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人的社会地位沿革.doc_第1页
论新闻人的社会地位沿革.doc_第2页
论新闻人的社会地位沿革.doc_第3页
论新闻人的社会地位沿革.doc_第4页
论新闻人的社会地位沿革.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新闻人的社会地位沿革袁英珍 一、“情报贩子”:谋利从唐朝的“进奏院”状到宋朝的邸报直到清朝的报房京报,三者一脉相承。尽管京报已是古代报纸发展最成熟的形态,但是京报只有抄录和印刷人员,并无记者编辑,难逃官方文书的窠臼。然而,古代报刊中,盛行于南宋的非法出版物“小报”,却隐约可见记者的影子,“南宋的小报记者,实际上是情报贩子,他们都有公职,一般是中央各官署的下级官员、大吏的差官和新贵的下人,也有进奏官的官吏他们为小报提供情报,完全是为了谋利”。尽管他们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记者,有点类似今天的新闻线人,但已经有了新闻记者的某些特质。二、落寞文人:营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近代报业的发端是因西方殖民主义强行入侵而起。由于它是资本主义的产物,体现了民主主义的观念,记者和编辑可以自行采写新闻、发表评论。同时,西方的办报经验也为中国报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捷径,外报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新闻工作者。1863年近事编录创刊,著名政论家王韬任主编,从此开了文人论政的先河,王又被誉为中国“新闻记者之父”。王韬出身塾师家庭,18岁中秀才,旋因应举子屡试不中,愤而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进入报业。旧中国最有影响的报纸申报,也雇佣了蒋芷湘、钱昕伯等中国文人,这是第一家一直由中国人主持笔政的外报。除蒋芷湘于1884年考中进士离开报馆外,申报的后任几位主笔都是功名未就的秀才。受申报影响,上海同时期亦颇有影响的另外两家商业性报纸字林沪报、新闻报分别长期聘请著名报人蔡尔康任主笔和首任撰述。蔡尔康,秀才出身,尽管已经是一个“职业报人”,但对科举功名还是相当看重。当时社会精英分子大都醉心科举,而报人也仅以此为一种营生而已。戈公振曾谈到当时的情形:“往者社会之视报馆,盖卖朝报之流亚,服务其间者,文人之末路也。”当时报馆访员多是由社会上的“探子”、“抄案”转化而来,社会地位更为低下。早期报人社会地位的低下也是与当时报纸的影响力很小相关联的。早期的中文报纸,内容简单,新闻匮乏。但渐渐地,报纸开始对各类新闻事件,特别是公众关心的重大事件进行及时的报道。1884年爆发的中法战争是一个转折点,各报刊对战争进展进行了大量报道和评论。这是中国报刊对重大事件进行及时报道的一次集中“表现”。自此,报刊的功能由最初的“资为谈助、藉遣睡魔”,到通报信息、报道时事,评论的分量也加大,日益发挥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对民情风俗的教化,以及对政事得失的指陈等作用。这对维新时期新报刊的大量涌现,起到了开拓作用。三、政论家:变法维新1895年起,康有为、梁启超为鼓吹变法,以有益于国家为宗旨,先后创办了中外纪闻、时务报等报刊,维新派以此为阵地,发表了大量的政论文来宣传变法,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梁在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中曾不无自豪地说:“甲午挫后,时务报起,一时风靡海内,数月之间,销行至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举国趋之,如饮狂泉。”由于当时康、梁已经名满天下,他们亲自投身办报,改变了知识分子耻于从事新闻事业的局面。梁启超不仅亲自办报,而且在时务报上撰写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以外国报人为例证,呼吁重视报人的社会地位:“其益于国事如此,故怀才抱德之士,有昨为主笔,而今为执政者;亦有朝罢枢府,而夕进报馆者。”维新派积极办报,向国人灌输新知,启迪民智。人们逐渐认识到报纸是汲取新知的重要途径,报刊这一新的大众传播形式越来越被社会所接受,并且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报纸影响力的扩大,以及报纸作为新的大众传播形式日益被人们认同,为报人社会地位的逐渐提高打下了基础。到了20世纪初叶,报人社会地位不高的情况已经大有改观。曾经不齿于士林的“访事人”渐渐开始被人所尊重。报人对社会舆论的影响也开始引起满清官员的重视,张鸣岐接任两广总督后不久,即“大宴记者”,对这些原先被满清官僚视为“斯文败类”的记者极力笼络。尽管康、梁等维新人士参与办报,使国人第一次对报人刮目相看。然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与其说他们是报人,不如说他们是政论家,办报服务于其特定的政治目的。四、新闻业者:本义回归自康、梁之后,从事新闻事业不但不再被视作文人末路。许多文人开始弃绝科举功名,甚至中断仕途,投身报业。这其中,黄远生由前清进士成为名记者,就是很有典型意义的一个例证。出生于1885年的黄远生,1903年即中秀才,同年秋中举,次年考中进士。原本是要当县太爷的,但他无意仕途,后赴日留学。1909年他学成回国,先后任职于邮传部、编译局,同时为报馆写新闻,开始了他的新闻生涯。民国建立后,黄远生不当官,不作议员,担任申报、时报驻京记者。他为文“横肆锋利,辞兼庄谐,尤工通讯”,“远生通讯”成为当年中国新闻界一大品牌。在他之前,中国报人著名者多为政论家,黄远生以新闻采访和写作而负盛名,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弃仕途而当记者,黄远生的选择,无疑是世纪之初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象征,也说明报人的社会地位已经大大提高。