对地面的处理那样严格,但能够作适当的处理仍然是很有好处的。5.不能让混响过长。在镜像反射点粘贴些小的泡沫块并不会让听音室有过多的变化。然而,要是粘贴大块的泡沫或是挂上相当厚实的窗帘时,便会因为吸声过多而让重放出来的音乐听来有死气沉沉的感觉。薄而轻的吸音材料将能很好地吸收高频,但却对低频不起作用。通常,吸音材料的厚度得大体上同声波的半个波长相当,才会起到吸声的作用。对于10kHz的声波来说,波长仅3.4cm,因此,因厚度几个厘米的泡沫便可以吸收高频;然而对于200Hz的低频,因为波长已大到1.7m,因此,用厚度只不过几个厘米的泡沫自然便无济于事了。因之,听音室内将明显地会存在音调的不平衡。人们所听到的将多半是带有混响的声场,而且高频多被吸收而低频吸收甚少。6.可稍许贴近些音箱去聆听。有时,偶而进行些尝试,便不妨坐在稍许靠近音箱的地方去聆听音乐。实际上,有许多人便往往因为坐在远离箱的地方去聆听音乐,因而实际上是在听房间而不是听音箱。靠近些去听会感到愉悦,虽然未见得能够像听直接从音箱中发出来的声音那么真切,但作为一种试听标准的比较倒是不无好处的。顺便讲一下,其实几乎所有的录音制品在录音时,不论录音是好是坏,皆是在“近场”进行监听的。7.地面反射实乃声染的一大来源。前面曾提过,用吸音材料可以吸收地面和天花板的早期反射的高频部分。此处所指的早期反射便是在直达声之后头5mS内到达的那些反射声。如此迅速便反射回来的声波将会跟直达声融合在一起。这些早期反射的两个顶端倍频程将只会产生一些刺耳的声音,但是其中频段便会产生声染。在存在地面反射以及对听音室进行些基本的处理从而消除地面反射后的情况。消除反射后,中频段便非常的理想,响应已呈平滑状态。这也是为何那些线声源式的音箱会迷惑一些购买者的原因。由于不再有有所延迟的地面反射(或是更确切地讲,地面和天花板以及音箱的组合已不再产生反射),所以音箱的声染便自会降低了好些。不过,对于点声源式的音箱,将仍然可以设法选购到声染少的。问题是,为了获得这么良好的特性,便不得不在地面上铺上大块的泡沫。当然,可以在聆听音乐时临时放上,不听时便拿开。只在镜像射点上摆些厚实的泡沫可以解决问题。 但是,侧墙的反射却是另一码事。为了能够增加些“空间感”,有些人便希望以有些侧墙的反射为好。由于音乐厅极为高大和宽敞,侧墙的反射将会在经历一定的时间后才会反射回来。因此,让人听来便会悦耳。但是在家里的听音室内,由于侧墙的反射回来得过快,就不那么好听了。曾经试过在镜像反射点上贴以吸音材料,并且还在靠近侧墙处专门摆放些书架以扩散声波。不过,究竟应当如何处理还得通过实际的试验。注意如果想利用强些的侧墙反射来增加空间感,还得专门去选购那些离轴响应相当好的音箱。8.为获得最为恰当的低频便要反复试摆音箱。关于音箱的摆放,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此处只能作些简单的介绍。有两个会对音箱的摆放产生影响的因素,一是室内的谐振态势(room resonance mode);另一是听音室的边界对音箱辐射阻抗的加载作用。根据Allison(阿利森)效应,当边界离开发音单元的距离为九分之一波长时,发音单元便不会为边界的反射所加载。因此,音箱在该频率时的声辐射功率便要少些。虽然可以利用计算机和专门的编程软件来确定音箱和聆听者的最佳位置,但花几个小时的时间去进行反复的试摆仍是很值得提倡的。记住音箱中的低音发音单元离开地面,侧墙和后墙的距离应当尽量选取不相同的数值。按照一般的摆放原则,这些间距中的中间值的平方应当大致上和最大间距与最小间距的乘积相当。如果将音箱摆放在离墙角较近的地方,低音便会有所增强。 可以用“颤音”(Warble tone)和声压电平表来进行测试,如果将音箱摆放在某一位置时能够听到较多的300Hz以下的声音,便证明已摆放好音箱了。要是有条件使用一台RTA频谱分析仪,便更易于确定音箱的摆位。对于音箱的摆放位置,应当有耐心,得反复地试而不要气馁,因为通过辛勤的劳动便定会有让人惊喜的收获。听音房间的声学设计音响器材重播声音的好坏,与聆听环境的建筑声学特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要使音响系统发挥最高性能,必须对听音房间作一定的声学处理。对于听音房间的建筑声学特性,有4个方面需予考虑,混响时间,混响衰减的扩散特性,房间的频率特性,环境噪声声级。听音房间的建筑声学特性各不相同,不同物体对声音的反射和吸收也各不相同,所以为改善听音环境而进行声学处理,改善声学缺陷的工作就显得十分复杂。只要可能,最好避免房间任何两面的尺寸相等,或一面恰好是另一面的两倍,也就是正方形或长宽比是两倍的房间,因为这种比例的房间会产生驻波、低频声共振,造成声染色。房间内从墙壁、天花板、地板、家具和人身反复反射所形成的声音持续存在、逐渐衰减的现象,称为混响(rever beration,也称交混回响)。它和回声(echo)不同,回声不是一种平滑的衰减而是声音的突然返回。对于室内声学的最重要指标,首先是混响时间,它是声能衰减下跌到原有强度的百万分之一(60dB)所需的时间,对于一个已确定的房间,混响时间主要取决于吸声处理。对于HiFi听音房间的混响时间,可取0.40.5秒。混响时间适度可使乐音丰满,语音饱满,混响时间较长声音较活泼丰润,但太长时声音容易含混不清,语音清晰度下降,乐音缺乏力度和节奏感,混响时间太短则声音较干硬,缺少生气,没有混响的声音(如室外)常有呆板感。房间的扩散特性好,则声音的衰减平滑,室内各处声音感觉均匀。任何凸面都有扩散声波的能力,包括斜面、曲面以及凸弧面,当需要扩散声波频率受制凸面大小时,可采用扩散板进行处理。当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声音中的某一频率得到过份加强或减弱时,就将破坏房间内声音的均匀性,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声染色(sound coloration)。例如,驻波能改变声音原有的特性,在某些频段出现峰值,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