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2.3常见天气系统课后作业_第1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2.3常见天气系统课后作业_第2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2.3常见天气系统课后作业_第3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2.3常见天气系统课后作业_第4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2.3常见天气系统课后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常见天气系统一、选择题下图是常见的天气系统,不同的天气过程与天气系统有关。读图回答12题。1关于上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A天气系统中心控制下的地区多晴朗天气B图B天气系统中心控制下的地区多阴雨天气C图C中乙地此时是阴雨天气D图D天气系统过境时可能形成连续性降水或雾2每年的夏季,使长江流域形成伏旱的天气系统是()A图A天气系统 B图B天气系统C图C天气系统 D图D天气系统读长江中游某地连续六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分析回答34题。3图示天气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4有关该地区这几日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日较差不断缩小B空气的湿度不断增大C7日洪水水位最高D7、8日大气的保温作用最强下图为某地相关气象资料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关于图中天气系统的判断,正确的是()A北半球的冷锋 B北半球的暖锋C南半球的冷锋 D南半球的暖锋6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气压小于乙地B目前,乙地气温低、气压高C此时,甲地可能为阴雨天气D乙地吹东北风7下列气压场中,与右下图所示天气系统相对应的是()读“锋面气旋示意图”,完成89题。8该锋面系统()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B位于南半球中纬度C中心区域盛行下沉气流D外围区域盛行上升气流9图中四点属于暖气团控制下的是()abcdA B C D下图是某一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读图回答1011题。10图中M地的风向是()A东北 B东南C西北 D西南11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 B反气旋C暖锋 D冷锋下图为沿某天气系统中心、距中心正南200 m和距中心正北200 m所作的三个东西向剖面图。读图,回答1213题。12在天气系统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中,风力最大的是()A东面 B西面 C南面 D北面13该天气系统最可能是()A锋面气旋 B高气压 C低气压 D台风2019年7月,高温热浪席卷我国19个省区市,高温日数20天以上的区域达18.9万平方千米。读中央气象台2013年7月31日发布的我国高温区域预报图,回答1415题。14影响甲地区的主要天气系统是()A冷锋 B暖锋C气旋 D反气旋15当天,乙地区最高气温在40以上,下列叙述与该地出现高温天气无关的是()A盆地地形,不易散热B沙漠地表,增温较快C副高控制,气流下沉增温D气候干旱,太阳辐射强烈二、综合题16读“北半球某区域冬季某月地面天气形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问题。(1)此时,B地受_气压控制,其天气状况是_。(2)图中a、b、c、d四处风向表示正确的是_地;甲地比乙地_(选择填空)。A气压高 B风力大 C气温高 D湿度大(3)近日,将有_锋从地过境。地在锋面过境后,天气将会_。(4)暖空气在锋面上常有大规模的_(上升、下降)运动。在两地的暖空气中,被迫抬升的是_地。(5)结合“三国形势图”(下图),分析作为典型季风区的赤壁,冬季盛行偏北风,为什么会出现局部地区的东南风?试将赤壁设定在气压图A、B、C、D中的相应位置,并从气旋活动的角度分析东南风的形成。17读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完成下列要求。(1)影响甲处的天气系统是_,在该系统的控制下,甲处的天气特点是_。(2)图中处的风向为_。处与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处。(3)(双选)过若干小时,将受_(天气系统)影响,若此天气系统出现在我国的冬季,受其影响的地区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A气压下降 B大风C气温下降 D气温升高(4)图中属于暖气团控制的地点是的_点。(5)图中处有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的是_处。(6)当台风中心位于厦门的东部时,厦门吹_风,台风中心的天气为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根据图示的气压分布和气团的运动方向可判断,A图为低压中心;B图为高压中心;C图为冷锋;D图为暖锋。A图为低压中心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则多阴雨天气,B图为高压中心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则多晴天;C图为冷锋,乙位于暖气团一侧,天气晴朗;D图为暖锋图示,暖锋过境时形成连续性降雨。答案:D2解析: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是7、8月时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而形成,即图B的天气系统。答案:B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3解析:由图示可知,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出现阴雨天气,过境后气温升高,天气转好,为暖锋过境。答案:B4解析:7、8日为暖锋过境时,云量最大,大气的保温作用最强。答案:D5解析:根据锋面剖面可知,冷气团位于北方,故该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由近地面气压可知,该天气系统为锋面气旋,其左侧为冷锋。答案:A6解析:据图可知甲地气压高于乙地;乙为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时甲地位于冷锋后,可能为阴雨天气;再根据图中的等压线可以判断,此时乙地吹西南风。答案:C7解析:图为冷锋,根据风向可以看出A、D为高压脊,B、C为低压槽可以形成锋面,在根据规律得出B处可以形成冷锋。答案:B89解析:据图中锋面示意图可知该区域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辐合,为南半球气旋。右为暖锋,左为冷锋,暖锋锋后为暖气团,冷锋锋前为暖气团。答案:8.B9.C10解析: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分三步:首先过M点作等压线的切线,过切点作切线的垂线;然后在垂线上画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最后根据所处的位置画出具体的风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近地面风向一般偏向为3040,高空风向偏转为90)。由题中信息可知,该图是某区域地面天气简图、M点位于北半球、在高压(反气旋)的东侧,可确定风向为西北风。答案:C11解析:由图中等压线数值变化可知,降水区位于低压槽附近。在降水区附近每条等压线最弯曲的凸出部分分别找一个点,用虚线把点连接起来就是低压槽的位置,低压槽是形成锋面的位置。由图中降水区域等压线比较密集、距离反气旋中心较近可知,冷气团势力强劲,形成的锋面为冷锋。答案:D12解析:从图中可知该天气系统中心向南、向北200 m气压分别下降30 hPa和20 hPa,向西、向东500 m都下降了40 hPa左右。答案:C13解析:该地气压中心高、四周低,应为高气压。答案:B14解析:甲地区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份该地出现伏旱天气,影响该地区的天气系统为反气旋。答案:D15解析:由图可知,乙地区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四周为山地,不易散热,且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太阳辐射强,沙漠地表,气温升高快。该地区纬度高,不会受到副高的影响。答案:C二、综合题16解析:第(1)题,B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第(2)题,风向从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转,c正确;甲地较乙地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第(3)题,地将受冷锋影响,地将受暖锋影响,暖锋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第(4)题,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被迫抬升形成冷锋。第(5)题,北半球气旋的东侧吹东南风。答案:(1)高干冷(晴朗)(2)cB(3)冷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4)上升(5)可能是受局部气旋活动影响。如果赤壁处于上面气压图中的D处,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的作用,就会形成东南风。17解析:由等压线图可判断,甲处为高压即反气旋,其控制下多为晴朗天气。处为锋面气旋,北半球为逆时针旋转,其中受暖气团控制,受冷气团控制,由其运动状况可知处暖锋过境,会有连续性降水,处冷锋过境,将带来大风降温天气。台风属于气旋的一种,可能带来狂风、暴雨,但其中心则由于气流旋转上升而出现晴朗,天气风和日丽。答案:(1)高压(或反气旋)晴朗少雨(2)偏北风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3)冷锋BC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4)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