到民国初年,黄远生、邵飘萍、林白水等著名记者和时评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人物,因而也越来越被当局所重视。这些名记者以笔为剑,纵横捭阖。他们所写的报道,都是各自报纸的“招牌”,使报纸新闻得到更多的重视,报人的地位也得到提高。然而,在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下,新闻事业开始受到遏制和摧残,少数记者虽脱颖而出,但却为时局所不容,邵飘萍、林白水的相继被杀正说明了这一点。五、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思想启蒙1915年,内忧外患之中,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开始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他们痛心于被封建思想禁锢的国民的愚昧无知,决定暂时放弃政党活动,转向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运动。同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它的出现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五四运动前后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摧枯拉朽的时期,具有新民主主义思想的爱国青年、文化界名人,以报刊为阵地,发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启蒙运动。新青年就集结了鲁迅、胡适、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等左中右三方面的知识分子,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在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周恩来、瞿秋白等老一辈革命家也成为我国最早的一批无产阶级新闻记者。六、耳目喉舌及其他自中国共产党成立直到解放前,国内新闻界呈现三分局面,即共产党的新闻事业、国民党的新闻事业,另外就是两党之外的新闻界,我们在此将其统称为民营新闻事业。对于国共两党而言,新闻事业以及新闻工作者无疑都是作为两党之耳目喉舌而存在,服务于各自的政治目的。抗日救亡运动中,蓬勃发展的民营报刊也为革命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史量才、邹韬奋、成舍我、范长江等这些旧中国的报人,他们为民请命,不计生死,面对黑暗势力,不屈不挠,为新闻界后人树起了一座座丰碑,他们是新闻界的荣耀与骄傲。解放后,党的新闻事业一统全国,各媒体的从业人员,主要以政治干部为主,基本上是从各党政机关中抽调到媒体工作的,新闻学专业毕业从事新闻工作的所占比例很少。此时中国新闻界长期呈现舆论一律的景象。改革开放之后,由于环境的影响,四级(中央、省、地、县)办电视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国新闻从业人员的需求急剧扩张,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供不应求。上一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媒体再次膨胀,更大规模地促成新闻从业人员新一轮的扩张、更迭和流动。就像社会本身发生的变迁一样,许多新闻从业人员仓促上阵,显得有些不适应。新闻从业人员的膨胀,使得新闻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鱼龙混杂的局面。一方面,以焦点访谈、南方周末为代表的舆论监督栏目、报刊在各地纷纷兴起,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得到加强,一批批记者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知,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履行记者监督社会的神圣职责,传媒的公信力增强。一位退休工人的话说得非常实在:“记者要敢说话。”可见相当一部分公众对新闻从业者的角色期待。另一方面,“有偿新闻”、“媒体权力寻租”等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现象也不断出现,并且愈演愈烈。有些记者以“无冕之王”自居,霸气十足,甚至滥用职权。有些记者打着“采访”的旗号,到处要吃要喝要赞助,规格要高,接待要好,稍不如意就翻脸。因此,民间关于记者的顺口溜也开始出现,如“防火防盗防记者”、“群众呼声听不见,小车已过万重山”,新闻记者受贿案也不时被披露。香港的情形似乎更不容乐观,据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所进行的四项调查来看,对比香港市民在1997年和2001年的社会地位评估,新闻工作者是唯一显著下降的职业。1997年新闻工作者的排名仅在工程师和医生之后,但2001年其排名却被护士、中学教师和警察所超越。正如道德领域呼吁传统美德一样,在当今市场经济时代,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用“三贴近”来要求新闻从业人员,强化记者的亲民意识,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放在突出重要的地位,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